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些弩太大了些,制造、使用起来也不方便,难以大规模量产,若是能增加强弩射程,又不必太增大本身架构,降低灵活性,则对提升战力有显著效果。这些新弩,且不言强如韩国战弩,能射六、八百步,其能达到三百步,就足以将临阵放箭的次数大大提高,由此带来的杀伤增加之大,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它初临战场的时候,可想而知会给敌军带来怎样的恐慌。”李从璟说道。
“中原军队,马军少,在机动性上远不如草原军队,每每与草原骑兵对战,其骑射战法,多让中原军队苦不堪言。他日我等与契丹交战,草原乃是主战场,地势广阔而平坦,十分有利于草原骑兵发挥机动性。骑兵不与步军接阵,百步外以弓箭攒射,来回奔走,足够让步军大阵溃败。当此之时,若能以我军之利箭,以射程优势,将其阻击在外,就能占得大便宜。再辅助于盾牌、辎车等物,在军阵外围防御,步军便不再畏惧契丹骑兵,甚至能重演李陵故事。”
李陵故事,说的是李陵以五千军,在草原面对数万匈奴骑兵围攻,结阵自固,以弓箭相射,打得有声有色,还能边战边走,不落下风。这其中的奥妙,一部分就在当时汉军的弓箭,较之匈奴要锐利得多。而这样的故事,却只有李陵有,之后就几乎不曾出现过,究其原因,便在于草原骑兵兵器工艺提升,箭镞都成了铁箭头,再没有骨质、青铜箭镞,中原军队的弓弩,对其失去了压倒性的优势。
李从璟等跟着刘老实来到铸造台旁,他从台上拿起一架刘老实口中的改良强弩。强弩一般用黄木为曲,牛筋为弦,要追求极致的射程,除却需要在制造工艺上下功夫,原材料的选用也很关键。上好的黄木,经过风干、淬炼再加工,形成如今的弩身,牛筋的制作同样需要诸多纷繁复杂的步骤,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也是为何演武院成立多时,军备研究处成立许久,而方出现第一个成果的原因。不过如今强弩能够有所改良,李从璟打心里感到高兴。
他拿着弩箭,问刘老实:“三百步已确无问题?对弩手有何要求?”
刘老实木讷道:“三百步确无问题,弩手需要臂力卓越者,此弩要开,需得两石之力。”
“两石。”李从璟沉吟片刻,说了一个字,“可。”
两石连射,固非一般军士能够胜任之,然若拣选精锐,不难做到。换句话说,以两石之力,开三百步之弩,已是很优的力量转换了,有很高的“性价比”。
“李哥儿何不一试?”莫离笑着说道。
李从璟开两石弓自然没有问题,他也想试一试这新弩的威力,便和众人走出铸造房,来到外间院中。
新弩的铁箭同样是四棱铁箭,只不过型号上大了一些,相应的重量和杀伤力都有所增加,李从璟先是掂量了一下分量,随即引弓搭箭,对准院中树立起来的临时箭靶,一箭放了出去。
一声嗡响,四棱铁箭穿透箭靶而过,尾巴犹在颤抖不停。仅是这一下,可见其确有三百步之威力,只不过,便是以李从璟的箭术,这一箭射出,箭头竟然没有钉在靶心上,而是偏离了不少,射在靶外环。
李从璟怔了怔。他的箭术如何,他自己再清楚不过,三百步的距离固然很远,但还没有远到让他失去准星的地步。他和莫离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刘老实,很显然都是在质疑新弩的准确度。
刘老实面上没什么额外的表情,“新弩力度虽然已能达到三百步,但在准确性上确有不足,这也是为何下吏没有将新弩提交给军帅验看之故,只不过今日军帅来了,这才拿出来让军帅看看成果。”
“原来如此。”李从璟掂了掂手中的新弩,的确感到弩身还有些粗糙,没有细细打磨,将新弩交还给随行工匠,“虽说战阵之箭,重覆盖而不重准确度,但新弩之用,不可能尽在战阵,因是准确性不达到标准,却也不能冒然拿上战场。”说完,又对刘老实道:“新弩工艺之改良,已有所成,此本帅所欣慰者,但本帅之所望,是在新弩能在此战中派上用场。刘老,务必赶在大战之前,将新弩改进完毕,付诸量产,以装备我大军。”
与契丹大战,这是卢龙当下的大局,虽然卢龙与契丹还未大规模交战,但实际上双方各方面的较量早已在进行当中。如今李从璟与耶律阿保机的对弈,是“运筹帷幄”的博弈,比拼的是智谋与布局,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棋局的深入,棋盘上的棋子越下越多,矛盾激化,两人的对阵也必定会转移到战场上,最终在真刀战枪中拼出胜负。而兵器军备,作为李从璟决胜于沙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意义如何,毋庸多言。刘老实的担子有多重,亦不需要多言。
刘老实不善言辞,闻言神色肃然几分,拱手领命,“军帅有令,必当效命,不敢贻误军帅大局!”
李从璟放心点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准备接下来的大战,李从璟已令彭祖山为粮草转运使,全权督运粮草、军械、药材等后勤物资于檀州、蓟州、平州等地,数万人的辎重运输,根本无法隐蔽动作,李从璟也没想这件事能瞒过耶律阿阿保机。李从璟要支援渤海国,与契丹交战,这在李从璟和耶律阿保机之间,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无需为此遮掩。不仅如此,无论是耶律阿保机,还是李从璟,都在这为件事明目张胆的做准备,两人皆都布下了局,前期较量都是早已经开始。最终决定胜负的方式,其实已经肯定是光明正大交手。
无论是火药、还是新弩,包括后续兵员的补充机制,这都是李从璟的后手,是李从璟为取得接下来大战胜利而准备的后劲,有正有奇。除此之外,便是棋盘上棋局的进展。
这一日,李从璟正在与莫离、王朴等人商议眼前事,马怀远的军报到来。
第373章 新弩有成三百步,求战需得有力为(中)
马怀远的军报中说,他领蓟州军千余精骑,突袭蓟州边境,以契丹百人队的游骑为目标,用斥候和军情处锐士提供的情报为根据,历经十数战,捕杀契丹游骑近千,将蓟州边境的契丹游骑、斥候,差几杀尽,没有杀尽的,也皆尽驱赶出境,重新夺回了蓟州北部边境的掌控权。
以集中行动的蓟州军精骑,一口一口吃下契丹游弋在蓟州北境的游骑,这个战法、行动,是李从璟给马怀远下达的指令。如今战果出现,首先能够了解其中意义的,便是李从璟本人。
莫离、王朴等人,以及参谋处,作为李从璟的心腹幕僚和谋战机构,对李从璟此令事先也都知晓,这份行动谋划,本就是出自众人之手。
看完马怀远的军报,王朴嘿然笑道:“虽说我军情处与契丹境内情报交换、人员联系,不独依赖蓟州通道,但因为契丹屯军蓟州北方雁南的关系,自打蓟州北境自被契丹掌控,这些时日凭空多了许多麻烦,如今蓟州北境重入我手,这个通道又恢复畅通,这可是好事。”
莫离以为然,接话道:“为给我们卢龙添麻烦,耶律欲隐以游骑攻袭蓟州北境,想要蒙蔽我等视线,让我等失去对雁南契丹军行踪的掌控,更是为了给眼下本就不清楚的战局再蒙上一层面纱。自蓟州北境失手以来,在战局分析、谋划上,的确给我们造成了许多麻烦,当日耶律欲隐轻轻一摆手,让契丹游骑夺取蓟州北境这么一个小举动,立即让我参谋处陷入混乱,连对战局的分析,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其意图可谓已然得以实现。如今蓟州北境重归我手,我们也算是破了耶律欲隐这一狠招了。”
“我大军要北上增援渤海国,营州是必经之地,是以横亘在雁南、营州的契丹军,可谓眼中钉肉中刺,不能不拔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此一战,如何打掉雁南、营州的契丹军,便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卫道笑道,“耶律欲隐在耶律阿保机授意下,给我们制造麻烦,扰乱卢龙局势,意图让我等疲于应对,而达到拖住我大军步伐的目的,这也是母庸置疑,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耶律欲隐千方百计给我们添堵,在蓟州小打小闹,上蹿下跳的厉害,殊不知,我等对这些小打小闹毫无兴趣,我们的战略目的,首先就是吃掉他手中那数万契丹军。”孟平呵呵笑了一声,“之前我们不曾行动,这回一出手,便是将蓟州北境的契丹游骑皆尽捕杀、驱逐,让耶律欲隐吃痛不说,更将他之前扔给我们的难题,反手丢给了他。现在也该是让他尝尝,失去眼睛,看不清局势,捕捉不到前方消息的滋味了。”
待诸人议论罢了,李从璟才缓缓开口,气定神闲道:“耶律欲隐先下了一步棋,现在我等反手针对,就看他接下来如何应对了。骤失近千精锐游骑,失去对蓟州局势的把握,耶律欲隐此时对我们用意的揣度,想必很是费脑筋。但是不管耶律如何应对,这局棋我等既然开始落子,就不能给他反应的机会。”说到这,他站起身,环视众人一圈,“蓟州北境已重入我手,这还不够。之前耶律欲隐派遣了大量探子混入我蓟州,所谋为何一直不甚清楚,让我等一直深为其忧,现在,无论耶律欲隐意欲如何,都是时候让这个忧虑不存在了。令,军情处精锐大出蓟州,将契丹探子尽数拔出!”
桃夭夭抱拳应诺。
“趁他病要他命,马怀远既已得手,第二步行动便该立即展开。令,百战军整军集结,发兵北上!”
李绍城出列,抱拳道:“得令!”
运筹帷幄良久,前期交锋也已多时,现如今,终于到了大军出动的时候!
军情处向来隐匿于无形,莫说他们的对手向来难以发现他们的行踪,便是连他们的同袍,也很少知道他们的行动。如今,除却李从璟、莫离、桃夭夭等极少数人外,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军情处到底有多少人,包括军情处下辖的四个统领编制,多不能清楚知晓其他军情处编制中,到底有多少人。
李荣、吴长剑、赵象爻,是军情处辖下的三个在外编制,主情报,主掩护,主杀,职责各不相同,但都是奋战在第一线的群体,而第五姑娘统领的军情处第四个编制,则驻在幽州。随着军情处日益壮大,每日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的情报,如同江河汇集于大海,多如牛毛,这都需要第五姑娘带领她的人手去分析整理。除此之外,李从璟的安全,如今也是第五姑娘的职责范围。
军情处锐士大出蓟州时,幽州尚且动静不大,但百战军的集结开拔,则是暴露在众人眼皮子底下的事,很快便为众人所知。
自打演武院先前派遣出两百名学生赶赴辽东战场,并且立下一些足以拿到台面上讲的功绩之后,演武院逐渐为众人所敬仰,虽说如今当时那两百名学生,早已在辽东战局失利的时候,被李从璟撤回幽州,但是演武院的学生,在经过那次磨练之后,其中的精英不仅素质得到提升,他们也在演武院被立为榜样,受到全院学生的崇拜。
演武院成立一年多来,各项事务逐渐走上正轨,不仅各个“研究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的重中之重,也即学生本身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尤其是在经历过辽东之战后,安重荣、赵弘殷等人,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这些演武院的学生,他们在学院中受到的系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