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鸿宣说到了最后,却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可惜怎么了?”月娥开口问道。
“可惜这凡人,也分三六九等,只怕是那些掌权者为图自己痛快,不顾众生死活,胡乱开采资源,最后这些好处,根本就分不到广大的劳苦众生身上去。”鸿宣闭着眼睛开口道:“天道尚未完善,人道发展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会毁灭,无量量劫当出。却不是没有道理。”
月娥听了鸿宣的话,点了点头,开口道:“我等虽为圣人,以天地众生为棋,但并非绝情无义,不过破而后立,夫君到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人族卑劣性跟太多,在物质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终究是会爆发出巨大的危害来了。”
“正是如此。”鸿宣开口道。
当下,夫妇二人不再说话。
再说准提传道东瀛,这大汉国发展极快,很快就造船出海。难下至澳洲,又有人甚至去过了北欧。因为诸子百家神通之人皆有,尽管不得长寿,但如此却符合了洪荒天道的发展,是以百家后代,代代有那四方修士外出。这一外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却把佛教传道了东方来,到底是天数使然,鸿宣虽然知道,但也不好阻止,暗想有这诸子百家的存在,定然不会让这佛门独大。
鸿宣的想法,确实不错。不过却忽略了佛门这类似传销一般的盅惑神通了。
佛门秩序,认真分析的话,其实就是传销的始祖。
何为传销?传销其实就是金字塔式营销,俗称卖人头收钱,卖会员资格。这种做法,首先每一个人加入传销的组织后,必须缴纳会员费,然后如何收益呢?就是再去发展会员,每发展一个会员费,可以获得一定的比例的抽层,接着自己的会员发展会员,也能从中得到一定比例的抽层,如此抽了好几层人员,那么上层积累的金钱就非常恐怖了。
不过,传销只有在前面的人能够获利,到了后面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任何利益,特别是最底层,基本上没有赔光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传销发展到了最后,绝对是崩溃的,而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自保已经没有问题,这些贡献了所有的生命,却可能要被践踏,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佛门一直宣传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事实上这也是有条件的,特别是随着西游之后。大兴。教义也更加完整。更像传销组织了。
每一个信仰佛陀的存在,都会变成“肉猪”每增加的精神力量,都会被自己信仰的佛头汲取,直到他死去。不过,如果单单就是这样的话,众生早晚会不相信阿弥陀佛了,天道也会不允许。那么,自然应该给人们一些希望了。这希望怎么给,却又值得琢磨了。西方两位教主也是大智慧。很快就想到了传销这种概念,将其发扬光大,要往生极乐可以,你必须传道。将我们的信仰,传播到三千世界,美其名曰:布施。
这种布施。其实比正经修道,并没有更加容易。
布施就是让所有的人都信佛,让你为佛门贡献到了一定程度,如此你才可以证得菩提。成就大道。
这么一来,往往也只有上层的人、手快的人,迅速抢占了地盘,把布施的事情做好,如此才可可以证得菩提大道,到了后面,不知道多少的生命,根本就没有机会证道了,因为他们是最底层的。已经没有人可以布施了。这样。最底层的人,只好轮回去了,只要信佛,他们就这样生生世世,成了“肉猪。”再也没有翻身做主的可能了。
佛门会大兴,正如传销会赚钱一般,的确是大势所趋,但他们共同点都是一样:不能长久。
西方两位教主。知逝世界会毁灭,所以并不是非常在意,而且圣人争夺的就是皮面,就是道统,都能以天地众生为刍狗了。还惧怕什么来着?众生的疾苦,岂会真的在意?如果真的在意,为何那西方还有压迫,还有不得长生之人,还有无数生命都没办法解脱?既然西方教连他自己的西方都没有全部度化,又怎么可能度化得了你东方众生。
道理,正是如此!
汉朝成了过去后,北魏的时代到来,正是四方大变更之际,佛门趁机传道东方。准提、接引尽管答应了鸿宣不传道东方,但此时鸿宣被封印了,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他们不传道东方,却没有不允许门下弟子不能传道东方。在西弈两位大能的算计之下,佛门也跑到了东方来,吸收东方的气运。
这佛教发展,极为迅速。
北魏发展几年后。有卢、为了模仿割肉喂鹰之事,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因为各种缘故,佛门有人施展妙法,让众生看到极乐世界,只道自己死后,就能往生极乐,便纷纷膜
。
这般情况。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道的发展,其危害,丝毫不下于在练轮子功后在一国都城大门口自焚!
西湖之上的鸿宣与月娥,怎会没有察觉到这种情况。
月娥为百家之教母。自然不能无所作为,所以便将自己的宝贝阴阳两仪灯丢到了西湖的路上。
这阴阳两仪灯发光阵阵,却是散发着吸引人的目光。
兵家崔浩。清河郡武城人,白马公玄伯之长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这阴阳两仪灯,乃是百家教母的宝物,上面自然有百家诸子的气象。崔浩身为兵家,对天地气象变化,极为敏感,这一日小他在楼台观望天象,徒然发现了一道流光冲天而起,当下命人备了车马,亲自往那道流光追去。
崔浩一番辛苦。追踪到了西湖,很快便发现了这阴阳两仪灯。这阴阳两仪灯,乃是月娥的宝贝。除非是将其彻底摧毁,使其反本还原,否则就算是圣人。也抢夺不了。崔浩乃是兵家传人之一,自然也不可能吞了这件宝贝,甚至可以说崔浩连祭炼都不会。
不过,月娥却是有办法,崔浩那了阴阳两仪灯的时候,便有一股烙印,飞进了他的精神之中,正是一些修炼方法,和催动阴阳两仪灯的一些口诀,助他成事。同时内中也有玄门酝酿的功德。若是崔浩灭佛成功,这些就算不能成仙,下一世定能转生到地仙界去,自有玄门中人前去度化于他。
“原来是道妇教母传下的宝灯,这灭佛之举,想来当由我来。”崔浩开口道,其实他早就想要灭佛了,这些佛门弟子,剃了头发,加了宗教,不事生产,没有赋税,比起那道门来,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而且还盅惑人心,闹的人人自残以为佛,简直愚昧不可知!
先前江崔浩见佛门势大,而且有一些厉害的神通,心里没底,如今得了宝贝,却是要去证一番高下了。
正文 第225章数次灭佛时代变迁
更新时间:2011…2…17 13:54:04 本章字数:6198
!下章耸角老出镇压,谢谢理解六 崔浩的了修炼之法和阴阳两仪灯后,回去就开始苦修,尽管这妙法高绝,奈何他年事已高,修炼起来已经是有些困难,尽管兵家也有修炼之法,能够延年益寿,但崔浩三朝元老,活得久了,终究是难以回天,在短时间内。却也难有大成就,好在这诸子百家神通极为特别,经过一番辛苦祭炼之后,崔浩总算能够催动阴阳两仪灯。
这阴阳两仪灯,只要一催动起来,两仪净火月娥就可以操控,所以并不用担心什么。
崔浩的了阴阳两仪灯后,这佛门也不清净了。那西方教主暗自违约,将这阴阳两仪塔出世的信息,传给了佛门修士,很快就有修士传道了中土佛门的手中。北魏皇室之外数万里,有一座兰若寺,兰若寺中,黑山神僧正在苦修佛法,突然有门下佛子前来禀告:“老爷,静斋方丈了。”
“静斋方丈?”黑山听了,神色一变,连忙起身,让人迎接静斋。
不多久。那静斋神僧来到了,双方见礼之后。分别坐了下来,自然有佛子奉上香茗。茶水之后,黑山神僧开口问道:“不知静斋方丈前来。有何见教?”
“我佛性慈悲,在乱世之中,普度世人,如今北魏太武帝不尊天数,使崔浩等人,欲灭我佛教,佛祖慈悲,降下兆头,正好让我前来与你分说,准备抵抗这王朝的灭杀。”静斋方丈开口说道。
“崔浩修炼的是兵家之道,我佛门有降龙伏虎神通,何须惧怕他来?”黑山方丈开口说道,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你可知道那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事?”静斋开口道。
黑山不知其中玄妙,开口说道:“愿闻其详。”
“那道教三清,太上老君降尘,立下道教,这便不必多说,那太上老君的弟子玄都大法师,落下凡间,立儒门。儒门更走出了孔子这般圣人,虽然不是真圣,没有什么法力,但是其手握道之痕迹,更是厉害无比,圣人之下对上了,绝无胜利的道理。
这道教道教传下道统,自是不必多说,关键的是这诸子百家,原本却是有灭亡之祸,却因人教教主鸿宣夫妇,来凡间传道,所以诸子百家愕了人教教主的气运,得以保留,中土神州大兴,炎黄子孙为天下正统。”静斋说道这里。缓和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当年,以集诸子百家之所长为口号,有杂家诞生。杂家教主九流,实乃人祖天尊鸿宣所化,杂家教母道妇,却是天尊道侣月神娘娘所化,这二人发扬诸子百家的学说,如今我佛教慈悲。传入东土,那月神娘娘却是看不过眼,赐下先天法宝,欲行灭佛之事。”
黑山听了。顿时皱了皱眉头,接着冷笑道。声音之中,带着几分淫贱:“这道妇乃是一女流之辈,何德何能,”
“住口!”静斋听了黑山的话,猛地吓了一跳。开口道打断了黑工。的话,“你欲寻死不成?安敢亵读圣人!亵读圣贤。如同侮辱我佛,乃是大罪,当年纣王因为他人算计才昏庸行事,却得了封神榜上大位置,你这话若是传入他人之耳,必死无疑。道妇为杂家之教母,你如此亵渎,诸子百家岂会放过你了?”
黑工。听了,顿时有些不悦,看静斋的神色,知道他是关心自己,但心中有些不以为难,说道:“区区灵宝,岂能挡的住我佛门神通?”
“吾来通知方丈,方丈尽量小心就走了。
静斋见状,只觉得这黑让。没有佛门的仁德,当下便不搭话了,开口道,“吾还有事,当去其他地方,再行通知。”
“且让吾送方丈一程。”黑山闻言,起身说道。
静斋走远之后,暗暗叹了一口气,找其他佛门方丈去了。再说老君传下茅山道术后,就有天师道一脉出现,到了北魏这个时代,有寇谦之修得茅山道法,又修得道门正宗修炼之术。九品天仙诀,修为大进,受了的仙界天仙之命,便到了太武帝宫中做了那供奉,后来成为国师。地位渐渐高深。
兵家崔浩将阴阳两仪塔炼化之后,信心大起,就找到了太武帝,要求灭佛。
太武帝听了,找到了天师道的寇谦之,问过此事。
寇谦之的了上头的吩咐,正想着如何灭佛,听闻太武帝之言,心中大喜,连忙开口说可以灭佛,接着,寇谦之献上道书,尽管此时朝野信奉者很少。不过加上了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太武帝便决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