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意三国-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晟自认自己赢过他们是一件比较勉强的事情,他看到了自己不足便想找一个高手来帮自己一番。当初离开襄阳的时候自己的几位同门如崔浩、石韬、徐庶等都有心跟随自己,然而李晟因为当时的情况和对于接下来困难的估计等原因,却是在三人之中选了擅长政务的石韬。

毕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李晟认为以自己弱小势力并不需要与其他地方的势力交流,自然是不需要善于交际的崔浩帮忙,而徐庶因为他负责的大体学得是兵书战策之类的,也不是迫切的需要。李晟认为在军事上的事情,那些计谋之类的,自己也是可以应付一部分。

然而当得到的地盘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之外——原来以为只有一个县,却不想现在却得了四个县,且各种势力的交错又是十分的复杂,再加上北方黄巾军势力的加入,使得自己必须去应付兵力远在自己之上的敌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李晟觉得自己眼下人手的缺少,他回想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境况,终于决定要把自己的那几位同窗给拉过来了:

崔浩嘛,就让他当一个“政委”,让他负责领地民心的安抚,各个势力的协调;徐庶嘛,就让他当一个参军,为我多想一些计谋吧。至于孔明和士元暂时都不在考虑之中。李晟清楚地明白他这两位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亲戚,眼下都在求学的要紧当口。李晟并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他们中断学业来帮助自己。他不想“杀鸡取卵”。

李晟做着美梦。只是这样的美梦他并不是就想想而已,而是直接付出行动去做了。在年近元旦的时候,李晟利用写信回家的机会,拜托诸葛亮务必要把崔浩和徐庶请来——这两人都比孔明稍长几岁,其学业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李晟认为请他们过来应该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的,更何况李晟同他们之间早已有了相关的约定。

将近元旦的时候,诸葛亮、黄绶、李铛等人自襄阳而来。他们给李晟带来了团圆的同时,也给李晟带来他所想知道的消息:徐庶和崔浩都同意出仕,准备在元宵过后就前来西阳。

“这真是好消息啊。”看见久不相见的妻子,听见自己最企盼的事情有了结果,在节日的欢庆之下,李晟也略略有些晕乎乎的了。

因为过节,石韬回南阳老家去了,政务一拉子交给了李晟。原本李晟是很头痛这档子的,但看到孔明的到来,他的脸上便有了欢喜的笑容。他将这些东西,全都甩给了孔明,还美其名曰:“让你锻炼锻炼!”其实是他想偷懒。

大过年的还被认逼着做这样的事情,诸葛亮心中还是有所不满的。可是在看了李晟所制定的“四县发展计划”和石韬先前所做的那些实事之后,他这微微的些许不满便烟消云散了。李晟所制定的计划是一个很庞大的计划,其所顾及的方方面面很多。虽说只是临时接替石韬所负责的任务,但他依旧不想让这个计划出现任何问题。这无疑对他是一个挑战,而且是一个颇有些难度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他心动了。他觉得一切就像李晟所说的那般——确实是一个让自己得到锻炼的机会。

诸葛亮在政治上确实有很强的能力。在接受了李晟转交过来的任务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就走马上任,像自己的手下下达命令,而是再次将自己手中的东西拜托给满脸苦涩的李晟,提出到外面去调查情况的要求。他认为自己必须先要熟悉一下西阳和鄞县的情况,然后才有资格对整个计划进行管理。

“三天,给我三天的时间,让我了解一下这计划的各种情况如何。”孔明这样对李晟说道。

“三天吗?”李晟扁着嘴,满是无奈和不舍的说道:“那就三天吧。我可一直等着你回来哦。”他的话语充满了哀怨,仿佛就像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怨妇一般,让诸葛亮看得不禁有些发毛。

三天之后,孔明回来了,带来了一卷十斤重的竹简。

“那是什么?”李晟问他。

“这几天在西阳调查之后的感受和建议,不过都是不好的。”孔明说着就要将竹简大开,把里头的东西指给李晟看。

“不必了。你都说是不好的东西了,我再看不是心情更糟吗?”李晟听了孔明的话眼神不由得一黯,沮丧的低下头去:“居然还有这么多不足的地方哪?广元都不和我说。我还以为我的计划很好呢。却不想……唉,看来我还真是什么都不会呢!”他略略有些泻气了。和这些三国的名人相处的越久,李晟就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这样不足带来的打击还不足以,让他放弃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使他有意思的放弃掉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比如具体的练兵,比如这行政的统筹,比如与别人的交往,等等……

放弃了这么许多之后,李晟再次对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有了新的认知。他不认为自己能在具体事务上与同时代的优秀者相提并论。他觉得自己只适合做一个从大局上把握一切的人,只适合用自己那多出来的一千八百多年的眼光和见识以及自己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拘泥于常理的头脑,在这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将事情往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替众人做一个操舵者和推动者的作用。

“呵呵,看来我是天生做领导者的料啊。”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发现自己尽还能掌握全局,李晟的脸上露出了自嘲的笑容。


风扬 第一章 东风吹(全)

春风吹过乡间的田野,轻轻的荡起那一片短短的麦苗,将这一片带着褐色的淡绿摇得有如波浪一般。其实尚是早春,带着暖意的风中还是有着些许透骨冰寒的,只是望着这一片在稍稍解冻的褐图中茁壮成长的绿苗,一张张枯槁而质朴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们的土地!”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然而却是天下所有农民始终想得到却终究是望而兴叹的。当年的黄巾之乱兴起,这些只想得到土地的人也认为那是一个机会,但不想这所谓的机会竟是一件水月镜花式事情。黄巾之乱而起的动荡,不但没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因为这动荡使得各个大大小小的势力全副武装起来,借着镇压黄巾之乱的名义将他们压到了最最悲惨的境地之中。他们非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失去了更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在硝烟四起的战局之中,流着泪离开自己家乡,想不知所谓的和平异乡而去,形成了流民之潮。

流民大都南下为了寻求心中的梦土。对于背井离乡的他们而言到没有战乱的荆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由中原而至汝南,然后翻过大别山到达江夏郡,再由江夏去到襄阳——北方而来的流民大都是以这样线路前往襄阳的。他们给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的襄阳带来众多的劳力,也给荆州的主君刘表带来令人头痛的问题。

素有“仁”名的他实在没有拒绝流民的理由,只是如此众多的人口统统往襄阳一个地方聚集,所引发的种种也却是让他和他那些喜欢清谈的手下忙不过来,他非常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只要能大大缓解自己这襄阳人口所面临的压力,而又不伤害自己仁义的名声,他几乎什么条件都会答应的。这不但是他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荆州所有官员的想法。

在建安六年元旦的那个当口,他们已经被今年已经到来的三万人弄得头昏脑涨了。虽然他们费劲了心机总算将这些新来的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百姓给安顿在了襄阳城边上的空地之中,但那也仅仅是借了一时的危险罢了。当他们听说在这三万人之后还有一批大约在十万人左右的冀州流民正准备翻过大别山朝自己这边开来,脸上的颜色一下子就褪去变得苍白无比。对于他们来说,眼下的三万人已经是让他们如许头痛了,要是再来十万人的话,那岂不是要让他们一个个都去上吊?

“该死的曹操和袁绍!”他们咬牙切齿的说道。对于这两个引发这场流民潮的罪魁祸首,他们着实痛恨的紧。毕竟如果没有他们这两大势力在黄河一线对峙的话,冀州和兖州绝对不会不稳而产生如此数量的流民的。

“麻烦啊!”他们大声的哀叹着。

这个时候,李晟从西阳发来的一份改革意见书却让他们眼睛一亮。对于这份意见书里的种种背经离道荒诞不羁的想法他们自然是厌恶的很。只是不管他们怎样的厌恶,他们都不能忽视李晟在意见书最后的那一句话:“……若依此法而行,仅江夏北部四县便可养民众三十余万……”

“真的能养这么多人吗?”襄阳众人的眼睛不由得发亮了。他们在这意见书所描绘之前景的迷惑下,在李晟所动用关系的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的鼓动下,终于下达了同意在江夏北部四县实施新政的命令。他们决定放手让李晟一试。毕竟这样的事情,如果李晟成功了,就大大缓解了襄阳那边的人口压力,万一失败了,也多少延缓了流民的速度,让襄阳那边能够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这对荆州而言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虽然在李晟的行为上有多少一些违背祖制的事情,但那也不是不能便通的。在这乱世的环境之下,大大小小的势力只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接受变通。这已经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了。

荆州再次派出使者前往西阳已经是元宵过后的事情了。因为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也大约明白西阳那边已经先行做了,使者伊籍在路上走得很慢。尤其是进入西阳地界之后,他更是宛如游山玩水一般,细细品味着西阳的种种。对于李晟提出新政,他其实是不怎么赞同的。他并不像荆州的大多数人那样以为这“新政”能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出反驳的意见,他一路行来,皆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用尖锐的话语来挑动淳朴的百姓,试图从其中找出对新政不利的一面。然而,他终究是失败了。因为他眼里看到的,是西阳那欣欣向荣的局面,耳中听到的是百姓对新政的赞赏。他确信百姓的心是雪亮的,谁对百姓好,谁对百姓差他们都是一目了然的。

“看来,他真的是为百姓而努力呢!”伊籍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看多了,听多了之后,他对李晟厌恶渐渐的消散,转而变成了一种惋惜的情感:“真是可惜了!他无疑是一个人才,只是这样的人才确是蔡瑁那等小人那边的。”

荆州已有些不稳的迹象。虽然这迹象只是稍稍显露,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对荆州某些厉害的人物而言,却是足以让他们提高警惕了:

荆州的主君刘表已显得有些“老”。在取得江水以南的四郡完成了荆州地域的统一之后,他明显的想安定下来,不再对天下的大事感兴趣,只想着安安稳稳的继续下面的生活,保全自己已有的领地,调教自己的幼子。

虽说现在才几岁的小公子刘琮,总是一副乖巧可爱、与人无害的模样,似乎还没有表露出与兄长刘琦争夺权利的意思,荆州的一切似乎也和原先一般平静而团结,但在伊籍等有识之士看来刘表主君在平时生活中对刘琮的宠溺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当初跟随刘表南下而来的一些人,老的老,死的死,使原来就不怎么雄厚的“前妻”集团变得更加凋零起来,他们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荆州的核心。而紧接着填充他们淡出之空位的便是蔡瑁、张允这样“后妻”系的人。他们无论从感情还是关系上都同刘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