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帝王生涯-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将领,这些让多尔衮喜不自胜,马上召集众文武商讨下一步的战略。
    
    研究的结果分成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以范文程,洪承畴为首的汉官认为清军应该沿长江而下夺取南京一举摧毁南明政权占据江南,这样清军的粮草财政能够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南明一垮大清统一全国顺理成章,洪承畴又讲了许多南北的差异,让多尔衮明白夺取江南的重要性;另一方则是以满清王公贵族为首,他们认为应该巩固现有的地盘,开展剃发留辫,圈地等深化满清统治的政策,双方各不相让着实让多尔衮头疼了一回。
    
    会议未散,更详细的战报送到多尔衮手中,当参加会议的人得知南明弘光帝御驾亲征大破左良玉陈兵十万进驻九江于阿济格对峙时,人人吃惊,尤其是洪承畴,他对福王父子的底细非常了解,说朱由崧能率兵打仗打死他都不信,可事实又让他不得不信。当听到李自成陨命九宫山时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从山海关打到湖广,总算是把李自成消灭了。
    
    多尔衮仔细看过战报,“南明的战船非常有优势,俱是非常高大坚固的海船船上配有数量极多的红夷大炮,况且南明新胜之军士气正旺不宜与之硬拼,诸位以为如何?”
    
    洪承畴分析了最新的情况后也认为不宜于明军在九江开战,清军多是骑兵不谙水战,一旦开战胜少败多,况且明军在河南驻有重兵,一旦南下切断清军退路实是堪忧,“王爷,虽然此时不宜与明军开兵见仗但夺取江南的战略不能改变,臣以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集重兵驻于荆襄,自古以来夺江南必占荆襄,二是调豫王回师北上由明军防守薄弱的山东南下,山东尽为我所得后与荆襄之兵双管齐下则河南唾手可得,然后兵发扬州逼明军退守江南,至此长江以北尽在我大清版图矣!”
    
    多尔衮已经明确了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对洪承畴的战略方针也非常赞同,可他却不能在这个时候实行这个方案,调多铎回师的命令他早就颁布下去了,但却不能让多铎马上南下,两黄旗的势力和实力一直是多尔衮的心病,现在一切都要以消耗两黄旗的实力为前提,因此多尔衮决定占据荆襄的同时让阿济格带领两黄旗入川剿灭张献忠,这样就能尽可能的消耗两黄旗的实力,为了能让两黄旗的将士悍不畏死,多尔衮决定起用被废为庶人的豪格跟随阿济格入川,最好是豪格和两黄旗一起完蛋才好呢!
    
    最后多尔衮决定任命洪承畴为总督,经略荆襄为图取南京做准备,多铎则带领正白旗兵力回师北京,多尔衮心中已经决定让弟弟多铎接替济尔哈朗成为摄政王之一,等多铎的地位稳固后再命他南下图取山东河南,所有命令颁布下去后多尔衮信心大增,觉得用不了三年就能统一全国,而后,那张椅子也该轮到他坐了。
    
    第一零一章朱由榔入主军机处
    
    看着宫女太监们忙里忙外打扫布置着皇宫让我越发感觉到年味的浓郁,明天就是年三十了,记得小时候盼着过新年,到时候就能得到压岁钱,能有新衣服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的喜悦却越来越淡薄,似乎儿时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也许这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吧!
    
    “皇上,王铎王大人来了,正在御书房候着呢!”田荣一大早满皇宫寻找弘光帝终于在有些肃杀的御花园找到了弘光帝。
    
    我是昨天回到的南京,因为一路疲乏回到皇宫后我把所有事务都推到了今天。等我走进御书房发现不只王铎一个人,候方域,宋应星,钱谦益都在。
    
    “王爱卿,朕离开南京这段时间都有何紧要之事?挑重点说。”王铎虽然是吏部尚书但他实际上相当于有实无名的内阁总理大臣,能知会他知道的应该都是大事。
    
    王铎把一个折子递给田荣,“皇上走后一切都还安好,但有两件事堪称重要,一是恩科事宜,月前礼部已经让各地将有资格参加恩科的人员名单详细的列了出来,此事钱大人知之甚详,另外臣依照皇上的嘱托命各地推荐身无功名但有才学的人共计一百二十一人。微臣以为恩科之事不宜再拖上元节过后就应该开考;还有一事是关于红夷人,半个月前松江府来了一百多夷人,自称是法兰西什么地方的人,跟松江府协商通商事宜,另外还要租借松江府开设的港口,兹事体大微臣等不敢作主,请皇上定夺。”
    
    我听着王铎的话看着折子,恩科之事一拖再拖确实不能再耽搁了,不然天下士子岂不失望,至于法兰西人要租借港口开展通商事宜更合乎我的利益,不晓得他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港口才开始建设他们就摸来了,可能是凑巧吧!原本我还担心当荷兰人独大给我造成掣肘,现在有法国人参与进来形成竞争机制,总的来说对我有利。见没什么纰漏我当即准了王铎这两件事。
    
    宋应星奏报的是关于炼铁厂的建设工作,建设进度不尽人意,可能是以前从未建造过如此大规模的炼铁厂缺乏经验,期间还出过一次事故死伤二三十人。“太傅,此事不宜急躁,一切当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如果实在无法那就以规模出成效,可以把炼铁厂承包出去,让有能力有经验的铁匠在规划的范围内开设铁匠铺,凡铁匠铺所炼钢铁由朝廷负责收购,这样一来聚少成多,当可解决朝廷钢铁所需。”既然建造大型的钢铁集团不现实,那么就以作坊集群来代替吧!这样虽然不便于管理可却能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我见早朝时间已到,“诸位爱卿随朕上朝吧!”见钱谦益欲言又止我冲他点头,示意他有什么事可以在早朝时提出来。
    
    伴随田荣的套词我看着金銮殿下站立两旁的文武百官,他们此时的表情和我离开南京御驾亲征时可谓天地之差,这也难怪,平定左良玉刘良佐看起来非常困难,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不足十万之师把三十万大军击溃,没有理由不兴奋。
    
    大殿之上和御书房内稍有不同,所奏之事都是应该让百官知晓的。王铎首先出列,“皇上,微臣推荐江南名士钱肃乐担任湖广巡抚,钱肃乐曾经做过一任兵部堂官,颇有才干且官声甚佳,以此人巡抚湖广最为妥当。”
    
    我想王铎推荐此人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嗯!待朕见过此人后再行定夺。”湖广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现在荆襄四府又被满清占据,所以巡抚湖广之人非但要有行政能力还得有一定的军事才干,否则如何经营稳固的前线阵地。
    
    对于弘光帝撤换湖广巡抚百官中很多人不理解,因为那何腾蛟声名甚佳且广有才干,以前被左良玉压制才未能一显身手,弘光帝在这个时候撤换熟悉湖广事务的何腾蛟似乎不妥,“皇上,何腾蛟巡抚湖广经年深谙湖广形势,臣以为此时撤换湖广巡抚不利于地方,望皇上三思!”说话的是方以智。
    
    “方爱卿所言虽有道理,可何腾蛟乃一文官且虚有其名,如果何腾蛟真有才干为何未能在左良玉压制下有所作为?朕任人唯才而不是虚名,况且湖广境内尚有李闯数万兵马,当任以文武全才之人掌控局面。”原本我对何腾蛟的印象还不错,可在淮安诛除梅寿祖的过程中得到一本帐册,还有陈万清的密告,光是湖广倒卖官仓的县令知府不下十人,我没拿何腾蛟开刀就是顾忌到何腾蛟的名气,这样一个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我还敢用嘛!
    
    候方域听罢觉得弘光帝撤换何腾蛟不是没有道理,他不想让弘光帝觉得方以智是在替何腾蛟说话,站立出列道:“皇上,礼部编撰的金陵旬刊成效显著,除了得到江南士子的大力赞扬外广告收入也非常可观,现在已经不用臣等硬性摊派,光是南京一地想要刊载广告的商家已经排到了下个月,臣会同户部结算十二月的广告收入已经突破白银三万九千两,今后肯定还会大大增加。”候方域都没想到金陵旬刊会这么来钱,他正考虑要不要提高刊载广告的费用呢!
    
    我听罢非常高兴,看来商家从广告上尝到甜头啦!一个月四万两,一年就将近五十万两,这些钱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我不免对候方域方以智等礼部官员倍加赞赏。
    
    又商议了一些政务后我看着闷头不语的钱谦益想到他刚才似乎有话要说,“钱爱卿可有本奏?”
    
    “臣听闻皇上出兵大捷特做了一篇功德赋以颂皇上之功……!”钱谦益这段时间就跟考生数据打交道了,听到弘光帝池州大捷后他琢磨着这是一次溜须拍马的好机会,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反复修改,直到他自己看着都觉得舒坦才罢休,此时颂读开来越读越投入感情,朗诵的可谓声情并貌。
    
    我听着钱谦益这篇“上古奇文”一多半都没听懂,但知道是在吹捧我接连打了两个胜仗,看众臣的表情都点头不已看来钱谦益的文采确实无人能及,等钱谦益读罢我不得不赞美几句并且让他把这篇文章刊登在金陵旬刊之上,看着钱谦益腰板顿时挺直我不由好笑,正好借着这个转入论功行赏这一环节。
    
    此次出征功劳簿上记载了每个有功之人的名字和功劳,首功之人分别是黄得功,刘肇基,沈廷扬,高狄,黄世仁,金声桓等人,黄得功已经贵为靖南侯再升他的官爵似乎不妥,改以下旨嘉奖并赏赐白银千两以勉其功,高狄等人皆升任总兵,原本是总兵的则赏银五百两,沈廷扬被任命为水师提督总领水军;至于郑森高魁聪等人则因为功劳相对不显只下旨褒奖赏赐白银五百两而已。
    
    想到高狄从宿迁死牢内带出的女子我心中一动,马上就是新年了最好热闹一下,我当即下旨为高狄赐婚,高狄不但升官发财还可以洞房花烛可谓三喜临门,满朝文武纷纷对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高官表示祝贺。弄的高狄脸红不已马上跪倒感谢弘光帝赐婚,心下对弘光帝非常感激,他对傅昭如一见钟情无奈傅昭如乃是罪犯之亲,父亲并不喜欢只准他以妾室待之,现在有皇上赐婚父亲必然要对傅昭如另眼相看了。
    
    退朝后我把王铎和郑森高魁聪父子等将官叫到御书房商议开设炮兵学院的事宜,郑森和高魁聪通过对刘良佐一战充分认识到火炮的重要性,对这个提议非常赞成。
    
    炮兵学院院长一职非沈廷扬莫属,可沈廷扬却极力推迟只愿当副院长,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他深知什么时候可以出头什么时候不能出头。统一的意见已经证明操炮手的重要性,以后组建的炮兵部队肯定是朝廷花重金重点供养的最具实力的部队,而从炮兵学院出去的学员肯定是最容易爬到军中高位的人,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最是不好干,为了避免弘光帝的顾忌和猜忌,沈廷扬坚持让弘光帝自己担任院长一职。
    
    我见沈廷扬这么坚决不想担任炮兵学院院长只好顺了他的意,不过话说回来,我的理论水平应该比沈廷扬要好,毕竟咱怎么也是系统的学习过数学和几何的人,肯定比沈廷扬自学成才要高不止一个档次。确定第一批学员包括高魁聪等将领后我让沈廷扬把他手里的关于操炮理论的书籍誊写一份给我,我好综合自己的知识编写教材。
    
    忙活完已经将近中午,我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