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官人-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为了让这马车更宽敞,更舒适,更奢华,不少匠人当真是煞费苦心,有的是在车厢里全部蒙上皮,有的为了提升舒适性,甚至索性连车轮都蒙上一层层厚厚的皮质,自然,几经考验之后,却发现太容易磨损,于是便想尽办法,选择其他材料。
  偏生这种高档的东西,让无数的能工巧匠费尽了心机,为了提升那么一丁点的舒适度,甚至不惜对车厢和车轴几经大改,却在不知不觉中,使得孟津的其他普通车厢生产竟是竞争力大增,几乎横扫整个关东。
  因为越是高端的东西,虽然为了提升它的舒适性和降低它的车厢颠簸煞费了苦心,可是技艺的水平和技术的积累却是实打实的,那些奢侈的东西自然而然可以用较为廉价的材料推广到寻常的车厢和车轴、车轮中去,比如同样的车轮,车轮轴距多少最为舒适,这在以前,却是无人去研究,也没人去花费心思。可是为了满足富户的需求,许多车坊却是大受裨益,等到时机成熟,大可以将这些‘技术’移植到寻常车厢中去,结果拿这最寻常的车厢拿去洛阳,很快洛阳的一些小作坊立即被打的满地找牙。
  车马如此,衣饰也是如此,一些成衣坊,为了富户提供成衣,为了使成衣更加舒适。更加鲜艳,可谓挖空了心思,可是过了一些日子,自己的技艺和技术手段却是提升,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也可将一些东西,用在普通成衣上。
  这些富户,可谓是鲜衣怒马,穿的是最时新的绫罗绸缎。身上挂着的是各种珠宝,出入则是最为华贵的车马,便是寻常的士族,都不禁为他们的奢侈而侧目。
  而这种在孟津酝酿出来的变革。却彻底将原来较为内敛的风气击的粉碎,如今人人以斗富为荣,而大富之人,更加张扬。虽是被人所非议和诟病,却足以让人羡慕,这些人在从前可都是一些乡村野人。他们能富,自己为何不能,不就是趁着机会,办了个作坊吗?不就是胆子大,借了贷,跑去做了几笔好买卖吗?
  原来,钱可以这样的挣。
  原来,我也可以。
  这便是弥漫在神策城大街小巷的心思,每一个人,都开始变得不安分了,从前庸庸碌碌的人,此刻也开始掉进了钱眼里,以前种田的只想着收成,做工的只想着吃饱喝足,而如今,每一个都在谈买卖,每一个人都在奢言生意。
  这颇有些像是某种群体性的亢奋,礼义廉耻在钱面前,骤然变得荡然无存,有钱才是正理啊。
  这种情绪不只是在底层酝酿和蔓延,那些士族子弟们,也深受感染。
  什么积栗之家,什么诗书传家,都他娘的是骗人的,积攒了这么多年,还不如人家几个买卖呢。于是各种生意经喧闹一时。
  而现在……即将而来的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终于把这满城堆砌起来的干柴彻底的引燃起来。
  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先富者已经开始利用积攒起来的人脉和经验率先做好布局,随时准备顺应这时势。
  寻常的百姓也是眼红耳热,已经有了开始告贷,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至不济的,也想做点小买卖,改善自己的家境。
  士族子弟彻底的狂热了,在看过孟津时下最流行的诸多所谓《生意经》《程公录》之类的杂书之后,一个个嗷嗷叫,天天往自家跑,逢人就说各种暴富的事迹。
  这种风气,固然有人不屑于顾,甚至有人捶胸跌足的抱怨。
  可是风气已成,大势难当。
  秦少游要借的,就是这个势。
  坊间的各种风言风语,几乎把这一次的事推到了最**。
  ……………………………………………………………………………………………………………………………………………………………………………………………………………………………………………………………………………………………………………………
  而秦少游却已开始着手准备了。
  诸多工程,耗钱两亿贯。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连神策府都为之咋舌。
  不过幸好,神策府还有一些储钱,在三千万上下,而且每年都有盈余,这个盈余已经不只是神策府名下各种买卖的利润,而且还包括了商税,随着孟津工商的繁茂,商税也是水涨船高,一年可达七八百万贯上下,而且未来,只怕还要暴增,这些工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几年的功夫,也不可能全部完工,这也意味着,钱可以慢慢贴进去,不必操之过急。
  可即便如此,为了这个,秦少游几乎还是要赌上自己却全数的身家。
  他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现在做的一切,暂时不会有人来破坏捣乱,用他自己地话来说,这显然形同于所谓地战略机遇期,此时若是不把这事儿办成,更待何时。
  秦少游几乎日以继夜的与各房的人进行磋商,研究各种突发的可能性,钱粮那边,当然会吃紧,不过总可以想办法,从乡下勘探回来的杨务廉也提出了几个可行的方案,方案都还不错,秦少游在比对了各种优缺点之后,总算选择了一个最优的方案,接下来,便是要开山采石,要准备大兴土木了。
  只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各房之间都免不了要相互配合,任何差错,都可能是灾难性的,秦少游一次次将既定的方案拿出来,一次次的进行修改,乃至于王琚都觉得秦少游过于慎重,好在他能理解秦少游的心思,隋炀帝的前车之鉴,谁人不知,而如今,殿下复制的又何尝不是隋炀帝的道路,虽然本质有些改变,初衷也是不同,可是许多问题,依旧不可小视。
  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工程,更需要各县之间相互的配合,还有神策府所有的机构,也需要磨合起来,这其实也是一次考验,因为任何一处掉了链子,那么整个大局就可能被拖累。
  秦少游有时候,将王琚叫来,倒是带着几分欣慰的口吻:“此事一旦放手去做,又何止是利郡利民,大大提升整个弘农郡的实力,真要能动起来,把事情办好,对于弘农郡所有的官吏,也是一件极好的事。”
  这是秦少游的本心话,神策府不比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地方官吏,往往过于松散,职能极少,可是弘农郡不同,随着工商的发展,弘农的许多生业已经开始不断的细化,不但产业的结构更加精细,而且各种新事物也开始涌现,若是似其他地方那般无为而治,把绝大多数的职能甩给本地的豪强和士族,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还受制于人,比如地方官,往往是对工商没有任何兴致的,可是弘农不得不去引导,比如地方官的税赋往往比较粗糙,可是弘农的税赋却是多样,工税、农税、商税比较多样,若是没有足够的效率,甚至委托他人,那么留之有什么用。
  可是毕竟孟津是破天荒出来的东西,一切都是新东西,许多招募来的官吏往往依旧还改变不了过去的思维,显得有些惫懒,甚至对自己的职能都难以厘清。
  而这一次,某种程度来说,是将神策府所有的机构统统聚合在了一起,一起去办一件大事,各房各县,该如何配合,如何提升效率,如何简化一些繁复的官场礼仪,这些,统统都要在这一次大兴土木中去改变。
  若是改变不了,则可能滋生民怨,可能出现无数个篓子,而这些篓子若是积累起来,就可能发生变故。
  可若是改变了,并且得以焕然一新,那么自此之后,将会缔造出一个新的组织架构出来,完全有别于朝廷的地方官府,关乎这一点,秦少游倒是颇为期待。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疯狂年代

  在几经商讨之后,终于把此事给定案下来。
  紧接其后,各房之间便开始动了起来。
  礼房开始张贴文告。
  而因为开拓运河,所以也开始大力的收购土地。
  毕竟运河的拓宽,总需要大量的田地,还需要预留各处码头的空间,弘农郡的贱地政策此时便发挥出了效果,收购时虽然地价应声涨了一些,不过总算花费不大。
  刑房已下文各县,让捕役协助工坊人员丈量土地了。紧接着,便是收购材料,征募劳力。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暂时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倒是外头却是群议汹汹,之前许多人只是观望,而现如今,却有了确切的消息,于是满城轰动。
  几乎可以想象,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一切,在孟津已经发生过一次,随着大规模土木的兴起,木材必定大受欢迎,加工木料的工坊肯定不愁销路,而要木材加工,就必须得采木,所以伐木的作坊肯定要大受裨益,伐木和加工木材需要工具,大规模的大兴土木也需要大量的工具,那么铁器想必也要兴旺起来,各处的铁匠作坊,还有冶炼铁矿的铁坊,俱都能得到诺大的好处。
  而一下子,可能要征募近十万的匠人和劳工,这些人可都是要从那神策府领工钱的,他们要衣食住行,这是什么,都是钱啊。
  一下子,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几乎是一日之间,可谓是百业兴旺起来,短短半月,各种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原先进了孟津还无所事事的人,可是现如今。却都成了所有商户争抢的对象,人力在这个时候,变得尤为珍贵起来。
  且不说接下来神策府要大规模用工,眼下这么多兴建的作坊,也普遍都缺劳力啊,工价半月间涨了许多不说,大量的作坊也就开始开工了。
  各种商品,在此刻也变得短缺起来,比如前几日周记的一处铁坊,他们主要生产一些铁具。原本的买卖只能算是不咸不淡,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可是说不好,也能勉强的维持,可是这些日子,那东家真是像天上砸下来了陷阱一样,各种工具的定制,即便是这小小的作坊从今岁到了明年,只怕也难以交付出去。
  从前一个月。不过出数千斤铁器的货,而如今,单单订购的算起来,便是十几万斤。铲子、锄头、斧子、锯子、刨子什么都有,还有铁钉之类,现在市面上倒是都在疯抢,这位东家有点傻眼。像是做梦一样,他乐不可支的接了买卖,却猛然发现。自己只怕要如数交出货去,却是比登天还难。
  办法也不是没有的,眼下这么好的行情,那还有什么说的?当然是二话不说,赶紧招募匠人和学徒,还要扩建自己的铁坊,扩建的铁坊当然不能小了,规模越大越好,至于招募的人手,本来他还想多要一些熟手,熟手当然好嘛,毕竟上手就会,也省的去教,可是很快他就发现,眼下哪里还有什么熟手,这满大街都在抢人,尤其是匠人,莫说是现在的价钱请不到人,就算是价钱再高一些,也不过是请个学徒的份。
  听说在城外,已经有七八家新的铁坊开张了,东家一回头,自己作坊力的匠人竟给人挖走了几个,他一下子恐慌起来,这什么世道啊,人心统统都坏了,埋怨了一通,一面安抚住自己的匠人和学徒不说,另一面赶紧找人,什么人都要,进了作坊,花费一些时间总能轻车熟路,眼下什么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