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腊、北欧,国亡种灭,法门早失,所以神话得以流传。中夏则万古一人种、一人道,所以古神话窜乱、漫灭,深为天庭忌讳。如今天庭第一天条,便是仙凡不相婚配,古来仙女私配凡人者,皆受严惩,便是玉帝亲眷也不得姑息。其中因由岂不可深思?实是害怕太古、上古‘人格神’血脉流入人间,因为上古神以力称强,无所忌惮,容易对天庭的万世一系构成威胁,如今的天庭战神二郎神便是其中典型,他是玉帝之妹私配凡人所生,勇武无畏,在天庭地位超然,所谓‘听调不听宣’者便是。
昔日,天帝赐夏启【九歌】,【九辩】,夏启答以【九招】。双方答成谅解。从此人族开创家天下之局,天道愈高,人道愈卑。天子即天之子,代天抚下,作之君,作之师,抚育万民。兴周封神之战,仙神合力覆灭截教,截教门下妖灵,蔑为湿生卵化之辈,死无噍类。从此人、妖异途,灵族一厥不振,得成神道的被天庭羁绊,融入天神。妖族遗民皆窜逐化外,失去和人族争夺至尊的能力。
后来妖族裹胁徐偃王叛乱,西王母派遣【八骏】日行三万里,协助周穆王平叛,旋生旋灭,不成气侯。此事记在【穆天子传】。秦始皇六合诸侯,一统天下,致力于万世一系,一则恐招天庭所忌,一则惧生民多力,乃焚毁周室及诸侯国史,深隐太古、上古诸神事迹及麟凤龟龙四灵古族史实和人族自燧人氏,伏羲氏以来与四灵争强,并最终代替灵族支配大地之事,只有一部【山海经】因为有图无志凡人难懂,又因是四灵族圣经流传极广无法尽毁,得以流传。
自伏羲之时,始订嫁娶之礼,黄帝时,鼓励与灵族通婚,人族血脉渐强,神异辈出,刑天,夸父便是其中佼佼者。自夏启时,人神格局划定,天子奉天之命,抚育万民。周武王伐纣,覆灭截教,窜逐灵族,并蔑之为妖。周公制礼,渐有夷夏之分。诸夏自尊,不由蛮夷杂处,至汉时,人族血统又神异大失。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年女娲补天,炼成灵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千万五百块,余一块未用。一日,受天地灵气感生,化了一只石猴出来,去海外学成神通,自号‘齐天大圣’美猴王。因其神通广大,便和妖族六圣结作兄弟,渐渐引起天庭注意。
玉皇上帝听了太白金星的主意,便招他上天作官,加以羁绊。谁知美猴王生性怠赖,不喜拘管,适值王母娘娘召开【蟠桃大会】,因他出身卑微,资历浅薄,未得邀请与会。美猴王恼羞成怒,便使计骗开众仙,大闹蟠桃盛会,偷蟠桃,吃御酒。又醉入三十三天【兜率宫】老子道场,盗吃仙丹无数。接着反下天宫,约上六大圣,与神人两族争强。
西王母乃与汉武帝结盟,出兵南越,击退狮猊王,又邀请西天如来镇伏妖圣。其余几圣眼见事不可为,便暂且罢兵。这段故事流传人间,便有人作了一部道书,一部情书。作道书的便是吴承恩,专叙美猴王出世得道,大闹天宫及后来归依佛门,保护唐僧上西天求取真经之事。唤作【西游释厄传】。作情书的则是曹雪芹,专写美猴王不合适宜,无才补天,混迹人间之事。唤作【石头记】,又叫【红楼梦】。一人两传,本就有虚有实,孰真孰假,只能让看官自辨了。
汉武帝征逐匈奴,寰区大定。董仲舒进【天人三策】,称道‘天人合一’之意。天人合一,便是要君主服从天道。亦是天庭和官家联合治民之意,天庭掌主权,官家掌治权。汉武帝然其说,便尊奉【五经】为官学,儒士百倍,因习五经而大盛,统治两汉四百年。其实这五经原非儒家之书,【诗经】,风、雅、颂乃是前古诗乐。【易经】,乃是伏羲、文王所传。【尚书】,【春秋】皆是上古史书,古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乃中夏古史的传统。‘言’便是尚书,记叙朝廷颁布的典章文诰,‘事’便是春秋,记载古事及人物。【礼记】乃是周公制定的礼仪系统。有说六经皆史,便是指六经记叙了前古以来的方方面面。
所以,六经本是官学,又是中夏人道传承所系。自从周天子衰微,王官之学散入民间。大师多隐入齐鲁之地。后来,人道大圣孔子删定诗书,删去里面的所谓怪、力、乱、神,也即是‘四灵’之事,同是避讳天庭的意思。庄子也说‘六合以外,存而不论’,墨子则言天志天命。自夏启至孔子,圣人百辈,皆以妖族为大敌,而天庭则难以抗衡,取合作态度。天道遐,地道迩,致力修其孝悌仁义,希望可以远祸全族。
汉武帝尊【五经】,儒士因为历代修习五经,所以因而昌兴。又因孔子为大圣,‘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所以后儒通常只着眼于人事政治。可以说,人族以失忆的代价,和天庭获得永久联盟。这个联盟的核心意义就是‘万世一系,共辟妖族’。
其实域外人族也是一样,今传四大古国,五大文明,埃及、巴比伦,希腊都数度亡国,失其种类。印度素来不重历史,中夏汉时,印度佛教大盛,古神皆被尊入佛教,譬如创世神‘大梵天’成为佛教护法神大梵天王。因为古史古神被始皇禁毁,儒家又不言怪力乱神,中夏神道出现空白,佛教乘虚而入,汉时开始传入中夏。太清太上老君乃授意张天师开创道教,道教将万世一系的理念发挥至极,所谓‘先有鸿钧后有天’,‘道祖一气化三清’,‘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大神生其中,开天辟地,化身万物’。三清四御掌管天界,三皇五帝掌管大地,从此,古神和四灵族类彻底从古史中抹去,一若天人从来尊贵,妖族从来卑贱,天地生民,以天子作之君,作之师,抚育万民,宠于四方。万民不但须向官家交纳粮税,还须向天神供俸香火。妖族战败溃逃,万民便成为天神和官家座下的大悲剧。
呜呼!哀哉!
'(第204章 亡人无以为宝)'
那九歌又名【东皇录】,【东皇语要】,原是尧舜时代极重要的一部书。
人族自燧人氏取天火,有巢氏教土居,而现文明之源。后有华胥女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女娲兄妹,人族始兴。伏羲兄妹俱是人首龙身,天生神异。当时,龙族代麟、凤、龟三族而兴,并称为四灵。袭五方感生帝之名,号为五龙帝。役使万族,莫敢不从。
伏羲学道于祥瑞宫,与龙马太子为友,得窥麒麟族傲诀【河图】。归而创为八卦。率领族人大败青龙帝。龙庭震怒,派木神来攻,三战三败。伏羲乃遣使于貔貅,狻猊,白虎等族,晓以利害,合五族之众,直捣龙庭。龙族大挫折,天地侧目。
天皇乃延请诸王及伏羲论道于‘紫光殿’内,伏羲极叙万物并生,相生相长之理,谈吐博雅,闻者心醉。五族无有能难之者。天皇大悦,赐号为【太昊】,即太阳之意。人族始列名于麟凤龟龙之后,成为天地间第五大族。
伏羲驾崩,共工康回自以为功大,来争帝位。女娲以五德相生之义,燃木而为火,故号祝融氏。祝融即是火神。康回与女娲战不得胜,怒而撞不周山,致使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力任艰巨,炼五色石补天,又断玄龟之足,支撑四方,才得以平息祸患。
后又制定婚姻,使人族得以繁息。后人传为‘抟泥造人’,不过是指婚姻之制而已。
自人皇开基,千百年虽忧患不断,人族血脉终不中辍。后神农氏生,乃遥继羲皇,延续盛业,号为烈山氏,亦号炎帝。尝百草,播五谷,自渔猎进而为农耕,人族大兴盛,传七世,四百余年。
炎帝七世末造,九黎族以善铸刀兵著名,首领蚩尤,三头六臂,铜额铁骨,刀枪不入。有兄弟八十一人,皆兽身人语,俱貔貅族血脉。蚩尤趁炎帝之衰,发兵攻之,袭炎帝之号。轩辕黄帝乃起兵勤王,合炎帝之兵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三战而杀蚩尤。
黄帝轩辕氏乃人族又一雄主,亦传下中夏第一个黄金家族。黄帝克定九夏,乃分封长子青阳经营东夷,青阳有伏羲之德,故号为【少昊】。
黄帝传位于其孙颛顼,颛顼又传位于堂侄帝喾,乃少昊之孙。帝喾崩,传于长子帝挚。
……
太古之时,天地初辟,万物生成。万族争势,专赖大圣而强。道祖知弱肉强食非雅道,万物生息之道在于相克相长,乃讲道于‘紫霄宫’中,飞禽一族得天独厚,是以凤凰、孔雀、大鹏、青鸾皆得闻道。又有三足金乌帝俊既生十日,又生十二月,独以功大,受道祖法旨,乃建立天庭,自号【天皇】。
其时,飞禽以凤凰为首,走兽以白虎为首,水族以玄武为首,群尊麒麟为长者,麒麟、白虎、玄武、凤凰便是四族之大圣,因号为四灵。四族因得圣而强,天皇乃分封十日,使居下土,抚育万民,以监万国。世用【金乌历】,即所为太阳历,是为太古,亦是天皇时代。
其后,祖龙篡麒麟之位,建而为帝国,麒麟之圣位也被祖龙所夺。祖龙放逐麒麟王,击败貔貅,镇伏玄龟,号令水族,腾而入云,隐而入渊。自以为功过天皇,位尊四灵,自称始皇帝,至尊帝。号称大地之主,废黜金乌历,改用【万世系】。是为中古,后称为地皇时代。
当时祖龙称雄海陆,乃颁下【山海经】,详录万国之尊位及帝系传承,和山海诸神及献祭之物。当此之时,天皇亦侧目而视,避其锋芒。独凤凰不服,号为‘不臣’。又有孔雀,大鹏为助,祖龙战之不胜,亦无可如何。后祖龙崩,帝国裂为五,分为五龙帝执掌。
至五龙帝之末世,兵禁大解,悍霸之辈蜂出。五龙帝各号令诸侯,连年攻战,山涸陆移,流血飘橹。
太古之时,天皇最尊,禽鸟为贵,次而为四灵。上古之时,龙族为尊,祖龙元凤分庭抗礼,天地崇尚为之一变。至人族之兴,天皇观伏羲神异天纵,体气高妙,乃赐号为太昊,与十金乌并视。其时,龙族飞扬跋扈,白虎、凤凰俱不能制,天皇对伏羲另眼相看,亦有制衡龙族之意。伏羲兄妹又是人首龙身,和龙族关系不浅,封官皆以龙名,是以得振兴人族。
当时,伏羲观河图奥妙,创为‘八卦’,用以铨叙人文。气象已与禽兽之类迥异。禽兽之技皆以父子相传,不能越代,是以其道生而复息,息而复生,终不能有所传承,更不能有所增益。西哲所谓,站在巨人肩上。实在是人与禽兽相别之根本。是以伏羲氏以前,人族混迹禽兽之间,籍籍无微名。自伏羲八卦一出,圣人叠出,终以治强。人族一无毛羽,二无皮革,却能与彼辈争强,并终胜而制之,岂非传承之功耶?
是以,伏羲八卦一出,又有神农之结绳纪事,尝百草,播五谷,著【神农本草】,使病有所医,人族繁衍从此一盛。
至黄帝时,著作大备,制衣裳,造文字。车马弓箭,无所不有。史载仓颉造字,‘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非虚语也。
大约文字一出,人族之代兴已不可抵敌。故而,天雨粟并非天上落粮食,后人解为天下将饿,谓人族将弃耕作而务刀笔,舍本去末,故而将饿。此本是无稽之谈,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