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喀琉斯?这个翻译太好啦!我不叫‘亚基楼’了,我以后就叫阿喀琉斯!”

    庞天寿如获至宝,欣喜不已,拉着汪克凡猛聊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汪克凡虽然知之不多,但像宙斯、耶稣和雅典娜什么的,比较有名的人物还是知道的,在关键时刻附和几句,正挠在庞天寿的痒处,老年人天生话多,越聊越开心。

    汪克凡有意凑趣,是因为庞天寿值得拉拢。

    司礼监是内务府12监之首,司礼秉笔太监算朝廷“内相”之一,离太监界的老大“司礼掌印太监”只有一步之遥,隆武帝身边的太监快死光了,庞天寿必然会在宫中坐大,甚至会出任司礼掌印太监。

    太监和皇帝是一派的,和内阁天生是冤家,南明时期的皇权大幅降低,太监也跟着威风大减,但不管怎么说,司礼太监掌握着“披红”的权力,可以和内阁相互牵制。

    庞天寿本人也非常特别。

    他因为信仰天主教,所以在宫中大力推行西方文化。在真实的历史上,隆武帝挂了之后,庞天寿又投靠永历帝,把两宫太后、皇后以及永历的太子都发展成了教徒,在永历皇帝的皇宫里盖了一座教堂,带着太后皇后和太子一起拜耶稣,永历卫队的旗帜上也都画上十字架和拉丁文……

    除了文化方面,庞天寿还懂西方的科学知识,他主持铸造了一批红衣大炮,在抗清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人,将来用得着!

    汪克凡把话题渐渐扯到了那三百名葡萄牙兵身上,说起火枪大炮什么的,他的知识就不亚于庞天寿了,两个人聊得更加投机。庞天寿兴致高涨,猛吹了一通这支佛郎机洋枪兵如何厉害,汪克凡欲擒故纵,表示不信,庞天寿就非要拉着他去见识一下。

    “汪将军不知道吧,这伙佛郎机兵用的是新式的西洋火枪,不用火绳的!”

    “噢?是燧发枪么?”汪克凡心中一动。

    “嗬!你连燧发枪都知道么?”庞天寿惊讶无比。

    “嗯,我也是听佛郎机人说的。”汪克凡随口应付过去,抬头一看,前面就是那三百名葡萄牙兵。还有一名随军的神父。

    大家互相介绍,这位神父是个德国人,中国名字叫瞿纱微,在这支葡萄牙部队中威信很高。

    仔细看这些葡萄牙兵的装备,果然是燧发枪。请他们试射了一下,无论是操作性还是射击精度,都比火绳枪高出很多。

    “神父,我想买一批燧发枪,可以么?”

    “啊,我很想帮助你。但是很难买到,买到也很难运来中国。”

    燧发枪在西方也算先进武器,各**队正在用燧发枪大量换装火绳枪,不会当做商品出售,更没人万里迢迢运来中国贩卖。

    “我要的不多,你们有三百支燧发枪。卖给我二十支吧。”汪克凡准备仿制燧发枪,二十支燧发枪,应该够工匠进行研究了。

    “不行,这是我们的武器,不能卖!”瞿纱微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十支,十支就行,价钱随你开!”汪克凡深知燧发枪的好处。执拗着不肯放弃。

    “真的对不起,一支也不能卖,这是总督大人的命令,如果把枪卖给你,我们回去会被枪毙的……”

    汪克凡见谈不拢,就先不说了,客客气气和他们又聊了一会,告辞离去。

    这支葡萄牙兵既然来帮南明打仗,一时半会就不会返回澳门,早晚都有机会的。

    回到自己的军帐。施琅正在等着他。

    施琅刚刚从隆武帝那里出来,脸色红红的还处在亢奋中,看样子和隆武帝之间谈得很不错。

    “卑职见过汪将军,此番得到皇上重用,还要多谢将军举荐之恩!”施琅单膝跪下。行的是下属参见之礼。

    汪克凡是正二品的龙虎将军,施琅是从三品的佥都督,汪克凡的品阶高一些,但是大家互不统属,施琅没道理对他下跪,行参见之礼,过了。

    “哎——,施将军受皇上重用,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汪某有什么关系?”汪克凡笑着把他扶了起来。

    施琅这家伙在历史上名气太大,只要看过韦小宝的故事,都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仗着自己会打仗,整天牛皮哄哄把人都得罪光了,有点恃才傲物的意思,属于情商过低的那种人。

    以他这种性格,在哪都混不开,路总是越走越窄,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改换门庭,投靠另外一股势力,所以他才会在明清两方摇摆不定,先后几次叛变投降。

    施琅觉得自己是千里马,但总是碰不到欣赏他的伯乐,汪克凡就打算扮演这个伯乐。

    性格决定命运,施琅现在虽然投靠了隆武帝,但隆武帝的驭下之术并不高明,南明内部的矛盾又非常复杂,施琅早晚还会混不下去。等到那个时候,只要汪克凡这个伯乐伸手拉一把,就能轻易收服他。

    汪克凡随口捧了他一道,施琅却偏偏就吃这一套,立刻露出笑容,非常高兴,两个人坐下细聊,才知道施琅刚刚立了一功。

    从南明各地派来的援军乱七八糟,傅冠不懂军事,在施琅的协助下才把这些部队一一调配到位,将近三万人都集结在南雄府一带,后勤辎重也基本运送到位,随时可以出兵救援赣州。

    隆武帝正在用人之时,对施琅狠狠夸奖了一番,又嘱咐他策反福建施福的部队,施琅也对隆武帝拍了胸脯。

    “施将军不但是将才,还能以国事为重,汪某佩服……”汪克凡跟他扯了几句,又突然说道:“听说施将军擅长水战,此次救援赣州,必可为朝廷再建奇功!”

    “卑职十七岁从贼,素习水战,在水上施某称第二,无人再敢称第一!”施琅得意地吹了半天,才突然反应过来:“怎么,皇上要用我打水战吗?”

    “差不多吧。”汪克凡笑着点了点头:“我已向皇上举荐,由你担任赣州之战的水军统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内阁

    恭义营和隆武帝继续向南雄前进。

    庞天寿来了之后,气氛突然变得有些紧张,隆武帝好像听到了什么秘密消息,一边催促行军,一边在途中频繁召见何吾驺、郭维经等人,和汪克凡的见面反而少了。

    到南雄府城的前一天,隆武帝才又一次单独召见汪克凡。

    “嗯——,你还不知道吧,朕在汀州遇险的时候,有些人却高兴的很,憋不住已经跳出来了……”

    隆武帝在南平被清军袭营,御林军全军覆没,文武百官大量被俘被杀,隆武帝本人下落不明,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南明各股政治势力都以为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纷纷粉墨登场。

    广西巡抚翟式耜公开倡议拥立桂王(永历),并得到了很多士绅官员的支持。

    桂王朱由榔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和崇祯帝、弘光帝的血统最近,按照封建伦常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当初隆武帝上台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想拥立桂王,但是南明大量的文武官员和宗室勋贵都刚从南京逃到福建,国家的政治中心还在东南地区,隆武帝取得东林党和郑芝龙兄弟的支持后,抢先在福建登基称帝,把偏处广西的桂王甩在了一边。

    福建之变,隆武朝廷基本覆灭,隆武帝本人下落不明,很可能被清军剿杀,拥戴桂王的政治势力重新抬头,其中不乏文武大员和前朝重臣,尤其以广西巡抚翟式耜、前大学士陈子壮为首。

    何腾蛟、丁魁楚等人的态度则非常暧昧,还在静观形势变化,等待隆武帝最后的下落。

    何腾蛟在封疆大吏中实力最强,只关心湖广那一亩三分地。更希望南明维持现状,对近在咫尺的桂王不是太感冒,当然,如果隆武帝真的死了,他也会支持桂王。

    丁魁楚则更加积极一些。和翟式耜频繁联络,仗着自己实力较强,有意染指内阁首辅,但他一向爱搞左右骑墙,政治投机,在隆武帝的下落没有明确之前。他还没有公开表态。

    “哼,真当朕是死人么!陈子壮饱学宿儒,执掌礼部多年,还知道君臣之纲吗?!”隆武帝怒不可遏。

    陈子壮属于东林党巨头之一,崇祯朝担任礼部侍郎,弘光朝担任礼部尚书。和圆滑的钱谦益比起来,陈子壮这个人相对更正直一些,但也更迂阔一些。

    隆武帝曾经任命他担任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但是陈子壮对封建伦常看得非常重,认为桂王才该继承大统,隆武帝不该当皇帝。就辞官归乡撂挑子了。

    事情只到这一步的话,隆武帝本来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他明明还没死,陈子壮就支持桂王登基,让隆武帝愤愤难平。

    更让他闹心的是,唐王朱聿鐭那边也不安生。

    隆武帝本来就是唐王,当了皇帝之后,唐王的位子传给了亲弟弟朱聿鐭。

    隆武帝从福州出逃的时候,唐王朱聿鐭并没有跟随他一起逃亡,而是留在福州。就在前不久,和一些宗室官员乘船出海,从海路逃到广州。

    有消息说,唐王也准备争位,正在着手布置。并且取得了大学士苏观生的支持。

    “陛下,唐王殿下未必敢与陛下争位,而是为了对抗桂王。”汪克凡好言相劝。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隆武帝本身的威信不够。

    如果隆武帝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唐王是他的亲弟弟,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桂王什么事,正是因为桂王这边闹得太凶,福建派系的政治力量才会做两手准备。

    反过来说,桂王那边急不可耐,也是为了抢占先机,免得隆武帝真的死了,皇帝宝座又被唐王抢走了。

    (多说一句,唐王朱聿鐭就是绍武帝,历史上隆武帝死了之后,绍武帝和永历帝争夺帝位,结结实实打了一场内战,让清军轻易地占领了广东。)

    “我知道,我就是发发牢骚。”隆武帝的情绪很差,不管有什么理由,藩王觊觎大宝都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

    “陛下驾临南雄府之后,只需一纸诏书就可安定天下,使桂王唐王悬崖勒马,宵小之徒没有可乘之机……”

    眼下最要紧的,是要尽快稳定政局,以免桂王和唐王越走越远,最后骑虎难下,只能和隆武朝廷分裂。

    “不错,正是为了这个,我才把你找来。”

    隆武帝点了点头:“欲定天下,先定朝纲,朕有意命象冈先生(何吾驺)出任首辅,但象冈先生身有残疾,朕犹豫不定……”

    隆武帝孤身逃亡,整个朝廷基本上已经垮台,仅凭他自己镇不住桂王,镇不住那些反对他的政治势力,必须先把朝廷的基本班子搭起来。

    谁当首辅,谁进内阁,这些最重要的位置要有个安排,让天下人看到隆武帝仍然控制着局势,各方的政治势力也都支持隆武帝。

    内阁成员,就是各方政治势力的平衡,如果有重要的政治势力没有出现在内阁中,就说明隆武帝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隆武帝的心目中,已经有一个大致的名单——何吾驺、吕大器、苏观生、郭维经、傅冠、杨廷麟,以及不好驾驭的陈子壮。

    隆武帝能够当上皇帝,靠的是东林党和郑芝龙兄弟的支持,他上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