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军事方面,孙可望比李定国就差了一个档次。尤其在临战指挥上没有李定国那种敏锐的感觉。但这也分和谁比了,和一代名将李定国比不了,和一般人比起来,他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隆武朝廷上下有一个算一个,无人能出其项背。

    (李定国两蹶名王,干掉多罗郡王尼堪后。孙可望赶紧带着嫡系部队跑到湖南抢功劳,抢地盘。却被尼堪的残部打得灰头土脸,结结实实在宝庆府吃了个败仗,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孙可望的军事能力和李定国不在一个档次上。)

    隆武帝自己也知道。朝廷里这帮人都比不了长期担任大西军统帅的孙可望,对他的意见很重视。

    孙可望大智慧没有,小聪明却不少,隆武帝问起东征方略,他推脱不了解江南的军情,不肯明确表态,反而一个劲地强调四川、陕西的重要性。

    在隆武帝的再三追问下,他终于说了几句实在话。

    南京本身虽然是一座坚城,号称虎踞龙盘之地。但从大的战略角度来说,却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长江三角洲一带太过富庶,而且地势平坦。敌军可以长驱直入,就地筹集粮草补给,外围没有坚固屏障。在南京城附近,长江天险的水势又变得过于平缓,清军水师控制着长江,这道天险就失去了作用。如果清军大举南下。南京城必然陷入重围,不管城池修得再坚固。长期围困之下,早晚都会破城。

    (这个一定要再强调一下,下游的长江不是天险,反而是一条便捷的水运通道,谁的水师占优,谁就掌握战略主动权,所以要想守住江南,就必须先守住江北富庶的江淮地区,不给敌人渡江进攻的跳板,这就是所谓的“守江必守淮”。)

    相比之下,有武夷山脉作为屏障的福建,有安庆走廊作为大门的江西,都比南京好守的多。

    “爱卿所言极是,‘夫守江而弃淮,吴,陈,南唐之事可见也’!”隆武帝点了点头,引用了辛弃疾的名言,对守江必守淮表示赞同。

    三国东吴五战合肥,最终还是没能夺取江淮,蜀汉灭亡后很快跟着就亡国了,南北朝的南陈据守所谓的长江天险,很快灭亡,五代十国的南唐丢了江淮,同样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南宋却因为水师占据优势,一直坚守江淮,逼得蒙古人最后从襄阳迂回打开缺口,才终于突破了长江防线。(蒙古人的水师太菜了,过了淮河就不灵,只好从西边迂回进攻,攻破襄阳之后顺江而下,灭掉了南宋。)

    看到隆武帝居然听懂了,孙可望微微有点意外,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笑着说道:“以汪克凡之勇,攻克南京应当不在话下,但是清军平定山西后必然大举南下,想要守住南京并非易事。我若是汪克凡,当尽快挥兵南下,夺取徽州府,进可攻取江南诸郡,退可稳守江西、福建,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不赞同攻打南京了,隆武帝突然觉得非常失望。

    收复南京,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他的威信有莫大的帮助,对隆武新政的推行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只要现在能打下来,哪怕将来守不住,也是值得一试的。

    也许是因为基因问题,明朝的皇帝大都短命,只有开国太祖朱元璋活到七十一岁,其他的大都四五十岁就死掉了,因为前半生经历坎坷,隆武帝直到44岁才中年得子,现在已经年近半百,皇太子朱琳源却只有三岁,有些事情必须考虑得长远一点。

    如果能像万历皇帝一样活到五十八岁,隆武帝朱聿键就觉得很不错了,但是那时候朱琳源也只有十三岁,把皇位传给他是一定的,但他能守住这份基业吗?

    时不我待,隆武帝压力很大,有些事情就想推进得快一点。

    “若是收复南京之后,立刻渡江北上,攻取江淮,爱卿以为江南可守否?”

    “这个……,还是要看水师,江淮之间遍布水网,水师胜则江淮可守,水师败江淮必失。”孙可望有些意外,隆武帝难得没听懂自己的意思吗?算了,不管他,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仁至义尽,他如果一意孤行攻打南京,甚至渡江攻打江淮地区,最后遭致惨败,对云南西军却没有任何影响,甚至还是一件好事呢。

    隆武帝却砰然心动,水师不是问题啊,郑成功那里就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这次云台召对之后,孙可望又在桂林呆了几天,才返回云南。

    云南西军虽然自成一体,但和隆武朝廷的联系越来越多,他希望在桂林找到一些潜在的盟友。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在关键时候有人帮着说几句话,就会给西军带来巨大的好处。

    这次来桂林,收获还算令人满意,隆武朝廷基本上已经同意,把四川南部到成都平原一带的地盘都划给西军,川东重庆一带则是四川总督揭重熙的势力范围。除了他们之外,四川还有一批大大小小的军阀,孙可望准备把他们都赶出成都平原,让揭重熙去头疼吧,谁叫他是四川总督呢。

    从四川南部到成都平原因为连年战乱,人口稀少却土地肥沃,只要经营得当,就能建成一块新的根据地,进一步加强西军的实力。孙可望现在就想经营这块根据地,对进攻汉中和陕西其实没有多大兴趣。

    当然,秦岭一带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关口还是要攻下来,以保证四川的安全,李定国和刘文秀正在攻打剑阁,如果能进一步攻占广元,在孙可望看来就足够了。让他有些烦心的是,李定国不是太听话,一直在计划进攻汉中乃至陕西,刘文秀暗中也和他一个鼻孔出气。

    除了这些事情,在桂林的所见所闻也让孙可望大感新鲜。

    搞内政他可是一把好手,但是隆武朝廷的一些内政措施连他都没有想到,直观的效果很不错,给他的启发很大,所以孙可望特意多呆了几天,研究隆武朝廷的内政措施。

    “当今天子,确有中兴之象!”

    隆武新政,让他刮目相看,对隆武帝生出了几分敬重之情。(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十章 朱聿键的中年危机

    孙可望不知道,隆武新政的大部分思路,都是汪克凡提供的。

    也亏他不知道,光是楚军的赫赫战功,孙可望就已经对汪克凡非常忌惮,在隆武帝面前还故意上了点眼药。

    楚军太能打了!几乎是百战百胜,如果换成西军,肯定打不出这样的战绩。

    平心而论,当年的大西军比大顺军的战斗力要差一些,孙可望经营云南,苦心练兵,就是以清军为假想敌,以大顺军余部忠贞营为追赶目标的。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他自信已经超过了忠贞营,但楚军却横空出世,以更快的速度把西军远远甩在后面。

    隐隐的,他有一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感觉,至于隆武帝嘛,没有军队的支持,和汉献帝也差不多。

    依着孙可望的本意,更希望楚军在南京城下碰个头破血流,全军覆没当然更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和隆武帝之间还没有建立信任关系,不可能左右隆武帝的意见,如果一味怂恿陷害反而会给自己减分,不如尽量公正一些,起码在隆武帝面前落个好印象。

    谈话的结果却出乎意料,隆武帝似乎把收复南京看得特别重要,越是劝阻,他反而越执着,让孙可望有一种意外的惊喜感。

    静观其变吧,楚军虽勇,鞑子兵也不是好相与的,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西军只要经营好四川、云贵。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刘邦……

    隆武帝经过这次谈话后,反而失去了冷静,陷入了一种偏执的狂热。恨不得立刻结束福建战事,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江南,一举攻克南京。

    偏偏最近一段时间,福建战事进展缓慢。

    就像弹簧压得越紧,反弹的力量就越大,佟养甲丢了大半个福建后,反而形成了一种龟缩防守的态势。江西明军和广东明军接连受阻于坚城之下,只好放弃强攻的打算。挖壕沟,筑坚寨,准备长期围困……攻城战一旦转入围城对峙,就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了。三个月五个月很正常,一年两年也不稀奇,完全取决于城内的粮食储备,福建之战结束的日子看起来遥遥无期。

    很明显,要想收复南京,还得依靠楚军。

    对于孙可望的劝告,隆武帝听懂了,却没听进去。

    “马吉祥,听说翼王孙可望来陪京这几日。两次屈尊拜访于你,你和他相谈甚欢,是么?”

    “陛下恕罪!”

    马吉祥慌忙跪下。叩头说道:“微臣本不敢与外藩交往,但翼王殿下折节登门,微臣怕得罪了他,只好请他入府说了几句闲话,请陛下明察。”

    “起来吧,如今正在战时。文武百官都免不了和外藩打交道,朕若因此治你的罪。你定然不服。”隆武帝敲打了马吉祥两句,问道:“说说看,你对翼王观感如何,他,他可是大明栋梁么?”

    从内心来说,隆武帝不喜欢孙可望,一来他是农民军出身,二来这个人有些阴狠毒辣。孙可望本来是张献忠四大义子之首,在张献忠面前一向俯首帖耳,但是张献忠死后,他立刻发动政变,杀掉了大西政权的皇后(张献忠的老婆)和宰相汪兆龄,这让年近半百的隆武帝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但在表面上,隆武帝还要笼络重用孙可望,一来是为了联合西军抗清,二来是为了制衡汪克凡。虽然他对汪克凡更信任一些,而且君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同盟关系,但是汪克凡的势力不断膨胀,给隆武帝带来的已经不是忌惮,而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他对楚军又爱又恨,楚军每次打胜仗,他在欢喜之余,又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担心。但他也知道,满清才是最大的敌人,南明现在离不开楚军,在明弱清强的形势扭转之前,他不原和汪克凡发生冲突。

    孙可望这次来桂林,和隆武帝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最起码在表面上,孙可望表现的还算识大体,懂规矩,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对隆武朝廷也做出了让步,没有辜负封他为翼王的一片苦心……简单一句话,隆武帝试探着拉拢孙可望,孙可望的回应很积极。

    这个人到底该怎么用,隆武帝试图找到最精准的分寸。

    听听马吉祥的意见吧,马吉祥别的本事没有,识人颇有几分眼光。

    “微臣以为,翼王孙可望不是纯忠直臣,他来桂林这几日,刻意结交文武百官与王公勋贵,分别赠与厚礼。其实……,微臣也受了他两千两银子,推辞不过被迫收下,今日正好向陛下禀明。”马吉祥狠狠垫了孙可望一砖。

    “噢,还有这种事?你怎么不早些禀报?”隆武帝有些不悦,马吉祥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他的耳目,没有及时禀报这件事,明显属于失职行为。

    孙可望到处拜会文武百官,隆武帝早就知道,但是私下里还另以重金相赠,性质就有些恶劣了。马吉祥只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亲兵队长,给他一个人就是两千两银子的大手笔,孙可望这些天到底送出去多少钱?

    钱帛动人心。

    隆武帝自己非常节俭,对文武百官要求的也就很严格,大家过得都不宽裕,孙可望用大笔的银子开路,也许真能在朝廷里砸开一个缺口。

    “微臣惶恐,存了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