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淬中华-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种大队如此轻松的就将眼前阻挡了自己一个多时辰的日军消灭干净,王英楷不由得震惊不已,心中暗想自己的三团还需要锻炼啊!

从北门攻入的二团在警卫大队的配合下,也很快从北面打了过来。仅仅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析木城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就基本没有了。两支部队在镇中心十字会师后,就开始逐屋逐院的搜索残余的敌人,镇子里不时地响起零星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
天蒙蒙亮的时候,义勇军完全占领了析木城。此战义勇军仅以伤亡五十七人的轻微代价,就全歼了日军守卫析木城的两个大队共计九百余人。也给正在进行和谈的中方代表重重增添了一枚筹码,沉重打击了日本攻下澎湖列岛和登州以后再度嚣张起来的气焰。

第四十五章  讨价与还价
李鸿章和李经方虽然对冯华所部光复析木城,再次给日军以重创,使辽东日军处于极为不利境地的消息极为振奋,但他们对于慈禧太后急于签订停战协定的心理也比其他人更清楚、更明白。而且日军29日攻占澎湖和30日占领登州的消息,也从另一个方面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向被中国人斥为“蛮夷小邦”的日本,如今已不是大清国可以对付的了。如果不是冯华和他的义勇军横空出现,大清国在这场中日战争中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3月31日中日和谈继续在马关春帆楼进行。由于列强干涉、辽东第三师团所处的不利处境以及己方已经占领了澎湖、登州,在后面的谈判中占得先机,因此日方对中国提出来的先全面停战再商谈签约的议案并未再次表示异议,双方很快就在此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中方由李经方代理全权大臣,签署了为期二十一天的《中日停战协定》,实现了中日双方陆上、海上的全面停火。

4月1日,《中日停战协定》正式生效,中日双方也进入了正式谈判阶段。
日本政府首先提出: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阳以南的辽东地区(包括尚在清军和义勇军手中的鞍山、牛庄和营口)和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两亿四千万两,开放北京等七处商埠等十条议和款项。
日本狮子大开口的苛刻条件,立刻震动了朝野,在中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光绪皇帝得到这个肢解大清国土,赔款天文数字的消息后大为震怒,气愤已极的皇上一拍御案,大声喝道:“来人!”
“喳!”
“传朕的旨意,速召集军机大臣到东暖阁议事,商讨和款之事。”
“喳!”
“站住,谁让你走了?给我回来!”
刚刚走到门口的执事太监看到很少发脾气的皇上发怒,吓得说话都结巴了:“皇、皇上……”
光绪一摆手:“快速准备轿车,朕马上要去颐和园探望太后。”

东暖阁内一片沉静,几位军机大臣一声不吭,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自讨没趣。
光绪扫视着众人,使劲咳嗽了一声。
户部尚书翁同龢奏道:“皇上,不必担心,这只是倭人开的条件,俗话说‘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以电告李鸿章再与倭人磋商。”
皇上本来是非常敬重翁师傅的,可是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说话也就没有了分寸:“还价?还能还多少?你是户部尚书,叫你拿出三百万两给北洋水师买兵舰都拿不出,你还能够怎样还价?况且辽东、台湾和澎湖世为中国国土,一寸一分也不能让!”
翁同龢被门生天子申斥得无地自容,连连叩头道:“是,是,臣糊涂,臣该死!”





''



看着皇上的老师都受到训斥,其余人谁还敢再开口?在盛怒的皇上面前,军机大臣们面面相觑,一筹莫展。最后还是礼部尚书李鸿藻悄悄地拽了拽翁同龢的朝服,翁同龢方又大着胆子启奏道:“皇上,两江总督张之洞、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等人纷纷来电,反对割地。臣以为可把皇上的旨意和各地议论一并告知李鸿章,让他斟酌之后再予磋商。”
此时,光绪也觉得刚才对翁师傅过于严厉,心中深感不安。闻听此言后,他微微点头随即准奏。当下由军机大臣们拟就了回复李鸿章的电旨:
奉旨:李鸿章密电十款均已阅悉。日本要挟过甚,索费奇重,索地太广,万难迁就允许。赔款以万万两为限,关东是我朝龙兴之地,决不能答允,台湾、澎湖亦要力争免割,通商口岸减去北京、湘潭等地,着该大臣尽心讨论,竭力磋磨。

军机议事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在又毓庆宫单独召见了翁同龢。
“皇上,太后对议和条款是什么意思?”翁同龢问道。
“唉!”皇上叹了口气:“太后前两天还好好的,这会儿说病就病了。朕去探视,看太后满脸红光的,可是没有说几句话,就说太劳累了需要休息,把朕给打发走了。”
翁同龢明白,在这个骨节眼儿上,太后称病不理政事,把这个烫手的热山药甩给了皇上。当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些有关和谈条款的事情后,光绪皇帝突然将话题转了开去,他问道:“前些日子师傅说的引见冯华进京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翁同龢道:“前一阵子,冯华率义勇军参与了围困海城的战事,故尚未议及此事。”
“朕欲见冯华渴望已久啊!如今停战协定已签,辽东战事渐趋稳定,我看冯华进京的事宜,师傅还是尽快安排为好。”皇上殷殷的说道。
“老臣会尽快安排;不过……”沉吟了一下翁同龢接着说道:“皇上既想重用冯华,还是不要引起太后的怀疑为好,最好找个机会给太后打个招呼。”
会意地点点头;皇上接口道:“师傅所言极是;回头还是找个光明正大的说辞宣他入京为好。”在师傅的熏陶和亲政后诸多事情的磨砺下,光绪也逐渐地学会了一套应付慈禧的办法。

收到光绪皇帝的电旨后,李鸿章在病榻上针对日本提出的条款,伏案书写了《大清帝国皇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赴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所拟和的底稿说帖》。
在《说帖》中他指出:既然日本提出合约的目的是避免两国将来争端,而割地不但起不到这个作用,反而会使争端纷起,两国仇恨代代相传,永无宁日;而领土是经过数代、千百年相传的无价基业,一旦割让,必然引起人民的仇恨,全体中国臣民势必卧薪尝胆,力筹报复。东方两国同室操戈,将使别国坐收渔利。
在赔款问题上,他又说:中国财政绝对拿不出两亿四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况且日本所耗军费也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如不删减,难以认同。
针对李鸿章《说帖》中的意见;伊藤博文又据此提出了一份儿《合约节略》。提出赔款可减少到1亿5千万两,但割地只可略作让步,变为割让辽东金州厅、台湾和澎湖;其余条款一律不变。并威胁如果中国政府仍不同意,只能再燃战火重开战局。

在春帆楼,中日和谈仍在紧张激烈的进行着。急于签约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面对着李经方再次提出的不同意见,一如往常的盛气凌人。他强硬的说道:“条款内容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目前只有两种选择,就是接受还是拒绝。”
说着他踱到了屋子临海一面的窗前,指着远方的海港对李经方大肆恫吓:“大本营已经作出直隶作战的决定,我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只等小松亲王一声令下,就会立刻开赴中国。”
看到日方态度如此强硬,丝毫也没有回旋的余地,李经方只得要求暂缓几日再作答复。
4月7日,中方使团在请示北京后向日方提出商改约稿的节略,对割地范围要求除去台湾全岛和辽东半岛,只割让澎湖列岛,租借旅顺军港,对赔款则要求减至1万万两,对通商特权也要求作些削减。

就在日本政府不断利用谈判桌和枪杆子对中国议和代表施加压力之时,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再一次打乱了中日和谈的节奏:
4月8日,俄、德、法三国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坚决要求日本放弃南满地区和旅顺港,如果日本拒绝,将保留采取自由行动的权利。
与此同时,俄国陈兵三万于中国北部边境,停泊在远东的俄国军舰奉命生火起锚;德国在太平洋的军舰已经游弋于日本附近海面;法国数艘军舰也集结到黄海海域。种种迹象显示如果日本不听从警告,三国将联合行动,切断其海外驻军与本国之间的联系。
日本看到三国真刀真枪的武力干涉架势,也感到十分惊恐,因为历时八个月的战争耗费已使它财力耗尽、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军事行动。意、奥两国发表声明支持俄、德、法三国立场;美国表示决不卷入新的争端;英国则要求日本避免战争,一时间让日本感到自己在国际上很孤独。

就在此时海城第三师团再次告急,由凤凰城和盖平向海城运送军需物资的车辆再次被中国方面拦截,海城日军面临断粮的威胁。
收到桂太郎的告急电报后,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立即向清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递交了措辞强硬的照会。强烈抗议清国军队袭击日军运粮车队,破坏停战协议的行径,要求清国遵守协定,严惩肇事人员。并警告说,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清国负责。
为此,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马上发电向刘坤一询问,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辽东我军完全遵守停战协定,没有放过一枪一弹;如有违反停战协议的军事行动均系各地私立团防和土匪而为。他们也是因痛恨倭人烧杀掳掠而采取的一些自卫行动,实是无可指摘。

其实这次行动还是远征军所为,是王英楷率领三团干的。当时,三团的侦察兵发现鬼子的运输队在汤池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宿营,押运给养的鬼子兵看到村民都躲到村外,便任意地宰杀村民放养的家禽,糟踏村民家中的家具物什。
村中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婆婆因腿脚不灵便,躲在家里没有出逃,见两个小鬼子抓走了自己喂养的两只老母鸡,上前去争夺,被没有人性的强盗用刺刀捅死在自己的家门口。王英楷在得到这一情报后很是气愤,一边派人报告冯华,一边连夜带人进行了一次夜袭,除了将一个中队的鬼子消灭干净外,还将运输粮草的马车全部截获。王英楷并不是鲁莽之人,他知道中日双方已经停战,如果有漏网之鱼很可能会落人口实,因此他在行动前也动了一番脑筋,事先让参战部队都化装成了土匪。
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查此事时,刘坤一特意将众将召集到了一起。在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宋庆等人都觉得这是困死倭寇的一个不错办法,大加赞美之词。而俞虎恩更是主张再接再厉,把小鬼子全都困死、饿死。
看到众人的议论暂告一段落,冯华开口说出了一句让大家完全没有想到的话来:“各位大人,虽然小鬼子们也确实该杀并且此事还能给日本人以更大的压力,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快,但是我认为这种事却只可以干一次,绝对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
听到这句话与会者一下子全都愣住了,心中不由暗自奇怪:这事本来就是你们干的,现在怎么又说不能再作,冯华的葫芦里装得到底是什么药?
正确处理国际关系,遵守国际法准则,是现代人的政治常识。可是在那个时代,清朝的大部分官员,包括紫禁城里的那个老佛爷,这方面的观念非常淡漠。鸦片战争后,在极端愚昧的情绪支配下,清廷一再干出在枝节问题上制造违约的蠢行挑起更多的衅端。如庚子事变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