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六九章 何去何从(下)

    除了先前被派去迎驾,后来驻守南岭的一万多人马,苏观生手下再没有军队了。

    西军如果对广东发起进攻,只要突破南岭防线,然后就会如入无人之境,苏观生根本无力抵抗……好吧,就算苏观生能凭空变出来几万大军,也不可能挡住西军,西军可是连楚军都打败了,楚军对上广东兵却是以一当十,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想要挡住孙可望的十几万大军,苏观生最少需要一百五十万……这个帐没法算了,以隆武朝廷倾国之力,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打,肯定是打不过的。

    何去何从,人人各有打算。

    孙可望等人拥立永王朱慈焕之后,士林和民间就有一些人对西军政权抱以同情的态度,毕竟崇祯皇帝是毫无争议的大明正统,由他的皇子继承帝位也是名正言顺……但是总的来说,同情和支持西军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士绅百姓还是支持隆武帝的,南党在广东根深蒂固,楚军在广东的影响也不小,加上苏观生这个忠心耿耿的帝党,大家都在隆武朝廷这条大船上,把西军当做敌人。

    湖广战事初起,广东各界都对楚军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又一次大展神威,把西军赶回云南,重新夺回广西,从而解除广东的战争威胁,并且恢复两广、湖南之间的贸易往来……西军占领广西,侵入湖南,威胁广东,损失最大的就是广东的商人,整个珠江水运已经瘫痪,内陆的各种货物无法出海,海外运来的货物无法运到内地,大家提起西军无不切齿痛恨,恨不得他们立刻被楚军打趴下。

    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楚军自从开战就节节败退,最后竟然连长沙和衡阳都丢了。

    几乎在一夜之间,很多人就变成了永王朱慈焕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言谈中必要提起他的身世,还有这几年坎坷离奇的经历,总而言之朱慈焕就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哪怕他自己不想当皇帝,哪怕有很多人不想让他当皇帝,但是早就注定的命运还是让他一步步的走向皇帝宝座,妄图和他作对的人,哪怕强大如楚军,也会被西军打得落花流水。

    据说,鞑子皇帝都承认朱慈焕是真龙天子,要和他结为兄弟之国,永王朱慈焕为兄,鞑子的顺治小皇帝为弟。

    据说,楚军的将士知道朱慈焕的身份后,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根本不敢和真正的朝廷王师(西军)交战,汪晟、吕仁青、滕双林等汪克凡的死党垂死挣扎,负隅顽抗,被孙可望杀得血流成河,尸体阻断了湘江,江水过了好几天还是红的。

    据说,隆武帝和汪克凡都慌了手脚,躲在南京瑟瑟发抖。

    据说,两广总督苏观生,暗中已有易帜反正之意。

    据说,孙可望已经下令,攻破广州后会血洗全城,以警告那些敢于抵抗的隆武朝军民。

    据说……

    广州城里人心惶惶,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满天飞,出了广州城的偏远乡下,那些本来就荒诞不经的谣言更被传得面目全非,在某些人的口中,西军将士已经变成了赤发獠牙的杀人魔王,他们如果打进广东,所到之处肯定是赤地千里,屠戮一空,有些人已经准备逃难,但是大多数人故土难离,只能呆在家里对天祈祷,希望西军不要打到广东来。

    到处都是乱轰轰的,苏观生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就在这几天,他的下属中有几个人找上门来,劝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定要早作打算。

    “这是要劝我投降么?本官受天子隆恩厚待,岂有叛国投贼的道理?!”苏观生把这几个人痛骂一番,拂袖而去。

    这几个人兴冲冲而来,却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总督衙门,其中却有一个脑袋最灵光的,首先回过味来:“苏部堂确有易帜反正之意,只是尚在犹豫不决。”

    他的同伴疑惑问道:“兄长何出此言?苏部堂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把我等这一顿好骂,哪有半点犹豫不决?”

    “只是骂了一顿,有什么打紧?当初谁敢说永王殿下一句好话,苏部堂就会把他打入大牢,如今对我等却只骂了几句,可见他老人家在这个局面下也是左右为难,既不愿辜负圣恩,又不愿看到广东化作一片焦土,百姓生灵涂炭。”

    “噢——果然是这么个道理!”几位同伴恍然大悟,苏观生哪怕真的准备向西军投降,事先也不会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三请三让的再三纠结,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对他们几个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已经充分说明了苏大总督的态度。

    “我等身为下属,理应为上官分忧,有些事情苏部堂不便出面,就由我们代劳吧,文德兄,你的文采在我们几个中最好,就请你执笔写一封书信,先探探孙可望和刘文秀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那个“文德兄”当仁不让,取过纸笔,点点刷刷,不一会就写好了一封公文不像公文,私信不像私信,国书不像国书的四不像文章,然后又和同伴们商量一番,非常慎重地署上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再封制成蜡丸密信,派人送往西军军中……

    这些下属官员搞的小动作,苏观生很快就知道了,但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派人去追回那封密信。

    这也算留一条后路吧。

    “我会尽量坚持到最后一刻的。”

    苏观生内心里并不想投降,他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西军进攻广东,他会尽可能的抵抗和拖延,但是真到兵临城下的最后关头,也没有必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他受隆武帝简拔重用,于情于理都不应背叛,哪怕隆武帝现在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是在大势潮流面前,私人感情和个人操守都显得苍白无力,苏观生既然已经向南京屈服过一次,第二次再向西军屈服,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类似的一幕,也在江西上演。

    楚军连战连败的消息,动摇了江西和广东的军心士气,战争阴云的笼罩下,这两个省的官员百姓都慌了手脚,万元吉和苏观生一来是有意纵容,二来是已经控制不住局面,手下有很多文官武将在和西军暗中联络,预留后路。

    萍乡知县,南雄知府,长乐游击,仁化参将……西军占领湖广全境后,广东北部和江西西部都随时可能遭到进攻,这一条漫长的防线上,除了楚军之外,还有不少万元吉和苏观生的地盘,其中一些关隘州府已经给西军送去了书信,向孙可望和刘文秀输诚,只待他们的大军来到,立刻易帜倒戈,甘为王师前驱。

    南京城中,同样阴云密布。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不断传来,除了湖广战局不利之外,清军在北线也加强了攻势,“河西四将”为屯布儿解围后,合兵一起进攻黄州府,老秦军都是骁勇善战的西北精兵,给黄州府的楚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一直按兵不动的吴三桂突然发难,向江淮地区发起反攻,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奋力抵抗,与吴三桂在高邮一带展开激战,力战不敌退往扬州,吴三桂占领淮安,开始修复被楚军破坏的运河和码头,准备恢复漕运。

    隆武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却有足够的人身自由,这些消息并没有瞒着他。

    听说衡阳失守和吴三桂南下后,隆武帝托人传话给汪克凡,让他进宫一见。

    “朕的平生之志,就是光复河山,中兴大明,若能与建奴大战一场,纵然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也是一件快事。”隆武帝的表情非常严肃,向汪克凡拱手行礼:“朕有意从军杀敌,到江北和吴三桂决一死战,还请梁国公成全。”

    “陛下是要御驾亲征么?”汪克凡沉吟片刻,摇头说道:“不妥,如今朝局未稳,陛下不可轻动。”

    “我,并无他意!”隆武帝猛然提高声音,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汪克凡啊,汪克凡!你都把我搞成这副模样了,还在处处防着我吗?

    “我知道,你应该没有别的想法,但是其他人会怎么想,就很难说了。”汪克凡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隆武帝一下泄了气,过了片刻,又用恳求的语气说道:“朕终归是皇帝,御驾亲征,可以鼓舞士气,安定民心,眼下战局如此危急,我也只是想做点事情罢了。”

    “陛下想征战疆场,以后总有机会,但是现在不行。”汪克凡说到这里,眼角露出一丝笑意:“微臣用兵,从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眼下战局看似岌岌可危,其实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中。啊,既然陛下愿意帮忙,就请再写一份诏书好了……”

    隆武帝别过脸去,没有理他。

    汪克凡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出宫。

    当天晚些时候,汪克凡用隆武帝的名义再次发布一份诏书,声讨孙可望反叛谋逆,狼子野心,和满清联盟更是与虎谋皮,同时声讨满清穷兵黩武,必然自取灭亡等等,并且在诏书中号召天下,共同讨伐清军和西军,一定要把他们彻底消灭。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七零章 烽火台

    福建,厦门。

    隆武帝的诏书传到厦门,郑成功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决定响应天子号召,率领十万大军乘船进军江北,和清军交战。

    手下众将有不少人提出异议,这份诏书未必是隆武帝本人的意思,更可能是汪克凡盗用天子的名义发布的,厦门全军北上参战,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郑成功却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这份诏书不管是何人所写,但诏书总是真的吧?既然天子诏书在此,我等就应该奉旨行事。”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郑成功坚持出兵,其实有更深一层的想法。

    隆武帝被汪克凡劫持到南京当一个傀儡皇帝,郑成功虽然很气愤,但是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主弱臣强就必然会出现权臣,汪克凡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做出这种事情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他此次出兵,除了针对清军之外,另一只眼睛也在瞄着南京。

    但是郑成功手下的将领中,有人觉得现在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我军即便奉旨出兵,是不是再等些日子为好?楚逆虽然连战连败,丢了湖广根基之地,却仍然占据江西、南直隶、浙江数省,治下军民千万,仍有一战之力,孙可望一年半载之内未必能够攻到南京城下,王爷不如趁此机会整顿军备,操练兵马,待到楚逆和西贼、建奴都打得精疲力竭,再挥师进军南京,一战可收全功。”

    “你这个算盘打得叮当乱响,算计的也太精了一些。”郑成功哈哈笑着调侃一番,又正色告诫众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等志在中兴大明,光复这万里河山,若是一直躲在这厦门岛上等着捡便宜,又能有多大的出息?本王这几年来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与鞑虏决战疆场,如今吴三桂既然送上门来,正好借他的首级祭旗!”

    “末将以为,楚逆腹背受敌,纵然还有江西、南直隶和浙江数省,未必能坚持多长时间,万一楚军兵败如山倒,我军再仓促出兵,恐怕也去得晚了。”

    “若是被孙可望攻取江西、广东等地,恐怕势大难制,我军现如今兵强马壮,十万貔貅,战船三千,正该扫荡海内,争锋天下。”

    “区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