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自嗨是不会有多少变化的,只要口才好,是不会有人觉得不对的。
然而武官,以及真正做事的就不同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就必须赢。赢了,是大人们领导有方。输了,是执行者无能。
公平吗?当然是不公平的了。正因有不公平,所以这帮人来了。正常人,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心想往不公平人的人群中钻,而没有不想被不公平的。
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他们的到来,没什么好奇怪的。
更不用说沈石不仅写出防疫的办法,更是冲锋在防疫的第一线。哪怕是再讨厌武官,这时候也没人敢拖后腿。就算他自己不怕死,也还要担心一下会被同僚厌恶。
抱着这样的想法,文官们答应了赵祯的提案,新建个衙门,让沈石去领导,毕竟这事儿是与疫打交道,也没人去争。
而且人家都拿命在拼了,也确实应当给点儿奖励了。这波人的送礼,便是上面给的奖励了。毕竟建衙门是要在沈石处理完疫病,自己又不死的情况下才行。
如果人染了病,死了。这新衙门……也就呵呵呵了。
所以文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就连御史也没有扑出来咬人。
这时候还在发着疫,万一御史们把人咬急了,人家不干了。到时候,哪个补上去?
“这么多礼品,而且每一箱都价值不菲,还有些古玩玉器十分珍贵,还有些字画,女婿,这些东西林林总总算起来,价钱可能不下百万两啊!”
穆家老太爷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番光景下的场面。哪怕老爷子过去没少抢劫,也深明白大宋的富饶,也不由得为之感叹。
“爹,竟然有这么多?这样收下合适吗?”听到这帮子人送来了这么多的钱,沈母不由为儿子担心起来。只要不蠢,都明白自家得益于谁。她是一点儿也不想为这些钱,误了儿子的前途。
“要不差人送回去?”沈老太太也后怕道。
沈家还真没这么多的钱。
“不好!送回去太得罪人了。”穆老爷子说。
“那可怎么办?”娘仨全发了愁,实在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哪。虽说他们已经有了马场,但那与白花花的银子还是有区别的。
穆老爷子连忙宽慰道:“如今孩子简在帝心,亲家也不用多想,只要孩子办下了疫病,这些礼品就算咱们收了,朝廷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穆老爷子可不是来添堵的。而且女儿家好,这没什么不好。
“可是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官声?”沈母又道。
穆老爷子大笑道:“这有什么好影响的。娃子在救他们的命。就是找大夫,也是要给钱的。”
这才哪跟哪。穆老爷子觉得女儿女婿这是离开京师太久了,已经不熟悉这里面的门道,所以他这个当爹的要为之把把门,拿拿主意。所以,他顺利实现了对嫁孙女儿的再议。
“唉!这孩子,毛毛躁躁的,过去,他没个事做,我是担心,如今有了官位,也有了差事,也算是光宗耀祖,倒是应该为他终身大事操持一下了。爹,你看咱们上哪家提亲的好?”
“这还用上哪家?当然是自家了。亲上加亲!”老爷子眼一瞪,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不满。
肥水自然是不流外人田的。
“岳父说的是,只是咱家过去是武将。现在沈石又得了这么个差事,我觉得怎么也得找个知药,会诊病的才好。岳父,您说呢?”
沈父是很怕自己这便宜岳父的,毕竟他拐了人家女儿的手段可不光彩。但是现在关乎儿子,他怎么也是要开口的。
防疫病啊!是那么好防的?他们家又不是什么医药世家。万一这病没防住,再把自己折进去……
这不是没可能的。疫病一旦起了,可不认你是不是当官的,说要你小命儿,就绝不含糊。
“这有什么难的?让儿子征一些大夫的役也就是了。”穆老爷子说。
国家诞生之后,为了养活大批的军队、官吏以及满足公共需求(如:兴修水利、城堡和道路,救灾等),必须筹集经常性的、固定的经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的税赋力役便随之产生了。
除了税,便是这役了。役分“兵役”和“徭役”。穆老爷子说的役自然不是兵役,而是徭役,《辞海》的解释是:古代国家强迫平民主要是农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徭役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种类比较繁多,如:修建城池和官庎、造桥修路、军需转输等。尤其是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运输军需品的“转输”是一项极为沉重的徭役负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封建主对士兵和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因而兵役和徭役常常混杂在一起。从秦始皇称帝到明朝中期,徭役一直是我国税赋制度中一个重要方面,在汉代还出现官府徭役和私人徭役之分。
总之一句话,官府干活不给钱。
沈父一听,便急了。“岳父,这可不成。他们若是使什么手段,不认真。坏的可是孩子的身体。”
“他们敢!老子非宰了他们不可。”穆老子牛眼一瞪,土匪脾气发作。
他这一发作,沈父不敢吭声,但是无声的抗议还是可以的。那可是大夫。就算是后世,百姓们也不得不给大夫们塞红包。为什么?还不是小命儿拿捏在人家手上?
老岳父说的是容易,但人要是没了。你就是杀了大夫,又有什么用?
心中这样想着,沈父的态度便表现出来了:我是怕你,所以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是我会誓死捍卫我儿子的小命。怎么也要找个懂医术的。
正文 第323章、平的,纯爷们
穆老爷子看女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认真的。而这女婿上一回认了回真,就拐跑了自己的小棉袄,这一回……啧啧,他真的说不好。
这女婿可不是自己瞅着长大的。虽说老爷子算计了他一把,没出嫁妆,就把女儿嫁了,但是这女婿具体是个什么性。又会不会为了女儿,驳自己的面儿……
九成会。
私奔都干的出来了啊。
嘶……现在再这么一想,这女婿怕是说服不了的,毕竟已经干过一回了。
然后,穆老爷子果断转向自己的女儿:“女儿,你怎么看?”
“父亲,迎娶是件大事。我当然也是希望孩子早些成家,早些生个大胖小子给沈家延续后嗣了。”
穆老爷子刚刚开心起来,沈母又说:“但是现在孩子的差事,会医很重要。”
什么都怕但是,她这但是一转,穆老爷子就明白了,这事儿没指望了,不过他却不甘心:是不是回头让丫头翻翻医书?
是的。他在打现学的主意。
不行吗?十几岁的年龄学东西正好。唯一的问题是自家也不是医药世家。如果是男孩子还可以拜师学艺,可女孩子想拜师,人家也不收啊!除非给人家当童养媳。
但是真当了什么童养媳,还学哪门子的医术。
老爷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咦?也不一定。
这步子还没有迈开回去,他便看到一绿衣女子在看书。这女子,脸蛋儿没看见,却看的出一水蛇腰。那腰细的……小妖精。
这样的腰,是男人便忍不住多看两眼,不然不就白瞎了这“妖精”二字。
而这一看……她竟然在看医书?
作为山寨主,打劫时,寨子里免不了有人受伤,所以一些医书,他还是认识的。像什么《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他都知道。而这女子看的是《黄帝内经素问》,虽然多了两个字,但应该是医书。
“小姑娘,在看医书哪?”他忍不住开口问道。
“是。”
绿衣女子便是小青。身为妖,生病?没有。受伤?皮糙肉厚的,站着任你砍。
小青从未想过学医,也没那功夫去学,用都用不上的,学个什么劲啊!
但是,自从认识了沈石。发现了老鼠用丹炉一炼,竟然可以炼出灵液来。小青的心思就活了。
趁着沈石不在家,自称沈石的朋友便上了门。她这是奔着沈石的功法来的。
就这么巧。沈石得了马场不久,又撞上了汴京的疫病,反正也要装饰马场的宅子,今后他们家就住这了,干脆便用这些医书装饰了书房。
医书可不是其他的书,一般人想买都买不到。也就是沈石在防疫病,赵祯命太医院配合,这才得了这几本医书。
当然,沈家如果出钱还是能买到的,但是这就要看人家大夫愿不愿意给他们抄了。医书是医人生死的书,再加上宋朝的地位,自然不会大量刊印。就是太医院,也是手抄版。
而一些治疗外伤的医书,更是严防死守。谁那儿有,又有几本,都是要备案的。
这医书这么受重视,小青当然是当仁不让了。正好被穆老爷子撞见。
如果是别的什么人撞见,小青说不得便要杀人灭口了。但是穆老爷子吗?
小青衡量了一下沈石知道她杀穆老爷子的后果,与沈石知道自己偷看他功法的后果。果断的不能杀啊!
沈石杀妖如麻。小青实在是提不起勇气当他的仇人。小青是一点儿也不想被沈石杀了,被炖上一锅“蛇鼠一窝”。
更重要的是我不识字,我不识字,我不识字啊!上面的小篆,我一个也不认识。
小青过去是当水蛇时,在西湖旁往来游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日上界的捡香童子偶从空中经过,见她青翠可爱,颜色娇妍,无意中笑了一笑,给了她一丝仙缘,从而有了修炼之能。
但这是本能,修炼的本能,不用见诸于文字。只要点上一下,甚至给口灵药仙气,便有一定机率觉醒的本能。
这就是妖的天赋。不像人,见诸于文字,才可修行,才能传承。妖不需要。
后来小青化了形,抢了个山寨当寨主,同样,会抢劫就行,完全不用识字。
几百年来,从未想过识字有什么重要的。今天,傻逼了。
不过也正是如此,小青没有一点儿想杀人灭口的想法。杀他干什么,自己什么都没看懂啊!
“这位姑娘,你懂医?”穆老爷子问。
“嗯。”小青鼻子出气。
心劲儿不顺啊!这顺风顺水几百年,今天竟然在堆文字上碰了壁。找到了,却一个大字都看不懂。小青的心气要是能顺,她就不是小青了。
“噫!太好了!姑娘如此有才华,不知可愿教导我孙女习文识字?”
穆老爷子先是大喜,然后又老狐狸的隐了真正的目的,只说习文识字,不说学医。到时候只要让孙女聪明点,多问问医书的问题也就学到手了。
然而,他不说习文识字还好。他这一说,分明是在小青伤口上撒盐巴。
就小青那性子,能受人这么挖苦?
“姑娘,姑娘!姑你奶奶!我是姑娘吗?我是爷!”
小青避开了自己不识字的现实,直接否认自己是姑娘。
“哈?!”
穆老爷子惊了。
小青的长相,真真正正的蛇精病,这妖化形,除非是化形不成功的,就没有把自己往丑里化的。
再看这打扮。你是穿裙子的,你说你不是女的?
苏格兰爷们表示不服,男人穿裙子,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