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天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给粮。他击不退援军,援军就自己退却,或者死不进攻。他攻得筋疲力尽即将崩溃,萧衍立刻同意议和让他整顿,还下诏令各路援军退却。不是侯军太狡猾,根本就是梁军太配合。人生到了这种境界,你要不弄出一点奇迹简直都无法跟粉丝交待。
  于是,三月十二日,台城众望所归的陷落。行事昏悖却自高自大的萧衍也终于将人生道路走绝。
  消息传到江陵,手握重兵的湘东王萧绎只是淡然一笑。这本来就是他想要的结果。那个昏瞀的死老头要是不挂掉,太子哥哥萧纲要不挂掉,皇位就没他什么事。所以台城必下,这两人必死!
  在侯景以不屈不挠、阴魂不散、死缠烂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流氓精神奋战在建康前线的时期,萧绎倒也没有闲着。他在潜心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接班扫清障碍。
  台城一下,萧绎顿时如释重负,立即玩了一出把戏。
  四月份,太子舍人萧歆象个幽灵般从历史的夹缝里钻出,现身于江陵城内。他自称是从台城逃出,身上奉有密诏,加封湘东王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并授予“承制封拜”大权。而萧绎原有职位仍然兼领。
  一下子,萧绎就在法理上具备统御梁朝所有军队(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做出最高决策(侍中)、自行任免官员(承制)及诛杀征讨(假黄钺)的极度权力,而且还能管理民政及自行征税(司徒)。萧绎原有的职位是:使持节(具备对中下级官员先斩后奏之权)、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九省军区司令)、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兼管荆州的民政)。本身就是梁朝宗室里实力最强的一个,这下子又具备统御天下之权,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出手收拾兄弟子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自己得不到最高权力,出力去救出老爹和大哥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不能完全归罪于萧衍家庭教育的失败。这不是个简单的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高度集权的政体下,所有好处都归于皇帝一个人。此外全是臣,全是奴隶。这种制度造成了皇帝一人与全天下的对立。即使贵为皇子,身居高位,仍然是无独立人格,无人身保障的。历代血淋淋的事实一再教育大家,除非能成为那天下一人,此外任你是宰相或是王爷,仍然什么保障都没有、什么尊严都没有。所以历代皇帝连太子都要猜忌。而贵为太子仍想造反,恨不得老头早死一天也好,本质上就是由这种“零和博弈”的局面逼迫出来的。处于这个与全民为敌的位置上,皇帝只能不择手段维护统治。首要一条即是不让天下臣民有任何合作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中国人的一盘散沙,与其求之于大而化之的“文化劣根”,不如认真梳理一下极端专制对国民心理的毁灭性伤害,及其如何一代代积淀成极端权力崇拜、蔑视道德、对权势即罪恶的高度理解、对他人的恐惧与不信任之类集体无意识的。换言之,起作用的绝对不是什么道德说教或是先哲哲学体系中的某个提法。而完全在于现实的制度层面,政治实践层面。
  萧绎出手的第一个目标是河东王萧誉,萧誉是萧绎侄子。他的老爹就是已故太子萧统。严格说起来,萧誉的“正统性”比萧绎还要高那么一点,所以这个对手必须除去。四月份萧绎一得到萧歆“授权”,立即向萧誉主管的湘州征兵。萧誉当然不肯平白交出部队,干脆的予以拒绝。六月,萧绎派世子萧方等出兵征讨。结果战死。萧绎又派镇兵将军鲍泉出战,还是不胜。只得让王僧辩再上。九月,萧誉的弟弟萧詧为给哥哥解围,从襄阳起兵南下。一直攻到江陵城下。因部下背叛,萧詧战败逃回襄阳。无奈之下投靠了西魏。湘州之战直到第二年五月才告终结。王僧辩擒杀萧誉,萧绎终于切实控制了湘州。随后萧绎逐走据守郢州的六哥萧纶,长江中游尽入掌握。
  就在这一时间,侯景也分兵攻下三吴,完全zhan有了江东一带。九月,侯景部将任约溯江西上进攻西陵和武昌。萧绎逼不得已,这才开始部署与侯军作战。
  一时间梁朝疆土上战火四起。各种势力打一团。但是陆法和并未轻举妄动。他一直在看,一直在等。他知道若没有真正的好时机,强行出头就象引火烧身那么危险。
  这一等又是一年。大宝二年(西元五五一年),侯景声势达到极盛。局面的扩张已超过其人的控御能力。而他的自我膨胀也在此时达到顶点。三月,侯景大举发兵西上,打算与任约合军,除掉最强的对手萧绎。
  本来侯景攻克台城,本质上是萧绎有意放任的结果。但是军事上有种现象,即当某方成功突破某一临界点,将会造成一系列强化反应,形成大火燎原、百川汇海之“势”。这种现象相当于工程学上的“正反馈”,一方的成功促进成功,另一方的失败加剧困境。侯景一介丧家之犬,居然凭几百杆破枪打下建康,难免让观望者产生“此天命也,非人力可及”的玄想。而萧氏皇朝却有“王气尽矣”的末世衰象,军心士气难免低落。这样的情形下,通过集体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反应,运气通常会进一步向胜利方倾斜。
  四月三日,侯景部将宋子仙攻克郢州,生擒萧绎之子萧方诸。左卫将军徐文盛、右卫将军阴子春逃归江陵。巴州刺史王珣、护军将军尹悦、定州刺史杜多安投降侯景。当时王僧辩正率后续大军前往增援,四月五日刚到巴陵,前线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到。王辩僧不敢继续前进,就地停驻在巴陵。侯景趁势西上,将巴陵城团团围住。
  到此地步,萧绎已经慌了神智。这一仗不同往时。那时南朝的水军优势不可动摇。前方打得再差,一到水网地带,北军就无技可施。可是侯景夺据江东后,已经有了强大的水师,长江之险对之已不成障碍。巴陵如若再丢,江陵城已经无险可守。而萧绎热衷内斗的遗患至此显露。襄阳的萧詧与他已成死仇,随时会再次南下。上游的老八萧纪纠集大军屯于白帝,依萧家家风,如不趁火打劫才叫变态。萧绎的主力一半在郢州投降溃散,另一半被侯景围在巴陵小城,要是再有不利,萧绎就毫无把戏可玩了。
  如此形势,萧绎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大小官员一一打起“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心思。陆法和却在这个险恶关口挺身而出,上书萧绎要求组军参战,为萧大王击退侯景。
  萧绎喜出望外。他知道陆法和在这一带很有影响。陆法和的这种姿态,等于是以自己“预知未来”的名声力挺萧绎。传达的信息是“萧绎将胜而侯景将败”。
  这样的造势机会如不利用,除非萧绎是个政治白痴。但萧绎显然不是,所以他痛快的授予陆法和建军之权,并给予一个“信州刺史”的空头官衔。信州此时还在萧纪世子萧圆照的控制之中。这种官职惠而不费,最合萧大王的行事原则。

'(南朝奇人陆法和(三))'
  八,入局
  出手第一回合,完胜。陆法和选点精准,令猜忌心极重的萧绎毫不犹豫同意建军。一得授权,陆法和雷厉风行,仅用两天就从蛮族里征集了八百精壮,当即开到渡口,准备乘船东下支援前线。
  送陆法和去当炮灰,萧绎并不心痛。但他也不至于对陆法和毫无防备。此时江陵城内已无人可用。萧绎就从监狱里将大将胡僧祐放了出来,升官为假节、武猛将军,晋封新市县侯,授予一千精兵(实在是无兵可调了),命其与陆法和联军东下抵挡任约。
  胡僧祐原在北朝当官,因北朝动乱而南下投梁。其人能力有,忠诚度也不错,缺点是有自己的见解,不肯毫无保留充当驯服工具。前些年蛮人(西沮蛮)作乱,胡僧祐被派去平乱。萧绎密授斩尽杀绝的方针,但胡僧祐不肯执行。萧绎一怒之下就把他关了起来。现在形势不妙,胡僧祐被火线起用。他也毫无怨言当即东下。
  胡僧祐的部队属于精锐,他自己也急于立功,所以走在陆法和所部的前头。五月中,与侯军前锋任约在湘浦(湘江流入洞庭湖的口岸)相遇。
  此时侯景大军在巴陵围攻王僧辩。这是萧绎最后的主力所在。而部将任约则领五千前锋直趋江陵。胡、任两军在洞庭湖边相遇。胡僧祐因兵力不足,对方又刚获大捷,锐气正盛,所以决定不与急锋。当即退兵西上,做出绕道东下的姿态。
  任约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心腹战将,一向轻视南军。所以胡僧祐的表现令他毫不生疑,当即麾军急追。在南安芊口,任约追上胡僧祐,向他喊话道:“你这江东小儿,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就知道跑、跑、跑。你还能跑到哪儿去?”
  胡僧祐不理他,只是占据有利地形固守不战。趁其不备悄悄丢弃营寨后撤。任约发现后立即再追。两人一逃一追,到了洞庭湖西岸的赤沙亭(洞庭湖在这里形成一块接近封闭的水域,叫做赤沙湖),陆法和的八百人马刚好也到了。至此胡僧祐不再逃跑,与陆法和联军摆开决战姿态。(五月三十)
  再回叙陆法和的行程。出发时八百子弟肃然登舰。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仓促成军也未经正规训练。但成员都是些悍勇之辈。蛮人历来好斗轻生,从战斗意志及单兵战斗力的角度,还是有相当实力的。陆法和更将自己的情报员一古脑儿收集起来,全体开动奔赴前线。战舰离港之际,陆法和激动难抑。他仰天大喝道:“老子有无量兵马!”
  这批人一走,荆州地界(或者可以说是“神界”)突然陷入莫名的沉寂。本来荆州一带神祠很多,老百姓有点什么头疼脑热都要找座祠庙祈福消灾。要说一求就灵倒没那么玄乎。但隔三岔五的总会有点灵验。可是自从陆法和率军出发后,本地百姓突然发现无论怎么求,都没有一点灵验的迹象了。于是民间纷纷传说,陆法和这一去啊,一定是把荆州地界的大小神灵全都带去助威。既然神没了,祈祷当然也就没用了。这个发现令大家震惊无比。陆大师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在神界的江湖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作为一千多年后的读者,只要脑子灵敏且足够“奸诈”,恐怕已从笔者的叙述中找到破解此现象的关键。那即是,之前那些应验的神迹,全是陆大师私下派人鼓捣出来的。
  比方说那个张家大妈平时挺崇拜陆大师,到处说他好话。陆大师总不好意思让人家义务宣传吧。偶尔他也会派个人去她家里或是她常去的神祠里听听,她都有些什么麻烦,有些什么心愿。要是成本不太高,解决起来不太麻烦的,悄无声息就替她处理了。再适当留点线索,让她知道这是陆大师的功劳。张大妈替陆大师鼓吹起来当然劲头更足了。
  而那个李大爷猎户出身,性格强悍不太信神。那么小小的跟他开几个玩笑,什么被他猎杀的狐狸半夜凄叫啦,石头砸到屋顶上啦。如此之类。一旦李大爷心中发虚,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去祈个神还个愿,种种异象当即消隐。万一时间长了,又开始目空神道的嚣张,那就再来几次。用不了几个回合的调教,李大爷即使不信服,至少也被吓服,不敢再明目张胆标榜那套无神论了。
  别说陆大师是专业在这条道上混的。就是那些彻头彻尾的世俗政客,在关键时刻也要借助这一手的威力。刘邦区区一个派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