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整顿盐政,朝廷可以迅速得到税收,百姓也可以降低负担,汪克凡派系也可以获得实打实的利益,和那些侍郎、郎中的官位比起来。汪克凡更看重真金白银的收入。
“要选我们做盐商?和鞑子的徽商一样吗?”李四和篆姬又惊又喜。
他们帮会以前就是贩私盐的,这一行虽然利润丰厚,但其中的大头都被权贵拿走。从广东沿海把私盐运到湖广,一路上到处烧香拜佛,每斤盐的成本会翻上好几倍。当地官员收购之后,转手再以三四倍的价格卖给百姓。李四兄妹赚的钱并不太多。
除了到处上供之外。李四兄妹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贩私盐好赚钱,大家都挤破头抢着干,李四兄妹有广东官场做后台,算是第一流的大盐枭,但是广西、福建和四川等地也有大盐枭。再加上大量的私盐贩子,规模虽小,人数却多,大家一起争抢这块大蛋糕。
如果朝廷真能禁止贩卖私盐。被选中合作的盐商就成了独家生意,赚的钱只会更多,多到不可想象。满清那边就是现成的例子,第一批徽商被选中担任盐商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随便拉出来一家都赚了几万甚至十几万两银子。
“不错,是要选你们做盐商,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件事急不得……”
整顿盐政是手段,清理吏治才是目的,最终是要争夺权力,这是一项大工程,第一期就在广东境内,隆武帝和汪克凡联手,要通过整顿盐政打开广东官场的缺口,把自己的势力安插进去。
但是,无论隆武帝还是汪克凡,都缺乏足够的人手,必须要等到第一次恩科结束,选拔一批年轻的少壮派官员,才能开始整顿盐政,否则的话,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这是一环扣着一环的计划,开始的时候把准备工作做好,后面就会顺畅得多,隆武帝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批直接对他效忠的少壮派官员,汪克凡派系负责具体执行,也会极大地扩展自身势力。
朝廷里那些大佬们还是老思维,为了侍郎、郎中等位置争得头破血流,汪克凡和隆武帝却另辟蹊径,把将来的发展都设计好了……盐政是第一步,广东是第一步,后面可做的文章还很多,只要把路子蹚开了,其他的省份可以仿照执行。
“放心吧,最多等上几个月,江西和湖广都会开始整顿盐政,到时候有你们忙的,可不要误了朝廷的大事……”汪克凡很快会回到湖广,江西的万元吉对隆武帝也比较忠诚,这两个省份的进展会快一些。
“汪军门,你的意思是说,朝廷不会选择其他的盐商?”篆姬反应快,立刻抓住了汪克凡话里隐藏的意思,如果朝廷不选别的盐商,那就彻底没了竞争对手,广东、江西和湖广这三个省就有做不完的生意,想不发财都难。
“短时间内不会,将来吗……看皇上的意思了。”汪克凡派系在朝争中低调退让,就是为了积攒力量,整顿盐政是都察院的自留地,其他的政治势力最多当个配角,别想分走多大的油水。
当然,隆武帝的态度也必须考虑,没有他的支持,整顿盐政就进行不下去。这其实也是个利益分配的问题,隆武帝现在盯着盐政税收这一块,合作的盐商就交给了汪克凡,在短期内没有汪克凡点头,其他的盐商肯定进不来。
随着整顿盐政的深入,合作盐商的利益会越来越大,如果整个南明都禁止贩卖私盐,李四兄妹一家独占市场,会成为众矢之的,那个时候,隆武帝肯定会插手的。
不过对汪克凡来说,有开头这几年就足够了,穿越者有超越时代的眼光,有贩盐得来的资金支持,还有强大的权力做后盾,几年后肯定会把经济发展起来,贩盐的利润只能占个小头。
正在这个时候,亲兵队长李玉石进来禀报,有两个人来求见汪克凡,一个是海盗罗明受,一个是新安县令陈兆安。
“来得正好,你去替我迎接,请他们二位进来。”汪克凡对李玉石吩咐一声,待他出门去了,又对李四兄妹说道:“走吧,咱们到门口接一下,今天给你们介绍两个人,以后在一起合作……”
汪克凡招呼一声,带着李四兄妹出门,就在屋檐下等候,时间不长,李玉石领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武将是海盗罗明受,他在赣州战役里立了大功,被授予二品武官和水师总兵,因为追随傅冠,算是汪克凡派系的人。
那个文官叫陈兆安,苏州人氏,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傅冠的门生,他自己是个举人,也投在傅冠门下,颇有才干,在汪克凡派系里是年轻有为的代表……可惜的是,陈兆安不是进士出身,以前只当过一个八品小官,没有得到过实权官职,这次被保举为新安县令,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在汪克凡的介绍下,李四兄妹和他们两个互相见礼,大家客套几句,都围绕汪克凡坐下,互相打量着,心里暗暗奇怪——他们几个身份差别太大,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属于汪克凡派系,汪克凡把他们召集到一起,不知道要说什么事。
“诸位,我把大家请来,是想在伶仃洋开埠建港。”汪克凡取来一幅广东地图,用手指着伶仃洋——也就是后世的珠江口海域,因为文天祥的诗而天下闻名。
“在这里建港,是要和澳门做生意么?”陈兆安是新安县令,珠江口海域以东在他的治下,西岸则属于香山县(今广东中山),汪克凡既然把他找来,肯定是要在珠江口东岸建港。
“不,不止澳门,是整个南洋,还有东洋和西洋。”汪克凡的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指着珠江口东侧的一个小岛,说道:“我准备在这里建港,罗帅以为怎么样?”
罗帅就是罗明受,他身为大海盗,对海洋贸易当然是内行,对广东沿海的各个地方都非常熟悉,当下就点了点头。
“军门高见,这个岛子的确是好地方,当年刘香就看上了这里,不过……,这个地方太过突前,真要是建成大港,在海上未必安全。”
刘香是明朝末年的大海盗,风云一时,后来被郑芝龙打败,罗明受提起刘香这个前辈,仍是非常敬佩。
“没关系的,我们是朝廷开港,谁敢来攻?”汪克凡并不担心,满清对水师不重视,郑成功是友军,不会来攻,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都要和大明做生意,最多在海上抢船,没胆子真来攻打大明的港口。
再者说了,只要有几年的发展时间,汪克凡也有信心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这座岛也会成为一个坚固的要塞,不怕荷兰人进攻。
“汪将军,这个岛上有一座镇子,名字叫石排镇,将来的港口也叫石排港吗?”篆姬对着地图研究了半天,这地图有些粗略,只标注了一个石排镇,没有岛屿的名称。
“不,石排港这个名字太小气了,咱们要建一座大港,让天下人都知道,名字当然要大气一些。”汪克凡对她笑了笑,似乎想起了什么,沉默片刻才再次开口。
“这座岛叫香港,港口也叫香港。”
(香港这个名字明朝就有了,赤柱、尖沙咀等等也都是几百年的老地名。)(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章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
“这个岛子是不错,但真要建成一座大港,花的银子可就海了去啦。”李四对经济最为敏感,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成本极高,香港本地的经济基础又太差,投入的资金将是一个无底洞。
“下了本钱才能赚钱,银子就是拿来花的。”汪克凡早有考虑,李四兄妹与朝廷合作,贩盐的利润非常丰厚,除了支持恭义营的军费外,其他的都投入到港口的建设中。
“其实也花不了太多的钱,这岛上本来就有港口,改造一下就能停泊大船……”陈兆安开口了,他是新安县令,虽然还没上任,对治下的风土人情已经做过了解,汪克凡和他打招呼之后,又专门打听了香港的情况。
香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在明朝中晚期已经有了港口,而且还是广东的海防要塞,担负着保卫广州的重任,不过大明国事糜烂,香港的港口和要塞都处于半废弃状态。
“港口建设必须一步到位,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改造旧港,但同时也要准备建设新港,起码要能停靠两千料以上的大海船。”汪克凡雄心勃勃。
“两千料?”罗明受吃惊不小。
“是啊,不仅能停靠两千料的大船,将来香港兴旺了,还要再次扩建码头,停靠五千料以上的巨船……”汪克凡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海洋贸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东亚和南亚没有海洋大国,就像一个沉睡的市场还没有打开,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在香港先期投入的资金,将来会得到十倍百倍的利润回报。
至于西班牙、荷兰等欧洲海洋强国,虽然趁虚而入在东南亚海域称霸。但他们远离本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敌人。
“这要花多少银子?哪有这么多人来干活?”陈兆安连连摇头。
汪克凡的计划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这种大型工程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光是第一期的港口工程,最少就要几千民夫干上半年,没有二三十万两银子肯定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附属设施,整个工程等于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实在有些异想天开了。
“银子不是问题,人也不是问题。只要有了人,银子就能省下。”汪克凡说道。
“汪军门此话怎讲?”大家都听糊涂了,新安县总共只有十多万人口,抽调几千上万的民夫没那么简单,让他们成年累月在工地干活更不可能。
“这就要劳烦罗总兵了。去吕宋、爪哇一带多找些土人,是抓是买。都随罗总兵的意思……”汪克凡的语气很平淡。好像在说一场打猎。
十七世纪,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西方正在大肆贩卖黑奴,汪克凡准备向他们学习,用东南亚土著的鲜血和汗水建设香港。东南亚群岛上到处都是土著,也是建设香港需要的劳动力。和大明子民比起来,这些劳动力更廉价,可以直接当做苦力甚至奴隶,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跑那么远去抓土人。不合算吧?”陈兆安还没有反应过来。
“嗨,怎么会不合算?别把他们当人看就行了,当牛做马往死里用,反正土人那么多,死了再去抓!”罗经受干过类似的事情,很有经验。
汪克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资本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为了南明的利益,这些东南亚土著必须要成为牺牲品……
通过了开发香港的计划,大家各自回去准备,陈兆安要先去新安县上任,罗经受准备把水师调到香港,李四兄妹准备在香港开发盐田,并建立一个人工养殖珍珠的基地。这几个人有文有武也有商,按能力分工合作,再加上傅冠的都察院做后台,哪怕汪克凡离开广东,也没人敢打香港的主意。
汪克凡本来想去香港实地看看,但是恭义营正要离开广东,事情太多,一时走不开。
随着孔有德的大军南下,清军要进攻湖广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恭义营的将士都想回去保卫家乡,汪晟等将领向汪克凡提了几次,想尽快返回湖广。
汪克凡考虑了一番,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命汪晟等将领率部先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