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杨衮到潞州后听人讲,屯留驻有辽兵,就未见刘崇,连夜赶往屯留查看,正好遇见刘崇兵败。眼看追兵将近,也顾不得与刘崇见礼,当道横刀立马面对追兵。
却说周军劫营大获全胜,得知刘崇逃跑,赵匡胤自持其勇,请令追赶。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杨衮拦住去路,赵匡胤道:“挡道者何人?”杨衮道:“胜了我手中金刀,再报名不迟!”说罢抡刀就砍,赵匡胤举棍招架,要说两人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恶斗了五十余回合,谁也没占到半点便宜。为何?从武功上讲,两人都是高手;从兵器上讲,杨衮用的是金宝刀,赵匡胤用的是盘龙宝棍。交战中,宝刀削不断宝棍,宝棍也砸不断宝刀杆,二人又战了二十回合,赵匡胤用棍架着刀道:“稍停!吾有话讲!吾乃赵匡胤是也,敢问将军何人?”杨衮道:“火山王杨衮!”二人都吃了一惊,都暗道:“原来是他,果然名不虚传”赵匡胤更想:中原传说,杨衮自出世以来从未打过败仗,他的两个形影不离的师弟亦是武功高强之辈,今日我军战将就来我一人,杨衮一人上阵已是劲敌,如是三人齐上,我必死无疑,莫如先拿话套住他,就道:“久闻火山王是无敌之将,今日一见更胜似闻名,赵某佩服之至!今日你我作战虽是各为其主,但毕竟好手难寻,赵某想与将军打个赌,不知火山王敢应否?”杨衮道:“对赵将军杨某亦是久仰之至,不管你赌什么,今日杨某都认了!”赵匡胤道:“咱二人单打独斗,我败了,就给你当马童;你败了,可愿随我去汴京?”杨衮道:“就是如此!”
二人从早上一直打到天黑,斗了千余回合,未分出胜败,杨衮心想:看来要打败他,还非得用铜锤取胜不可,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使用暗锤,不好看相,不如、、、、、、想到此虚晃一刀,拍马向水塘旁的小路跑去。赵匡胤见杨衮不败而走心里暗道:“莫非想斗暗器,哼!赵某岂惧你那几支小标枪!”随拍马追去。奔了几里地,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杨衮穿林而过,勒马待敌。赵匡胤紧追而至,两人接着再打,数合后杨衮取下一支标枪喊声:“看枪!”一标枪射向赵匡胤的战马,赵沉棍一拨,把标枪挑飞,正想讽刺杨衮几句,不防流星铜锤照腰打来,忙用棍头去挑,没想到杨衮用的是飘锤,锤头不受力,一挑之下软索缠上了龙头,杨衮手腕一较力喊声:“丟棍把!”赵匡胤道:“未必!”于是,二人在马上较起了蛮力,两匹战马也在地上团团转圈。杨衮突然丢索,正想用单手刀制敌,突见赵的战马嘶叫一声卧倒在地,赵匡胤措手不及,只好闭目等死。哪知好一会不见动静,睁眼一看,杨衮提刀控缰站在一旁道:“马踏小地穴,偶失前蹄,非战之罪!杨某不沾这个便宜,上马再战!”赵匡胤道:“失机之将,蒙公不杀,何颜再战!”杨衮道:“你马失前蹄,我铜锤丢掉,论起仍是平局才算公平!”两人越说越近呼,惺惺相惜,下马坐地攀谈。赵匡胤道:“河东有你火山王在,周军决不易取胜!然,赵某平心而论,北汉主实在不是一个英明君主,深深为杨兄惋惜!”杨衮道:“杨某山野匹夫,胸无大志,早年不忍看契丹人涂毒乡里,愤起抗辽。向年曾受刘知远先主礼遇,现在北汉主有难,也不能隔岸观火,坐观成败,实在事出两难!某久闻赵将军乃柴世宗之拜弟,向是言听计从,可否劝其回师,以后汉、周各修边境,互不相犯,如此则杨某幸甚!河东幸甚!”赵匡胤道:“杨兄所言甚善!你我相识一场,,小弟想将兄的铜锤留下,另将家传白玉带一根与兄交换,以做记念!不知兄允否?”杨衮道:“愿遵台命!他日天下太平,定当遣犬子继业去汴京府上拜望”二人互礼而别。临行赵匡胤道:“兄可追我而行!免置他人生疑!”二人遂追打而回。
汉主刘崇见赵匡胤落荒而逃,杨衮则停马不追就问杨衮道:“爱卿何以不追杀贼将?”杨衮道:“贼将赵匡胤,是末将生平仅遇之劲敌也!适才引其林外争斗,想暗用铜锤取胜,不想反被收去,又用标枪暗射,也劳而无功,担心陛下安危,只好任其离去”。刘崇深以为然道:“高平之战,营毁兵折,伐周已成泡影,幸有卿在,奋勇救驾阻敌才使孤心稍安,卿可保孤回太原。杨衮一路护送刘崇安然返回太原不提。
要知赵匡胤回去怎么向柴世宗解释?请看下回“杯酒释兵权”
第六回 杯酒释兵权
却说赵匡胤返回宋营,见柴世宗禀道:“臣弟紧追北汉主一行残兵败将至草房店村外,本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哪知恰遇火山王的援兵来到。臣与那杨衮激斗八百余合未分胜负,至晚,杨衮生计诈败引臣追去,偷发软索铜锤打臣,被臣将锤收了,臣也被杨衮刀挑玉带,险伤腰腹。臣观彼火塘兵将越积越多,恐怕寡不敌众,只好留下探马观敌动向,收兵回营。”世宗道:“既是彼有强援,不追也罢!”这时探马来报:“汉主刘崇在杨家兵护拥下向太原方向退去”赵匡胤道:“以臣弟愚意,高平一战,我军已威名大震,现在汉主有火塘杨家兵将协助,河东也急且难下,想那刘崇新败,兵已伤胆,一时也难犯周,我军正是班师之机,不知圣意如何?”世宗道:“正合孤意!”随下令班师回汴京。
柴世宗在高平大捷二年后,国内政局稳定,部队兵强马壮,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先是亲帅名将数十员,劲旅十万,兵伐南唐,历时一年灭了南唐,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府收归名下。接着又下令北伐辽国,在水陆二路大军的进攻下,很快收复了北自河间府,东到澶州一线的大片失地。正准备乘胜收复云、燕十六州时,柴世宗病倒军中,只好班师回汴京。
公元960年,柴世宗病故汴京,其子柴宗训继位,史称恭帝。恭帝即位时年方十二岁,完全不懂国事,全有母亲柴娘娘垂帘听政。这时,官封归德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巡检、禁卫军统领的赵匡胤心中十分不满。为什么呢?
原来,柴荣年轻时曾与赵匡胤、郑子明(又名郑恩)三人仿三国桃园结义故事,结拜为兄弟。誓言,将来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有朝一日得天下,先有大哥柴荣坐天下十年,十年后传位老二赵匡胤,再后传与郑子明。颇有现在集体领导的体制。后三人投柴荣的姑丈郭威效力,为郭威成名、得天下立过无数汗马功劳。柴荣继位未坐满十年病故,没传位与赵匡胤,却传位于自己的幼子柴宗训,赵匡胤的心情就可想而之了。
赵匡胤此人作事很讲江湖义气,(曾将一名素不相识的落难美女‘京娘’自费千里护送到其亲人家里,既不要酬谢礼物,又不愿接受嫁己为妻的诚意,一时传为天下美谈,人称赵是胜过‘柳下惠’的天下奇男子。)本身又是无敌勇将,很受军中中下级军官的拥戴。当时周的许多名将如高怀德、高怀亮、石守信、王审琦以及知名文人赵普等都与赵匡胤交好。目的无非是想赵接皇位后给自己谋个高官位,因此他们对柴宗训继位更是不满。常在赵匡胤面前发牢骚,赵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与人一种胸怀特宽广,又特别忠于周王室的形象。
一日,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与赵密议此事,匡义道:“兄若不采取措施,恐众将离心,一旦朝廷知你貌似忠厚,内怀不满,祸不远矣!兄无所虑呼?”匡胤道:“非是不愿,苦无借口尔!”匡义得知其兄真心,就与谋士赵普商议,赵普道:“赵点检是皇上拜叔,自是不能叔夺侄位,将来留个欺负拜兄寡母幼子的恶名,然而,吾已思得一计,可使千岁成为万岁,且名正言顺”。于是低言将自己的计谋,如此这般地告诉了匡义,匡义大喜,随转告匡胤。
时当春节,柴恭帝正在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共度新春佳节时,接到边境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道是:北汉与辽国合兵,趁周新主登位之机,出兵攻打周国。朝中大臣都慌成一团,小皇帝束手无策,问计于群臣,首相范质道:“臣以为,汉辽合兵来侵,非同小可,遍观朝中众武将,唯殿前都点检赵千岁,可担御敌之责,望陛下用之!”恭帝不过是个大孩子,懂得什么,自然下旨封赵匡胤为‘节制文武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军北上御敌。
过了几天,赵匡胤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当晚扎营于离汴京三十里的‘陈桥驿’休息。春节时令,天寒地冻,不是用兵之时,将士们本来就有意见,赵普等人又蓄意煽动不满。晚饭后,不少将领就在一起议论,有的说:“春节用兵皇上也不加发安家饷,”有的说:“皇上年幼无知,怎知将士作战之苦!别说加饷,将来拼死拼活立了战功,亦是白搭!那像赵千岁那样体谅下情,有功必赏、、、、、、唉!要是他能当皇上就好了!干脆!我们不如现在就拥护赵千岁做皇帝!跟他干还有个奔头!!”大伙都同意这个意见,就派代表去找赵普、赵匡义。二人自然心中暗喜,一面告诉大家不要造成混乱,一面派人进京,把消息传给留守汴京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没过多久消息传遍全营,中下级军官在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亲信军官曹彬、王全斌等人的鼓动下集合起来,闹哄哄地进入赵匡胤休息的驿馆。当晚赵匡胤喝了点酒,睡的比较熟,被吵闹声惊醒后穿着睡衣刚打开室门,就被七手八脚的军官们披上‘早已备好的、代表皇权的黄袍’按坐在屋子正当中。赵普、高怀德、高怀亮、曹彬、王全斌带头跪下,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将身穿黄袍的赵匡胤扶上马,要他率军回京城即帝位。赵匡胤此时才假惺惺地道:“尔等这是陷赵某于不义,吾绝不会做对先帝不义之事!”赵普道:“此时人心思变,军心已乱,大伙推举千岁回京主神器、坐龙位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万不可顾小节而违天命!”赵匡胤道:“话虽如此,可、、、三军将士愿听我号令吗!”绝大部分将士高呼:“愿听陛下号令!执行陛下命令至死不渝!”高怀德拔剑将身边一根旗杆砍断,举剑高喊:“谁不听陛下命令!以此旗杆为例!”于是,人人惧服。赵匡胤下令道:“兵进京城首先要保护好太后、幼主,不许侵犯朝中大臣,不准抢夺国家仓库,不准扰乱百姓,遵令有赏!违命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威名久著,自然令行禁止,队伍开往京城,一路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兵至汴京城下,众军摇旗呐喊:“天命已归赵家,柴恭帝禅让皇位!”守城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本是内应,见赵匡胤兵临城下,故意紧闭城门,造成兵慌马乱、张惶失措的局面,然后,向恭帝急报军情,请恭帝拿主意。恭帝急招满朝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哪知文官装聋,武官作哑,一个个全似泥胎木人,一言不发。垂帘听政的太后本来就不是一个胸有城府的人物,听政时间短,朝中无亲信弘股之臣效命,她听报是二皇叔赵匡胤领兵逼宫,已知是事不可为,就下诏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进城。在赵普等人的安排下,举行了一个所谓‘禅让’仪式,让赵匡胤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龙位’。改国号叫‘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太祖登基后,封恭帝为‘郑王’迁住郑州;胞弟赵匡义封‘晋王’;赵普封为丞相,掌管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