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帝国-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却是为何?
  要知寿命只是一种计量方式,‘上寿百二十,七十古来稀,’只是人族的计量法,日月一替是为一日,月魄盈亏一度是为一月,便像发行币值,面额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兼顾市场,用着方便。
  但是,神仙妖鬼却与此不同。好比半桶水和半桶缸水,同样是一半,但是多少却大不相同。人族受认知所限,彭祖阳寿八百,已觉得惊世骇俗。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年三百六十日,这也许便是说神仙的平均寿命是人的三百倍。中寿几千年,高寿三万岁。
  知道这一点,就不奇怪为什么以堂堂神仙之尊,却挤破头要参加西王母的【蟠桃会】了,那蟠桃园中有三千六百颗桃树,分为三等,有三千岁,六千岁,九千岁一熟之分,三千岁的吃了得道飞升,六千岁的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岁的吃了与日月同庚。说的直白点,就是分别延寿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高的几乎是加了一倍寿命了,俗话说越老越怕死,仙道岂能例外。
  你想吧,若是一个神仙吃了一个三千岁的蟠桃,延寿三千岁,六千岁的蟠桃就该熟了,吃了六千岁的蟠桃,就可以等到九千岁的了。这也可见,天庭的金字塔顶端便是蟠桃会中人,这人又分为三等,三千年一小会,六千年一中会,九千年一大会。长此以往,三界主宰的力量便牢牢掌握在以西王母为核心的九千岁老神仙手里。这个定额应该不是会超过一千二百位。
  当年美猴王大闹【蟠桃会】,肯定间接弄死了不少神仙,他也真是少不更事,一下得罪了全体神仙,难怪人人皆曰可杀,不但二郎神应邀参战,便是西天如来也赶来帮忙。
  言归正传,【通天六隐】虽然不受仙箓,却也是神仙中人,帝尧征天以来的几千年岁月,人世间虽是沧桑变幻,在他们眼中不过十数年而已。
  而【通天六隐】能够超然于神道之外,实在也有一段渊源来由。
  ……
  当年,大羿斩杀妖族六君,射落九日,万族震怖,帝俊有鉴于祖龙霸天地的旧事,便私自将皇子皇孙遣送海外仙山躲避。
  帝俊娶羲和,生十日,娶常曦,生十二月,这是尽人皆知之事。然而要问羲和和常曦的来历,可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这事还得从天地创生说起。
  自来创生法则,老子的【道德经】,和伏羲【易经】说得明白。
  便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推衍六十四卦”,既是铨叙周天之事物,亦是化生之过程。
  【道德经】则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和【易经】之说互补。这两种说法之所以有主次之分,乃是因为【道德经】出自老子之手,自然要推尊道祖。
  先来说【易经】,所谓‘太极生两仪’。
  太极便是【混沌之主】,万物皆由混沌而生,这点诸国神话皆同。
  太极生两仪,便是阴阳两极。
  一阴便是【道祖】,一阳便是【盘古大神】。
  何以见得道祖为阴,盘古为阳呢?只要看【道德经】中,处处以水譬道,又说冲、虚,柔、弱,以婴儿作比,便可见一斑。
  混沌之主化生道祖和盘古大神,气力已尽。
  作为两仪的道祖和盘古还要继续化生四象,便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而同时,作为一生二,二生三的‘一’,道祖和盘古还要各自化生两仪。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好理解,便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却并非二加三而得五,而是二生一,一合二以为三,俗话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必要阴阳相济才能化生万物。所以实在是一生二,二又生一,合二以为三,三三相配即得九,九九相配即是八十一,如此自然是化生万物了。
  知道了创生之法,自然能推知创生之物。
  道祖化生的两仪,即是阐道与截道。盘古化生的两仪,便是皇天与后土。
  后世流传的盘古化生万物的传说,明显是不确的。因为化生是一个过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绝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万物并生是在既生的许许多多的‘三’的基础之上,如果是一,便只能生二,不会一下生万物。譬如人族之制作,车马弓箭,诸般发明,必然是一件一件发明出来的,而且出自不同人之手。
  又因盘古和道祖各得混沌之一极,所以化生方式自然有不同。
  道祖代表的是‘阴极,道,虚无飘渺’,所以道祖化生出阐道和截道,依然是道祖。祖是后人的尊称,本称便是‘道’,道不论如何化生,他还是道,总不见得以道喻人,自己反而无道了。
  盘古代表的是‘阳极,力,至阳至刚’,所谓力有时或穷,所以,盘古开天辟地,轻气上浮为皇天,浊气下凝为后土,又分出四象,太阳,少阳之后,便陨落了。
  道祖之两仪,阐道与截道,即是后生开创阐截两教的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盘古的两仪,皇天与后土,即是第一代神王。两人合力化生三位大神,便是太阳之母羲和,月亮之母常曦,以及九天玄女。
  道祖和盘古合力化生的四象,也俱是了不得的存在。
  太阳便是‘五行之火’,即三足金乌【帝俊】,后来成为第二代神王,即天皇。
  少阳便是五行之木,即【木公】,又叫东王公。后世传为西王母之兄。
  太阴便是五行之水,即【老子】,后称太上老君。
  少阴便是五行之金,即【瑶池金母】,又叫西王母。
  然后,四象合力化生八卦。
  便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神。
  第一代神王皇天的事迹已经不得而知,后世每言天道,因道虚无飘渺,难以确知,惟有观天与地而知。天又叫‘至高天’,统风雷水火诸神,自然是桀骜不驯。观希腊神话中神王的遭遇,皇天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想来不是被道祖所驯,便是被帝俊所篡。
  然后才是,帝俊娶羲和,生十日,娶常曦生十二月。受道祖法旨,创立天庭。
  帝尧征天之时,帝俊将皇子皇孙遣送到海外仙山避祸。日后羲和一系居于方壶,便是如今的【冷晴剑楼】。月后常曦一系居于蓬莱,便是如今的【云梦仙阁】。
  第一代神王皇天,第二代神王帝俊可以说都是盘古大神的嫡系。帝俊退位之后,天庭至尊便落入道祖一系掌握,太上老君接替道祖成了大太师,西王母因为拿掉东君大羿,稳坐摄政之位,后来两次下界,和周穆王、汉武帝联盟打击妖族,事迹被记载在【穆天子传】和【汉武帝内传】。后来虽迎立玉帝,西王母的显赫地位也是不可动摇。武则天代唐自立,西王母能不颔首。
  汉代以后,三界格局渐趋稳定,太上老君授意张天师创立道教,极力推尊道祖的地位,才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鸿钧到底是不是道祖之名还很难说,因为有说‘鸿钧即是天’,或者道祖也和宙斯之父二代神王克洛诺斯吃掉阿波罗,哈迪斯一样,把皇天给吃了,所以天道合为一体?不过后来宙斯干掉克洛诺斯,救了阿波罗几个兄弟出来,太古神的化生与死亡不能以人族的认知来测度,也许皇天还在紫霄宫思过也说不定。
  太上老君在【道德经】中极力尊‘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似万物皆由道衍化。虽然大体不错,却是昧了盘古一系的功绩。‘一’即是太极,又是混沌之主,按【道德经】的说法,道祖出生还在混沌之前,这就难怪盘古被后世说成道祖的座下小童了,开天辟地也是受了道祖的旨意。想来这种说法也只能出现在道祖一系大盛之后。上有道祖、三清超然物外,天庭有西王母坐镇,自然无人敢有异议。
  汉时的‘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万物’之说,大概是矫枉过正,又把功劳都归了盘古。
  近世梁任公、钱宾四均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候的书,这固然是道祖一系稳住局势之后,宣扬其万世一系的思想打造出来的。若是天皇、地皇或是帝尧极盛之时,万族深知创生法则,四灵皆是神王之后,太上老君即便要这么鼓吹师尊,也得好意思。



'(第207章 阐与截)'
  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也是只言其一,未言其二。其才其志固然重要,还须有时势机遇。
  大羿的才志可谓不世出,可若没有帝尧来任用,又岂能杀六君,射九日。大舜的仁德可谓绝少有,若没有帝尧来拔擢,也不免于老死荒村,埋没无闻。
  自夏禹家天下以来,天子以下大都向天庭拱手听命。只有一个后羿,一个武乙,想要踵继尧舜之事业。可惜这两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并不好,大约都是恃武逞威之流,所以敢于向天庭叫阵吧。
  可是千年以后,连这样的人都不再有了。
  尧舜称神之事埋没无闻,孔子虽删订诗书,【尚书】断自唐虞,也只称道尧舜的贤明仁德,征天霸地之事,不提只字。
  大约浑沌之主化生两仪,一传道统,一传神力。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四象之后,便神力耗尽。一传至皇天神王,二传至天皇帝俊,都是神力霸世。自从帝俊退位,西王母掌摄天庭,太上老君为大太师,道祖一系水涨船高,元始天尊传阐教,通天教主传截教,修道一脉的势力猛涨,直至封神之战,三教合一,天皇一脉的势力退缩到海外。修行神力的法门便渐渐湮没不闻了。
  几千年来,九夏虽然仍有游侠一脉存在。和修道一比,便觉有天渊之别。一听修道,就是腾空御剑,白日飞升,无所不能。一说武学,大概就是碎碑裂石之流吧,谁又能跟盘古大神,天皇帝俊以及二郎神,哪吒这等肉身成圣的天庭名将联系起来。
  修道者超然物外,阐截两派教主自封神战后,都紧闭山门,不预闻天庭之事。太上老君也僻居三十三【兜率宫】,专心炼丹。他们在下界的那些徒子徒孙虽然招摇撞骗的不少,但谁也没有起心怪罪到三清头上。
  武学就不一样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强身健体可以,卖艺杂耍可以,当然,写成小说看个热闹也可以。虽然中夏武功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名扬海外,究竟能到什么境界,却是谁也说不出来。
  浑沌之初,天地未分,是为太极。
  太极生两仪,一阴与一阳。阴阳共济,化生万物。
  自皇天,至帝俊,至泰皇,可谓阳气之盛。
  尧老舜死,阳气由盛转衰。
  道祖化生两仪,即一阐一截。
  阐,便是开的意思,指生。
  截,便是断的意思,指死。
  生死便是道。
  截教覆灭,道祖一脉有生无死,成了一家独大。天道失了制衡之力,所以愈来愈病。
  几千年来,道教兴盛,群口言超脱世俗、逍遥物外。不知‘道’即是一阐一截,一生一死,生死之外,哪来的超脱。只因中道失衡,予之生不能夺之死,所以诸神皆如泥塑木雕,妄自尊大。诸神治下之官吏,又岂能不因循苟且,肆意享乐。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没有什么不对。这虽然不是太古创生的真相,却实在是三界当下的写照。放眼三界,又有何物能凌驾于道祖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