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最短的时间把宣化的城墙弄开一个口子。”
“叔叔放心,不过火炮的数量太少,恐怕一天两天效果不大,侄子以为不如用炸药,在火炮掩护下,在城墙下面挖一个大坑,里面埋上火药,保证能一击奏效。”李本深说着把自己琢磨出来的工程器械跟李成栋讲了一遍。
李成栋没想到侄子还有这两下子,听着侄子的讲解,李成栋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用硬木制成的架子,把这个架子抬到城下,在架子下面可以保护架子里的士兵,是个不错的主意,“怕之怕鞑子会从城上泼热油……!”
“叔叔放心,军中有工兵,我把意图跟他们一说,他们就想出了不怕热油的拼合楔子,再说只要半个时辰就够用了,也不必想的太精细,叔叔要是同意,我现在就去安排。”李本深这个人挺喜欢跟下面的将领聊天,没想到就聊出一个攻城妙计来。
李成栋权衡一下,“好吧,我在南面给你打掩护,我会让党守素和蔺养成配合你,你对他们俩好点,其实你也应该知道他们俩是皇上派来监视我们的,不把他们俩答对明白,我们叔侄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李本深点头称是,“叔叔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怕之怕,功劳都给他们,他们也不会跟我们一条心啊!”
“这一点你不必担心,皇上御下之道我这段时间看的还算明白,只要我们叔侄干的好,即使做的出格点,皇上也不会责备我们的,眼下正是于满清决一死战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出彩,以后想找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李成栋说着眼睛一瞪,“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皇上既然把兵权充分的下放给我,我得好好利用才是,我想拿下宣化后,不等皇上的旨意,直逼北京,你说怎么样?”
李本深没想到叔叔这么大胆,他有些犹豫,“叔叔,先不说皇上那边怎么看,怎么想,有什么安排,我们孤军深入,一个不好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到时候别说到手的功劳没了,要是再打了败仗,我们叔侄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诶!俗话说的好,富贵险中求,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记得宣化城中有大炮将近一百门,要是把这批火器弄到手,抵得上两万大军,再说清军腹地肯定空虚,这一招应该有七成的胜算,你想想,要是你我叔侄把北京拿了下来,皇上得怎么看待我们叔侄。”李成栋用兵喜欢兵行险招,他在拿下涿鹿后就想着要一拼到底了。
李本深咽了几口口水,“叔叔,侄子听您的,其实咱们算是后娘养的,要是不做点出彩的事情来,皇上肯定不会重用我们,我现在就去安排了。”
李成栋率领一万人马对宣化的南门展开攻势,这个进攻有些亦真亦假,看似明军如潮水般涌到宣化城下,其实李成栋早交代好了,士兵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随后才是进攻。让李成栋感到意外的是,明军早就有过佯攻的训练,军学院里专门有这个课程,这让李成栋省了不少心,也对明军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简易的云梯靠上城墙,明军呐喊着蚂蚁似的往上爬,可这个佯攻法很是讲究,说白了是雷声大雨点小,盾牌都在重要部位挡着呢!看见清军用滚木雷石沸水热油打招呼的时候,十之八九的明军早撒丫子跑了,跑的也有门道,反正怎么看怎么是明军在玩命的进攻,但实际上的伤亡非常的少。
李本深在高处亲自操炮督战,可那些操炮手的技术比他可强多了,指哪打哪,误差非常小,让李本深感到汗颜,最后把操炮的任务交给一个专业操炮手,他亲自在阵后擂鼓助威。
这北门的进攻,真正的指挥官是党守素和蔺养成,二人也不含糊,一边紧张的看着城下埋炸药的工兵一边让火炮打掩护,死了一个工兵,就再派去一个,在付出三十多个工兵的伤亡代价下,只听一声巨响,宣化城的北门被炸开一个五米宽的口子。
打仗要是打投入了,人就变成了一个机器,是动作快于思想,看见宣化城墙倒塌,明军一个个不等主将指挥就杀了过去,一举冲进了宣化城。
李成栋在南面听见巨响,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他马上命令人马前队变殿后,后队为先锋绕到了北面,看见倒塌的城墙,李成栋心中大喜,一万多人疯也似的冲进城中。
明军训练有素,在对皇帝保持最高忠诚的情况下,对主将的命令是不遗余力的执行,当然,要是主将的命令违背最高的忠诚,那估计没有人能指挥得了明军,这就是几年来弘光帝给军队洗脑的效果。用白静的话说,就像是后世的法律一样,对皇帝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是宪法,而赋予带兵将领的权力就是下面的小法,小法不能跟大法有抵触,要是发生抵触,那么士兵必须服从大法。
李成栋现在是这两万人的指挥官,在李成栋的权力范围内,明军自然要绝对服从这个指挥官的命令,先前的屠城也是这个道理。有了先例,这次更是顺理成章,宣化的清军包括百姓有将近五万人,等李成栋占领府衙做善后工作的时候,只剩下一万不到,但是有三千多的清军李成栋没让杀,他还有用呢!
党守素拿着本子在刷刷点点的写着什么,李成栋不解问道:“将军在做什么?”走近一看,党守素像是在记帐。
党守素记完最后一笔才把笔放下,“这是士兵得到的财务备记表,包括涿鹿的都已经记录下来了,这些到时候都得呈给皇上。”
李成栋闻听有些发傻,“党……党将军,本将从来没说过要追缴士兵掠夺的财物啊?将军不必这么较真吧!”
党守素微微一笑,“将军一直在打仗,再说将军和我等接触的时间也不长,有些事情将军恐怕还知道的不清楚,每战之下,不管是任何人,得到的财物必须登记在案,哪怕你得到的是一钱银子也不例外,敢有私自藏匿者,杀无赦!”当年弘光帝在南京抄家的时候,这个规矩就定下了,后来成立皇家军学院更是把纪律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向士兵和军官灌输,就拿战利品这一条来说,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发生士兵藏匿财物的事情非常的少,至于将领,哪怕是最低级的军官,也没有人把战利品据为己有,当然,弘光帝也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战利品最后留在士兵手中的也不少,这就是所谓的赏罚有道。
李成栋擦了擦脑门子上的冷汗,“廷玉还真不知道,多谢将军教我。”让当兵的把得到的好东西一件不少的交出来,李成栋可是闻所未闻啊!他得马上告诉侄子和贺大成以及王之纲,别最后因为这个而受拖累。李成栋也琢磨了,怪不得明军北伐以来势如破竹,看来胜的不是侥幸啊!
李成栋清点了一下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东西,宣化城内的火药储备的比较充足,火炮也有七十门,加上在涿鹿缴获的三十门,一百门的火炮足够他用了,两万人马连克涿鹿宣化,死伤不到两千人,可以说是个大胜仗。
当李本深来问李成栋那三千多的清军俘虏怎么处理的时候,李成栋冷笑一声,“将他们的双手手指都砍掉,驱逐他们向山西,黄世仁那边的压力想必可以减轻不少了,大同方面的清军肯定会前来宣化,我们休整三天,三天后马上撤离宣化。”
第十集 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一祸水重生记
“李成栋这是想干什么?”我看着李成栋先后递回来的奏折大为光火,先前隐瞒屠城之事倒是可以谅解,急功近利之下那么做很正常,可他拿下宣化之后大军就没了踪影,这让我有些把摸不住,虽然黄世仁那方面压力已经减轻很多,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攻破大同,可凭空消失的李成栋和那些人马始终让我放心不下,要是李成栋全军覆灭,局面可就“好看”了。
居庸关是长城上的著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于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驻兵此地,当时叫居庸塞,汉朝时,为防备匈奴而扩建的居庸关就颇具规模了,南北朝时居庸关又和长城连在一起,现在的居庸关是明太祖时,大将徐达,常遇春所改建,关城附近自然景观非常壮美,居庸叠翠是燕山八景之一。
李成栋看着峡谷中的居庸关,前段时间他隐蔽行军,和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明军主力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李成栋和手下的人马也是吃了不少苦头,从宣化撤退后,为了不被回援宣化的清军尾随,李成栋选择了比太行山还难走的山地,可到了居庸关下,来到这个往来于塞内外的咽喉要道,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了。居庸关是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李成栋心中叹气,看来想像夺取宣化那样攻下居庸关,门都没有。
“将军,打居庸关贵在速战速决,要是关中鞑子点燃狼烟,我军肯定会陷入鞑子腹地抽身不得,偏偏这座关城想要快些拿下来做不到。”蔺养成跟着李成栋去看了看居庸关的地势和大概情况,对前景非常不乐观。
党守素点点头,“不错,想要快刀斩乱麻不容易,这一战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偏偏又没有智取的法子。”
“不如我们绕过这个难题,北上夺取怀柔怎么样?”贺大成觉得强攻居庸关肯定得不偿失,还不如北上夺取怀柔。
李本深不赞成,“那样一来我军就暴露了,完全失去了奇兵之效,只要我们能拿下居庸关,那就可以直下昌平,从昌平到北京城都是坦途,可以直接对北京形成威慑,清军就陷入了混乱之中,只要清军调兵,势必会打乱现在的部署,到时候皇上肯定能抓住战机全线突破。”
李成栋赞成侄子的想法,但横在眼前的障碍想要穿越太困难了,“我也没有好办法,从宣化出来的时候粮草带的就不多,要是在居庸关下耗时太长,我军十分危险,有不战自溃的可能,所以走别的路线从时间上来考虑就来不及了。”
王之纲咳嗽一声,“诸位将军,末将倒是有个主意,我们可以调虎离山啊!只要把居庸关的清军调出去,想必攻打起来就容易多了,末将不才,愿意带领两千人马赶赴八达岭,在哪里制造佯攻,点起狼烟,那样一来,居庸关的清军可能会分兵去救援……!”
“我军此时兵力不足两万,分兵之计不可行。”蔺养成可不想把本来就不多的人马分开使用,“深入敌后最忌讳兵力分散,那样会有被逐一击破的可能,我看还是打吧!”
李成栋也想过调虎离山,可正如蔺养成所担心的,兵力分散更不利于此时的形势,现在不但清军不知道他在哪里,就连皇上都不知道这路人马到了北京的眼皮低下,要是一个不慎重,下场肯定是全军覆灭,顺治肯定会出动皇家禁军来消灭他们。
“报将军,我们在山里发现了一伙人,大概有二百多人……。”李成栋等人正在议事的时候,一身破烂打扮的亲兵前来禀报,因为一路行军甚是艰苦,明军个个都快成“丐帮大侠”了。
李成栋等人吓了一跳,明军驻扎在山里,就是害怕被人发现,要是走露了消息,那可关系着大军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