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的办法,就是顺着山梁向前硬冲,冲过去多少算多少!

    ……

    在楚军各部之中,除了恭义营的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火器营也是汪克凡直属的精锐部队,王奕的火枪队早就扩编成一个翼,下辖三个火枪队,总数超过一千五百人,全部换装了新式燧发枪,步战能力不弱于其他任何一支友军。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恭义营和火器营在山区里的机动能力远远比不上镇筸营,比吉安营也差了一筹,所以追击屯齐的任务就交给了镇筸营和吉安营,恭义营和火器营负责对付距离较近的何洛会……半夜时分,他们把何洛会所部的清军击溃之后,汪克凡以主力从后追杀,同时派王奕和汪克斌等部轻装急进,向东北方向迂回包抄,在天亮时分终于赶到清军逃敌的前面,抢占有利地形,对其予以痛击。

    此刻拦在前面的,就是王奕的一支火枪队,不到五百人的兵力。

    为了加快追击速度,王奕的火枪队全部轻装,没有披甲,如果正面阻击的话难免伤亡过大,他就选择了山梁上这个凸角作为阻击位置,清军如果硬闯的话,就要绕着楚军的阻击阵地走上大半圈,接受燧发枪的反复洗礼。

    清军前队进入射程后,火枪队突然开火,连续的几次排枪,就打倒了半数以上的清军,剩下的八旗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硬冲,楚军士兵只是轻轻调转枪口,又把他们全部射杀,只有少数残兵逃下山坡,钻进了那道狭窄的山谷。(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五一章 屠杀

    何洛会能征善战,哪怕决定闯关,也没有贸然下令一窝蜂地冲上去,而是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战术安排,把手下的一千多人分成几部分,互相配合掩护。

    经过一番粗略的挑选,他拼凑了一支三百人的进攻部队,从山梁上对楚军阵地发起佯攻,以掩护主力从半山小路突围,这三百清军还有基本的武器,也都是悍不畏死的八旗兵,何洛会许以重赏,由甲喇章京保柱率领,对楚军阵地发起决死冲锋。

    保柱是他手下的心腹将领,一向最为勇悍,虽然明知此去九死一生,也毫不犹豫地带着一群兵甲不全的清军士兵出战,他们避开乱石和树林,顺着山梁的顶端缓缓向前,逼近到距离楚军阵地百步之内,加快脚步嗷嗷叫着开始冲锋,与此同时,何洛会带着清军大队人马也在往前走,进入楚军射程后分出二百人向山顶上发起进攻,大队人马顺着山路向前突围。

    是死是活,就看这一锤子买卖!

    爆豆般的枪声骤然响起,楚军阵地上闪出片片火光和硝烟,无数铅弹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射来,山坡上的进攻部队像秋末的树林遇到骤雨,瞬间就稀疏了很多。何洛会惊讶地看到,楚军竟然把有限的几百人分出两队,兵力较少的一队对着保柱,较多的一队对着半山坡,两头都不肯放弃。

    “鱼和熊掌都要,这伙南贼好大的胃口!”虎落平阳遭犬欺,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天下无敌的八旗兵被楚军如此轻视,何洛会无奈和不甘之余,也有些悲愤和恼怒,楚军只有四百多人。竟然还敢两线作战,难得他们不怕被保柱冲上阵地吗?

    没这个道理!就算八旗兵个个都筋疲力尽,但是火枪兵最怕贴身肉搏。楚军的燧发枪虽然装有刺刀,也和真正的冷兵器比不了。如果被保柱冲到近前,反倒是清军的胜算大一些,何洛会抬手止住众军,停下来观战。

    山顶上,楚军阵地,王奕指挥一百五十个士兵迎击保柱,另外两百多个士兵截击何洛会,对山路保持火力封锁。由队官于世忠指挥。

    “第一队,预备。”

    “第二队,开火。”

    “第三队,装弹。”

    第一排开火后,硝烟还没有散尽,第二排的燧发枪又已打响,紧接着是站在最高处的第三排,于世忠采用的还是三段式射击,这是火器营用了两年时间练熟的套路,三排士兵之间的轮射能够达到真正的无缝衔接。远非楚军其他各部能比,就连恭义营的火枪兵也略逊一筹。

    站在前低后高的山坡上,三排士兵不用来回轮换位置。射击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是火枪队在多次训练下已经形成了习惯的射击频率,在于世忠的有意控制下,射速保持在正常水平的上限以内,以至于很多士兵完成装弹后都有几秒钟的空档时间,看上去竟然有几分悠闲,和紧张的战场气氛格格不入。

    这样子看上去有点傻,但是于世忠不敢贸然提速。

    贸然提速的话,一开始能提高射速。但会打乱楚军士兵习惯的节奏,引起无法控制的混乱。过于浓密的硝烟和枪口焰会造成严重的干扰,枪声一旦乱了。士兵们再听不清军官的命令,最后发展成自由射击……没有排枪射击的火力堆叠,这种乱轰轰的自由射击虽然看上去很热闹,却很难打中目标,十枪二十枪打出去,未必能打中一个敌人。

    现在这种射速就足够了,两百名八旗兵从半山坡向上佯攻,由于速度冲不起来,被从容不迫的楚军火枪兵打倒了一多半,残兵败将已经退了下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危险。楚军阵地位于山梁的凸角处,何洛会如果顶着枪林弹雨强行突围,就要绕着楚军阵地转个半圆,足够训练有素的楚军火枪兵打出三到四枪,在这样的火力密度下,能够冲过去的清军寥寥无几。

    在阵地的侧前方,还有三十名散兵在自由射击,那是全队里最好的三十名神枪手,他们在四十步以内只凭单枪射击就能保证五成以上的命中率,被选出来充当战场狙击手,不参加全队的排枪齐射。

    这个时候,侧面阵地上骤然响起密集的枪声,王奕仗着地利,把冲锋的清军放到六十步之内才开枪,山顶上布满了乱石和小树林,冲锋的八旗兵都挤在一起,三轮排枪之下,前排的八旗兵全部被清空,紧接着,第四轮排枪又随即响起。

    看到强攻受挫,保柱唿哨一声,两个牛录章京带着百十个八旗兵钻进两旁的树林,从侧翼展开包抄,他自己带着剩下的八旗兵站在原地,举起弓箭和楚军对射……弓箭是八旗兵的第二生命,是最后关头才会丢弃的武器,何洛会手下这一千多名清军虽然丢盔卸甲,也扔掉了长刀长枪等笨重武器,却还有一百多人带着弓箭,此刻果然发挥了作用,随着弓弦声不断响起,楚军士兵接二连三地中箭倒地。

    楚军士兵也没有披甲!

    为了追赶清军逃敌,王奕手下的火枪队轻装前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修筑胸墙掩体,只能用人命硬抗八旗兵的弓箭,幸好八旗兵也没有披甲,在火枪连排齐射的打击下,同样伤亡惨重。

    “第一排,开火。”

    “第二排,预备。”

    “第三排,装弹。”

    楚军士兵不断摔倒在地,王奕却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冷静地下达着射击命令,一支冷箭飞来,正中他的右臂,他把指挥刀转到左手,再次用力挥下:“第二排,开火。”

    似慢实快!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多次的实战锻炼,火枪队形成了铁一般的军纪,所有士兵都能勇敢地面对迎面飞来的箭矢,长官没有下令,他们就不会有多余的动作,更没人打乱射击节奏,没人蹲下身子躲避箭矢……如此一来,这一百五十名火枪兵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般,始终保持着固定的火力输出,如果被汪克凡这样的穿越者看到这个场景,立刻就会想到排队枪毙的热血和残酷。

    虽然只是一场三四百人参战的小规模战斗,因为双方都没有披甲保护,就显得异常血腥而惨烈,身经百战的何洛会也没有见过这么打仗的,一直紧张地憋着一口大气,几乎快要窒息了才猛喘了几下,随着下一轮排枪响起,又下意识的再次屏住呼吸。

    明清两军对射的人数大致相等,明军队形严整,始终能够保持排枪齐射,清军单兵素质更强,弓箭的射速也更快,一时竟然分不出高低,就在这个时候,清军的散兵冲出树林,向楚军阵地直扑而来,王奕的压力陡然增大。

    于世忠早有准备,命令一队火枪兵增援王奕,对着半山坡的兵力减少了三分之一,何洛会再不迟疑,大喊着催促清军大队人马一起往前冲。

    山顶上正杀得难分难解,清军似乎还略占上风,但是何洛会看得很清楚,强弩之末的八旗兵是在乱战,全靠个人的勇武向前冲杀,如同一般散沙般肯定不能持久,楚军却仍然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一直打得有板有眼,这样发展下去,别指望保柱真能打败楚军,抓住机会赶紧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上千人的清军沿着半山坡,一起向前猛冲,何洛会砍翻将旗,拿出一件普通士兵的号衣套在身上,跟着清军大队撒腿狂奔。想要藏住一个鸡蛋,最好的办法是把它藏在一筐鸡蛋里,此刻战场上正在最混乱的时候,楚军士兵突然发现清军主将何洛会不见了,一时也顾不了那么多,只管对着成群结队的八旗兵不断开火。

    何洛会经验丰富,有意避开人多的地方,带着几个亲卫在山路外侧向前跑,这样虽然绕了一些远路,却避开了楚军火枪兵的排枪,安全系数提高了好几倍,远远看去,他们几个就像慌不择路的溃兵,在战场上显得毫不起眼,山路上的八旗兵却挤成一团一团的,楚军士兵对着他们连连开火,展开了血腥屠杀。

    排枪一次次响起,冲在前面的八旗兵像割庄稼一样被打倒,后面却涌上来更多的八旗兵,往前冲,总有一线生机,留在后面,注定死路一条……此刻的八旗兵就像东非的角马大迁徙,面对鳄鱼的血盆大口也前赴后继地踏入马拉河,用数量的堆叠来战胜个体的伤亡。

    面对如此密集而且毫无防护的八旗兵,楚军士兵完全不需要瞄准,开枪就能命中目标,在楚军火枪队的战史上,排枪齐射第一次失去了意义,于世忠终于下令,让所有的火枪兵自由射击。

    密集的枪声再也分不出间隔,楚军火枪兵都化身嗜血的刽子手,机械地完成着装弹和射击的动作,把一颗颗铅弹尽快地射出去,对八旗兵进行绞肉般的剿杀……保柱死在流弹之下,进攻山顶的八旗兵被击溃,突围的八旗兵惨遭屠杀,总数将近两千人的八旗兵,大部分都倒在楚军的枪口下,只有几百人夺路而逃,冲过了这道死亡封锁线。

    “追!”王奕一声令下,数百名楚军官兵冲出阵地,继续追杀清军溃兵,死死咬着不放。(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五二章 完败

    在满清的军制中,大将军就是一场战役的主帅,军政一肩挑,权力极大,大到了打完仗就必须撤职的地步,一般由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将领担任,比如多尔衮就担任过“奉命大将军”,外姓将领能做到大将军的只有寥寥几人,比如孔有德、何洛会和谭泰。

    济尔哈朗南下的时候,被授予定远大将军,谭泰的仗还没打完,征南大将军的称号就没有撤销,清廷只是下旨封存他的大将军印信,以免引起指挥上的混乱,谭泰本人仍然担任一方主将,受济尔哈朗的节制。

    没人觉得这是对谭泰的处分,就连一向和他明争暗斗的何洛会也只能在心里暗爽,表面上还得摆出一副“本来就该这样,没什么值得关注”的漠然态度……济尔哈朗是老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