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我的思路清晰了一些。
但想到郑小玉家的灵堂,还有至今联系不上的陈柏川,我依然是越来越紧张。来到大槐树村后,我在郑小玉家门口徘徊了很长时间,等确认旁边没有行人通过后,才后退两步,深吸了一口气,冲过去狠狠一脚把门踹开。
郑小玉家的灵堂,又映入了我的眼睑。
即使是在白天,这个地方依然阴森无比,忽明忽暗的油灯,白色下头衬着一抹血红的幔帐,已经有些旧了的花圈,还有那个挂在墙上的照片。不知道为什么,进入房间的片刻,我觉得自己比上回更加恐惧了,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周边转悠。
我尽量静下心来寻找线索,虽然我也不知道该找什么。翻了半天,本来没什么收获的,可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一个花圈。由于屋子空间不大,屋子里东西很多,而且都隐藏在布置好的灵堂后头。
因此,这一撞,直接把花圈后头的一个纸箱子带了下来,里头的纸张撒了一地。
我当时也是脑子一抽,觉得不能留下太多线索,于是开始整理那些纸张,谁知道,我却在纸张中发现了一张死亡证明。
每个人死后,家属都能领到这样的证明,还要注销户口什么的。
可当我看见死亡证明上的名字时,我呆然了。
郑小玉。
这居然是“郑小玉”的死亡证明。
死的不是郑小米吗?郑小玉不是那天在祠堂接待我们的那个人么?不是救了嘉嘉的人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死亡证明是不会骗人的,人死之后肯定要验明正身,不可能因为是双胞胎就弄错。
我感觉浑身都在发凉。
到底谁死了,到底谁是鬼?
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一些,把箱子放好,死亡证明也一并放了回去,接着,我迅速离开了那个房间。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更多之前的细节。我还记得,在雨中郑小玉满脸鲜血的模样;我还记得,那天嘉嘉中招后说梦话似的说了句“居然敢算计老娘”之类的话。另外还有嘉嘉一反常态的不愿意在逃跑时返回槐树村,联系郑小玉……
但是,如果我的猜想都没有错的话,那陈柏川就危险了。
他说镇压不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槐树村里,沉思之中完全没有在意身旁的行人,可走着走着,我忽然觉得身边有些特别的冷清,抬头之间,我才发现,原本还有不少人的农村街道,这个时候居然空无一人。我只听见似乎有公交车的喇叭声,由远及近。大槐树村和小槐树村相连,街道都是窄小不看,怎么可能有公交车从这里经过?上次我们乘坐的鬼车,不也没有进来么?
疑惑之间,我忽然看见,居然真有公交车开进了村子里,正朝我的方向开过来。
我吓了一跳,即刻闪身到了别人家门前的台阶上。
接着,公交车几乎是贴着我的身子开过去的,居然没有丝毫颠簸。
而且,我注意到,开过去的四辆公交车,看起来特别破旧。更让我打冷颤的是,公交车车身上的广告,全都是几年前甚至十来年前流行的品牌。
难道,是那个地方的公交车?!
这里道路那么窄小,两边都是坑洼、台阶甚至水沟,一般的公交车,怎么可能不磕不碰,这么稳当的开过去,除非他们会飘!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远眺着已经开过去的公交。
刹那间,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我发现,那公交车的车后居然挂着硕大的白花,跟送葬的灵车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自己在原地怔了多久,只是我回过神来的时候,街上又开始出现了行人,但他们一个个都还是带着惊魂未定的表情。我实在忍不住,找了个看样子好欺负的家伙,一把就抓住了他,问他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人看都不敢看我一眼,结结巴巴的说:你……你外地来的吧,快走吧,别呆这儿了,闹的可凶了。
我再次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几辆公交车哪儿来的。
他说:还能哪儿来的,还不是西边。
他没敢说出来,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明白他说的是那个废弃的公交车站。
接着,他又说:别打听了,快走吧,隔三差五闹一次,谁撞上了谁没好果子吃。
我皱了皱眉,又问:那这些车,往哪里开?
“哪里开?当然是往坟地里开啊!”
第十五章恐怖坟冢
坟地?
我赶紧问那路人这里的坟地在哪儿,随即迅速往那边赶。
我当时想,郑小玉根本没告诉所谓郑小米尸体的具体位置,但总要找个地方陈尸吧,这个村子这么小,到哪里恐怕都不合适,那座二层小楼更加不可能,如果尸体烂了,不知道会有多臭。
来到坟地,我呆了,没想到大槐树村还有这么不开化的地方。
这哪儿是什么坟地,分明就是乱葬岗,乱坟堆。
那些大大小小零零星星的坟墓堆满了几乎整个山岗。
山岗就插在大槐树村和一旁的小槐树村之间,没有公路,人迹罕至,即便是白天整座坟山也透着阴森。
我没心思去管那些鬼车是不是真的到了这里,开始搜索整座坟山上的坟墓,希望能够发现一些线索。
但我很快就感到无力了。
这些坟墓,很多都只是立了块碑而已,碑文都刻的歪歪扭扭,有不少还是几十年前留下来的,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模糊了。
我找了好一阵子,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可就在这时,突然,旁边传来几声尖锐的鸟鸣。
按说鸟叫不会这么尖锐的,可是却听着特别刺耳。
接着,几只麻雀,同时冲上了天空。
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又是一声猫的哀嚎,我愣住了,只看见一个小小的黑影,从旁边一座大坟丘旁窜了过去。
黑猫。
我忽然想起了之前陈柏川说过的一个词……雀飞猫走。提到那四个字的时候,我记得,似乎是在说“五窍搜魂”的时候。刚才我看到的场景,岂不就是所谓的“雀飞猫走”。我的目光立马落在了那座坟丘上,立刻走上前去。
看见那坟丘的片刻,我只觉得一阵阵的头皮发麻,那分头,居然密密麻麻的生满了暗红色的草。旁边的草地都是青翠无比的,唯有到了这里,草全都变成了暗红色,还有几株像是红色蔓藤一般的东西,参绕着墓碑,甚至长进了墓碑的裂缝之中。
从墓碑上的字迹,我依稀看出,这分明就是郑小玉家亲人的坟墓。
为什么,他家里的坟墓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刚要走上去,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大喊。
“站住!”
我立刻愕然了,转过身去,看见的居然是住在郑小玉家隔壁的那个老人,那人死死瞪着我,我看得出来她满脸都是惊恐,伸手颤抖着指着我说:你……你要干什么,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赶紧说没什么,只是随便看看。但她不依不饶,上来揪住我把我往坟山下拉,我生怕一不小心摔了这老太太,也不敢反抗,直到拉到一处空旷的地方,她才说:这里是你随便看看的地方吗?你们到底是谁,到底要干什么?
我知道瞒不过去了,而且显然这老太太知道不少,于是急忙说出了一部分真相,告诉老太太我遇到麻烦了,可能和郑家有关,有朋友甚至因此而死,想要救人所以才到村里来。我本以为那老婆婆这样会同情我一些,谁知道,她却说道:呵呵,和那家人扯上关系,能有好结果吗?我不管你要救谁要帮谁,绝对不要靠近郑家的坟,这是为你好!
我刨根问底想问个究竟,还问她那坟上为什么长红草,她却只是让我闭嘴。我当时就急了,反身就要往山上冲,她拦住我,还说我自己想死没人管,但不要害了整个大槐树村。我听了这话,反而更加有恃无恐起来,说道:老婆婆,你不告诉我,我就立刻上去。你觉得你一个人拦得住我吗?
那老人跟我对峙了好一会儿,终于软了下来,低头叹了一句“造孽”,接着又叨咕了一句:即使告诉你,又能有什么用?
接着,才把原因说了出来。
老人告诉我,郑家人是十几年前搬来大槐树村的,在世的时候就很奇怪,他们家里供奉的东西,既不是观音、也不是菩萨。更不会挂伟人画像。他们家里,总是供着一尊看起来特别凶恶的泥塑,早就有传闻说郑家人可能是信邪教的,只是没有证据,大家都只是私下说说。但村人因此和他们隔阂很深,没什么交流。直到几年前,槐树镇公交车总站的那场大火,烧死了几乎郑家的所有人,只留下郑家双胞胎姐妹两个之后,他们才渐渐多的开始接触这一家人。
接触他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村里老人觉得两个孤儿可怜,于是凑钱资助他们,行善积德。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家人的死,给村子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据说他们死去之后,原本遗体都存放在市郊殡仪馆。
可是他们死后的某个夜晚,却有人看见,一辆破烂不堪的公交车开进了村子,沿着乡间小道,停在了郑家门口,接着,被活活烧死的郑家人,一个个从车上走下来,在村子里徘徊游荡。
自那之后,几乎每天半夜,就会有公交车的声音在村里响起,还有人在村里徘徊。
村里人都吓得不行,想着可能郑家人是暴死,两个小女儿又没钱安葬父母,所以才会导致他们亡魂不散。于是凑钱修了那座大坟丘,又把那些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都接了回来安葬了。
可谁知道,下葬后没过多久,那新坟上就长出了红色的草,流过新坟旁边的小溪也隔三差五的莫名其妙变成一汪血水。
坟墓的周围,不是麻雀惊飞,就是野猫奔跑嘶叫。
村里有胆子大的去看了那坟地,回来说没什么事儿,让大家别疑神疑鬼。
可当晚,那人就暴死在家中,死得特别惨。
警察来调查,说那人自己吃了搁在门板后的老鼠药,毒发受不了痛苦,活生生把自己的脸和脖子都挠烂了。
再后来,还有不开眼的乞丐去偷吃坟头的贡品,结果,别人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了坟丘旁边不远,不知道怎么的被开了膛,肠子肚子流了满地。
村里人越来越知道厉害,请遍了方圆几十里的道士,还去市区找过风水先生来看,但他们无一例外,一看那长满红草的坟,就直接扭头就走,一句话都不说。这事儿,一拖就是半年,直到半年后,有一个游历的老道士来到村里,村民们让他看看,他看过之后,也是唉声叹气,过了很久才说出了几句话。
他让村民如果不愿意搬家,每到阴雨天气,或是夜晚八点之后,就不要再出门了。鬼车出现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出门。否则肯定会引来祸端。
另外,每年定期祭拜郑家人,贡品要么放在离坟丘五步之外的地方,要么让郑家的儿女送过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善待郑家的后人。
而大家问及原因,他却只说了一句话。
“雀飞猫走,赤水横流。这样的景象,我也只是听说,从没见过,看来,我大限到了……”
而更让人恐惧的是,这道士说了这话,当天晚上就在大槐树村的祠堂里暴毙,死的同样特别惨。根据公安的说法,他自己抠掉了自己的眼珠,还腰断了自己的舌头,趴在地上活活的疼死了。
也是自那以后,村里人开始谨遵道士说的每一句话,包括资助郑小玉、郑小米上大学。但是,两个小女孩都非常独立,也很少和村人交流,就是定期去村干部那里领补助。村里人甚至分不清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