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克凡为了安抚田见秀,专门挑了两个对他有利的例子,三国和南宋时期都有相关的评书演义,在民间脍炙人口,田见秀当然也非常熟悉,脸上的神色立刻好看了不少。
就像七十年产权的房子一样,别说大明还能坚持一百五十年,哪怕是六七十年也足够了,田见秀今年三十多岁,不用考虑得那么远。
……
ps:说一下前文中的一个bug。
有很多读者在书评区留言,第一卷里主角没有和傅诗华圆房,为什么第二卷傅诗华就怀孕了。
这个,只是那天没有圆房,主角后来一直住在家里的,一男一女天天睡在一张床上,大家的身体都很健康,会发生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嗯,不给自己找借口,怪我没有交代清楚,这段情节原来做过改动,所以转折上有些生硬,等有时间了我再修改一下乡限」了傅诗华,好好探讨一下汪克凡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一个好基友会兽性大了口』nn目发,写出了bug,非常不好意思,向大家鞠躬道歉,不过半渡的脸皮更厚,趁这个机会还要向大家伸手求票,求收藏!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北上
浏阳到平江的官道上,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在北上行军,几面迎风飘扬的红旗,表明他们是朝廷的官军。
数万大军声势惊人,队伍拉出去足有十几里,骑兵马蹄交错,步兵脚步纷叠,辎重车辆吱吱呀呀响成一串,官道上尘土飞扬,如同一条土龙般缓缓向前。
过往的百姓早就远远躲开,又藏在暗处好奇地张望,自从清军南下湖广之后,官军从来都是往南跑,突然出现一支北上的队伍,让他们非常惊奇。
离得近了渐渐看清,这支人马和其他的官军有些不一样,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武器装备驳杂,将士们一个个宽脸盘,大骨架,似乎都是北方的汉子,久经风霜的脸上透出一股彪悍之气,又说明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
这支队伍,就是曾经名扬天下的大顺军,刚刚脱离何腾蛟的农民军,包括田见秀、袁宗第、刘芳亮、刘体纯、张鼐等部,他们北上的目的,是要与荆州的李过、高一功会师。
这是汪克凡一手促成的结果,他赶到浏阳后,用程九伯的人头当做敲门砖,对大顺军的主要将领反复游说,竭力阻止他们投降满清。大顺军的将领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除了郝摇旗和王进才之外,其他人都一起北上与李过会师,抗击清军。
这支农民军是大顺军最后的老底子,战斗力比明军强的太多,虽然少了郝摇旗和王进才,还有五六万人马。汪克凡现在实力不够,官职不高,地盘也不大,暂时没有能力收编这支部队,但为了保全抗清的力量,还是竭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支部队脱离何腾蛟后出现了分裂,大部分将领都投降了佟养和,因为清方坚持要他们剃头,随即反正,辗转与李过会师,损失很大。而兵力最强的刘体纯不愿投降满清,率领三万多人马扯旗单干,一路杀回陕西,攻打西安失败,残部又退回湖北,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
按照后世的观点,田见秀等人属于需要拉一把的后进同志,推他一把就会滑向敌人,拉他一把就能回到革命队伍,敌人太过强大,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他就是帮助汪克凡自己。
在他的努力下,这支农民军避免了分裂,也避免了无谓的损失,历史的发展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一路行军过了平江,汪克凡把农民军带到通城休整,大军在城外扎营,几位主要将领和他们的亲兵都进城休息。这一来是示之以诚,二来通城经过几次战火的蹂躏,城池破败,人口不多,农民军数万人马占据这里也无法立足,干脆大大方方请他们看清楚,免得出现什么意外的枝节。
农民军人数虽多,但汪克凡早有准备,管他们一顿饱饭没有问题,当天晚上送了一批粮草猪羊犒劳大军,又摆酒款待农民军众将,直到兴尽才散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汪克凡早早起床,按照平常的习惯和亲兵一起出操。先是跑步热身,然后是长枪刺杀训练,汪克凡也和普通一兵一样,手执长枪反复突刺。
正在这个时候,远远走过了几个人,为首的正是袁宗第和刘体纯,带着几名亲兵饶有兴致地看着恭义营操练。
汪克凡迎了上去:“绵候,刘将军,你们都是百战之将,能否指点一下我营中将士的枪法。”
这不是一句客气话,恭义营的长枪招数脱胎于解放军的拼刺技术,因为武器和战场环境完全不同,动作上有些变形,实际效果也打了不少折扣。既然碰上了袁宗第、刘体纯这种冷兵器的大行家,正好请他们帮个忙,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好,你让他们再练一趟,我们再仔细看看。”
袁宗第和刘体纯性格直爽,也不作态推辞,就专心看恭义营士兵的长枪刺杀,渐渐的,袁宗第眉头皱了起来,表情越来越严肃,又像碰到了什么疑惑不解的事情。
“云台,你营中士卒用的这枪法,是谁传授的?”
“怎么了?”汪克凡不愿露底,直接反问。
“这枪法虽然只有几招,却简练实用,速度快,力量大,只求一击毙命,绝不是江湖绿林中的花架子,而是战场上厮杀用的枪法。”袁宗第说道:“这枪法浑然大成,应该是名将之后的家传绝学,花了几代人的心血千锤百炼出来的,以我的眼光本领,找不到什么毛病。”
他迟疑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不过,这枪法似乎更适合乱战,并不适合战阵厮杀,如果有三五人互相遮掩配合,威力最强……”
汪克凡点了点头,心中暗暗称赞袁宗第的眼光,解放军当然不会结阵而战,在白刃战中也都是组成拼刺小组,互相掩护。
“这就怪了,天下强军无不结阵而战,要是阵型乱了,枪法再强也没有用,为何要花费心血,创出这么一套枪法?”袁宗第却皱着眉头,一副想破头也想不通的样子。
“绵候,真的没有改进的办法么?”汪克凡更关心如何提高长枪阵的威力。
“这个……把枪杆锯短二尺。”袁宗第终于出了个主意:“这枪法威力全在向前突刺,枪杆过长,枪头发飘,威力自然不足,锯短二尺就合用得多……”
“不妥!”刘体纯突然开口了:“这枪法要用在战阵中,锯短二尺,后排的士卒就刺不到敌人,最多锯短半尺。”
“对了,早该听听二虎怎么说,他是使枪的大行家。”袁宗第擅用竹节鞭,枪法一般,他口中的二虎,就是刘体纯在大顺军里的外号,以区别于李过的“一只虎”。
“这个枪法要改进,只能加上步法。”刘体纯答道。
“加上步法,那枪阵不就乱了吗?”袁宗第连连摇头。
“我还没想好,让他们再练两趟,我再琢磨琢磨。”刘体纯接过汪克凡手里的长枪,跟着恭义营士兵一起向前刺杀,但是,他脚下的动作渐渐变了。
他右脚始终不动,左脚却向旁边,向前后分别跨步,长枪跟着左刺,下刺,上刺,刺出的方位多了好几个变化……突然动作一停,刘体纯摇了摇头。
“这枪法不好改,脚下步法一变,腰腹上发力的法子都不对了,云台给我几天时间,我再好好想想。”
”拜托二虎兄弟了!〃汪克凡却喜不自禁,刘体纯虽然没有成功,但方向明显是对的,只要保证一只固定脚不动,就能保证长枪阵不乱,如果他的改进能够成功,长枪阵前后几排互不遮档,就能同时出枪,威力倍增!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天留之以资陛下也
农民军在通城休整一天后,拔营起寨转向岳州府。
大军老营行动缓慢,汪克凡陪着田见秀和袁宗第先走,各自只带了十几名亲兵,轻骑快马,直奔巴陵(巴陵就是现在的岳阳,岳州府府城),离着巴陵二十里,碰到了前来迎接的马进忠。
马进忠向清军诈降,反正后投奔何腾蛟,虽然他是左良玉的部下,但早年也是“贼寇”出身,何腾蛟对他并不信任,分配汛地的时候把他一脚踢出湖南,直接打发到了岳州前线。
“老田,老袁,谁都有走背字的时候,别跟死了娘老子一样哭丧个脸,既然到了我老马的地头,保你们平安过境,顺顺当当见到‘一只虎’(李过)!”
他虽然早就投降了官军,但和农民军之间始终保留着几分香火情,田见秀派来使者和他一说,他就答应帮助农民军,乘船渡过洞庭湖和李过会师。
田见秀向他行礼道谢,又问道:“我们有五万多人,还有些辎重马匹,你有多少船,够用么?”
“五万多人?稍微多了点……,不过没关系,老子刚刚得了一支水师,大小三百多条船,来回多跑几趟就够了。”
南方打仗离不开水师,岳州府紧邻长江,水师更加重要,马进忠既然汛守岳州府,当地的水师就划归他的部下。
“你这水师统领是谁,可是叫黑运昌么?”汪克凡插话问道。
“不错,你消息倒灵通!”马进忠略微有些惊讶:“这小子是岳州的地头蛇,不过在我手下还算老实,咱们老陕也不会摆弄那些船,就让他继续管着水师……”南方人不擅长骑马,北方人一样不擅长操舟。
汪克凡点了点头,这个黑运昌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名字很怪,他多少有些印象,好像最后投降了满清。
“老马,几万大军乘船过湖,这件事肯定遮掩不住,要是被何腾蛟知道了,会不会给你惹麻烦呀?”
田见秀率领农民军离开湖南,正中何腾蛟的下怀,所以他一直装聋作哑,也不管这支部队到底要去哪里,会不会投降满清,而马进忠和汪克凡出手帮助农民军,却肯定会得罪何腾蛟,欠的这份人情可不小。
“切,谁鸟他姓何的!”马进忠撇撇嘴:“既然让老子当看门狗,就不能断了肉包子,要不然我老马甩手就走,让鞑子直接进了湖南。”
湖南不但粮饷充足,而且是安全的后方,马进忠千里迢迢投奔何腾蛟,却被派到岳州前线充当炮灰,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
他的手下最多只算三流部队,但和何腾蛟依仗的那些湖南军阀比起来,已经是强军中的强军,精锐中的精锐,讨价还价,拥兵自重,他有这个本钱。
“这件事多亏老马帮忙,以后大家都是友军,互相多照应着点。”田见秀和袁宗第再次致谢。
“怎么?你们不是扯旗单干吗?”马进忠一愣:“几万人马不打招呼就拉走了,何腾蛟还能容得下你们?”
田见秀等人不辞而别,李过、高一功十几万人马还是贼寇的身份,就算何腾蛟不敢派兵来剿,也不会承认这支部队还是官军,更不会再发一个铜子的军饷。
“离了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么?”田见秀一笑,指着汪克凡说道:“云台给我们出了个主意,我觉着靠谱。”
汪克凡笑道:“何军门量窄,容不下各位兄长,但他又不是当今皇上,总不能一手遮天,另找门路就是了。”
闯王李自成既然不在了,农民军也就闯不动了,归顺南明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