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李范两家争执,在路口堵了足足有一刻钟。

  李范两人的底细,自然也被大家打听出来。

  虽说两人现下地位相当,可分量不相同。

  李卫皇上潜邸门人,捐官出身,这几年幸进至总督;范时绎却是开国元辅之孙,家族父兄辈出的督抚之臣,一个巴掌数不过来。

  不说旁的地方,就说江南诸省,早年范时绎之父就做过两江听督,他的伯父则是在三番之乱时,死在闽浙总督任上。

  按理来说,这两人分量不同,应该斗不起来,怎么就闹腾起来了?

  真是说法各异,有说范时绎气恼李卫不守规矩,在六部里散的银子多,打了他两江总督的脸;有说李卫狂傲,在江南捞过界,引得范时绎不满的。

  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用。

  不管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江南之地两大总督不合,成为众所周知之事。

  虽说这本不同曹颙相干,可南边还有个曹颂在,曹颙不得不多思量思量。曹颂是两江的官,却因“缉盗”之事,要听李卫宣召。

  范时绎要是迁怒的话,难免不待见曹颂这个下属。

  落衙后,曹颙回家换下官服,同妻子说了两声,便带了几个长随去了西单牌楼附近的“丰和庄”。

  曹颙与李卫约好的饭局,就在这里。

  说是饭庄,实际上在一处四合院里的私房菜馆,口味以淮阳菜为主。

  曹颙到时,李卫已经在雅间候着。

  没有旁人,也就少了客套与寒暄。

  因曹颙去年年底去过江宁,两人算起来也不过大半年不见。

  同那时相比,李卫越发清减,脸上密密麻麻的麻子坑越发显眼。

  可是因居上位久了的绿故,并不见猥琐之态。

  气势更盛,透着肃杀之气,不像是文官,更像是卸甲武将。

  “到底是什么缘故,怎么就同范时绎闹腾起来?江南可是干系到社稷民生之要地,你们两个闹不合,皇上说不定要恼。”曹颙也不废话,直言道。

  李卫摸了摸大脑门,苦笑道:“哪里是我想要闹?实在是没法子,是范时绎要抓我的小辫子。他弹劾我的折子,都已经递到御前。早在刚进京下通州码头时,便争了一次道了。那次我念着他资历深,还退让了一步。他一个谢字儿不说,今儿又变本加厉。要是再退,我就成了笑话。”

  虽说曹颙与范时绎做过两年同僚,可两人官衙不在一处,见过的次数有限。

  在曹颙的印象中,范时绎有儒将之风,看上去与李卫的彪悍正相反。

  没想到他竟然行事如此霸道。

  “到底是什么绿故?总不会是因你羁盗差事,若是他连皇上的安排都不满,那气度这么小,也做不到总督。”曹颙道。

  李卫冷笑两声,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说不定还真是大人高看他了。他对幕僚说,他堂兄范时捷罢陕西巡抚并非是因受年羹尧牵连,而是犯了小人的缘故,那小人就是我。我出京后,先西南,而后江南。距离陕西几千里,哪里就同范时捷扯上关系?不过是无稽之谈……”

  *
  前几章有将曹颙说成了二品,错误,已经从一品了,嘎嘎。

  月票升到历史第五,感谢大家。不过,后边追的太近了,还恳请有月票的朋友继续帮忙。

  今天下午陪老妈去了趟超市,买了米、牛奶这些重东西,然后悲剧,抬了两次到五楼,当时感觉就跟成了神仙似的晕眩,过后算了一下,分量超过七十斤。汗,大力士丸。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帝王耳目

“又玠既觉得范时绎‘迁怒’之说是无稽之谈。那他敌视又玠的缘由是什么?为了缉盗的那点儿兵权?”曹颙疑惑道:“你督抚一身,政务繁重,一年到头也未必有功夫去两江一次,他到底在忌讳什么?” 

  到了范时绎现下的身份,若是没有利益之争,断不会如此喜怒形之于色。 

  李卫没有回答曹颙的疑问,反而问道:“大人知道江宁朝天宫么?” 

  曹颙失笑道:“江宁上下又有几个不知道朝天宫的?我好歹在江宁生活了十几年,自是晓得。听曹颂说,那里香火很旺。上回大修朝天宫,还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圣祖皇帝第五次南巡之前。说起来,朝天宫与我们曹家还颇有缘分。” 

  朝天宫位于江宁水西门内,相传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冶城,有史记载是从晋朝开始,晋朝为寺院,唐朝改为道观,沿袭到明朝,明初由太祖皇帝重建。 

  明灭末朝天宫损毁与战火,没了早年的雄伟壮丽。 

  而朝天宫在清朝第一次大修,就是由曹颙祖父曹玺主持。 

  令人遗憾的是,没等朝天宫修完,曹玺就病故在江宁织造任上。 

  康熙四十四年,第二次修整朝天宫时,曹寅还曾对儿子提过此事,话中颇多唏嘘。 

  事情隔了好几十年,李卫还真是不知曹家与朝天宫有这般渊源。 

  他的神色有些不自在,犹豫着像是不知怎么开口。 

  曹颙察觉出他的异状,笑容顿住,带了几分猜测,问道:“范时绎可是要……重修朝天宫?” 

  李卫点了点头,道:“大人猜的不错,八成是如此。早就听说总督府与朝天宫当家的几个道士往来亲近,今年两江报上的祥瑞,两处都在朝天宫。要说范时绎没有深意,我李卫是不信的。” 

  曹颙听了,不由皱眉,道:“朝天宫占地数百亩,岂是想要修缮就修缮的?那么大的工程,总要有个由头。早年朝天宫虽修缮了两次,可都是为了迎接圣驾。每次所耗费银两,也不扰地方,多有两江官绅捐资。” 

  当然这种捐资也有回报,当官的即便不能升官,也给个兼职拿个双俸,乡绅的话也挑德高望重之人面君,子弟多有恩荫。 

  皇上登基五年,连京畿都没去过,更不要说下江南。 

  “由头还不好说,国泰民安,百姓乐意奉道。范时绎是总督,他说一句话,‘主动’捐资的官绅还能少了?两江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李卫说道:“只是瞧他行事,是个敢伸手的。若是真张罗开了,怕是要在两江刮下一层地皮。”
听李卫这样说,曹颙想起噶礼。 

  江南实在是太富了,自打顺治朝开始,多少重臣倒是两江总督任上。 

  曹颙有些明白范时绎为什么针对李卫。 

  因身上兼着江南缉盗的差事,李卫的耳目遍及江南。 

  范时绎要是想要“大展拳脚”,能换个由头应付京城这边的问询,却绕不开在江南的李卫。 

  偏生李卫也是总督,两人平级,互不统属。 

  “做贼心虚,说的不外如此。他先闹这么一出,等到以后你想要说他些什么,旁人都要思量思量,是不是有心报复,是不是意气之争。”曹颙点点头道。 

  李卫感慨颇深:“就是这样,做婊子还要立牌坊,真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他却是不想想,范家在官场的名声,早就臭大街了。皇上还好,没有惯着他们,圣祖爷待他们范氏一门太过优容。” 

  李卫心有不忿,曹颙却是晓得康熙优待汉臣的缘故。 

  汉臣荣辱都在帝王一念之间,位置在高,也接触不到八旗实权。那些满臣就不同的,有的家族名下十几佐领,治下旗民人丁,比一般的王爷还多。 

  范家虽说满门督抚,可官声并不好听,有贪墨之嫌。 

  雍正能让年羹尧成“西北王”,连“年选”都弄出来了,不过是因他权利虚,年家只是寻常汉军,也没有传世的佐领世职。 

  “皇上最是圣明,范时绎既存了这个心思,在江南的日子也久不了。又玠也不必搅合进去,只做好自己的差事,别辜负皇上的器重。他闹腾他的,你站在旁边看戏便是。”曹颙劝慰道。 

  李卫猛灌了一盅酒,道:“反正我就觉得憋屈,要是能直接动拳头就好了,省的他两次三番挑衅,连带着我也成了笑话。可怜我这张面皮,自己差事干得也算尽心尽力,不敢说要得众人一声赞,却也不愿为了那小人的龌龊心思,成了笑柄。我皮糙肉厚到没什么,只是怕丢皇上的脸。” 

  不知李卫是想开了,还是他心性豁达,待将范时绎的事撂在一边,他的情绪又上高昂起来。 

  他拉着曹颙,开始请教总督任上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虽说现下总督衙门幕僚数十,可以给李卫提供各种建议,可位置不同,眼界就不同。 

  待真遇到费解难题,与其集思广益,还不若趁着这个机会咨询咨询曹颙这个过来人。 

  曹颙认真的听了,晓得答案的,仔细作答;不知道答案的,也帮着李卫分析一二。 

  李卫晓得,曹颙虽比自己年轻,可在官场上却是自己的前辈,见他真心提点自己,面上也带了感激。 

  两人一问一答,时间过的飞快。 

  等曹颙没有解说的了,夜也深了,到了作别之时。 

  李卫亲自将曹颙送出大门外,见四下空旷无人,曹颙的脚步顿了顿。压低了音量道:“又玠合家在任上,骨肉团聚好是好,只是也不好耽搁了孩子们的学业。不管几个小的如此,长子还是当送到京里。” 

  李卫闻言,不由愣住,不解地望着曹颙。 

  曹颙神色温煦,可直到上了轿子,也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儿…… 

  次日一早,在用了早膳后,雍正便收到粘杆处送上来的禀事折子。 

  若是李卫见了,定会惊骇莫名,从他到“丰和庄”后的言谈举止,都详尽列下。连曹颙过来后,两人在雅间里的对话,都一个字都不差。 

  只有曹颙在空旷处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折子上没有。 

  看着这样的禀事折子,雍正却带了几分骄傲。 

  圣祖爷当政时,过于宽仁,臣下也敢糊弄君王。 

  可,现下谁又能糊弄他? 

  他虽在禁宫之中,却有自己的耳目。

 李卫与曹颙虽是故交,可两人一个是督抚,一个是尚书,他这个皇帝安排人留心这两人相见也是情理之中。 

  这折子记的详细,仿佛场景在他眼前重新一般。 

  他先点了点李卫的名字,笑骂道:“这奴才,人粗话糙,只有心实还可取……” 

  待看到后头,多是曹颙对李卫的教导与提点。 

  雍正沉默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老成持重,见识不错。” 

  显然,他虽有些恼恨范时绎的多事,可也被两个臣子私下对他这个帝王的推崇所取悦。 

  在他心里,早已将曹颙与李卫划上自己人的符号。 

  却不晓得,曹颙在雅间里所说的每一个字儿都斟酌了再三才说的。 

  粘杆处现下还算隐秘,即便有人听过这个名字,也不会想到他们耳目无孔不入;可后世粘杆处鼎鼎大名,曹颙当然不会不小心驶得万年船。 

  就在十月十六这天,张义终于从江宁回来,带回曹颂的亲笔信。 

  曹颂的决定,却是出乎曹颙意料。 

  他没有回京意愿,决定留在江宁。 

  按照他的话说,他早年虽去过西北,可是以侍卫身份,常驻中军,并没有实战。他本身勇武有限,也没有将才,即便真去了西北。也是随大流混军功。 

  与其那样做个“滥竽充数”之人,还不如留在江宁,跟着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