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国柱做到江南总督,已经做官做到了顶峰,只要他不是得了失心疯,想要入主朝廷中枢,和多尔衮、济尔哈朗这样的狠人争权夺利,在仕途上就没有更高的目标了。所谓树大招风,马国柱也知道自己这两年风头太劲,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并不想和其他人争功。
攻破南昌,剿灭金声桓,这样的大功足以封侯封爵,但是马国柱并不眼红,他按照谭泰的命令,带着本部七千多人马,安安生生地守在新建镇一带。
心态平和是好事,也是坏事,马国柱虽然更从容了,却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全军上下都有些懈怠,就像在度假休息。反正注定了要当观众,又呆在南昌西北的大后方,连明军的影子也看不到,何必再搞的那么紧张。
突然听说鸡笼山方向起火,马国柱连忙披上衣服,登上房顶向远处眺望,看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而且越来越大,他立刻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失火,而是军营即将失守之前的自毁程序。
“快!快去集合兵马,赶快支援鸡笼山!”马国柱气急败坏,从房顶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内个……,抱歉,昨天出了些意外,造成断更,具体原因不多说了,总之非常抱歉,我会尽快补上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十一章 这样的伏兵就是来送死的
鸡笼山突然遇袭,让马国柱惊慌失措,从房顶下来的时候一脚踩空,摔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太疼了!脚踝传来一阵阵剧痛,顺着大腿和后脊梁直往上窜,他僵硬着身子一动不敢动,呲牙咧嘴对着亲兵吼道:“不要管我,快,快去把花马刘找来!”
刘良佐,山西大同人,因为常骑一匹大宛花斑马,军中人称花马刘。
他原来是李自成手下的部将,打了败仗投降官军,甲申之变和黄得功、刘泽清、高杰一起辅佐弘光帝登基,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镇之一,等到多铎进攻南京的时候,刘良佐率数万大军不战而降,掉过头来疯狂屠杀抗清义士,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将军。
汉奸有汉奸的难处,刘良佐投降前就是一镇诸侯,满清对他一直怀有戒心,派他和鲁王朱以海长期作战,又从粮饷地盘上处处卡脖子,刘良佐这两年过得非常郁闷。
就在这个时候,马国柱就任江南总督,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一改前任总督的打压政策,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对刘良佐百般的示恩笼络……刘良佐知恩图报,紧紧抱住这根从天而降的大腿,很快成为马国柱手下的心腹悍将,金牌打手。
这次征讨金声桓,谭泰兵力不足,从江南抽调了一部分绿营兵助战,只是随着全国抗清斗争的高涨,江南地区并不平静,除了鲁王朱以海以外,其他的抗清义兵也是层出不穷,连钱谦益这样变节投降的官员都在暗中奔走,图谋反清归明。马国柱只好把主力留在江南,只抽调了一万多兵马来江西助战。刘良佐的部队也一分为二,只带来了最精锐的五千披甲。
鸡笼山起火,刘良佐也早就发现。马国柱派来传令的军官刚刚走到他的大营门口,就碰到了全副披挂的刘良佐。骑着大宛花斑马正急匆匆的出门。
“参见刘帅。”那军官抱拳行礼,说道:“鸡笼山紧急军情,督宪大人有请!”
“还愣着干什么?快走!”刘良佐根本没停,催动花斑马,像一阵风般从那军官身边冲了过去。
向大营里看去,士兵们一排排一列列正在集合,盔甲鲜明,刀枪耀眼。那传令的军官不由得暗挑大拇指,刘良佐果然是军中宿将,带兵有方,刚刚发现警报,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刘良佐来到中军厅,一进门就看到马国柱歪靠在椅子上,左腿的裤管掀到膝盖上面,医官正在给他疗伤。军情如火,刘良佐顾不得回避这尴尬的场面,匆匆行个礼就询问鸡笼山的情况。
马国柱也和他一样。没有接到任何报告,但是根据这场蹊跷的大火,基本可以断定鸡笼山一定遭到了敌袭。
“明辅(刘良佐字)。你立刻带兵前去,不管是谁来犯,都一定要夺回鸡笼山,否则南昌破围,征南大将军怪罪下来,咱们可没法交代呀!”
单论本身官职,马国柱比谭泰高了不是一级半级,但谭泰是满族勋贵,征南大将军又类似于军事上的前敌总指挥。可以调遣所有的文武官员,马国柱也得受他节制。
鸡笼山是一处屯兵要隘。本身没有人口钱粮,不管是谁在攻打鸡笼山。八成都是冲着南昌城来的。南昌西侧的清军大营是个一字长蛇阵,外侧非常薄弱,鸡笼山一旦丢了,南昌西侧的清军将无险可守,被明军内外夹攻,整个包围圈就会立刻崩溃。
“请督宪大人放心,应该只是小股流窜的南贼,突袭骚扰我军罢了,末将这就带领本部兵马赶往鸡笼山,定能将其一鼓荡平!”刘良佐躬身接过将令,又嘱咐道:“新建镇这边就全靠督宪大人了,一定要紧闭寨门,小心戒备,严防贼人声东击西。”
“我自有理会,你去吧。”
马国柱打发刘良佐走了,皱着眉头犹豫再三,把中军官叫到跟前,吩咐他立刻骑快马出营,把前往丰城县报信的传令兵追回来。
刚刚发现鸡笼山起火的时候,马国柱立刻派出传令兵,前往丰城县向谭泰报警,但是现在想来,这有些太慌张了,如果鸡笼山只是虚惊一场,如果刘良佐很快就能把敌人消灭,又何必闹得沸沸扬扬,自己还落下一个疏忽失察的罪名。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马国柱升官的诀窍,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要先把盖子捂住,然后自己解决,等到夺回了鸡笼山再向谭泰报告,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夺回鸡笼山,马国柱觉得最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鸡笼山是幕阜山脉的余脉,背靠连绵几百里的大山,那一带都是熊立春的地盘,明军大队人马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最多有一支小股部队偶然穿插到这里,突然袭击鸡笼山。
驻守鸡笼山的,是杜尔伯尔的部队,他们刚刚打了败仗,正在休整,主将也被谭泰抓了起来,军心士气都不稳,突然遭到袭击,难免自乱阵脚,稀里糊涂吃个败仗,等刘良佐赶到之后,就能轻易夺回军营。
问题不大。
十拿九稳。
他越琢磨越有信心,突然对左右吩咐道:“来呀,往鸡笼山多派些斥候,花马刘打败贼人后,立刻向本宪回报!”
……
刘良佐回到军营的时候,部下五千人已经集结完毕,他下令立刻出发,赶往鸡笼山。
追本溯源,刘良佐出身于农民军,他的部下有一半以上是北方兵,但是在雪夜行军,仍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除了斥候队和亲兵队以外,五千披甲绝大多数都是步兵,在雪地里快速行军,体力消耗很快,刚刚走出去不到十里,所有人都气喘吁吁。
刘良佐却把部队催得很急,鸡笼山的大火一直没有减弱的迹象,说明那里的战斗仍在继续,没人顾得上救火,如果能抓紧时间的话,也许还能救下那几千满蒙八旗兵,立一份大大的功劳。
五千士兵排成四条纵队,人手打着一支火把,几乎毫不掩饰行迹,就这么向鸡笼山直奔而去。
没什么可怕的,这里是清军控制区的腹地,就算有明军穿插到这里,肯定也是几百人几十人的规模,不可能对这五千清军造成威胁。刘良佐甚至没有派出足够多的斥候,仔细探查前面的道路两侧,而是亲自带着前军开路。
刘良佐自负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根本不怕小股敌人的埋伏,如果有不知死活的南贼来送死,抬抬手就把他们杀散了。
一路疾行,斥候来报,前面到了一个岔路口,旁边有一条并入的小路,周围地形复杂,一时半会无法全部查看。刘良佐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命令部队再次加速,不要耽误半点时间,尽快赶往鸡笼山。
转眼间到了路口,迎面一座黑黢黢的土丘,周围分布着树林和土堎,只是都被积雪覆盖,大眼一看,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什么异常。刘良佐催动花斑马,带着两百名亲兵向土丘上奔去,有这两百披甲守住土丘,就算有贼人埋伏,也无法对大军造成威胁。
离着土丘还有四五十步的样子,刘良佐突然觉得有些不对,下意识的勒住马缰,抬头再向那片树林看去。
太静了!
沉静的树林仿佛暗藏着杀机!
“上去看看……”
他刚刚说到一半,树林里面突然弓弦连响,射出一排密密麻麻的冷箭,直奔刘良佐和他的亲兵队,清军一时措手不及,有十几个人中箭倒地。
“好贼子,果然有埋伏!”刘良佐有些吃惊,连忙命令亲兵队后撤。刚才射出的冷箭数量很多,大眼一看就有两三百支的样子,能有这么多的弓箭手,说明埋伏在这里的不是小股贼人,而是一支有完整编制的正规军。
将退未退之间,土丘上一声炮响,紧接着周围伏兵四出,树林里,土堎后,冒出了一排排明军士兵的身形,红色的战旗在雪光照耀下,看得一清二楚。
“大意了!”刘良佐又惊又怒,极为后悔,道路两旁都被明军占据,前后足有两三里的样子,把五千清军堵在中间的大路上,为了尽快赶去鸡笼山,他竟然稀里糊涂钻进了口袋,被明军兜着屁股全部包围。
周围旗帜林立,战鼓厮杀声不断,看不清明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刘良佐连忙下令,士兵们就在原地展开列阵,准备迎敌。
就在这个时候,土丘上响起了一声怪异的马嘶,明明是马叫,偏偏又像驴,紧接着哒哒哒一阵马蹄响,一支小小的明军骑兵队冲下土丘,直奔刘良佐杀来。
为首的明军将领身材瘦小,骑着一匹像兔子似的矮马,手里却提着几支长长的马槊,他连人带马加在一起,差不多就和普通的男子一样高,却拿着那么长的马槊,看上去滑稽可笑。
在他身后,十几个明军也都骑着低矮的滇马,完全没有骑兵冲锋应有的威势。
刘良佐心中大定,大声笑道:“哈,原来是一伙乌合之众,儿郎们,随本帅把他们杀光!”(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十二章 胡一清PK刘良佐,沙兔子PK花斑马
“一青以印选齿长;声望较重;以让印选。印选肥钝;实不能战;倚一青为重。一青短小轻捷;尤长于马槊。腋挟二槊;飞掷三十步外;中重铠;皆洞中;追及夺槊;迭掷迭夺;每驰陷阵;辄手殪数十人以为常。所乘马号沙兔子;高不满五尺;腾蹑辄度万马前。”——《永历实录》
……
土丘上,杀出一支明军。
打头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明将,正是胡一清,他带着十几个骑兵,策马冲下土丘,身后又呼呼啦啦冒出来三四百个步兵,一半是弓箭手,一半是刀斧兵,为首的大将身材肥硕,骑着一匹瘦马,正是滇军主将赵印选。
刘良佐开始被吓了一跳,看到赵印选和胡一清后,却突然哈哈大笑。
左右都是粗鄙军汉,只有参将潘会知情识趣,催马上前问道:“将军为何发笑?”
“嗨,这样的兵将,难道是来送死的吗?倒把我唬得不轻!”
明军伏兵从大道两旁突然杀出,部署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