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满山上下,仅有一位首座真人,长老弟子俱无,岂不冷清凄凉?
待到宴请各大仙宗及天地一流宗门,岂非尴尬?
尽管在秦先羽眼中,要立下中州燕地第十脉,实是遥遥无期。
正如八脉首座真人所言。那是数百上千年的时光。
虽然秦先羽一举丹成四转,但未来温养大道金丹,要把金丹养得稳固,渐渐推转,并不是易事,否则也不会有许多能够得道成仙的惊艳奇才,都在这温养金丹的九转七返之中,寿尽而陨落。而日后要元胎化道。成就道祖,更是艰难至极。纵然是燕地掌教,也都未能跨过道境。
世人谁也不敢妄言有十足把握得道成仙,而地仙之中,也无人妄言必然能够成就真仙道祖。
纵然是道德仙宗之内,专修道法,仙灵之韵最重。也不乏弟子止步于仙凡壁障之前,不乏地仙级数的人物寿尽于元胎化道这一步。
纵然再过千百年,秦先羽也不敢妄言自身就能够成就真仙道祖,立下中州燕地的第十脉。
可是正如掌教所说,收徒一事。确是该有考虑。
而替他物色弟子的,是门中行事最为严谨的明途。
……
“各大仙宗,乃至于寻常宗门,要收徒入门,必是门中自幼从襁褓之中养大的弟子,一来自幼经受仙宗教导,并以秘法洗练身子,先天便有了优势,其次,自幼在门中成长的弟子,视宗门为家门,总比外人忠诚,并且自幼看着长大,其根骨悟性心性及道路,俱都清晰,能以此为之选定功法以及未来的道路。”
明途说道:“为此,不乏宗门在自家范围之内豢养人种,不容外界出入,其中诞生出来的婴孩,一旦测出根骨不凡,便招入宗门。而本门掌控整个中州,尤是如此。”
秦先羽早已知晓,各大仙宗把持各州,广袤天地,无尽人口,什么仙根道骨俱都不缺,因而对于收徒一事极为严苛,只收襁褓幼婴,并根骨绝佳。
三岁以上孩童,已有心志,懂得认事,故而不收。而那些带艺投师的修道人,更是拒之门外。
放眼各大仙宗,便如收取三岁以上孩童或成熟之人,或是带艺投师者入门,这类事情,几乎屈指可数,都属特例。
秦先羽算是特例之中的特例,身为外界之人,不仅收入门墙,并且列入内门,而非外门。在冥昼太上长老坚持下,更是得了一代弟子的身份,未来有第十脉首座的资格。
这等特例,九州仙宗诞生以来无数万年,还是首次。
而秦先羽已是特例,他今后的弟子,便不能是特例。
秦先羽要收徒,便只能从中州燕地之中选取弟子。
正如当初诸脉首座交谈时曾说过:“他不是中州燕地之人,但他今后的传承总还是燕地的弟子。”
不论秦先羽出身如何,至少未来第十脉上下的长老弟子,都会是中州燕地之人。
明途从弟子名单之中,选出百余人,均为善字辈,年岁最大的一人亦未过十三。
“这些弟子尚自年幼,从初时学字,到听音阁学习,至今还未划分到各脉之中。”
明途说道:“小师叔祖在听音阁待过数年,也认得不少善字辈弟子,但他们年纪都已是十来岁或二十来岁,故而不甚适合,并且身为长辈,与他们过于熟稔,也不利于今后相处。因此弟子挑选的这些善字辈弟子,并非小师叔祖熟识的那些人。”
秦先羽微微点头,对于明途的考虑并无异议。
“这些善字辈弟子较为年幼,并且根骨极佳,表现出来的悟性及心性毅力,都是同辈之中的佼佼者。”
明途说道:“其实弟子本身修为不高,许多事情看得不够深远,故而还请玄冲师叔一同物色,才选出这些善字辈弟子来。待得中州燕地第十脉落定之后,他们就是除却小师叔祖外,第十脉辈分最高之人,也是未来第十脉后辈弟子中的祖师,更是小师叔祖建立第十脉之后的根骨及支柱,因而不能马虎。”
秦先羽听得十分赞赏,他心系修道,这些事情对于他而言着实难以处理,也多亏玄冲明途这两个办事最为严谨的人,才能理清诸般条序。
“各脉首座真人俱都知晓,这些弟子是未来第十脉的根骨支柱,也是未来十脉弟子眼中的祖师,今后中州第十脉要从他们以及他们的弟子徒孙传承下去。”
“因此,这一批最为出色的弟子,各脉俱都不会争夺,留待第十脉挑选完毕。”
明途缓缓说道:“这百余弟子都十分出色,且是善字辈最后一批弟子,再过些年便又要再开四代弟子的一个字辈。因此,与玄冲长老商议后,最终敲定了一事。”
秦先羽问道:“何事?”
明途说道:“这百余人,尽都划入第十脉,不必从中择优选取。”
秦先羽呆了一呆。
“不可能……”
ps:还有一章,比较晚
五百零七章收徒【中】加更贺盟主!
按明途的想法,倘如小师叔祖收下这百余弟子,再过些年,这些弟子修行有成,便可以继续收徒。
百余弟子每人收下几名徒弟,便是数百,然后再传一代,即是春秋鼎盛。
待到小师叔祖落定中州燕地第十脉时,想必第十脉的弟子的数量已不亚于其余各脉。
此外,这是善字辈最后一批弟子,这批弟子过后,接下来将要开始四代弟子的下一个字辈。倘如那时再来挑选弟子,那么第十脉的弟子又比其余各脉低了一个字辈。
“纵然是我中州燕地的杰出弟子,但谁也不敢断言能够得道成仙。这百余弟子中或有人福缘深厚,修道勤勉,悟性不凡,可以得道成仙,也有人勤能补拙,得道成仙,但终究还是会有许多人被仙凡壁障止住的。”
明途缓缓说道:“小师叔祖若是只收几名弟子,划入中州燕地,或许更能倾心相授,给予更为精细的教导,但若是这几人都被仙凡壁障所阻,又当如何?即便只有一两人被阻,那也耽搁了小师叔祖的许多精力,剩下几个弟子即便跻身于仙家级数,但人数不多,对于堂堂燕地第十脉而言,仍然是过于单薄。”
秦先羽默然不语。
眼下对于他而言,修道最重。
若只是收下几个徒儿,授法相传,闲时指点教导,倒还不错。而若是要收下上百后辈,即便是耗费尽全部精力,不惜耽搁自身修行。恐怕都难以面面俱到。难以把这上百弟子教好。
“小师叔祖心中忧虑。弟子亦是知晓,而此事已然请示过掌教。掌教真人实则亦有此忧虑,经过商议,方才定下此事。”
“今后中州燕地第十脉落定,须得有小师叔祖成就真仙道祖的时候,这一日来得越早,那么第十脉便越能早些定下。本门上下,其实都期待这一日早些到来。”
“授徒不免要耗费精力。耽搁自身修行,这是本门上下都不愿见到的。”
“虽然小师叔祖已经得道成仙,修行的日子不似之前那般紧迫,但距离成就真仙道祖还有极长的一段距离,而元胎化道这一步谁也不敢妄言打破,不知要困阻多少年月,甚至永世都可能困顿于此,连掌教真人都被这一步困住了数百年之久。”
“本门上至太上长老及掌教真人,下至诸脉弟子道童,俱都等候着小师叔祖成就真仙之日。更不愿您老人家为此而耽搁,拖延了中州燕地第十脉现世的日子。甚至阻了您的修道之路,无法成就真仙道祖,令得中州燕地第十脉不能现世。”
明途说道:“因而此事经过了多次商谈,才算定下。”
秦先羽默然良久,才问道:“何以定下?”
明途沉声道:“只要小师叔祖将这上百弟子划归第十脉,后续的传授教导便不必小师叔祖费心,他们可以在听音阁听讲,可以有本门长老**,可以由我和玄冲长老等诸位长老择人而授,根据各人不同,传授不同的剑道功法及剑诀法门。”
秦先羽如此想来,心中竟觉十分妥当。
他自身本就不曾教授过徒弟,也对燕地的诸般剑法不甚熟悉。
这些弟子在听音阁或斗法阁听讲,经受仙宗经千万年摸索出来的教导方式,再由玄冲明途等人传授燕地的剑法,总比秦先羽的传授还好。
燕地的弟子本就该习剑,而秦先羽对于剑典功法及剑诀法门的认知,都不如玄冲和明途等人熟悉。
这般说来,明途所言其实算是极为妥当的做法。
“当然,也不能全然是我等授法。”
明途说道:“小师叔祖身为第十脉首座,对于这些弟子的教导自也应当略微上心,也可择取其中较为出色的收归门下,加以教导,毕竟……小师叔祖身具道剑,属于第十脉的根本,日后总要有嫡传弟子接下您的道剑传承之法。并且,您所修习的先天混元祖气功法,实也颇为不凡,虽然没有本门剑典这般与剑法相辅相成,一脉相承的特性,但却是另外一种道路,未来第十脉的弟子,或许也能修行先天混元祖气,直指大道,走上小师叔祖修行炼道的道路。”
秦先羽听得沉默。
他身为十脉首座,日后他亲自教授的弟子自然便是嫡传,传承的应是道剑,至于先天混元祖气反而还是其次,毕竟中州燕地的许多功法都不逊色于这一部紫府神庭混元祖气真诀。甚至对于适合习剑的中州之人而言,燕地的剑道功法才是最适合修行的,并且与剑道功法对应的剑诀法门,一脉相承,忽有补益,甚至两者几乎能够不分彼此,剑道造诣与本身道行几乎不能分开。
嫡传弟子该传下的只是道剑,其他的手段倒还在其次。
但紫府神庭混元祖气真诀是一部较为不凡的功法,故而若有合适的弟子,也不妨传下。
“且去看一看这上百名弟子。”
……
传闻第十脉开始收徒,令得许多长老及弟子都十分激动,但碍于门规,无人敢扰,只是门中上下颇多议论。
似善仁善信善盈善柔这些与小祖师爷较为熟识的,更是激动莫名,虽然自知已经划归各脉,不可能再入第十脉,但也不妨碍他们激动欢喜。
尤其是在云州和小祖师爷一别之后,小祖师爷再度归宗,已经得道成仙,随后便又闭关,至今还未有得以拜见。
尽管他们在外边等候,可秦先羽仍然没有见到他们。
因为第十脉收徒一事不容打扰,善盈等人都被隔在较远的位置。
秦先羽来到听音阁。
这里有上百个孩童,最大的也仅十三岁,最小的仅有四岁,他们十分稚嫩,但却都有出色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出色,才能被挑选出来,作为善字辈最后一批弟子中的佼佼者。
秦先羽气质温和,目光沉静,他泛着淡淡的和善笑意,目光缓缓扫过。
一众孩童俱是紧张至极,但大多都能强自镇定,只有少数难以自持。而其中几个年岁较大的,竟是由内而外的平静,虽有欢喜,但未有紧张,颇有镇定自若的味道。
能够被中州燕地选入宗门的,必然是根骨极佳,因此资质根本不必细看,定是难得的良材美玉,放在大德圣朝便是百年难得一出的旷世之才。至于悟性心性毅力,都经过玄冲和明途等人筛选,最后选出来的,心性毅力都不差,悟性也是同辈之中少有。
按说天才之所以杰出,便是因为超出了同辈之人。而若是天才多了,那么天才划分的界限也便变得高了,那些普通的天才便算是平庸,只有其中翘楚,凌驾于普通天才之上,才能算是杰出。
秦先羽眼前的景象,便是如此,但他不觉得其中有平庸之辈。
仙宗从无庸才。
天才便是天才,天才多了,便是一群天才。
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