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皇后扭伤脚,却又再次见到。
桓帝并没有回答陈兆庆,而是朝皇后问道:“念瑶,脚疼得厉害吗?”
云皇后似有什么事犹豫不决,过了片刻,方道:“也……也不是太要紧。”
陈兆庆忙道:“娘娘,这种事可大意不得!”
“这样吧。”桓帝看向云皇后,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等下看太医怎么说,如果需要留下玉姑娘推拿,就让她服侍你几天。”他问,“你自己看着做决定,可好?”
云皇后似有什么事犹豫不决,过了片刻,方道:“多谢皇上恩典。”
“母后还在前面等着,你好生歇着,朕先过去。”桓帝站起身来,轻轻抚了抚皇后的肩头,目光在皇后的脸上停了一瞬,终究没有再说别的话,转身负手走了出去。
第三章 情惑(三)
没隔几天,玉湄儿长得像贤妃的流言渐渐传开。
有人说是因为当初对贤妃有错,所以找了个想像的人弥补皇帝。也有人说,皇后是借皇帝对贤妃的思念之情,以玉湄儿邀宠圣眷,来巩固本身无子嗣的尴尬地位。还有人说,皇帝早就认识玉湄儿,不过是借皇后之口留下佳人。
一时之间,宫内上下说什么的都有。
虽说宫中有规矩,不准宫人私下议论,但一传十、十传百,终究还是传到了太后耳朵里。双痕听了流言,回来与太后道:“听闻玉湄儿是安和公主府上的人,仿佛说是皇上早就认得,不想皇后倒与长公主合得来,从前却不曾听说。”
“寅歆又在添什么乱?”太后语声不悦,蹙眉道:“也不知道皇后怎么想的,居然把人留了下来。”
双痕补道:“说来也巧,那天皇后刚把脚扭伤了,就被兆庆撞见,更巧的是,那丫头偏偏还会什么推拿。”
“个中内情咱们也不知道,还是先瞧着罢。”太后略微思量,将手中的玉竹团扇摇了摇,“或许事情真的只是凑巧,再等几天,皇后的脚伤好了,玉湄儿自然也就回安和公主府了。”
双痕问道:“万一,皇后娘娘借口留下玉湄儿呢?”
太后沉吟了半晌,冷冷道:“那样的话,哀家就要好好问一问她了。”
双痕还要再说,刚巧云枝从外面掀起珠帘进来,只得止住话题。
“姑母累不累?”云枝笑盈盈在边上坐下,双手亲昵的搭上太后肩头,“我替姑母揉一揉,保准半晌儿就好。”
太后任她轻拿缓捏,笑道:“你不揉还好,骨头架子都让你揉散了。”
云枝又道:“才几天没进宫,就又有新鲜事儿了。刚才在路上撞见两个小宫女,正在议论什么玉姑娘,说是跟从前的贤妃长得很像,可是真的?”
太后微微一笑,“什么真的假的,宫人们嘴碎乱说罢了。”
“不会吧。”云枝不信,“无风怎么会起浪?”一双妙目转了转,宛若黑色水银盈动流淌,“不如我去皇嫂那边瞧个究竟,回来跟姑母说说。”
太后拦不住云枝,只得由她去。
云枝在宫中行走惯了,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位小郡主得罪不起,凤鸾宫的宫人一见她便迎上来,笑着请安道:“小郡主今儿得空,过来坐坐?”
云枝嗯了一声,问道:“皇后娘娘的脚伤好些没有?”
“这个…………,奴才也不是很清楚。”小太监有点吞吞吐吐,陪笑道:“小郡主进去瞧瞧就知道了,正巧皇上也在里面呢。”
云枝懒得理会,径直朝中仪殿内殿走去。心里正在盘算着,等下怎么让那个什么玉姑娘出来见见,正巧侧殿过来一名海棠纱衫的女子,青丝斜挽、鬓簪珠翠,打扮的十分精致,动作举止亦是轻缓温柔。
那女子抬头望过来之际,云枝顿时怔住,吃惊道:“你……”
旁边的宫人指点道:“玉姑娘,赶紧见过小郡主。”
“给小郡主请安。”玉湄儿微垂螓首,右侧斜簪一朵新鲜的粉色芍药,更增娇媚颜色,颇有侍儿扶起娇无力之态。云枝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也不露怯,只是端着合宜的笑容静立,并没有一分一毫的不自在。
“月儿?”桓帝在里面听到了声音,唤道。
云枝收回目光,什么也没说便掀起珠帘进去。
“小郡主来了。”云皇后只着一身藕合色中衣,盖了一层绡纱被,微微含笑躺在美人榻上,旁边椅子上坐着皇帝。看二人情状,似乎正在说什么话,赶巧被云枝打断,殿内的气氛并不是太好。
玉湄儿随后跟了进来,朝皇后道:“娘娘,该敷药了。”
“既然皇嫂忙着,那就不打扰了。”云枝不喜欢这种奇怪的氛围,心内更有一点点不舒服,象征性的朝皇帝福了福,转身便走。
“怎么了?”桓帝追了出来,问道:“一句话都不说,有什么不高兴的事?”
云枝头也不回,“没什么,不想打扰皇帝哥哥。”
“什么打扰?”桓帝上前拉住她的手,宫人们都识趣的避开了,“你刚来,朕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好好的,怎么就生气了。”
云枝抿着嘴唇不做声,侧面迎着晨曦,清光勾勒出秀妍照人的轮廓,一头乌云般的青丝挽成少女流云髻,鬓上一支通玉长簪尾坠七宝明珠,珠玉盈润通透,仿似一泓春池被风吹得水光离合。
桓帝看得出神,等了半晌也不见云枝回答,忍不住又问:“到底怎么了?”
“我不喜欢那个玉湄儿。”云枝素来与皇帝亲密无间,说话并无避忌。
桓帝眼神一动,仿似夜空星子忽明了一下,笑道:“还当是什么呢。”想了想,“又不在你跟前,不见便是了。”
云枝唇角微有笑意,却无喜色,“皇帝哥哥不觉得她长得像一个人?”
桓帝听她似有误会,问道:“你以为是朕留下她的?”
“皇后留的,还是皇帝哥哥留的,有什么区别?”云枝反问,扭回脸道:“要是皇帝哥哥真的没想法,那就打发她出宫去。”
“朕自然是无所谓的,只是…………”桓帝微微沉吟,“人是皇后开口留的,朕已经答应了,此刻怎好再反悔?再说,皇后的脚扭着了,玉姑娘不过服侍几天,等皇后的脚伤好了,就让她出宫去。”
“几天?”云枝偏过头来,看着桓帝的眼睛道:“只怕未必吧。”她道:“听说玉湄儿是大表姐府上的,专门送进宫来,真的是为皇嫂的脚伤不成?皇帝哥哥,你还当我是小孩子呢。”
桓帝无法辩驳,只得沉默。
云枝见他不说话,心中更加不快,却又觉得自己这不快好没道理,因此愈发烦躁起来,挣脱了皇帝的手,“皇帝哥哥舍不得,那就留下好了。”
“你胡说什么?”桓帝微急,缓缓将悬在半空中的手收回,“不过是一个丫头,朕为什么舍不得?朕……”想要说的话已经涌到嘴边,最终却是开不了口。
云枝却当是皇帝不舍,多半是真的有心留下玉湄儿,咬了咬小银牙,“不说了,免得让皇帝哥哥为难!”一跺脚,转身离了凤鸾宫。
到了弘乐堂,云枝还是一脸不痛快。
双痕迎了上来,笑问:“谁惹我们小郡主生气了?”
云枝郁郁道:“皇帝哥哥!”
太后颇为好奇,笑道:“皇上?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云枝便将事情期末一股脑说了,太后听了笑道:“虽然宫中不让留外人,但皇后扭伤了脚,偶尔破例一次也并非不可,况且皇上都同意了。”倾身笑问:“不过,月儿你是在生气什么呢?”
生气什么?云枝想了想,自己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为……”云枝左想右想,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皇帝哥哥当初那么喜欢韩姐姐,就算人已经去了,情分也不该忘记,怎么能找个想像的人代替?我不喜欢皇帝哥哥这样。”
“可是人并不是皇上留下来的,是皇后啊。”
“那皇帝哥哥为什么要同意?”云枝仍是不畅快,又道:“对一个人的感情,怎么可以找个替代品来怀念?比方大哥哥,苏姐姐都昏迷了那么多年,也是不离不弃,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开她。”
太后喃喃,“你大哥哥……”
正说着话,忽听外面禀道:“娘娘,颜侍卫殿外求见。”
云枝意外道:“大哥哥?”这才转怒为喜,笑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太后坐直了身子,与双痕对视了一眼。
双痕反应机敏,忙朝云枝笑道:“里面桌子上有一碟鹅油松瓤糕,你最爱吃的,娘娘专门留下给你,快去吃吧。”
“好。”云枝自来熟络娇惯,在太后面前也很随意,起身道:“我出去跟大哥哥说几句话。”说着回头,眨眼道:“说完就走,不会厚着脸皮赖着的。”她自知晞白进宫必定有事,双痕借口支开自己,多半是有不方便之处,…………只是奇怪,有什么事要单独禀告太后呢?
晞白与云枝在门口说了两句,便微笑让身进去。
云枝看着晞白的背影,微微顿足,…………说不出来为什么,尽管晞白很少进宫,与太后见面次数也不多,但是总觉得太后待他不寻常,就连眼神中都透着别样的温柔。可是晞白只是一介小小侍卫,凭什么能够得到太后的青眼?这个疑问,云枝想了许久都是没有答案。
云枝回府后,一直都没有再进宫来。
起初桓帝以为她还在闹情绪,过几天便好,谁知竟像是真的生气了一般,连太后那边也不见人影了。桓帝觉得奇怪,正要派人去乐楹公主府询问,便见一名小太监急匆匆进来,战战兢兢道:“启禀皇上,刚才宫外传来消息,小郡主不见了。”
“不见了?”桓帝意外之余不由动气,斥道:“小郡主又不是小孩子,好好的怎么会不见?!跟在身边的人呢?一个都不知道吗?”
小太监不敢抬头,回道:“宫里宫外,还有小郡主平时爱去的地方,都叫人找了个遍,谁都不知道她去了哪儿。云将军和公主殿下急得不行,才刚派人送来消息,太后听了也是着急,正要下令全城找人呢。”
“知道了。”桓帝抿着薄薄的嘴唇,一脸阴霾。
小郡主云枝到底是如何不见的,没有人说得清楚。桓帝心中担忧,脸色阴沉沉的十分难看,候全等人连大气儿也不敢出,皆是陪着小心做事。偏偏天公也不作美,接连两天都是阴天,天空阴霾、乌云不散,宫中的气氛又跟着低了几分。
“还是没有月儿的消息吗?”太后忧心忡忡问道。
“已经给各州各府通了消息,府中线人也在四处寻访。”吴连贵一脸凝重之色,小心劝道:“娘娘别急,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正在说话,便听小太监禀告皇帝驾到。桓帝着一身家常的藏青色袍子,暗绣团形龙纹,身上还沾着些微雨气,挥退众人,“儿子给母后请安。”待太后点头,方才在旁边的椅子中坐下,“儿子今天过来,是有一件事要跟母后商量。”
太后见他面色郑重不寻常,遂问道:“哦,是什么大事?”
桓帝似在腹内斟酌说词,徐徐道:“前些日子,许大夫上了一个南巡的折子。儿子这几天想了想,眼下国泰民安、四方安定,到各省去看看也好,已经让钦天监挑好了黄道吉日。”
太后看着言辞闪烁的儿子,心下早已明了,只是淡声问道:“那么钦天监挑的黄道吉日,是明天还是后天?”
桓帝被母亲看穿,微微尴尬,“明天。”
太后唇角弯出一个弧度,“你都决定好了,还商量什么?”
桓帝不言,母子二人便这么沉默着。过了良久,方道:“儿子是任性了一些,还望母后成全。”顿了顿,“儿子保证,很快就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