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第一个建言皇帝迁都的,便是如今的东宫储君陈善昭!
一重又一重的风波让整个京城上下乱得就如同一锅粥似的。然而,处在这漩涡中心的东宫人等,却都平静得很。章晗照样是大多数时间陪着儿女,少数时间做做针线,一来打点皇帝万寿和皇后千秋的礼物,二来也是想给儿女们亲手缝制一些衣衫。这会儿她便唤了陈曦到跟前,将一件青布直裰在他身上比划了一会儿,又缝了最后几针,这才站起身拿着衣裳含笑说道:“来,试试看合不合身?”
虽说不是第一次穿母亲亲手做的衣服了,但陈曦在试穿之际,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娘,做针线太伤眼睛了,再说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一件衣裳穿不了多久,何苦费这样的功夫?光是尚服局送来的那些衣裳,我就穿都穿不完……”
“别处的和我做的怎么一样?”章晗微微一笑,随即亲自给陈曦整理好了右衽以及领口,退后一步上下一打量,她这才点了点头,“至于你正在长身体,这也没什么关系,你下头还有两个弟弟呢,穿不下了尽可给他们穿。既然是天潢贵胄龙子凤孙,难道还有人会从这穿戴上指摘你们?尚服局那里我已经命人去说过了,他们日后的四季衣裳,都会裁减一半,横竖你积存下来的旧衣都多得很。”
见陈曦竟是目瞪口呆,章晗便笑道:“这不是我矫情,想当初你皇祖母在保定府打理赵王府上下,以及号召府中仆妇和军民妇女一块赶制军袍的时候,就一直都是这样的规矩。你爹在京城的不算,其他兄弟都是四季衣裳减半,穿前头兄长旧衣的也不少见。”
“皇祖母……确实一直都简朴的很。”想到住在坤宁宫时,傅氏确实素来不喜奢华,那些祭祀节庆的礼服都让人仔细浆洗熨烫,册封皇后之后便再未让人重新做过新的冠服,四季常服也都简简单单,陈曦对于母亲的说法便渐渐接受了。然而,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摆摆手吩咐秋韵暂时退出去,他便对章晗说道,“娘,爹劝谏皇爷爷救了那么多官员,现如今却有人在外头散布流言,道是迁都北京本为爹爹的建言,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娘你一点儿不着急?”
“不着急。”章晗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见陈曦一下子便愣住了,她便坐了下来,似笑非笑地说道,“有什么可以着急的?你说是流言,怎么就没想过,迁都的事情确实是你爹的建言?”
“什么!”陈曦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爹对于军略武事素来很少建言,怎么会……”
“你记住,迁都不仅仅是军略武事,而是朝廷大事,天下大事!而且,你爹建言此事已经很有些年头了,真正说起来,太上皇晏驾之后,你爹就对你皇爷爷建言了此事,所以方才有你三叔带着永清侯前去镇守,工部尚书冯大亮亲自跟了去修缮北京城池和行宫。若非预备要迁都,什么城墙和行宫需要造那么多年?要知道,冯大亮固然回来了转了礼部,但新任的工部尚书却在去年又去了!”
这着实是陈曦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情。而他看着母亲那仿佛在笑的眼神,心里突然又迸出了另一个念头,竟是鬼使神差地问道:“那爹爹的建言应该是极其隐秘的事,绝不应该轻易被人获知甚至传言出去……难道这事情……”
“你知道就好。要说也是你爹太老实,那次救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胡彦之后,一时负疚说出了情由。胡彦嘴快了一点,再加上这些天京城最大的焦点便是此事,自然而然就成了人尽皆知。”端详着陈曦那张瞠目结舌的脸,章晗便笑着招手示意长子到自己身侧坐下,随即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爹是你皇爷爷的儿子,也是你皇爷爷的臣子,求情并非为一己之私,那些官员只是一时想不通上书反对,不少人都是出于公义,但你爹救了,便容易被人认为是滥施恩德。尤其是你爹建言的事未必会一直是隐秘,与其让人揭出来让人指摘,还不如他自己主动一些。君子坦荡,小人藏私,便是此意!”
说到这里,章晗忍不住微微一笑。忠厚孝悌的书呆子,贤德仁义的皇太子,陈善昭还真是扮什么像什么!
第三百七十章 太子激重臣,太孙叹手段
哪怕没有陈善昭当初建言迁都,陈栐顶多也就是迟滞一两年便会逐渐准备此事,因而,当陈善昭左一个求情右一个求情救下了不少官员,他这个皇帝听到一些感恩戴德的风声,原本不免有所沉吟,可当陈善昭那建言的风声也被传了出去的时候,他那些微恼火顿时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愤怒。
须知那次陈善昭建言是单独对他说的,奏疏亦是直达乾清宫,他并未给过别人去看。现如今此事传得沸沸扬扬,分明是有人觊觎东宫!
然而,就在这一日群臣再次伏阙奏请天子收回成命,陈栐预备授意马城将乾清宫上下好好梳理一遍,把那些可能泄露消息的内侍宫人清除干净的时候,陈善昭却是负荆请罪来了。听清楚陈善昭说出来的那句话,陈栐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忍不住脱口而出喝道:“这事情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竟是因为你一时失言对胡彦说出来的?”
“是,胡彦素来忠直,从前太祖皇帝在时,他就每每抨击父皇,父皇登基之后宽宥了他旧日的不敬,又屡次拔擢,让他任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这一次他极力反对迁都,父皇那会儿急怒之下几乎将他免官去职,儿臣出面回护,他虽没有感恩戴德,却希望儿臣好好劝一劝父皇,务必收回这劳民伤财的旨意。儿臣说又说不过他,只好索性直接对他挑明了。他是直性子,应当是知道儿臣建言,一时忍不住对别人吐露的。还请父皇千万不要怪罪于他。”
看到陈善昭那张诚恳的面孔,陈栐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指着自己这嫡长子好一会儿,他才终于迸出了一句话:“迂腐!”
骂归骂。可和太子收买人心相比,和其他皇子兴许觊觎东宫兴风作浪相比,如今的风波虽大。却也不是不可容忍的。因而,当陈善昭低头领了教训,却仍是请他宽宥那些上书反对的大臣时,他便没好气地说道:“这些迂腐不知变通的老家伙,朕已经对他们够仁至义尽了!要朕宽宥他们,你自己去设法把人劝回去!否则朕就让这些伏阙的一个个都滚回老家种地!”
要是搁在之前陈善昭为众人求情,以至于不少文官感怀太子仁厚的时候。这事情不难,但如今人人都知道陈善昭竟然就是始作俑者,在马城看来,这事儿简直是最最烫手的山芋。看着陈善昭面不改色地答应了下来继而告退出了乾清宫,他也不禁心生佩服。
太子这为人处事。真的是让人摸不透,猜不着,也难怪稳坐储位这么些年,燕王那般得宠,也从来不曾动摇过东宫!
尽管四月的天气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奉天门前的伏阙只有二三十官员,但一眼望去,这番场面仍是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至于那些一个个跪伏地上的官员们,滋味无疑更不好受。即便天气还好。可地上那些两尺见方的金砖却坚硬无比,膝盖跪在上头不过是一刻钟便已经是钻心的刺痛,更不用说还要弯腰弓背,那种浑身僵硬的感觉外人绝难体会。然而从开始到现在,却没有一个人退出,一直到边上传来了咚的一声。有人侧头看去,却见是其中一位文官赫然一头栽倒在地人事不知。面对这种场面,虽说早有预备,人群中也起了一阵骚动。
就在这个时候,众人只听得前头传来了一个声音:“都愣在那里干什么,把人赶紧抬到御药局去调治!”
耳朵敏锐的人已经听出了这声音的主人是谁,而就是一时间跪迷糊了没明白过来的,耳畔也传来了同伴的提醒,一时间人人都知道来的是那位早就提出了迁都,却在前头那些人险些获罪那当口开口求情的东宫太子。这其中便有几个被陈善昭救下好容易仍任原职的官员,要说这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于公,这迁都他们怎么都不能认同;可于私,陈善昭保了他们的性命官职,可他们又来这儿伏阙请命,要说也是对不住太子的求情。
当陈善昭来到最前头时,他伸手去搀扶最前头的右佥都御史胡彦,见人纹丝不动,他便放开手长叹一声道:“诸位的奏折,父皇已经都转给我看过了,其中有人说的确实有理有据,不乏谋国之言。而且,诸位都说这京城乃是太祖皇帝所定,而且金陵宝地,历朝历代多有建为都城的,远比北京强得多,此话我并无异议。”见胡彦抬起了头,其他伏地官员也有些抬起了脑袋,部分人更是直起了腰来,他突然斩钉截铁地说道,“但此一时彼一时!”
“其一,当年太祖皇帝时,建藩北地的藩王中,大多曾经率军北征征伐鞑虏,颇有军功在身,但历经多次变故之后,从西安到大同到北京,现如今镇守的藩王以及护卫都已经没了,甚至连其他各藩诸王也都已经自请回京荣养。虽则是免除了藩王作恶地方甚至谋逆叛乱的祸患,但终究也让北地空虚,且少了这些皇族宗室,那么靠着这些王府生意方才能存身的富商大贾便会无法生存,而这些人呆不下去,靠给他们做雇工伙计掌柜以至于其他各式行当的百姓也就没了这么一条生路,如此一再影响之下,北边兵灾之下繁华不再,人口只会越来越少,而鞑虏没有兵马前去征伐,便会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此消彼长是个什么后果?”
胡彦算是陈善昭最早招揽的人,眼看他从太祖皇帝宠爱的皇孙变成如今的东宫太子,而且所谋越发深远,他只觉得由衷的喜悦。更何况,迁都之事本就是当年陈善昭和他书信往来商量过很久,方才在太祖皇帝晏驾之后对陈栐提出了如此建言。然而,他更不会忘记上演今天这场戏的目的,当即耿着脖子说道:“但若是单单北方人口稀少,可以迁移南方富民前往充填!”
“趋利本天性,若看不到好处,谁会真心愿意?更何况若只是单单迁徙人前去充填,异日谁能担保不出现流民?”陈善昭又加重了语气,随即看着其他众人道,“金陵乃太祖皇帝定都之处,当年自然是最合适的。然而,金陵妩媚繁华,只能看到盛世太平,在此定都者,有几朝真正长久,嗯?居安思危,北地苦寒,兵戈凶险,而身为君王,在这京城却根本看不到将士的血汗辛苦!我之所以建言父皇迁都北京,最重要的便是这个道理。父皇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兴许不会有这种忧虑;但三代以后五代以后呢?歌舞升平之际,需得看得更长远!而且父皇说了,天子守国门,大齐要长治久安,总得有如此气魄!”
尽管仍然有人对陈善昭这番话有些不认同,但更多的人却为之动容。尤其是胡彦几乎想都不想便重重一头碰在地上,声音哽咽地说道:“皇上既然愿意天子守国门,又所谋如此深远……臣只以财计反对,着实是短视了!”
“胡大人何出此言?你素来做事都是一片忠直之心,父皇一直深知,常对我说都察院得胡清澜,风气为之一正!”
扶起了胡彦之后,陈善昭又来到胡彦身边的另一个官员处,双手搀扶了他,面上亦满是诚恳:“顾铨曹执掌吏部文选司多年,清正刚直,夏大人一直视你为臂膀,父皇亦说,吏部有顾海,选官得人,官场亦人人称之为公允。迁都事虽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