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伸三千里,不仅开疆,也初步解决了游牧民族的边患。那个时候,大明已经打败建奴,相信他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底气。”朱由检当然不是要削弱建奴,想起后世建奴的残忍和对汉民族科技文化的摧残,他真想对建奴来个灭族。
李春烨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知道是朱由检的话太过震撼,还是他觉得自己以前太无知。
令大明头痛了十余年的建奴,被朱由检几句话就解决了,简直和撒泡尿一样简单。建奴可不是山东的两千倭寇。
不过倭寇也是击溃了山东的十几万明军,而朱由检,只用了六千士兵,就能全歼倭寇,这结果,就是大明最强的辽东军恐怕也做不到。
李春烨对打败建奴还有点怀疑,不过现在整个大明都没有好办法对付建奴,既然没有办法,即使他有小小的怀疑,也只能选择相信朱由检,除了相信朱由检,大明已经无路可走。
“殿下,那第二件事呢?”
“二是组建海军,保卫大明海疆。西夷已经东侵,孤悬海外的台湾岛,被红毛占领;佛朗机人骗占了广东大陆的壕镜;大明在南洋的藩属国,多半被西夷侵占。南洋小国,或被亡国,或被灭种,时刻盼望大明解救。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大明没有为这些藩属国撑腰论理,但西夷还是要入侵大明的。没有海军,大明就无法将西夷拒之门外。”大明朝廷没有海洋意识,陆地已经足够大,足够富有,谁还有洋精力去管海洋?
朱由检来自后世,当然知道海洋的重要性。如果不趁现在占领这些岛屿,将来汉民族又会被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封锁,那自己就是汉民族的罪人。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在全世界掀起夺岛热潮,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美洲,只要他们发现的岛屿,一律先占了再说。
“可是,殿下,台湾本来就不是大明的国土。据老臣所知,台湾岛本来叫东蕃岛,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化外之地。台湾,不过是沿海郑芝龙、颜思齐等海盗的称呼。”李春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献计献策了,原来这位年青的王爷也不是万能的。
见过卖国的,没见过卖得这么冠冕堂皇又让人无法反驳的,竟然帮助荷兰人争夺台湾的所有权。
如果这时候有国际仲裁,李春烨一定毫不犹豫站在荷兰人的一边,毫无意识地出卖大明的领土利益。
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李春烨说的是事实,大明朝廷的确没有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甚至为了回避与当地海盗的纠纷,把台湾当成包袱,根本不承认是大明的领土。
第55章大明的未来(三)
“李大人,台湾自古就是我汉人的土地。李大人熟读经史,应该知道,三国时孙权就曾派人登岛,宣示主权;前元也曾经管理过台湾;现在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孙,他们是标准的汉人。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边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对台湾的管理。尽管如此,成祖年间,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台湾,宣扬大明国威,安抚当地百姓,台湾与汉民族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大人,台湾离大明的福建、广东太近,以西夷的海军实力,如果台湾被他们占据,必然时时威胁大明的海疆。那时,大明北方边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担得起吗?”朱由检只好给李春烨上起政治课,这种理由在国际上肯定站不住脚,不过没关系,只要在李春烨的心里站住脚就行,朱由检也没打算到国际上和谁说理去,现在还没有联合国,没有解决国际纠纷的渠道,国家之间,靠的就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国际资源。
李春烨果然眯着眼睛,在慢慢回味着朱由检的话,就好像是在反刍的老牛,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存在。过了好久,似乎朱由检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稳了脚跟,他没再提出反对台湾的意见,“殿下,西夷真的会入侵大明吗?”
“西夷已经占领台湾,连大明陆地上的壕镜都被占领了。李大人,西夷的海军都是由海盗组成的,有哪个海盗登上大明的陆地后,对大明丰富的财物、美丽的女子不动心?”朱由检被迫采用忽悠战术,他将现在的荷兰、葡萄牙和将来的英国、法国混为一谈了。
现在的欧洲诸国还真没有入侵大明的胆量。
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实际上是大明白送的。荷兰人要与日本、朝鲜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域。
荷兰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诸岛,但澎湖诸岛是大明的领土,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争。经过海战,荷兰人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主动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员和谈,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划一块土地,让他们进行转口贸易,福建的官员不敢答应,就让他们去更外面的台湾找落脚的地方。
但荷兰人年更喜欢开化程度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认识去台湾的路,不肯离开澎湖。
结果福建的官员派人给他们带路,将他们送上台湾岛。
葡萄牙占领的壕镜,就是后来的澳门,也不是采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取的。
在占领壕镜之前,葡萄牙已经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到大明传教,对大明的强大和广阔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葡萄牙根本不敢和大明进行战争。
他们来到东方自身为了求财,于是在熟悉大明制度的传教士指点下,他们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以每年五百两银子的税款,取得了在壕镜的独占权。
壕镜一地,只许葡萄牙人贸易,不许其它西洋诸国进入,连当地的汉人也是必须接受葡萄牙人管理。
“那大明要怎样和西夷开战?”李春烨逐渐跟上了朱由检的思路,如果大明要收回台湾、壕镜,帮助南洋诸国,一定和西夷有一场战争。
“这是大明的第二战。和西夷开战,主要靠海军。先收复台湾,将战场移到南洋,尽量减少大明的损失。南洋离大明很近,大明海军有陆地依靠。而西洋海军虽然在南洋有据点,但他们的军舰、弹药、枪炮的补给远在万里之外,一旦船只枪炮弹药损失,难以及时补给。大明获胜所依靠的就是地利、人多。”
“难道还有第三战?”李春烨暗暗心惊,这年青的王爷,到底要将大明带入何方?
“李大一定还记得万历年间大明与缅甸的战争吧?大明军事上并没有失利,却是将云南的孟养、木邦、缅甸、八百大甸等军民宣慰使司丢尽,这是大明的耻辱,连小小的莽应龙都搞不定。此处在南洋和西洋之间,如果大明能收回,并在此驻扎海军,就是在南洋和西洋之间打下一颗钉子,也有利于大明巩固在南洋的军事成果。换句话说,即使大明在南洋军事不利,有了缅甸,西洋也不敢对大明不利,这儿是扼守他们回家的路。”朱由检收复缅甸,实际上是为大明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在后世,中央王朝为了绕过马六甲航线,花了巨大的国家投资,才取得一定的交通权。
但李春烨不可能看得懂出海口的意义,所以朱由检只是强调缅甸曾经是大明的藩属国,缅甸的北部曾经是大明控制的领土。“不过,缅甸国家比较小,军力比较弱,这第三战的规模不会太大。”
“可是殿下,缅甸与大明交界的地方,山势雄厚,交通不便,军队进入缅甸后,补给怕是不易。而且,南方丛林瘴气弥漫,不适合大明士兵行进。”李春烨在兵部工作多年,对本朝的历史还是很清楚的,要想忽悠他,还真不容易。
“修路。李大人可见到京师东直门外的水泥路?如果将这种宽阔、平坦的大道修到云南、修到缅甸边境,则大明的军队在缅甸的行动就会势如破竹。而且,对缅甸的战争,不用调北方的军队,就近调云南的军队就行。云南和缅甸的地形相似,云南的士兵更容易适应缅甸的环境。”
大明的地域广阔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打建奴、蒙古,要用北方的军队,他们比南方的军队更适应北方的严寒,而打缅甸,则需要云南、广东的军队,他们更能适应南方闷热的丛林气候。
地大物博,不是挂在嘴上,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地大物博才有实际的用处。
“殿下,云南交通复杂不便,人口更是稀少,哪有大量的人丁修路?”李春烨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云南的人口不用与南北直隶、浙江比,就是常常受到蒙古骚扰的陕西、山西,也比云南的人口多得多。而且云南还没有改土归流,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没有归化。
第56章大明的未来(四)
“李大人不用担心,有建奴。征服建奴的战争中,一定会有很多俘虏,大明不会白白养活他们,他们要想生存,就必须为大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建奴的俘虏被调到南方,还可以削弱建奴的力量,为大明的北疆多争取几年和平的时间。”朱由检早在信王府,婉儿的肚皮上,就规划了大明的几场战争,以及可能的得失。
在别人的眼里,他还是未成年、未见过世面的王爷,但实际上,他却是十五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大脑,更有着三百年的后世经验,至少可以和雾灵山的小雨有得一拼。
朱由检的想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李春烨的理解。不仅是他,大明任何人都不可能跟得上朱由检的思路。
李春烨感觉正被朱由检带到未知的世界,不仅是南洋、缅甸这些陌生的地域,更是思路上的陌生。特别是朱由检严密的思路,在打败建奴时,就能想到用建奴的俘虏去南方修路。他怎么对大明历史、地理如此熟悉?又对大明未来的规划如此清晰?如果他不是王爷,而是……李春烨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发现自己走神了,赶紧采用了围棋上的打僵:“然后呢?殿下。”
“大明第四战,彻底归化北方游牧民族。在大明的第一次北伐中,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只能接受游牧民族的归附,为大明的发展争取几年的时间。然而,游牧民族从来都是崇拜狼性,一旦大明衰弱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现在这样给大明制造致命的威胁。所以,只有彻底同化他们,汉化他们,才能为大明的北疆带来永久的和平。”这是朱由检真实的想法,自从穿越以来,李春烨是唯一听到这种话的人。说完了自己的决定,朱由检也不再感到孤独了,至少他已经有了李春烨这个支持他的粉丝可以倾诉。“当然,这也许不是一次战争,在大明绝对的实力面前,分裂的各个游牧部落根本没有对抗的本钱,也许他们会主动请求归顺,毕竟大明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李春烨又是陷入长久的沉思,他需要时间消化朱由检的设想,大明三百年的北方国患,汉民族数千年的国患,在朱由检面前,就这么轻松地烟消云散,这,可能吗?
李春烨还是觉得暂时不去管朱由检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他要看看朱由检到底还有多少惊世骇俗的想法:“殿下,然后呢?”
“此后,还有两战,西夷和日本。看具体的情况再决定先后的顺序。”既然已经惊到了李春烨,朱由检干脆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出来,看这位兵部尚书大人的状况,还不至于心脏病复发。
“殿下,可日本兵没有犯我大明,为何要攻打日本?”李春烨虽然是兵部尚书,可骨子里终究还是儒学,信奉老人家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没有?”朱由检觉得李春烨是选择性遗忘了,自己有必要给他提个醒,“本朝嘉靖年间,倭寇大批量、长时间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