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年张献忠还拜过龙在田为义父,大西军中很多资格老的将领和龙在田的关系都不错,以至于当年张献忠复反后有传言说滇兵通匪,龙在田和大西军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老爹!你可坑苦了我们啦!”李定国见龙在田进来不由连连叫苦,如果不是龙在田写信让孙可望进云南,那么大西军现在起码还有贵州那块可以活动之地,现在倒好,完全被夹在弹丸之地动弹不得了。
龙在田同样报以苦笑,“时也、运也、命也!又有谁会知道弘光皇上会突然进兵云南呢!诸位于我关系不薄,我打心里希望你们入滇,不过现在大局已定,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老爹想必是弘光帝派来的说客吧!”龙在田曾经是张献忠的义父,按辈分李定国等人应该称呼龙在田为爷爷了,不过孙可望四人已经将张献忠的妻子杀死恢复了本姓,这称呼上自然就没有了为难之处。
龙在田径直坐到李刘二人的对面,“非也!非也!我是来请你们中的一个跟我去见弘光皇上的……!”
“啪!”刘文秀拍了拍桌案,“老爹,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嘛?我们进了明军的大营还能有我们的好?要不是念在我们的情分,我刘文秀……!”
龙在田笑呵呵打断刘文秀的话,“你呀!还是那个脾气,容不得别人把话说完,皇上并非想要我来劝降,而是希望能够和二位交交心,皇上害怕你们不愿去,所以说你们去一个就行,而且我在这里等着,真要是有什么差错我龙在田先偿命,怎么样?你们的情况皇上那都知道,别看你们现在有四万多人马,可能战之兵有多少?能抵挡住大军的围剿嘛?不妨告诉你们,孙可望在平彝也连连失利,再过几天恐怕连容身之地都没有啦!”
李定国和刘文秀互相看了看,因为消息闭塞沿途又被封锁,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孙可望的消息,见龙在田的说辞不像是假的二人心中不禁焦急起来。
龙在田咳嗽一声,“我们都是十几年的交情了,我只能替你们着想绝对不会坑害你们,弘光皇帝为什么没有下令手下的人马全力对你们进行剿灭,为的就是给你们能改旗易帜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啊!”
龙在田见李刘二人不说话,“其实这也是天意,如果你们能先一步进入云南今日又是另外一番局面,十万人马有了供给充足的大后方何惧谁来?人不信命不行,看来蛤蟆天子的运道比你们要好啊!反正我话已经带到了,形势也给你们分析过了,怎么做决定你们俩商量一下吧!”
第一四零章孙可望命毙平彝
刘文秀走进南明军的大营不由倒吸了口凉气,他打了十几年的仗对明朝的军队可以说了解颇深,否则也不会屡次将明军击败,可眼前的军队给了他一种如山的气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抛去武器和后勤等方面的供应,即使大西军不陷入现在的绝境也不是这些明军的对手。
刘文秀在和李定国商量过后决定由他来见弘光帝,一来他们确实陷入了绝境,大军不可一日无粮,再拖下去人心就散了,那时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二来刘文秀觉得李定国比他有本事,万一和弘光帝谈不拢李定国也应该能多撑些时日等待孙可望的援兵。
听到刘文秀到来的消息我马上让人把他请进来,严格来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虽然是明朝眼里的反叛武装,可怎么着也算是有大西军这么个势力,在甲申年间以至于后期的南明,大西军绝对是反清力量的中坚,我重视些也是对的,况且大西军现在拥兵十万之众,必须要小心解决才行。
“刘将军,坐!”我料到刘文秀在对我的称呼上必然犯难,因此我没有计较这些虚的东西,“让人摆些茶水和糕点。”看着刘文秀有些疲倦的面容我就知道这个将军恐怕也没吃饱。
刘文秀听说过有关弘光帝的传闻,但那都是负面消息,同他今日眼见来看有着巨大差距,刘文秀吃了几块糕点喝了一杯茶水,“就把话说开吧!有什么条件我听听。”刘文秀想要听听弘光帝想把他们怎么样。
我微微一笑,“刘将军,既然你开门见山那朕也不罗索了,具体是什么情况你也比较了解,大西军如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朕不是夸口,完全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困住大西军使大西军不战而溃,然,朕很清楚大西军中有很多都是被逼无奈才起兵造反的老百姓,朕心疼啊!俗话说的好,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崇祯以来民生日益艰难,如果不反那才是怪事。”
刘文秀听着弘光帝的话有些痴愣,他没想到弘光帝会先编排起崇祯皇帝的不是来,他有些猜不透弘光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
“刘将军,你可知道这大明的江山是从谁的手里夺过来的嘛?”我听了刘文秀的回答后点点头,“不错,是蒙古鞑子,想当年太祖举兵驱除鞑子是何等顺应民心之事,太祖能得天下与顺应民心是分不开的,历史即将重演啊!满清鞑子被汉奸吴三桂放入山海关后一路势如破竹轻取北京,而且陕西山四川湖广等地已经被满清占领,照此下去,不又回到了二百多年前嘛!只是蒙古鞑子被满清鞑子取代了而已,话又说回来,此时的满清不就是满蒙联合的吗!”
我顿了顿让刘文秀消化了我的话后接着说:“好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此乱世之时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是没有错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要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打内战打的再乱也不打禁,因为这天下还是我们汉人的;可一旦遭受外族的入侵,那将是被奴役的命运啊!虽然满清皇太极以来一贯重用汉臣,可即使逃脱了四等人的枷锁也难逃被欺压的境地,朕对此深为忧虑,满清鞑子战力不俗,从现在来看我们并不是他们的对手,李自成厉不厉害,百万大军攻入北京是何等的辉煌,可眼下呢?不但李自成身死九宫山大顺军也不复往日的繁荣昌盛,落了一个无处栖身的下场,大西军也一样,张献忠几十万人马连满清的几个冲锋都没抵挡住,这就说明满清是可怕的,他的战斗力是惊人的,他是我们大明子民共同的敌人,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挡住满清的虎狼之师,才能保护我们的妻儿父母,保住祖宗的祠堂宗庙,不知朕说的这些刘将军是否赞同?”
刘文秀听罢弘光帝的话心中万分赞同,他可没短了跟满清鞑子交锋,可自诩勇猛善战的他面对满清铁骑却束手无策,自从和满清对阵之后他就没打过胜仗,平心而论他承认满清铁骑比大西军有战斗力,单从军纪来说大西军就不如满清铁骑,张献忠就是毁在了这一点上,另外弘光帝所说的民族大义刘文秀也深以为然,尤其是弘光帝所说的立场是站在大西军的立场上,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说到了刘文秀的心坎里,他对弘光帝的第一印象非常之好,“这些话刘文秀觉得有道理,可眼下还不到谈论这些的时候,我想知道皇上想怎么对付大西军?”
“刘将军言重了,从何说起对付二字啊?自朕登基以来还没对大顺军和大西军下过重手呢!以前的那一篇就揭过去,咱们重新打鼓另开张,说是招安也好说是劝降也罢……!”我正说的时候梁甫从外进来,手中拿着的折报递到了我的手里。
我看过折报心下不由唉声叹气,这个事发生的太不是时候了,“刘将军,你看看吧!”说着我把折报递给刘文秀。
刘文秀接过一看不禁大惊失色,“这……这……怎么会,大哥他……!”折报上写的明白,大西军的实际领袖孙可望在三天前中炮身亡,大西军在艾能奇的指挥下奋力突围但却被打退,折报的意思是询问弘光帝是否就地将大西军歼灭,落款是刘肇基和黄世仁。
我对刘肇基和黄世仁比较了解,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尤其黄世仁更是勇猛善战,击毙孙可谓估计就是他的功劳,至于刘肇基则更多的是统筹全局的才能比较突出。
“刘将军,事已至此还望节哀,朕也没想到孙将军会在阵前陨命,实在是大西军的一大损失啊!到了现在朕也没必要和刘将军再深谈下去了,朕希望大西军能接受朝廷的招安和改编,当然,朕绝对不会亏待你们,你等都是历经战火锻炼的良将,朕一定得把你们用到刀刃上,怎么样?”孙可望一死大西军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这对陷入绝境的大西军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原本还想和大西军谈判的我也就不用再小心翼翼的了。
刘文秀此时心乱如麻,这个消息的真假他现在还判断不出来,“容我回去和定国商议一下,告辞了!”
龙在田从李定国的营地回来后也听说了孙可望战死的消息,可惜之余他也料到大西军没有了别的选择,在溃亡和招安收编之间李定国三人肯定会选择后者,“皇上,微臣以为是否能让艾能奇和李定国会师一处,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们把孙可望的后事安排安排给他们一个商量的空隙。”
“嗯!可以,反正他们现在是插翅难飞,那这个苦差就由龙爱卿跑一趟吧!顺便把朕的手谕交给杨畏知他们。”从现在来看,大西军已经到了不得不接受招安的地步,让他们合兵一处也不会掀起大浪,只会增加粮食上的恐慌而已。
孙可望阵亡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在李定国和艾能奇会师后全军给孙可望戴孝举行厚葬,同时三人也为今后的出路研究了一个晚上。
刘文秀把弘光帝原话转述一遍后看看李定国和艾能奇,“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再说旁的也无济于事了,我的意思是接受弘光帝的招安,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我们折腾了这么多年也不过是跟在李自成的屁股后面,向来都是大顺军比我们大西军折腾的好,可又有谁能想到局势会急转直下,满清鞑子一进关,不但李自成被赶的无处容身连我们大西军也惶惶如丧家之犬,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艾能奇咳嗽一声,“那要是弘光帝骗我们呢?一旦我们落入他的手中岂不是任其宰割吗?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尾,反正我是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现在这样多好。”
“你还没睡醒呢?现在我们是被困在这弹丸之地,有资格谈将来吗?只要弘光帝一句话我们不也一样死无葬身之地吗!怎么都是死,难道我们就不能赌一把?”刘文秀觉得艾能奇有些异想天开。
李定国看看争吵的两个人,“好了,我想还是接受弘光帝的招安吧!不为我们自己想也得为下面的弟兄想想,已经五天没吃到粮食了,还打什么仗啊!举白旗,投降!”李定国很明了眼前的形势,而且他判断弘光帝确实很重视他们手中的十万人马,否则胜利在望的弘光帝也不会迟迟不对大西军展开攻势,要知道大西军现在能拿动武器的不到五分之一啊!
大西军投降后马上得到了南明军的粮食供应,当兵打仗为的就是军饷和一口吃食,因此大西军上下对主帅的这个决定举双手赞同。
看着跪倒在地的李定国三人我笑着把他们搀扶起来,“三位将军多礼了,从今往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