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万诺夫作为步兵连长,当然是不可能在冲在最前面,铁木辛哥的一个装甲军五百多辆坦克,庞大的苏联坦克群轰鸣着对着德国的防线碾压而去。
苏联的坦克基本上是轻型坦克,就连t28这样稍微好点的中型坦克都十分的少,五十多辆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就是这次进攻的尖兵。
尼古拉中将作为苏军的最高装甲指挥官,在远东地区指挥装甲军和日本的装甲对决中,轻易地歼灭了小日本的4个战车联队,虽然小日本的坦克垃圾,但这给尼古拉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
伦纳德在第四道防线上留的那点警戒兵力,早就没有影子了,火箭炮和炮击直接让他们全部烟消云散,就好像他们从未曾来带这个世界一样。
至于
苏军的装甲军的突击速度很快,第四道防线距离第三到防线也就十公里的距离,对于轻型坦克来说,十分钟就到,可苏军坦克与后面的步兵完全是脱节了,毕竟现在的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理论并未成熟了,而且还没有经过实践。
铁木辛哥仓促之间组织的大纵深进攻,只是有点点不像哪么回事了,铁木辛哥也知道自己部队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只选择进攻德军两道防线,也就四十公里。
如果到白天的时候还没有拿下德军阵地,铁木辛哥还可以选择撤退或者是与德军绞在一起,这样德军的飞机威胁就将大大减少,如果真是那样铁木辛哥多半会选择撤退,这些精锐铁木辛哥可损失不起的。
这些精锐一旦完了,铁木辛哥的底牌就有完了,铁木辛哥要想在守住彼得罗夫斯克,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百万炮灰兵,必须要在精锐作为支柱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骨干都垮了,枝节细末有啥用呢!送菜而已。
……
【本月胜利完成更新任务……太辛苦了。】
第430章 法理认同
东线战场每天都在鏖战,德军的攻击力度虽然没有放缓,可德军的推进速度已经在降低,取得的战果也在减少,苏军已经逐渐渡过了最初的慌乱。
苏军也逐渐适应了德军的闪电战,当然这与英美的天量援助分不开的,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的苏联青壮被征召入伍,再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就被送入战场。
虽然苏军依然在溃败,但溃败速度已经慢了很多,有的苏军甚至可以和德军精锐部队打得旗鼓相当,要不是苏军在整体战略势态上的被动局面,德国的兵锋就可能被阻止下来。
开战到现在已经快三个月了,德军是挺近了苏联境内六百公里,也歼灭了五百多万苏军部队,俘虏也有三百万左右,可苏联不差人,也不差武器装备。
面对这样的情况,隆美尔早有心理准备,这也是他在中期坚持不分兵攻击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的原因,三百多万德军及其两百多万仆从军继续从三个方向对着莫斯科攻击前进。
隆美尔知道自己该去前敌总指挥部了,国内的大部分事宜已经安排妥当,就算国内有一些不能决定的事情,也可以发电报到前敌总指挥部来请示。
隆美尔元首在忙,他的女人也在忙碌,哈布斯堡家族的千金小姐安娜,每天顶着元首正牌女友的光环,举行和参加各种聚会,整个欧洲的传统贵族开始陆续出现在安娜的宴会上。
欧洲的传统贵族的家族史,很多都可以追溯几百年,甚至上千,这些欧洲的贵族又与神圣罗马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哈布斯堡家族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室。
哈布斯堡家族已经在着手把隆美尔推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宝座上去,隆美尔也知道安娜这个女朋友的动作,但隆美尔并未去制止安娜。
隆美尔为什么不制止安娜?那是有原因的,不是隆美尔想当那个什么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是隆美尔需要从法理上整合欧洲,工业整合欧洲并不能让各占领国人民归心。
对,就是从法理上整合欧洲,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整个欧洲,虽然隆美尔使用各种怀柔手段统治这些被占领的国家,可那些被占领国家的人民依然把德军当着侵略者。
就算这些人在德军强大的时候表示顺从,只要德国一旦有一点点战略颓势,那这些人就会立即起来反抗德军的占领和统治。
如此情况下,只有从国家认同上着手,神圣罗马帝国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统治大半个欧洲近千年的国家,欧洲人大体上对是神圣罗马帝国持认同态度。
现在有又哈布斯堡家族这个皇室家族出面去游说那个传统贵族,恢复神圣罗马帝国不会有太大的阻力。(民族认同就不要说了,欧洲的民族成分太纷繁复杂,根本没有办法下手。)
德国为什么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了开拓战略空间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主要是德国一直想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这是所有德国人的梦想。
隆美尔如果要恢复神圣罗马帝国,那所有德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也就是说恢复神圣罗马帝国,在德国没有任何的阻力。
哈布斯堡家族为什么如此卖力恢复神圣罗马帝国?
最直接原因肯定是好处,一旦德国恢复神圣罗马帝国,那么坐上皇帝宝座的肯定是隆美尔元首,皇后肯定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千金小姐安娜。
隆美尔与安娜的子女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这对做梦都想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已经不需要别的任何理由了。
(欧洲对于王位的继承,和中国不同,男女均可继承,女王的儿子也是同理。)
……
苏军的装甲突击群攻击十分顺利,第四道防线一碾而过,然后对着第三道防线猛冲,因为苏军大多是轻型坦克,速度过快,这样就把苏军步兵给丢下了好长一段距离。
这个苏军装甲军又才从远东调来,他们诺门坎打得小日本鬼哭狼嚎,所以这个苏军装甲军的士气高昂,也没有管后面的步兵,就对着第三道防线碾压而去。
“所有坦克注意了,全速冲锋,我们要乘德国鬼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要把这群该死的魔鬼送入地狱,一切为了斯大林,同志们冲啊!!!”
“乌拉……乌拉……”
“一切为了斯大林……”
好把,德军的冲锋口号是一切为了德国,苏军的冲锋口号是一切为了斯大林,一个是为了国家,一个是为了个人,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即将爆发。尼古拉的装甲军如果满编的话,那可是一千多辆坦克,可尼古拉的装甲部队不满编。
1940年1月,苏军决定重新组建大规模坦克部队——机械化军、独立坦克师、独立摩托化师。
到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共组建了29个机械化军,规模倒是有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么庞大的部队是很难有效指挥的,特别是苏军坦克内没有加装无线电,那指挥坦克群更是难上加难。
与同期的德军装甲师相比,苏军坦克师的坦克数量要比辖2营制坦克团的德军装甲师(装备坦克152辆)多出1。5倍,比辖3营制坦克团的德军装甲师(装备坦克207辆)也要多出将近一半。
即使是苏军摩托化师的坦克数量,也比德军辖3营制坦克团的装甲师多出1/4强。但双方人员素质(尤其是中下级军官)和通讯器材的差距,使其指挥效能的差距显而易见。
况且苏军在1940年春组建的多数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中级指挥员只占编制数的20%~40%,这更加剧了指挥的困难。
另外,开战时几个边境军区的机械化军所装备的各型坦克平均只占编制数的53%,而且新型坦克比重很小。苏军机械化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入了苏德战争这场旷世未有的大厮杀中。
尼古拉的装甲军也是一样的情况,整个军的坦克猎装率也就百分五十几,所以尼古拉的装甲也就只有五百多辆坦克,其中绝大部分是轻型坦克,只有少量的t26和谢尔曼中型坦克,与德国的坦克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
【岁月如歌,千年辉煌今胜昔;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普天庆;祝福似雨,绵密飘洒把你围。衷心祝您国庆快乐,合家幸福!】
落叶哪儿也去不了,因为要保持更新,祝兄弟们耍得愉快。
第431章 夜战(上)
苏军装甲部队突击的速度很快,二十公里的距离,也就抽一支烟的功夫,如果庞大的坦克群突击,不用任何侦查,德军就知道有大量的苏军的坦克对着自己的阵地冲锋而来,根据地面的震动情况,就可判断苏军坦克突击群的距离,而苏军在本土作战,他们也可根据地形地貌来寻找自己修建的第三道防线。
很快尼古拉就得到了准确的报告。
“报告尼古拉军长同志,前锋突击群已经推进到第三道防线四千米处,请指示。”
“继续突击,随时报告情况。”
“三千米。”
“两千米。”
“一千米”
“发射燃烧弹和照明弹。”
尼古拉命令前锋坦克群对着被德军占领的第三道防线发射燃烧弹,这是为了照亮第三道防线,焚烧德军只是一个附带作用。
“碰碰……碰碰……”
尼古拉的前锋坦克就是一阵燃烧弹发射了出去,而防守第三道防线德军也在这个时间发射了一些照明弹,刹那间第三道防线的大片区域被照的犹如白昼。
苏军的整个坦克军跑得有点凌乱,毕竟在晚上,苏军的装甲组织能力还是不能和德军相比的,何况苏军坦克之间又没有无线电联系,苏军的坦克突击群十分的凌乱。
在燃烧弹,照明弹的帮助下,苏军看明白了第三道防线上的一些大概情况,这道防线只是布置了一些反坦克炮,数量也不是特别的多,大约五十门左右,只是这些德军的反坦克的炮管特别的长。
德军的反坦克炮只要两种,分别是50和75毫米70倍炮,这两种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卓著,而它所具有的在1000m距离上,着角为30度时,可以穿透80和均质钢板的威力,完爆任何苏联的坦克,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令人满意反坦克炮。
“射击,快先消灭德国鬼子的反坦克炮。”
“砰砰砰……轰轰……”
“报告尼古拉军长同志,德国鬼子在地三道防线上布置了大约五十门反坦克炮,前锋部队已经发起决死冲锋,请求大部队立即增援。”
德军的大炮和苏军的坦克炮几乎是同时开火,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厉害,但防御就一块薄钢板,也是挡不住37和5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苏军的前锋坦克是德军反坦克炮的两倍多,在数量上苏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轰轰……砰砰砰……轰轰……”
苏军的坦克还在快速冲锋,移动中的坦克命中率很差,短短几十秒钟,苏军的轻型坦克就被击毁五十多辆,而德国的反坦克炮也被击毁一半。
二比一的损失率,德军可以接受,苏军同样可以接受,德军a突击群的指挥官是十五装甲军军长格里芬,前线的情况很快传到格里芬的指挥部。
但是格里芬并没有在此时让第三道防线后的坦克和炮群开火,格里芬在等待,在等待苏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