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砍杀之余,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敌人,再无暇,也无法仔细观察战场形势……他身披重甲,坐骑神骏,带着百十个本牛录的精锐八旗兵顺着大道往来冲杀,楚军不断派出部队拦截,都被他凶狠杀散,但是楚军士兵越来越多,康喀勒感到敌人仿佛永远也杀不完。

    虎牙刀,早就卷刃被扔掉了,他又胡乱捡了一柄长刀接着作战,长刀刀柄被敌人砍断后,又换成一柄红缨长枪,他的盔甲破烂不堪,身上除了血迹和伤口,还挂着十几支羽箭,却仿佛打不死的未来战士一样,没有任何力竭的样子。

    打疯了!

    绝境之下,康喀勒体内的凶性全被激发出来,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度的亢奋中,但是他的战马却坚持不住了。突然间,康喀勒感到胯下的坐骑向前一栽,马失前蹄,把他重重摔在地上。

    楚军都是步兵,跟不上康喀勒的节奏,见他落马,才一起奔了过来。康喀勒站起身的时候,突然发现战场上有些异样的安静,抬眼四望,才发现整个战场上已经没有战斗,没有还站着的清军士兵,跟在他身后的那百十个八旗兵也死光了。

    全军覆没!康喀勒一时间万念俱灰,就在一个时辰以前,他还在盘算如何消灭楚军的十五师,如何活捉张家玉,不料想此刻却形势颠倒,转眼间清军都被消灭。

    捡起一柄马剑,横在颈中用力一拉,康喀勒自刎身亡。

    张家玉和吕仁青会师后,来不及打扫战场,立刻带领部队发起追击,剿杀后面的清军各部,一路杀到德安城下,对县城发起猛攻。

    德安县城的清军猝不及防,城门还来不及关上,就被楚军夺门而入。

    清军主力都出城追击楚军,县城里的守军很少,城门一失,再没有抵抗能力,十五师轻松占领德安县城。(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零九章 第三次北伐

    十五师和第三师攻克德安后,乘胜渡过博阳河,再接再厉,对星子发起攻击,星子是南康府的府城,城防相对较为稳固,楚军在星子城外反复扫荡,击溃了两支前来迎战的清军,吓得星子城禁闭四门,再也不敢出来挑战。∷

    此时的九江府一带,形势对清军非常不利,他们的兵力虽然占有优势,却分守九江、南康两府七县,机动兵力在这一仗中损失惨重,暂时无力发起反攻。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江水道被明军控制,施福的水师被堵在水师营寨里不敢冒头,九江府无法得到后方的支援和补给,时间长了,仅凭这弹丸之地肯定无法抵抗楚军的进攻。

    清军伤了元气,不敢再轻易冒险,龟缩在长江沿岸和几座府县里,十五师随即退回德安县休整,第三师留下一部驻守渚溪镇,主力暂且返回南昌,张家玉和吕仁青联名上书报捷,并请汪克凡尽快调遣主力部队赶来江西,对九江发起总攻。

    捷报传到南京,百姓和文官没什么感觉,攻占小小的德安县,似乎是个微不足道的胜利,和收复府城、省城的消息相比不值一提,但是懂军事的内行都知道其中的含义,楚军攻占德安县,就把战火烧到九江府境内,这一仗总计消灭一万多清军,还对九江、南康两府的外围据点进行了一遍扫荡,收复九江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长江以南,九江、南康两府是清虏最后一块地盘,拔掉这颗钉子。江西就变成了大后方,南昌和幕府山再不用派驻重兵防守。还切断了武昌府和安庆府之间的联系,下一步再一口口吃掉。”篆姬、李润娘、傅诗华相继来到南京后。汪克凡的家庭生活很和谐,整个人看着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是啊,攻占九江府以后,再打武昌府和安庆府都容易的多,孔有德和屯布儿被三面包围,后面还有李来亨和榆园军骚扰,他们要是跑得快,还能溜过淮河。要是敢留在原地坚守,就得被咱们包了饺子。”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刚刚撤回南京,部队在休整期间,他不是太忙,经常和汪克凡在一起讨论军情。

    “攻占九江府还有一个好处,咱们的货船可以从鄱阳湖直下南京,屯布儿的水师已经打光了,只要派上几艘战舡盯住安庆府,他就不敢出来捣乱。货船无论运粮运货还是运兵,就从安庆府的眼皮子底下过,他也只能干瞪眼。”程问负责后勤,最盼望攻占九江府。尽快打通从赣江到南京的水路,一下子把整个江西都串了起来,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大有好处。

    “郑家水师和楚军水师守住长江。九江府的鞑子就是瓮中之鳖,此战还得劳烦三哥亲自跑一趟。确保在年前解决战事,为武昌之战和安庆之战腾出足够的时间。”汪克凡指着地图说道:“长江沿线用兵。关键在于水师,三哥去了不要急着攻城略地,而是先打鞑子的水师营寨,端掉施福的老巢。”

    “明白,打掉水师营寨,施福再也没地方可藏,要么投降,要么死战,长江上再也见不到鞑子的战船。”汪晟点头应下,又说道:“至于九江、南康两座府城,我考虑还是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打南康的星子,九江是长江重镇,城池坚固,堪称雄城,星子相比好打多了,而且攻占星子之后,九江以南再无大的屏障,围也把他围死了。”

    汪克凡点点头,又提醒道:“到了江西之后,发起进攻的时候一定要果断,不给鞑子任何反应时间,既能避免他们龟缩防守,增加攻打九江的难度,也防止鞑子狗急跳墙,强行出城突围,到时候打烂了瓶瓶罐罐,可都是咱们自己的损失。另外别忘了瑞昌县、青山镇这些外围据点,把这些据点都拔掉,九江就变成了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

    除了汪晟从浙江带来的两万多部队,南京附近的楚军也在源源不断的开外江西,最后的总兵力应该在六万人以上,九江、南康两府的清军却只有一万四五,楚军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战场上的主动权也在他们手里,取胜没有任何悬念。

    “北伐第三军已经渡江,我又带走了五六万人,南京岂不是在唱空城计?”汪晟沉吟说道:“万一屯布儿渡江来攻,到时候太危险,不如我留下一个师戍守南京。”

    “屯布儿?他哪来的战船渡江?没关系的,只要让水师盯紧点,他总不成长出一队翅膀飞过来。退一步说,就算屯布儿想办法渡江,南京城里不是还有第一军嘛!我关上城门死守,屯布儿别想破城。”汪克凡露出微笑,用手一指田见秀……在第一次北伐中,第一军几乎打残了,正在南京一带休整,补充的新兵虽然还没有完成基本训练,但是人数上却已经满员,消灭敌人也许不行,自保却绰绰有余。

    “第二军攻的是江淮,第三军准备攻哪里?”田见秀的合肥之战,历经了种种困难,第一军自身的伤亡很大,但是清军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得来说还是楚军占了便宜……这一仗对田见秀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回味的得意之作,连带着对后面的渡江北伐也很关心。

    “这次换地方了,第三军主攻方向是泗州,战事顺利的话再去凤阳府转一圈。”汪克凡笑道:“每次北伐都有不同的目标,让孔有德和谭泰跟着咱们的节奏跑起来,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泗州,位于凤阳以东,洪泽湖西岸,位于淮河岸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

    北伐第三军名义上是一个军,其实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之所以小脑袋带着大帽子,主要是为了迷惑清军,增强第三军的声势。这个军也没有军长,由师长焦琏暂时代理,部队的主力出自焦琏的阳朔兵,另外都是新兵。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参加第三次北伐的,还有金声桓派出的一万人马,声势丝毫不弱于田见秀和王进才的前两次北伐。(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一零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连着下了两天小雨,屋子里湿冷难耐,大家谈话坐的久了,更觉得寒意逼人,汪晟、田见秀、程问都像农夫一样把手笼在袖中,样子有些滑稽,汪克凡命亲兵点起火盆,大家围坐在一起,很快感到暖和了。◇↓

    “汪军门,您也太过节省了,咱们楚军不差这一盆木炭吧?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若是染上风湿那可是一辈子受罪。”田见秀早年在北方作战,戎马半生,身上毛病不少,一边揉着自己的老寒腿,一边笑着劝告汪克凡。

    “不省不行啊,到处都要花钱,到处都是窟窿,桂林停了咱们的粮饷,但为了江南的安全着想,还得不断发动北伐,每次出兵都要扔进去几万两银子,还不算阵亡将士的抚恤。”汪克凡拿起火筷子,拨动着火盆里的木炭,红彤彤的火苗燃得更旺,屋子里温暖如春。

    “桂林?朝廷扔进去再多的钱粮兵马,也不是西军的对手,说老实话,他们能挨到现在,我都没想到。”田见秀出身于李闯农民军,对大明本来就没有多少好感,当初忠贞营归顺隆武朝廷,只是走投无路的一种权宜之计罢了,提起朝廷官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屑一顾。

    “依我看,桂林恐怕撑不住多长时间了,军门还是不要弄险,尽早派谭啸、周国栋二将前去救驾,护送陛下前往杭州。”汪晟虽然是汪克凡堂兄,但在正式场合都是一本正经的称呼他为军门,略略迟疑了一下,他又说道:“陛下吃了这次苦头。应该不会再执迷不悟,若以良言相劝。还都南京是最好不过了……”

    这几年来,楚勋和隆武朝廷之间的恩恩怨怨。汪晟等楚军高层都看在眼里,日积月累下来,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满,他们对隆武朝廷感到失望,对保守的文官非常反感……更重要的是,汪晟等楚军高层亲眼看到湖广、江西等地一天天欣欣向荣的变化,看到楚军一次次打败强大的清军,都认为楚军和楚勋集团的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方向,希望能摆脱隆武朝廷的种种束缚。迈开大步继续向前,汪晟在这件事的态度上甚至比汪克凡还要激进,主张利用永王朱慈焕的这次危机,趁机大力插手朝局,由汪克凡掌握大权,把楚勋的发展模式推广到全国去。

    他是个力求稳重的人,生怕桂林坚持不住,被西军攻破城池,把隆武帝掳走。隆武政权必将四分五裂,所以主张立刻让谭啸、周国栋出兵,冲进桂林城里把隆武帝劫走,直接送到南京来。所谓“救驾”,所谓“良言相劝”,只是一些场面话。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却隐隐带着一股杀气,别人想误解都很难。

    “不错。这是关系国本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军门应当早做决断,别让朝中的宵小之辈把陛下劫走了。”田见秀坚决支持汪晟,提醒汪克凡先下手为强,不要被南党、帝党把隆武帝弄到赣州或者广州去了。

    “强扭的瓜不甜啊。”程问摇了摇头,说道:“两位将军在外征战多日,不知桂林详情,朝廷官军虽然在柳州精锐尽丧,但陛下又急征了上万新卒,堵胤锡和苏观生也派来兵马护驾,桂林城池坚固,尚有一战之力,若是谭啸、周国栋二将请陛下移驾杭州,难免和友军发生冲突,最后结果殊为难料,还是应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在对待隆武朝廷的态度上,程问也属于鹰派,但他是文人幕僚出身,考虑问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