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统御全球-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上帝,感谢隆美尔啊!隆美尔是德意志居功至伟的功臣。”

    “隆美尔在北非发现石油,绝对是居功至伟,可那油田还是需要交到工业部来管理吧!”

    “什么?你们工业部什么有权力管石油开采了?你们工业部还是去管生产吧,那些油田应该交到国防部。”

    “你还好意说我,国防部也想去管油田,真是笑死人了。”

    “你们都说错了,那些油田由财政部来管理,因为那些油田都国家的财产嘛!”

    ……

 第241章 势均力敌

    “你们都说错了,那些油田应该由财政部来管理,因为那些油田都国家的财产嘛!”

    “我戈林,是帝国元帅,突泥斯的那些油田,应该由我来管理,我想元首会答应我的请求,你们全部给老子靠边站。”

    戈林可是犯了众怒,在其他事情上,大家也许会让着戈林,当利益大道无穷无尽的时候,德国高层的那些人,也是不怕的,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和戈林据理力争。

    整个统帅部的一大票德国高层脸红耳赤地争吵起来,他们都想把突泥斯的油田抢过来管理。

    二战德国并没有石油部这个机构,因为德国根本没有油田,德国的所有石油全靠进口,进口石油的提炼,那是炼油厂的工作,炼油厂属于工业部管辖。

    因为德国没有石油部这个机构,当油田这个巨大的“蛋糕”摆在众人的面前时,所有人就想吃上一口。

    众人的争吵声,在希特勒来走出自己办公室的一刹那停了下来。

    希特勒眼睛里面闪烁着兴奋,但脸上却有一丝怒容,希特勒在自己的办公室已经听到了外面的争吵声。

    希特勒是一个十分睿智的人,特别在政治智慧上,希特勒深深地明白,自己手下这些高管如此放下脸面来争夺油田的管理权,不如说是他们在争夺那无穷无尽的利益。

    众人一见希特勒这个元首出现,顿时变成毕恭毕敬起来,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伸直手臂,齐声高呼道:

    “嗨!希特勒。”

    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手,每个人都是奥斯卡级别的演员,所有人都在希特勒面前演戏,就看谁演得好。

    希特勒在得知隆美尔在突泥斯找到大油田的消息后,当然兴奋得不得了,可眼前这些高管,不是想着如何开发利用突泥斯油田,而是在这里争权夺利。

    希特勒能把关系德国生死存亡的油田交给他们吗?当然不可能,本来希特勒打算把油田收回中央管辖的,现在他改主意了。

    希特勒看着一大圈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的德国高层,用波澜不惊的口吻说道:

    “非洲的油田是隆美尔发现的,所以那里的油田还是由隆美尔管理,你们谁也别想去插手,谁要是打乱了隆美尔的石油开采计划,我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希特勒的话不可谓不重了,如果还有人敢向非洲的油田伸手,希特勒第一个饶不了他,可见希特勒对石油的重视程度。

    希特勒说完之后,又对着工业部长说道:

    “工业部立即着手恢复、扩建德国的炼油厂,必须及时地把从非洲运来的石油提炼成燃油。”

    希特勒根本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他说完之后又踱步到海军司令邓尼茨面前:

    “立即派一些潜艇和舰船到潜艇到地中海去保护石油航道,绝对不能让英国佬偷袭咱们的石油生命线。”

    “保证完成任务,我的元首。”

    希特勒满一地对邓尼茨点点头,邓尼茨也是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他的提升速度可以和隆美尔想媲美。

    历史上希特勒在自杀身亡之后,他没有把元首的位置传给戈林,也没有把元首的位置传给希姆莱,而是传给了邓尼茨这个海军司令,可见希特勒对邓尼茨的信任程度。

    最后希特勒又叮嘱运输部长,一定要做好石油的运输工作,一定要确保非洲出产一滴石油,就有一滴石油运到德国。

    希特勒的这个要求,隆美尔不可能一层不变地执行,因为法国也有很多炼油厂,前期石油产量不高的情况下,隆美尔可以分出一半的石油产量到德国进行提炼。

    等隆美尔彻底把英军赶出非洲之后,把利比亚的油田开发出来,到那时候就是炼油厂不够的时候,德国就再也没有石油危机了。

    ……

    埃及防线前英德双方都在调兵遣将,德国的非洲军团一共六个师于1941年2月20日全部抵达埃及防线。

    德国非洲军团下辖的六个师分别是第五、七、十五装甲师,第一六四步兵师,万胜志愿师,党卫军维京师。

    德国非洲军团总兵力十三万余人,可及时用于补充的兵力三万多人,坦克一千两百余辆,飞机九百多架,火炮一千余门,装甲车一千余辆,卡车三千多辆,补给有缴获英军的几万吨各种物资。

    而英军在埃及防线上部署了九个师,总兵力有十五万余,各型坦克八百多辆,飞机八百多架,装甲车三百多辆,火炮一千余门,卡车两千余辆。

    双方各有优势,但总体上来说,双方的实力差不多,德**队虽然在坦克的性能和数量上多于英军,但德军是进攻方,英军是防御放。

    防御的一方虽然可以提前修建工事,布置雷场等,防御方占地地利的优势。

    但进攻方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什么时间进攻,在什么地方进攻,都是由进攻方说了算。

    埃及战役在双方实力基本差不多,在各有优势的情况下,双方能用阴谋诡计的地方就相对少得多了,大家只能面对面沙场对决。

    蒙哥马利在积极修建各种防御工事,布置各种雷场,训练自己的士兵,营造各种假目标。

    德国非洲军团当然也在做进攻前的准备工作,但那是副司令和参谋长的职责,隆美尔只指挥打仗,其他的事情,隆美尔从来插手,而是把相应的工作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做。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隆美尔也只能用这种办法。但德国非洲军团兵并没有因为隆美尔当甩手掌柜而军心涣散。

    因为隆美尔手下一大帮十分专业的参谋人员,隆美尔手下的这些参谋人员,全部是经过隆美尔仔细挑选,而且经过实战检验的人才,德国非洲军团的一切日常事务,这些参谋处理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不太重要的决策,有参谋长和副司令两个决定,根本就不用隆美尔去操心,隆美尔何苦紧紧抓住权力不放手呢!那不是遭人嫌弃吗?

    再说军心士气的问题,一支军队的军心士气,是用连续不断的胜利培养出来的。

    没有经过实战,只知道喊口号的军队,那军心士气就是海市蜃楼。

    ……

 第242章 铁血空战(上)

    参谋长汉斯和副司令卑斯麦两人,每天和一百多名参谋人员忙得昏天黑地,而隆美尔却乘着直升机到个部队去视察。

    用隆美尔的话说:

    “我要与我的士兵在一起,我要让非洲军团的士兵都看到他们的司令。”

    隆美尔在前线视察,时常和士兵们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感。

    “我要与我的士兵在一切”这句话,早就传遍了非洲军团,隆美尔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比如上次托布鲁克被英军十几万人包围,隆美尔不顾个人安危,冒险乘直升机到达托布鲁克,并在哪里与几千德国伞兵坚守下来。

    德国非洲军团的所有将士,都为自己能在隆美尔这样的将军手下作战而倍感荣幸。

    虽然德国非洲军团是一支才组建的部队,但这支部队之中的几个主力师,大多数是经过实战,而且战果辉煌的部队。

    这些部队在隆美尔的带动之下,军心士气更是空前高涨,部队求战心切,很多将官和士兵写血书请战。

    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就在于他们的荣誉、牺牲、英勇、忠诚,两次世界大战,他都是重要参战国,但也都是战败国,领土被分割,经济面临崩溃,青壮年大量死伤。

    但是即便如此,在一战惨败后不到二十年他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战惨败后也仅仅二十年,到六十年代末他重新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到现在德国又称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们在谴责这个国家曾犯下的罪恶时,不得不钦佩他顽强的生命力和进取心。

    ……

    2月23日,空战打响。

    自从空军出现在战斗序列之中,特别是自二战爆发以来,任何战役开打之前,都是从空中开始的。

    英德两军的空军力量错不多,数量和质量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德国bf109与美国的p40,p51和英国的喷火,双方在战斗机的性能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

    唯一的差距就是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是老牌飞行员,而且参加过无数次实战,而英军的飞行员参加实战的比例却不太高。

    首次空战并不是隆美尔发起的,而是蒙哥马利首先发动对德军的物资集结地——托布鲁克的空袭。

    为什么蒙哥马利要动用自己全部的空军力量空袭托布鲁克,因为那里囤积这德军缴获英军的几万吨各种物资。

    德国在北非前线的绝大部分物资供应,全部来源于此,从托布鲁克把这些物资远道前线,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里。

    而英军的物资是从万里之外的美国运送来的,美国人把各种物资远送到亚历山大港之后,还有五百多公里的陆上距离,才那把各种物资远送到埃及防线上来。

    蒙哥马利也是名将,他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防御,他采取的是积极主动的防御策略,这也是最正确的防御方式。

    蒙哥马利首先就派出了自己的空军,展开了对托布鲁克进行倾尽全力的大空袭。

    蒙哥马利一次性地派出了六百多架战斗机,三百多架轰炸机。

    因为英军在撤离托布鲁克前,已经炸毁了托布鲁克周边的全部机场。

    德军在英军撤离之后,用二十多天的时间,才修建起一些野战机场,所以德军在埃及前线只部署了两个航空团的“bf109”,大约有三百二十多架战斗机。

    英国空军这六百多架飞机中,有一百多架p51战斗机,当然,bf109g是比美国的p51初期型号先进一点。

    p51的最高速度才800多公里,而“bf109”最佳状态是在850公里,但“bf109g”长期处于高速状态,飞机就容易出问题。

    就算“bf109”比美国的p51先进一点,如此多的敌机一次性地全部压上来,也是够隆美尔万分紧张的,空军可是今后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千万别损失太大。

    托布鲁克要上雷达,奔袭而来英国飞机在一百多公里外就被探查到了,从而没有让德军的飞机被击毁在地面。

    “呜呜呜……呜呜呜……”

    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在托布鲁克的上空,当防空警报一响起,第十航空军的詹姆士少校就飞快地向飞机跑去,他们这些飞行员都是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的,一旦有情况就会立即登机作战。

    指挥塔的广播的声音很大,是用高音喇叭扩大的,半个城市都能听见:

    “西南方来袭敌机群,数量庞大,估计为一个航空军的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