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直觉得心里堵得慌,道:“倘若将过错都归罪于朱知府身上,怕是罪责不轻,十三爷觉得大概会是什么处置?”
    十三阿哥沉思了一会儿,道:“不外乎罢官、夺爵、削恩……你也不必担心,明太祖总要有人祭祀,这夺了的恩侯爵位,也会由其长子承袭……”
    曹颙闻言,这才松了口气。
    就听十三阿哥接着说道:“今日爷见朱之琏,虽有些古板,却爱惜百姓,可谓是能吏。听闻他同你家太夫人有亲,这些日子,你抽空也提点提点他,让他心里有数。省得事到临头,他别再有什么想不开。”
    虽说瞧着朱之琏为人行事,不像是能“畏罪自杀”的,可也得防着惊恐之下,熬不熬得住。
    正如今上刚登基时,手上当用的人手不足,想起刚正不阿被发配到西北军前的蒙师王懿,下旨意召他回京。
    王懿因的早年教导时,态度苛严,同今上关系不好,见到旨意,以为皇上是要处置自己,吓得直接吞金自杀了。
    要是朱之琏心中惊恐或者觉得委屈,也效王懿事,枉送了性命,岂不冤枉?
    虽说十三阿哥是好意,可这显然不是个好差事。
    可曹颙晓得,耽搁不得,十三阿哥是皇上的左膀右臂,断不会离京太久。
    他点了点头,应下此事。
    谈完公事,十三阿哥提出去看望李氏与兆佳氏。
    曹颙便先使人往内宅通传,自己则陪着十三阿哥又坐了半盏茶的功夫,才陪着他出了官邸。
    李氏房里,兆佳氏正拉着李氏,念叨着金孙百日之事。
    素芯七月末生了嫡子,前些日子消息送来,初瑜已经打发人往河南送贺礼。算算时间,这两天就是满月之期。
    虽说东府二房已经有了嫡孙,可幼子身体有疾,子嗣无望,始终是兆佳氏的隐痛。
    如今,却是时过境迁。
    若不是选秀在即,马上就要回京,兆佳氏都要去河南,吃孙子的满月酒。
    “阿弥陀佛,原本就担心小五他们这一房,虽有个天护,到底不是亲生……这下可就好了,即便我嘎嘣一下没了,也能闭上眼。”自打得了消息后,念叨了百八十遍的话,兆佳氏又扯出来念叨一遭。
    李氏笑着听了,虽为侄儿侄媳欢喜,可想起身份尴尬的天护,心中也有些不忍。
    既是五房有子,天护这嗣子身份就不切不实起来。
    早知如此,还不若当初不过继,长大后支撑起门户来,叔叔伯伯们总不会看着侄儿受苦,总会安排得妥当。
    这会儿功夫,初瑜已经带了丫鬟过来传话,道:“老太太,老爷打发人往内宅传话,十三爷到清远办差,现下在总督府,稍后会来探望老太太与二老太太。”
    李氏听了,很是意外。
    要知道,大清律,宗室不能轻易出京。
    李氏随着丈夫在江南住了数十年,除了圣祖爷南巡时有宗室与皇子随扈外,鲜少听到宗室到江南的消息。就算有王公奉旨南下,那也是十年八载也轮不上一遭。
    可随着儿子到了直隶地界,这王公宗室出现在清苑的,却是有一个巴掌的人数了。
    兆佳氏在旁,见李氏不说话,忙道:“好嫂子,还愣着作甚?既是要见十三爷,总要捯饬捯饬,方显尊重。”
    李氏点头,由丫鬟们侍候着换上见客的大衣裳,兆佳氏亦是如此。
    妯娌俩人刚收拾完,曹颙已经陪着十三阿哥到了。
    李氏与兆佳氏要国礼相见,被十三阿哥拦住。
    十三阿哥先问了李氏近况,见她身体康泰,便放下心来额;又对兆佳氏提了两句选秀之事。
    听闻十三福晋曾说过,等到四姐儿进京,就使人接她到王府小住,兆佳氏直乐得合不拢嘴。
    在李氏跟前待了半盏茶的功夫,十三阿哥便起身告辞……
    次日,就在曹颙在官邸琢磨怎么完成十三阿哥托付时,就小厮进来禀告:“老爷,知府衙门的刘师爷来了。”
    曹颙与朱之琏相熟,晓得刘川行事稳重,这大清早地,若非有急事,也不会亲至。
    “传进来”曹颙吩咐道。
    少一时,刘川到了。
    他眉眼间尽是疲惫,声音已经哑了,给曹颙见礼后,便直陈来意:“督宪大人,我们老爷熬不住了,好几日没正经阖眼,这两日已经昏厥过多回,毕竟上了年岁。学生劝他好生将养几日,他也不肯;学生实法子,才来求见督宪大人做主……”
    曹颙站起身来,道:“如此,本督就去探望他。
    刘川听了,松了一口气。
    曹颙交代了官邸轮值的几个书吏一番,便随刘川出来。
    等二人到了知府衙门,却是扑了个空,朱之琏并不在知府衙门,而是去了庆余堂。
    等到了庆余堂,并不见朱之琏,反而是姚一方板着脸,望着曹颙身上的补服,讥笑道:“这里是医馆,不是衙门
    曹颙晓得高人都是有脾气的,并不与他计较,冲他点点头后,便直接走进去……
    朱之琏面色蜡黄,双眼紧闭,直挺挺地躺着,看着了无生机。
    “大人……”刘川哽咽着,走到床边,看着人事不知的朱之琏,已经说不出话来。
    这会儿功夫,宋大夫得了消息,过来请安。
    曹颙仔细问了朱之琏的病,却是越听越沉重。
    按照宋大夫的说法,朱之琏是“忧思过重”,寝食难安,使得身体孱弱,外邪入侵。
    现下朱之琏昏迷不醒,是因为方才吃的药中,有一味药可做安神之用。
    为了让朱之琏静心修养,曹颙终于按照刘川所求,命朱之琏将手上的差事都分派下去,不许亲往。
    朱之琏得了消息,怔了许久,换上补服,使小厮捧了拜帖匣子,亲自前往总督府。
    等到小厮回禀,朱之琏来了,曹颙长吁了口气。
    朱之琏显然已经猜到什么,面容甚是平静。
    十三阿哥已经定下归程之期,曹颙没有在磨蹭的时间,便对朱之琏直说了究竟。
    朱之琏听了,并无激动之色,反而神情坦然,道:“我身为一地父母,却因一时疏忽害了数十百姓性命,理应重罚……”()V





    第十卷 游龙舞—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情债,儿女债(三)
    。 更新时间:2011…3…17 1:50:34 本章字数:3793

    曹颙心里有些堵得慌,雍正下旨缉拿朱之琏固然为了保全唐执玉,可他曹颙也从中受惠,不必灰头土脸地回京。
    “朱大人,用不用先给大公子、二公子去信,省得他们两个惊慌。”
    曹颙想了想,问道。
    朱之琏的长子在京城侯府,替父亲主持明孝陵春秋二祭;次子朱霆年初恩荫入监,亦在京中。
    朱之琏摇摇头,道:“还是算了,若是他们两个不懂事,四处钻营,反而会适得其反……说起来,唯有小女霜儿最是令人放心不下……”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道:“罪臣之女,何以匹配俊彦?元柏那边,要是有其他说法,曹大人也不必勉强他。”
    田氏急着娶媳妇过门,原是同曹颙、初瑜商量过,等秋试过后,便准备给马家、朱家下聘之事。
    左住为兄,婚期预计在年前;左成为弟,婚期预计在年后。
    曹颙心里虽不赞成左住兄弟早娶,却也不好拦着。
    毕竟,在世人眼中,十五、六岁不算小了,足以娶妻生子支撑门户。
    更不要说,左住、左成身世堪怜,早日娶妻,重整门户,也算是告慰地下之人。
    天佑回京参加完乡试,没有回清苑,就是在京帮着左住、左成兄弟预备聘礼与婚房。
    听了朱之琏的话,曹颙立时变了脸色,带了薄怒道:“朱大人这是在斥责我教子无方么?倘若左成真是见风使舵、背信弃义之人,不肖朱大人说,我也不会将他塞给大人做女婿”见曹颙如此,朱之琏只叹了口气,对着曹颙作揖,道:“失言之罪,失言之罪,还请大人见谅……”曹颙扶起,道:“想来,曹某回京的日子亦不远。
    到时候,少不得去叨扰大人。
    大人若是翻脸,想要断了曹某这门亲戚,曹某可是不依。
    京城府中还有几本前朝大儒手札,到时还需请大人赏鉴一二。”
    朱之琏虽封侯,可身份尴尬,一直如履薄冰,全无根基。
    曹颙乐意与之通家交好,自不会因这拐了弯的亲戚关系,而是真正被朱之琏的人品折服。
    朱之琏是出了名的爱书成痴,现下听了曹颙的话,眼睛一亮,已经生出几分期待。
    随即,他想起知府衙门内宅,自己的书房,不由变了脸色。
    “曹大人,下官厚颜,托付大人一事,还请大人援手?”朱之琏郑重道。
    曹颙听了,不由一怔,方才提及儿女都没有用“托付”,这会儿又说起“托付”?“朱大人请明言,但凡曹某能力之内,皆尽力便是。”
    曹颙道。
    “下官若是待罪离京,官邸那边藏书,还请大人帮忙保全。”
    朱之琏作揖道。
    曹颙听了,哭笑不得。
    朱之琏这个“书痴”,倒是名副其实。
    “朱大人且放心,有曹某在,定不会让人惊扰官邸内宅。”
    曹颙道。
    朱之琏再次谢过,竟似再无牵挂,浑身轻松地离了总督府。
    曹颙坐在官邸,有些明悟。
    朱之琏之所以如此看淡功名利禄,还是因身份所致。
    出仕三十多年,一直束在知府这个品级,不上不下,想来他早已看透。
    十三阿哥在清苑待了三日,第四日便启程回京。
    保定知府朱之琏、清苑知县胡衡,被羁押回京受审。
    百姓消息闭塞,尚且不知他们口中的好知府,已经成了阶下囚;清苑官场,却是一片哗然。
    虽说早就晓得,中秋踩踏事故,总有追究罪责之时,可大家心里多存了侥幸之心,想着“法不责众”四个字。
    除了无法脱罪的清苑知县外,其他人干系都应不大才是。
    没想到,官声颇佳,抚恤事宜又处理得当的朱之琏,直接被罢官问罪。
    旁人还好,晓得自己个儿分量有限,多在观望中。
    唐执玉却是在得到消息后,立时赶到总督府,求见曹颙,言明上折为朱之琏辩罪,恳请曹颙具名。
    这个请求,并不是冒昧而为。
    他两次做曹颙的属官,晓得自己这位上峰不仅不会嫉贤妒能,而且对于勤勉能力出众的手下还乐意提拔保全。
    在他看来,这具名辩罪,保全朱之琏之事,即便不是他先提出来,曹颙也会为之。
    不过,这回他却是失望了。
    从总督府官邸出来时,他即便强压镇定,眼里也露出迷惘之色。
    这是“圣意”,目的是为了他唐执玉不被牵连进去,是为了直隶的稳当。
    唐执玉并不是糊涂人,听了曹颙点了这一句,还哪有不明白的?曹颙没有多说什么,一切选择都在唐执玉自己手中。
    同样是具名辩罪,曹颙能做的,唐执玉却是不能。
    因为他总管民政,一不小心就能引火烧身。
    为了“顾全大局”,他似乎只有“遵从上意”这一条路可走……不知是不是朱之琏提前交代的缘故,在他被羁押回京后,夫人刘氏没有来总督府说项。
    曹颙却不能袖手旁观,早吩咐小满在城里寻了合适的宅子,打算带人帮着刘氏母女迁出知府衙门。
    朱之琏不在,刘川随之进京安抚朱家兄弟,刘氏母女,总要有人照看。
    朱之琏已经被罢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