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帝国-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粘捕瘢谱鞯督!⒇笆祝煜戮B炒笫σ嗌谀┦溃还段咭逯裕亩煜隆F湮唬卫镆老〈饶咐幔峭繁浠么笸跗臁J巧钪傩罩唷6爬锤哒乓迤熘耍负尾晃渌嚼!
  “就目前言之,韩志公为报私仇,古有一人可比,伍子胥是也。伍子胥辅佐夫差不终,吴王赐属镂剑命其自裁。韩志公佩剑亦名属镂,恐怕私意正欲效伍子胥之行而为之。风野为权力富贵,一逞其志,其行虽卑,而不以仁义张目,或者为祸有限。独有火长老,博贯经史,利口善辩,又喜以仁义粉饰其行,一旦身败,不仅遗祸自身,更污秽仁义。”



'(第149章 书生还是豪杰)'
  “及身而败者,尚有邪心好乱之流,为其讳恶粉饰。流毒于仁义者,将使薄识浅学之辈,群起而毁仁义。伐木本而塞泉源,是使中夏之道,不亡于异类之手,而亡于不肖子孙也。先有急功好利者发其端,更有愚蒙无知者继其后,大言欺天欲救天下,非惟乱天下,更是杀天下。是以陈胜、吴广之起也,逃亡是死,造反也是死,于是铤而走险,求于一逞。元末徐寿辉、张士诚诸辈,皆有乱天下之才,而无安天下之志,孤注一掷,以求富贵,是以稍得其志,便称王称帝。汉高、洪武之起也,不得已而后起,不惟乱天下,亦能安百姓,是以能削平群雄,定于一尊,两志相较,岂非鸿鹄之比燕雀。且以汉高比于项氏,洪武比于陈友谅,孰为宏远,孰为正大,岂不显而易见。”
  “楚煌,恪守仁义之操,而不通情达变者,书生之流也。我以你为豪杰,岂不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哪)个书生万户侯?”火弩沉沉一笑,缓缓道:“古来君王无道,必是豪杰并起,习攻杀而聚百姓,亦各任其能而已。陈胜、吴广、陈友谅、张士诚之辈,固然缺乏鸿图远志,或急于富贵,或安于守成,然先起之功固不可没也。改天换日岂少得此辈,此辈也代有其人,这是天下大势,固不可以仁义是非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天下必然之势耶?我中夏之百姓何罪而纷纷多难也。”楚煌感慨道:“昔汉季之失统也,曹操、刘备并起,曹操操权谋,行霸道,委政于司马仲达,而司马氏终篡之;刘备聚豪杰,行仁义,身无寸土,而终得天下三分。托孤于诸葛孔明,而诸葛鞠躬尽瘁,病死军中,子孙皆死身殉国。西晋八王五胡之乱也,祸连六朝,实发轫于曹操。曹操所自得者,惟才是举也。才德岂能判然两分,为上者独操才论,其麾下必有不德之子,洁身自好者必裹足不前矣。为上者以小节无碍,孤直耿介之士必远之矣。是以崔珪、荀彧、孔融、杨修皆不得善死。举枉(曲)措(放)诸(之于)直,天下能不病乎?司马氏之篡曹魏,恶德昭彰至于路人皆知,而托言名教,是以竹林七子皆攻名教,非攻名教,实攻司马氏之恶德也。元帝东渡请王导言先世取天下之事,至于掩面长吁。以下六朝皆以篡夺为故事,诛戮前朝苗裔惟恐不尽。无曹操之才,而行曹操之事,岂能不变本加厉?刘玄德地不过一州,传不过两世,而三顾求贤,播于人口,诸葛之法,永为世范。你所观者,当时之成败,我所观者,千秋之功罪。我等修仙之士,笃信天道,早以一时成败为乌有,若徒以一逞为快,岂不为黄帝之罪人。”
  “楚相公快论,火弩受教了。”火弩朝楚煌正色一揖,轻吁道:“只我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愿我不为黄帝之罪人吧。”
  他通晓史事,又心志坚忍,有鸷鹫之才。想以短短数语屈服其志,无异于天方夜潭。
  楚煌心知其难,只能略尽人事,使其稍除戾气。想了想,道:“古来以拾芥之微起于天下,而终得其志者,汉高祖,明太祖而已,人言汉高无赖子,明洪武险诈,不知两人皆豪杰也。秦皇大一统之功无可非议,及其穷奢极欲,则神人共愤。是以始皇未死即有博浪之锥。及豪杰之起,萧何、曹参皆畏其不成,怕受其害,而汉高独当之。张良与人说天下事,人皆不明其意,独汉高闻之大悦。韩信郁郁不得志,及见汉高,拜为大将军。楚汉之争,萧何常镇汉中,君臣不疑。其得人如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使一无赖子安能为此?”
  “有元之世也,别人以为四等,杀一汉人,偿一牛马。中夏成呜呜之国,九土为涂炭之地。洪武之起也,驱除鞑虏,使日月重光。汉唐以下,谁能为此?至于黄巢、李自成之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难道只是一句成王败寇说的尽吗?古来举义起事者不计其数,终成帝业者二三子而已。虽由天时、地利所限,究其大者,更在于人和也。”
  “哈哈哈哈……”火弩拍手笑道:“精彩,精彩。楚相公观我可能成事?”
  “有汉高、洪武之志者,或可成事。”楚煌急走了几步,慢慢平定心绪,“今时不同于往日。四灵之事,固然虚诞,先秦之事,也非尽然可知。自始皇至于前清,大一统之世也。权重于上,而民弱于下。是以外患如潮,一次比一次凶厉。五胡之来也,我民间尚有气力,是以五胡不得不改姓易服,归化于我。辽、金、元之来也,宋室惟厚赂卑守,鉴于唐室藩镇之祸,为政乃不求制人,勇于制己。是以皇权倾覆,弱民顿成鱼肉。辽、金则但行分治,元则肆行压迫,又安能不败。至于让清、东瀛、泰西诸国之来,则不惟戕我人民,更有甚者,乃欲催残我文化。我中夏之文化,人道也,自伏羲画八卦,黄帝制衣裳,仓颉造文字,至于今四百万年矣,此举世无双之瑰宝,我华夏傲立寰宇之根本。前清之入关,乃厉行削发易服之政,毁我衣裳,变我风俗。修纂四库又继之,乃欲删改我古书,毁我脊骨。文字/狱又继之,乃欲钳天下之口,终于其世风声鹤唳。此三政,遂使中夏之民奴性多而人性少,是以末造以来,几死者数矣。亡而不亡者,其为天佑乎?”
  楚煌说着望了望天,神情便有些怔忡。他知这番话说下去便有些不合时宜,况且古史博大,人言人殊,立论虽不得不笃,信之越坚便越容易失之过当。
  “不想楚相公也好为此荒唐谬悠、无端涯之词?”火弩笑了笑,倒是一直听的很有耐心。他于学问一途也颇下过一番功夫,楚煌所言虽不尽是出奇之论,姑妄听之,也可备异闻。
  “你这小子,满口人道人道的,你但说你的人道,我等修仙又是为何?”
  伏天一在一旁听的不耐,虽说抓了一个风野,但此人明显才识低下,无甚用处。又听火弩说他是被白禺族扫地出门的,登时大觉无趣。招呼刺虎将风野扔了出去。
  “哈哈哈哈……”火弩笑道:“伏地魔君,你只管取你的魔刀、宝鼎,我们还说我们的人道。两不相涉,岂不甚好。”
  “哼。”伏天一面色阴沉,心头暗怒。
  火弩淡淡一笑,心知他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决不肯率先取刀。火弩跟楚煌虽是见过数面,对其性情喜好却一直揣摩不透。只觉其性格似在无可无不可之间,冷峻矜傲,喜怒莫测。哪知今日交谈之下,却发现楚煌似乎还是一个尊信古贤之人。
  书生还是豪杰?
  火弩方才向伏天一点出荒芜刀的威权,本来颇有合作的意思。这会儿见楚煌也插手进来,恐怕是不会让伏天一轻易得手了。楚煌此人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与三族都有莫大干系,他是白天任命的掌兵长老,和秦筝似乎也关系不错,白元等人自然以他马首是瞻。他对赤飞霜有救命之恩,即便赤飞霜掌握不了赤鹤族,但她本身便有不俗的神通,正是一绝好臂助。他和韩志公之妹似乎也颇有交情,若是他和伏天一交起手来,韩志公好像也没有从中掣肘的道理。如此看来,眼见便只有楚煌、伏天一和那两个卸甲令主有一搏之力。旁人要取刀,都是力有未逮。
  心念至此,火弩便起了化敌为友的心思,“楚相公,你方才说到今时不同往日。不知今时却又如何?”


'(第150章 一刀当四剑)'
  楚煌游目场中,看似漫不经心,却将诸人情态都看在眼中,六道归元鼎和荒芜魔刀都是修仙之人梦寐以求的宝器,得其一已是受用不尽,今两者一起出世,但有丝毫希望,哪个肯轻易放弃。今日之局,看似风清浪阔,实则有不测之忧。
  他心中思揣,面上却不动声色,听火弩发问,轻描淡写的道:“故老相传,自盘古开辟以来,天下便生成四大部洲。是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和北俱芦洲。南瞻部洲便是我黄帝子孙世居之处。亦称为赤县神州。自始皇横扫六合,天下一统。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国门之外,皆我臣属。是以我之祸患乃每起于萧墙之内。自让清末造,泰西诸国纷纷崛起。叩我国门,以通商道。方知古人九州之外更有九州非虚语也。是以今时乃四洲争竞之世,何以处之,岂不正可深思而熟虑之。且我中夏乃四五百万年一老大帝国,人口逾二百亿。放眼四洲,诚所谓硕果仅存者也。且又能不断焕发生机,岂非我中夏人道暗合天道之表证。是以今日之治,正在于正本清源,扫除奴性,而焕发人性。中夏人道即人种也,道强则种强,道亡而种亡,改朝换代徒然苦百姓,且内自虚弱,必有外邪来犯。不可不知。”
  “若依你之见,天下便合该握在大景这帮民贼手中不成?”火弩冷笑着摇摇头,“现下泰平军早已扯起反旗,以张无缺的才干,再有银鲨王、盖天王和黑山群盗遥相呼应,便是没有荒芜魔刀之助,大景也是岌岌可危。张无缺筹谋起事二十余年,今已是万事足备,登高一呼,天下响应。这岂非是民心之所向?”
  楚煌沉思着道:“我中夏鼎革之事,向来有两法,一为禅让,一为革命。尧舜禅让,史家称美。汤武革命,应于天而顺于人。自西汉末季,国祚倾危,有识之士乃纷纷借阴阳五行、天道轮替说禅让以谏汉帝,举国汹汹,皆以为天下无万世不易之帝业。王莽乃顺势而起,此尚有禅让之实。至于曹魏,又托禅让之名以夺汉祚。六朝以下,纷纷仿效。禅让遂被诈伪之名。李唐除暴隋、扫群雄以安百姓。得天下本甚正,而唐高不察汤武故事,反托禅让以自污。且易代之际,兵连祸连百十岁,民不聊生,天下所苦,国之元气,消亡殆尽。”
  “那以你之见,今日之局,宜禅让,宜革命?”火弩皱眉。
  “合兵诸侯,请官家罢宰相,举贤能。刑有罪以熄民愤。”
  “哈哈哈哈……”火弩大笑道:“楚煌呀楚煌,你真是书生之见。昔日西人环伺,家国亡于旦夕。后金犹言,宁与强虏,不与家奴。况今日权不在君,要他黜涉百官,岂非痴人说梦。”
  “固然是痴人说梦。”楚煌微微一笑,“莫说张无缺非其主。即便他颇有雄才。如我方才所言,今日世局已变,四洲争竞之世,还总是念念不忘大一统时尊君弱民之道,黄帝以来四百万年之中夏,恐怕就万劫不复了。”
  “大景苟延残喘八百年,已是病入膏肓。你纵有偷天妙手,对此将死之人,又能奈何?天道轮替,日月之理也。楚相公大才,何不辅佐新君。”火弩笑了笑,试探着问。
  “道不同。”楚煌道。
  “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