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我佛事?”
菩萨笑道:“陛下开办水陆大会,是为了超度地狱里的冤魂恶鬼。但你那个法师讲的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魂升天,于事无益。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度亡灵升天,超脱苦难,能解冤消灾,使生者长寿!”
“你那大乘佛法在何处?”太宗忙追问道。他之所以要选高僧做水陆大会,就是为了消灾免难,超度地府里的鬼魂。要是超度不了地府里的恶鬼,二十年后,太宗阳寿尽了,到了地府,岂不是要受那无穷无尽的苦难?
“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看来有点远,不能马上拿来用,于是太宗又问道:“大乘佛法你可记得吗?”
“当然记得。”
唐太宗大喜道:“既然如此,就请长老上台,讲解大乘佛法!”
两个和尚也不推辞,迈步出了后堂,来到法会高台下,忽然祥云从两人脚下涌起,化成了莲台,托着两个和尚直飞过法台,飞上了半空,变成了手托杨柳玉净瓶的观音菩萨,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
喜的个唐太宗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但见那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
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
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
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
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
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唯独金蝉子站立在一侧,微微而笑,却是不拜。
果真是佛门中人,惯来此举。
唐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
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现了法身,太宗与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嫔妃皇子,满寺的和尚,满城的百姓,全都惊喜莫名,对着天空拜礼。
半空里祥云伴着金光,渐渐远去了。
在满城人的目光中,云光里滴溜溜飘下来一张金光闪闪的法帖,直飘落在太宗的面前。
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
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看了帖子谒语,若有所思。
观音菩萨送来袈裟锡杖给陈玄奘法师,又在法会上现出法身,撒下帖子,口口声声说这里的僧人们只会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只有大乘佛法才能度化鬼魂超生,又说大乘佛法在西天雷音寺,个中意思,似乎是要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
既然这小乘佛法不能度鬼,那么再办下去也没有了意义。
太宗传旨道:“观音菩萨赐下了法旨,水陆大会先停了,朕要派人去西天取回大乘真经,再来重开盛会!”
又把目光看向金蝉子道:“谁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陈玄奘见太宗看着自己,显然是想要自己去西天取经。
问话刚落,旁边闪过金蝉子,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金蝉子顿首谢恩。
说着拉起金蝉子的手,来到如来佛祖金身像前,一起对着佛像拜了四拜。
唐太宗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金蝉子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金蝉子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唐太宗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御弟啊,有你这样的贤人,是朕之福,臣民之福,天下之福啊!”太宗大喜道。
此时天色已晚,太宗起驾回宫,其他人也各自回府归家。
金蝉子返回寺里,选定了黄道吉日,准备西行事宜。
寺里的僧人及金蝉子座下的弟子,也听说了太宗命他去西天取经的事情,都过来问道:“师父,听说您发了愿,要去西天取经,是真的吗?”
他几个徒弟,是玄奘收下的,皆是些有造化的僧人。
金蝉子点点头,笑道:“是真的!”
“师父啊,西天那么远,听说沿途还有很多妖魔鬼怪,师父真去了,只怕凶多吉少啊,难保身命!”
“我也知道,这一去,是生是死茫茫难料,但皇恩浩荡,不得不以死报国!”
金蝉子眷恋地打量着住了十几年的方丈室,又抬头把目光投向昏暗的窗外,缓缓地道:“我这一去,或三两年,或六七年,归期没有一个定数。观音菩萨曾说,取得真经时可得正果金身,若是真的成功了,想必也有了些法力。你们要是看见寺前松树的枝条摆向东方,我就回来了,若没有,可能就回不了。”
弟子们默然不语,心中虽然担忧,但是皇命在身,也不敢劝阻,只好牢牢记住金蝉子说的话。
第一百八十二章:《巩州遇虎熊》
第三十八章双叉岭
唐僧三人一路饥餐渴饮,寂寂而行。
十来天后,穿过了巩州。又过了几天,到了大唐边界河州卫。镇守边疆的总兵和河州的僧侣,把钦差御弟唐僧接进了城中的福原寺,安排晚斋,好生招待了。
第二天雄鸡刚叫,东方未白,唐僧急着赶路,叫醒了二个行者,吩咐备马出发。寺里的僧人见法师急着要走,匆匆操办了斋饭给法师三人饯行。
三人吃了斋,告别众僧人,打马往西方而去。
深秋时节,明月还挂在半空里。三人踏着晨露,就着月光行路。不多时,走进了一片山岭,草深林茂,山路崎岖难走。
三个人不认得路,只好看准了方向,慢慢地拔开草木找路行走。
正走着,突然脚下一空,三人连人带马都掉过了一个土坑里。
三人吓得手忙脚乱,正要想办法爬出去,忽然一阵狂风刮来,上面有刺耳的声音叫道:“捉上来!捉上来!”
土坑里跳下来几个长相吓人的妖怪,把吓得瘫软的唐僧和二个随从一索子捆了,拉出坑来。
唐僧战战兢兢一看,那里坐着一个虎头妖王,獠牙尖锐,钢爪如钩。只看了一眼,唐僧就吓得魂飞魄散,几欲晕厥。想不到才到大唐边界,就遇到了这么凶恶的妖魔,我命休已!阿弥陀佛!
白额老虎精正要抓人来吃,有小妖来报道:“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二位来了。”
唐僧壮着胆,睁眼一看:又来了两个魔王,前面一人穿着黑衣,身形粗壮,像只黑熊。后面一人也穿着青色袍子,是个胖汉,长着两支角,像个牛精。
两个魔王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老虎精忙起身迎接。
像熊的熊山君边走边哈哈笑道:“寅将军,你镇守双叉岭险要之地,一向平安无事,春风得意,可喜可贺啊!”
像牛的特处士也拱手笑着打招呼:“寅将军丰姿更胜往昔,恭喜恭喜!”
“哪里比得上两位自在!我公务在身,一直没有去拜访两位,莫怪!莫怪!今天是哪阵风把两位吹来了?大驾光临,有失迎接啊!快请坐!请坐!”寅将军呵呵笑着。
三人坐下,寅将军问道:“两位来荒山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什么事,一来是述述情谊,二来是有一封信要带给将军。”特处士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书信来。
寅将军接过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双叉岭总兵官寅:自公镇守边锤,胡邪不犯中土,公功至伟。今有大唐国陈玄奘者,乃如来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明奉皇命,暗遵佛嘱,欲上西天取佛经,此诚夷犯中土也。其西行之路,必经双叉岭,然如来恃玉皇大天尊之命传经,派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护陈玄奘,佛门不容其有失,公阻吓可矣,杀恐不成,切记!知名不具。”
寅将军看完,抬头望向熊山君与特处士,后两人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晓了信中意思。寅将军深深吸了口气,把信收入了怀里。
熊山君看着唐僧三人,舔了舔嘴唇道:“我们从西方过来,一路上几千里路,只有满山满洞的妖魔,想捉个人来吃也是不可得,想必是人不够吃,都被他们吃完了。寅将军这里一下就抓了三个,还又白又胖又有肉,今天有口福了!”
两个随从本来还在痛哭,听了这话,白眼一翻,晕死过去了。
唐僧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了,听说前路妖魔太多,人都不够吃了,自己落到了这几个魔王手里,转眼就要成为他们的盘中餐了。想起当初信誓旦旦,要西去取经,如今才出了大唐国界,就要命丧虎口,再也去不得西天了,忍不住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嘿嘿,所谓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这三人不是我去捉来的,是他们自己送上门来的,他们不在大唐国自自在在地过生活,偏偏要赶着往处处都是妖魔的西方去,是他们命中注定该死了!”寅将军阴森森的声音又钻进了唐僧的耳朵。
“寅将军,这三人可以拿来待客么?”熊山君嘴里咂巴咂巴了几下,看样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两只大眼盯着唐僧放出饥饿的光芒。
“我一直没抓到人来吃,嘴里都淡出鸟来了!那个白白胖胖的和尚看来味道不错!”特处士吞了口口水。
“当然可以!奉承!奉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然有美食,当然要拿来与两位同享了。”寅将军呵呵笑道。
唐僧浑身发软,直打哆嗦,恨不得晕死过去。
“我肚子好饿了,把那两个壮实的先拿来吃了吧,那个白白胖胖的和尚看来味道不错,得先填饱了肚子,再来细细品尝,要不然只怕品不出味道!”特处士提议道。
另两人拍手叫好,寅将军当即大声对手下小妖们下令:“鱼吃跳,人吃叫!这人肉要在他的叫声中下刀,肉才好吃!给我泼几桶冷水,把那两个人浇醒了,洗刷干净了再下刀!”
小妖们得令,当着唐僧的面,端来秋末冬初清晨的冷水,哗啦啦泼在两个随从行者身上。
两个行者被淋得一激淩,从晕迷中醒了过来,看见身前差点贴到鼻子的妖怪的凶狠脑袋,吓得尖声大叫。
小妖们怪叫着,把那两人的衣裳剥得干干净净,又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