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尔克在内的法国北部的几个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领这几个海港,以彻底切断对方的海上退路。
1940年5月17日上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阿拉斯,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格拉夫林运河一线,距离阿拉斯二十多公里。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与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汇合,四个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两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
就在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集结部队准备出击敦刻尔克的时候,统帅部又发来一封电报,发来的命令,又一次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
“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
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布伦堡发电报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
“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感谢兄弟们打赏,求兄弟们别浪费推荐票,每天给落叶投票,感激涕零。】
……
第60章 凯瑟琳的擦边球
看来这件事情又复杂了,德国手眼通天的人物戈林也参与了进来,现在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军衔都不太高,一个少将一个中将,根本不是戈林的对手啊!
穿越者隆美尔可是铁了心要拿下敦刻尔克,他向愁眉不展的古德里安说道:
“兄弟,不如咱们拉上凯瑟琳将军?”
“第一航空队司令凯瑟琳?他会和咱们一起抗命?”
“不是让凯瑟琳和咱们一起抗命!他的一个航空师今天就会转场到阿拉斯机场来,咱们只需要说服凯瑟琳让这个航空师配合咱们进攻就行了,反正他们的任务就是轰炸,轰炸咱们进攻路线上的敌人也一样啊!这可不算抗命不遵。”
“那行啊!赶快发报……”
历史上,希特勒担心装甲师团消耗过大,于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盟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
盟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对于希特勒这一让人费解的命令,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
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
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影响到日后对英国的入侵,并且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继续作战。
说实话,凯瑟琳也不理解元首停止前进的命令,眼看着英法联军覆灭在及,元首居然下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命令。听说是戈林元帅想元首建议的,戈林元帅居然想用空军去歼灭几十万英法步兵,这个玩笑未免开得有点大了。
任谁都知道空军是争夺制空权,摧毁极为有价值的目标,如果想用两三千架飞机去杀几十万步兵,怎么可能,就算是神仙也做不到啊!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步兵。
这个戈林元帅实在是太狂妄无知了,凯瑟琳可作为戈林下属的他,也不好去质疑格林的命令,凯瑟琳想的是,既然让我出动空军去轰炸英法联军,那我就按照你的命令执行,如果没有多少效果,那就不怪我了。
就在这时,一名电信官走进了凯瑟琳的办公室:
“报告,第七装甲师的隆美尔与第19装甲军的古德里安联合来电。”
“快拿来我看看……”
这封电报就是隆美尔与古德里安请求凯瑟琳派出飞机全力配合他们攻击敦刻尔克。
本来希特勒给的命令是让凯瑟琳派出以个航空师到阿拉斯机场去,这个航空师的指挥权也调拨给隆美尔,可是命令道了隆美尔手中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航空师这一条。更别说把航空师的指挥权调拨给隆美尔了。
难道有人假传希特勒的命令,什么人才有这样的胆子啊!德国还真有这样一个人,那就是帝国元帅戈林,戈林的军衔比元帅还要高一级——帝国元帅,他和希特勒可谓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希特勒也对戈林信任有加,这才有了嚣张狂妄的戈林元帅。
凯瑟琳接到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电报之后,就略微沉思了以下,就立即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立即派出一个航空师到阿拉斯机场去执行轰炸任务,为了空袭的准确性,这个航空师需要轰炸的目标由隆美尔他们提供。
当凯瑟琳的回复电报到了隆美尔与古德里安的手中后,两人顿时就明白了凯瑟琳的意思,凯瑟琳分明是把这个航空师派来支援他们作战的,需要轰炸什么地方,直接通知这个航空师即可,凯瑟琳打了一个完美的擦边球。
和隆美尔有个合作关系的第四航空师立即被派往阿拉斯机场,本来第四航空师只有两个bf109战斗机团(328架),还有一个do17轰炸机大队(40架),凯瑟琳偷偷地给第四航空师增派了一个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大队,斯图卡可是精确轰炸的王牌,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隆美尔本来打算17日早上就发动进攻,结果为了联络各方配合自己抗命不遵,整整花了隆美尔一个白天的时间,到17日傍晚的时候,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四皇个装甲师才做好出击前的全部准备,没有办法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一商量,两人决定连夜突击。
……
英国多弗尔港口城市:纳尔森和往常一样,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前线不断战败的消息让纳尔森忧心忡忡,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在英国远征军里面服役,做父母的永远都在为子女担忧,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纳尔森也不例外。
此时收音机正在重播丘吉尔首相任职当天的演讲《热血、汗水和眼泪》,纳尔森虽然已经停了三四遍,但他还是喜欢听丘吉尔的这次演讲,因为纳尔森觉得越听越有勇气去面对:
“上星期五晚上,我奉陛下之命,组织新的一届政府。……
组织如此规模和如此复杂的政府原本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但是我们正处于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战的初始阶段。我们在其他许多地点作战——在挪威,在荷兰,我们还必须在地中海做好准备。空战正在继续,而且在本土也必须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我向国会表明,一如我向入阁的大臣们所表明的,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
第51章 出兵康布雷
隆美尔把锡夫里交给了法奸,第七装甲师也没有骚扰任何锡夫里的市民,他们在当天下午就从锡夫里出发了。
隆美尔就这样空手从锡夫里出来了吗?怎么可能呢!隆美尔不是在进城之后,就立即接管了锡夫里的银行和博物馆吗?银行的纸币隆美尔是不要的,那些黄金白银全部被隆美尔给装上了卡车拉走。
锡夫里可是省会城市,黄金白银储备也不算少,隆美尔一共从锡夫里银行劫掠了二十五吨黄金,白银一百多吨,这些黄金白银足足装了三十辆大卡车。
另外就是艺术品了,法国的艺术品多如浩海,而且有很多精品,锡夫里博物馆的收藏同样是非常的丰富,隆美尔直接从锡夫里的博物馆里面拉走几万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又足足装了二十卡车。
这劫掠来的五十辆卡车财富,立即被隆美尔安排信得过的人直接送到阿登森林外,瑞士银行的人只需要隆美尔一份电报,他们就会立即屁颠屁颠派人来接车,销赃所得的钱款瑞士银行会自会打入老兵基金。
……
隆美尔在出发前,和自己的左右两翼的德军联系了一下,他们现在已经快达到小马其诺防线了,距离第七装甲师大约五十公里,这点距离对于装甲部队来说不算什么,隆美尔基本上不用担心自己被英法联军夹击。
如果有英法联军想上来夹击隆美尔,那么他的左右两翼一共五个装甲师,后续步兵三十万就会立即上来把夹击隆美尔的英法联军给包了饺子。
隆美尔已经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底线,那就自己率领的第七装甲师突出左右两翼绝不超过一百公里。因为这里是平原地带,就算有敌军阻击他左右两翼的五个装甲师,两三天也应该可以前进一百公里,隆美尔自信可以凭借着“上帝之眼”和充足的武器弹药在原地坚守一周,所以隆美尔才敢把自己的部队突出左右两翼一百公里。
隆美尔带领第七装甲师出了锡夫里之后,就顺着公路狂飙,历史上的难民如潮并没有出现,因为第七装甲师良好的军纪,无形之中安定了锡夫里的人心,何况还有那些法奸帮着宣传德国的“仁德”,就连堵塞公路的溃兵也没有,因为那两个法军师已经被提前歼灭了。
历史出现了一点点变化,同时引起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蝴蝶的翅膀效应吧!
隆美尔为了让自己的坦克尽量少出故障,部队前进的速度也不算太快,每小时大约三十公里,这是坦克在公路上最佳和最省油的行驶速度,到现在为止,隆美尔的坦克还保持满编的状态,这与士兵的架驾驶技术和修理营的努力分不开。
隆美尔下一站的目标就是康布雷和阿拉斯,康布雷距离锡夫里只有五十多公里,这也是一座边境城市,他的边上还有修建得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要塞,如果法军在要塞有足够的兵力防守,隆美尔就必须动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摧毁法军的要塞。
不得不说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这飞机俯冲的时候,发出的尖啸声摄人心魄,最是摧毁士兵抵抗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斯图卡轰炸机可以挂载一千公斤的重型航空炸弹。
这种重型航空炸弹是德军专门来摧毁坚固工事的,他的爆炸引信不是那种触发式,而是延时引信,它的顶部可是用钨钢制造的穿透部。
这种重达1000公斤的重型航空炸弹就是利用重力加速度和俯冲加速来穿透钢筋水泥工事,可穿透三四米的钢筋水泥,而爆炸的摧毁破坏力是四五米的钢筋水泥厚度,试想一下,全世界又有几座要塞的厚度达到了七八米?只有那么区区几座吧!
斯图卡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