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厨娘-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着,只等沈小西下楼。

    “大叔大婶,还有柱子哥,大家忙了一上午都饿了,你们先吃吧,不要等我了。我盛些饭菜上楼拿与魏王。”沈小西说完便快步走向后厨,将锅中依旧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醋溜土豆丝分成两份,盛与盘中。

    自己端了其中一盘,又取了些米饭主食,便轻快的上楼了。

    见沈小西和魏王可能有话要谈,老夫妇俩和柱子哥倒也心中有数,在大堂的一处卡座,三人静静坐下,品尝着沈小西刚刚烹制的美食“醋溜土豆丝”。

    “李泰,饿坏了吧?正好我也刚忙完,还没吃饭,你若不嫌弃,就一同用吧。”沈小西端着饭菜进了“听竹”厅。

    自打沈小西进门的那一刻起,李泰早就闻到了“醋溜土豆丝”的异香了。特别是此刻,他的胃里空空,要不是面子上硬撑着,恐怕早就饿得不行了。

    听沈小西这么真诚的一邀请,自然不客气起来,边帮沈小西接过碗筷,边笑嘻嘻的说:“哪里会嫌弃,小西你的手艺,便是本王的口福啦!”说完,李泰便端起饭碗,一边往嘴里送饭,一边伸出筷子直向“醋溜土豆丝”。

    “这是什么?这么这么好吃?本王怎么从未见过?”李泰狼吞虎咽的吃下第一口土豆丝后,精神为之一震,愣住了,问道。

    “这是我最新培育出来的物种,叫‘土豆’,是一道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入菜的食物,有特别的功效,低热低糖、可以美容养颜、调节血脂和血糖,特别是对于像你这么肥胖的人,是最好的食物。”沈小西此刻又帮李泰夹了一筷子“醋溜土豆丝”,介绍道。

    李泰听得眼都直了,刚才那口吃得太快,现下是得好好品尝品尝。

    他细嚼慢咽的吃了第二口,爽脆的土豆丝,丝丝劲道,很有嚼劲,配合着米醋的酸爽和糖的棉醇续写,真是挂齿难忘,另有葱姜蒜的浓厚铺垫,让人回味无穷。

    “美味!真是太美味啦!”李泰闭上眼睛,好一阵陶醉。

    与此同时,楼下大堂的卡座中,老夫俩和柱子哥也正沉浸在土豆丝的美味中,口齿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让人欲罢不能。

    “小西,这土豆真开胃呀!比肉都好吃!”李泰吃着笑着。

    “瞧你说的,哪有那么夸张!”沈小西在一边斯文的吃着,一边不好意思的笑着。

    “对了李泰,最近怎么样?”沈小西边吃边问。

    “本王倒是还好,只是由于皇兄在养伤,自然是忙碌了些。皇兄的伤恢复得差不多了,本来是想今天一道喊他出宫。你也知道,一是皇嫂有了身孕,皇兄自然得陪伴照顾;二是皇兄大病初愈,怕是出宫太过招摇。所以本王就一个人来了。父皇每日都为国事操劳,最近,又……唉!”李泰吃着,说着,忽然欲言又止了。

    “出什么事了?”沈小西放下碗筷,急切的追问。

    “唉,出大事了!”李泰摇着头,一脸无奈的叹气道。

    (拜求推荐~~~拜求收藏~~~~明日开设第二卷,贞观十一年,且看沈小西大展身手,更多离奇故事,尽在《唐朝小厨娘》)

贞观十一年 第七十一章 大灾之年

    (《唐朝小厨娘》开第二卷啦!感谢亲们的一路支持,求收藏·求推荐!)

    唐·贞观十年入秋。关内、河东遭遇拜年不遇的蝗灾,颗粒无收,草木不生,浮尸遍地,饿殍遍野。虽然李世民已下令减免赋税、大开国库、放粮赈灾,但无奈杯水车薪,加之地方官员层层克扣盘剥,使得灾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背井离乡,沿途乞讨,大批的流民正涌入盛京。

    眼下已过正月,正是贞观十一年岁首,陕西的冬天寒冷无比,大批逃荒的流民被禁卫军挡在长安城外:风餐露宿、朝不保夕、衣不蔽体、病无所医,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病死的病死。

    大批的灾民聚集,也使得长安城外的治安变得异常混乱。有恶人趁乱抢夺偷盗,有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长安城已被解严,城中百姓,只许出、不许进。每每黄昏,家家户户闭门锁户,夜晚更是无人外出。

    沈小西和老夫妇俩前些日子正忙于“天下客”的整修,又加之城中守卫封锁消息,大家只知道最近秩序森严,却不明是何原因。

    那时长安城内的百姓,倒也安守本分,从不过多打听官方消息,只居囿于自家的一方小院,每天依旧过着各自的小日子。

    沈小西这个21世纪穿越来的姑娘,自然也是入乡随俗,从不多事。要不是今天魏王李泰前来,恐怕她还不知道短短数月,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既然如此,陛下有何举措?”沈小西听完李泰长长的讲述,关切的问道。

    “灾荒严重、灾民又来势汹汹,父皇暂时还未想到什么好办法,朝中各位大臣也都束手无策。去年大开国库、赈济灾民,现在才刚过正月,今年的粮食还未收上来,国库的存粮已尽,库中已是空空如也!唉!”李泰叹道。

    听到这里,沈小西低头不语,陷入了沉思。

    此时,窗外的西北风在呼呼的刮着,沈小西下意识的缩着脖子,拢了拢胸口的衣衫。

    好冷的天啊!便是在四面是墙的屋内,都觉手脚寒凉。可叹那城外的灾民,竟缺衣少食的在寒风中等死!

    历史上不是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乃“贞观盛世”国泰民安吗!怎么会有这么一段呀!哦!想起来了,好像贞观大事记里是有那么一句话的记载:关内、河东灾荒,大疫。其他的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呀?古人真是的,说话这么简单,一点都不细致,害得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对了,要照这么下去的话,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大灾之后还会有大疫呀!我的天呐!怎么都让我赶上了!得赶紧想办法应对!沈小西的思绪在飘渺着。

    “小西,小西,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李泰用手在沈小西迷离的大眼睛前晃了晃,问道。

    “我在帮陛下想办法。”沈小西托着腮,淡淡的说。

    “算了吧,父皇和满朝的文武都毫无对策的事,你也能有办法?还是安心经营好‘天下客’,这也算是一方乐土了。”李泰摇摇头说。

    沈小西不理会李泰,刚才见到李泰的那股亲切劲儿,这会子全被灾民一事给冲淡了,她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帮李世民度过这个难关,现在是大灾,过后就是大疫呀!

    沈小西不敢说,生怕自己对历史的预知,会带给李世民更大的忧心,更怕自己的预知结果,会遭来杀身之祸。

    她抬起头,目光游离,刚做好的“醋溜土豆丝”,此刻也提不起她任何的胃口。

    忽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那盘“醋溜土豆丝”上。刚才还黯然无神的大眼睛,此刻立即有了光芒。

    “李泰,我有办法了!”沈小西兴奋的站了起来。

    “哦?!”李泰显然是没反应过来,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沈小西。

    “可以种植土豆!”沈小西激动的说。

    “土豆?”李泰还是不明白沈小西的意思,灾民怎么就和土豆扯上关系了呢?

    “你快跟我来!”沈小西此刻拉着李泰的手就往“听竹”厅外走,忘记了穿外套,忘记了外面的寒冷,急匆匆的下楼,急匆匆的一路小跑,绕到“天下客”的后院。

    “你看!”沈小西拉着李泰跑到了她的土豆试验田旁,不顾寒风呼啸的凛冽,指着那一大片枝繁叶茂的土豆,得意的说。

    “这是?”李泰只见眼前一大片茂密的枝叶,很是疑惑不解。

    “这一大片就是我培植的土豆,上面是枝叶,地底下就是你刚才吃的土豆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大片,其实是我用四个种薯培育出来的,土豆抗病虫害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强,最主要的是它的产量惊人,一亩地的土豆,大概能产出3000斤。三个月,只需三个月便可成熟。我当时培育时,季节不对,都能成功,眼下正是土豆育种的正确时节,只需推广种植,三个月便可解我大唐困惑!”沈小西一边用颤抖的小手抓住李泰的大手,一边用颤抖的声音给李泰讲解着。

    李泰心中一惊,刚才沈小西在餐桌上便讲过,土豆不仅可以入菜,还能当主食,而且还有那么一大堆的好处。现在又听沈小西说种植收获的事,四个土豆便可长出这么一大片。算算现在是二月,再过三个月,也就是五月便可丰收,那个时候今年的夏粮还未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段。眼下,若真的如沈小西所说,真能成功种植土豆,最起码父皇忧心的库粮问题,便可解决了。

    想到这,李泰心中大喜,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一把拉过身边的沈小西,捧着她的手放在胸前,激动的问:“小西,真的吗?你说的是真的吗?”

    “嗯,放心吧!我亲自做过实验,绝对没问题!”沈小西望着李泰认真的样子,也捧着李泰的大手,重重的点了点头。

    “太好了,你且这就随我入宫,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李泰恨不得此刻就带着沈小西飞入皇宫。

    “等下,等我带上土豆一起去,这样更有说服力!”沈小西也是心急如焚,早一点把对策告诉李世民,也就早一点解救灾民于水火呀!

    她跑到厨房,带上了刚才从地里新摘的土豆,又跑上二楼雅间,将“醋溜土豆丝”打包了一碗,又向老夫妇俩辞别,这才风风火火的随魏王李泰一路向宫中去了。

    (拜求收藏~~~拜求推荐~~~)

贞观十一年 第七十二章 小厨娘初建奇功1

    此刻的皇宫中,李世民正在御书房中和众位大臣继续商讨灾民一事,面前已是一大堆如山的奏折,全是上报灾民情况的。

    “魏丞相,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皱着眉头,望着如山的奏折,心急如焚的询问魏征。

    记得长孙皇后在世时,曾多次向李世民进言,一定要多听魏征的谏策,魏征实乃忠臣是也!临终前也一再恳求李世民保留魏征的进谏臣位,足矣可见魏征的忠诚之心。

    眼下,面对如此灾情,李世民多想魏征能为他出谋划策呀!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应打开城门,接应灾民!”魏征道。

    “不可呀,万万不可呀!陛下!”长孙无忌在一旁急忙劝道,“陛下,眼下灾民数量庞大,人员复杂,又在城外聚集数日,现下若是开城,唯恐灾民大肆涌入,危及我皇城的秩序,造成百姓恐慌,我国库又亏空殆尽,颗粒无有,若是大批灾民暴动,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啊!万万不可开门,此事方需从长计议呀!”房玄龄上前一步道。

    “陛下,臣以为大开城门,迎灾民入内,实属我大唐仁德之举,大开城门,让灾民安置于城中各类驿馆,再由各阶层官员进行管理,也不失我大唐体面呀!灾民一定会体己陛下苦心,定会秩序井然呀!”魏征见有人反对,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论断。

    “魏大人,恐怕打开城门后,就由不得你做主了吧!那灾民一个个饿得眼都绿了,像狼一般的冲进来,你还能给他们安置?还谈何体面呀!到头来,到是我城中百姓受苦,家家闭门锁户,恐受强抢呀!”尉迟敬德生怕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