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道:“听从我佛安排。”
如来点头,孟兰盛会结束,取经之事终于落定,众人散去,各自议论不提。
镇元大仙入了道门称镇元子立五庄道观一事,早有人报与西天如来佛祖得知。
如来闻听此事,深感三清此举非同小可,意图十分明显,据此看来,佛门的意图似被那三清有所知晓,三清正加紧在佛门通往既定的传经之路上安排道门的力量,有道之处则难有佛,恐如此一来,时日一久,那传经大业难度日增。
如来作为治世之尊,佛门之祖,感世上之事万千变化,传经之事日益迫切,况且筹划已久,时机已近成熟,要早日安排。
但正式决定传经取经之前,还需要做一件重要之事,方可最终定夺。
这一日,佛祖如来命阿傩将观音尊者请来商议要事,观音领命,自南海架祥云未久即至灵山,礼见了佛祖如来。
如来单独召见了观音,对观音道:“今天请尊者前来是要商议一件要事。”
“弟子请佛祖明示。”
如来又道:“这传经乃是大事,非得经过天庭的认可不可,但天庭对于此事尚未得知,我想请尊者前往天庭探问那天庭的意见。”
观音点点头道:“谨尊法旨,我这就去问来禀报。”
如来点头道:“那就有劳尊者费心行走一趟。”便又向观音交待了此行需要知晓的细节。
观音菩萨领佛祖法旨,即刻前往天庭与那玉帝通报佛祖之意。
观音来到天庭,南天门天王见是菩萨,不敢耽搁,进去禀报,很快玉帝请至殿上,看上座。
玉帝问道:“此次观音菩萨亲自大驾光临所为何故?”
观音起身行礼道:“贫僧此次前来是尊我佛如来法旨与玉帝商议取经传经之事。”
玉帝一听取经二字,大为不解,问道:“哦,取经?往何处取经啊?想那西天经书无数,还需要取什么经吗?”
观音答道:“回禀玉帝,此次取经乃是我佛如来欲差善信前往西天求取三藏大德真经,以解救天下苍生苦难。”
玉帝听罢,更是奇怪,道:“你西天法力神通者无数,何不将经书直接送往,反要人来取呢?”
“贫僧正是向玉帝告知这取经的初衷。”
玉帝意犹未尽的回道:“哦,请尊者讲来。”
观音接着道:“自打天庭大乱,我佛如来安天之后,地上已有数百年,此间地上妖孽滋生,人心横生邪恶。尤其是那南赡部洲之人,贪杀恶乱,如不劝其向善,想必久之无可收拾。而那南洲之人仅学得少量粗浅佛法,不能自我解脱,更不能渡救他人,因此我佛准备安排一人自南赡部洲国大唐出发,一路徒行前去西天,求取大乘真经,得真经,成正果,方显我真经之难能可贵,传与东土,以安东方。”
玉帝沉吟了一下,心想,如来此举名为取经,到底是做何打算,暂不知其详细,但当着观音的面,不能直问,便道:“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想那四大部洲本是我册封你佛如来执掌,他欲传经于四洲之南瞻部洲,也属份内。那这取经之人选已经选定了吗?”
“取经人选我佛已经选定。”
玉帝问道:“那既然是如来佛祖选定的人,一定是法力高强的有道高僧。”
观音摇摇头,笑道:“此人并无任何法力。”
“这就奇了,此去定会一路艰险,而此人又并无法力,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啊?”
“大天尊高见,此人非是凡胎,乃是一心向佛之人,前世为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我佛如来要我安排几名徒弟与那取经人做护佑,方可成行,派我前来也正为此事与玉帝商议,共图取经传经安天下之大业。”
玉帝听了心想:“那如来取经是一件大事,此次前来来与我商议,想是想听听天庭对此的意见,如此之要事,自己需仔细权衡,不便马上做了主张。”
玉帝想到这里,依旧没有对取经一事置可否,而是先说道:“那佛门广大,法力无边者众多,恐怕早已自有安排。”
观音便回道:“玉帝是圣明之主,禀告玉帝,此次一行如来安排三人随同前往,还请玉帝举荐个护佑取经之人选。”
玉帝心中思量着:“如果自己马上同意由天庭举荐人选,就是等于同意了取经一事。”
于是,玉帝道:“这取经乃是西天在天庭治理之下安定天下,平定四方的大事,天庭该当支持。”
观音行礼,谢过。
观音见玉帝已经初步认可取经之事,并答应安排人选,此行目的自此达成。
玉帝又安排款待观音菩萨,完毕观音回灵山与如来通报。
观音刚走,灵霄殿上众仙班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明为取经传经,实际是那西天如来意欲东扩。”
玉帝听众人如此议论,心中对此事更加没底,也不加评价,听众人议论差不多了,说道:“如来佛祖曾替我天庭安天,今又有平定天下,传经度人之心,乃是下界之大幸,你等且好好各司其职,待我仔细考虑后定夺。”
说完宣布散朝,回宫去了,众仙行礼退朝。
玉帝知如来发动的取经之事非同小可,回宫后立刻请来太上老君商量此事。
太上老君早已得知如来在筹划发起取经一事,此次观音来天庭,又玉帝来请,便知道是和此事有关,于是安排好自己宫中之事前往玉帝处一议。
玉帝见老君到来,忙出门迎进内宫,吩咐茶果款待。
玉帝先问道:“道祖可知那如来安排取经一事?”
老君笑道:“我正为此事前来。”
“此是正好。”
遂把今天观世音菩萨前来所说如来要取经一事详细说了,说罢道:“这取经看来是如来早有安排,当是非同小可,因此请老君来一起商议,不知老君是何看法?”
老君缓缓道来:“当今的西天,自打安定了天庭大乱,功高名威,此后据我所知,其各路人马得如来支持一路谋求扩张实际掌控势力,想那如来早有东扩打算,此是谋划许久,终于即将落定。”
玉帝问道:“那依老君看,天庭是支持他,还是干脆反对此事,或将此事化解?”
“此次取经乃是佛门计划传经于南赡部洲,想那四大部洲名义上乃是安排给如来掌管,虽只有西牛贺洲是其实际掌控范围,但要传经于其他部洲也是名正言顺,不可明里阻拦。”
玉帝听老君这一说,似乎话里哟话,便道:“所言有理,我也有此考虑。西天如来虽从属于天庭,但实则独立于外,由其实际掌管之地,他人皆不方便染指。”
第一百五十章:《天庭计划》
实际上,自打如来开始统领四大部洲,凡是那西天没有实际掌管之地,皆向天庭或道祖门下直接纳供奉
老君点点头,道:“如来安排此次取经,如果最终成功,所实际掌控之地势必会有扩充,而我等也将会有所退让。”
“我也正考虑有如此结果,那又怎样对待此事,请道祖明示。”
玉帝心中所想,乃是怎么将此番意在扩张的取经之事影响减至最小,又不与那西天正面而对才好。
“西天师出有名,当不可明里反对,既然西天来和天庭商议人选之事,那可趁此机会在人员上做些安排。”
听老君这么一说,玉帝似有醒悟,道:“对啊,那观音正来和我商议,说取经护佑的人选征求天庭意见,不知老君可有合适安排?”
太上老君略加思索,对玉帝道:“既然是征求天庭意见,那自是想天庭派人一同前去。”
玉帝点点头对着老君道:“老君说得有理,只是我这天庭诸仙各司其职,都有安置,没有空闲之人,派与那如来取经,如何使得?”
“那在职之人,自是无多余之人可安排,但只要安排一个和天庭有关的即可,便算是天庭出力了。”
玉帝听老君话中意思似有打算,便问道:“不知老君认为何人能满足要求?”
老君笑道:“我看,那贬下天庭的天蓬元帅可以担当此任。”
玉帝一听,道:“妙啊,此人倒是满足一切要求,既曾属天庭之人,又不在天庭之列。”
玉帝所想是那天蓬当初是自己和王母设计贬下凡间,算是无端之罪,后又安排他使命,他也一向听从天庭之命,未有不从,当是可用之人,赴那西天取经使命,倒是个好人选。
只是不知老君选那天蓬究竟是有何更深打算。
老君看出玉帝心中有疑问,便对玉帝说:“那西天传经,明里自是不能反对,但可安排我道门之人参与,我看那天蓬乃是适合,若是取经成功,那天蓬本是天庭上仙,也可做个天庭在佛门的一个帮手,就如同当初安排金顶大仙,是同一个意思。”
玉帝一听有理,连道老君高明。
玉帝记下,送走太上老君,玉帝又回去到了王母那里。
玉帝见了王母,把刚才和老君的一番商议和王母说了,问她有何见解。
王母一听,沉思了一阵,对玉帝说:“我看你应该全力支持那如来取经。“”
玉帝听王母这样一说,不禁惊奇,和刚才老君对取经的意见大相径庭,不知王母此话之意,忙问道:“哦,此是为何?”
王母示意道:“理由有三,这其一,人们敬佛敬道都是敬天,玉帝乃是天帝,是上天的代表,统领天地,佛道均归属天庭,再怎么说这也仅是替天庭行天理。”
玉帝一听,点头称是,又问还有那其他两个理由。
王母继续道:“其二,三清道家倚仗是开天之祖,天庭之人都是其道门教化而来,多有对天庭之法不加顾及,自行发展势力,甚至差遣其门徒对天庭手下直接发号施令,是有超乎天庭威严和法规之外之嫌,现何不借此时机,强化佛门力量,让天庭多一个倚仗,加以应对,令其双方得以相互制衡。”
“是。”玉帝又点头称是。
王母又说第三个理由:“那取经之举,是如来早有安排,你看他,不欲请仙邀神一举将经书传与东土,而是派一凡人,就是要其一路降妖除怪,除去祸患,此举对天庭亦是有利。且当初那如来安天平乱之举,早已立下威名,你说是不是应该支持那西天此行呢?”
玉帝听完王母这三个理由,句句在理,恍然大悟,连夸王母远见卓识,对王母道:“王母所说正合我意,那我不但不能安排人阻挠,应该还得找人相助啊。”
“那是自然,你是天帝,这个不难,那天庭兵将众多,你可派人相助,若那取经之人有难,适时出手相助即可。”
玉帝连连说好,准备就按此意打算。
第二天早朝,众仙班列队到齐,取经之事成为当前头等要事商议。
玉帝先发话道:“今西天如来佛祖欲传经于南赡部州东土之国,乃是一件大善事,我天庭应当大力支持。”
众仙一听,玉帝态度好像十分支持取经一事,也就随声附和。
观音行礼道谢“多谢玉帝,取经之事有了玉帝的支持必将能顺利得成正果。”
玉帝回到“既然如此,可需要我天庭安排随行之人。”
观音谢道“多谢玉帝,我等也正在考虑此事,如得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