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主隆恩!”

  方孝孺真心实意地行着三叩九拜之礼,然后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见方孝孺如此高兴,朱棣立即警惕起来。他盯着方孝孺消失的宫门发了半天呆,突然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朱棣终于猜出了方孝孺为什么会这么高兴:方孝孺多半是认为让监察部早一天运行起来,就可以早一天满足禅让的条件,到时候就可以迎立朱文圭为皇帝!

  操!

  政治协商的前提是一党专政!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天真的人,连这点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给他点颜色,他居然打算开染坊!!!

  在颁布左逆文臣的处理结果时,朱棣随口说过,待朱文圭成年后会让他去吕宋。后来朱棣册封朱文圭为一字并肩王,于是又准备让朱文圭成年后去北平。然而这一刻朱棣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让朱文圭一辈子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好。将来朱文圭成年,就在南京为他建一座王府,免得将来朱文圭去了北京会被方孝孺之流教坏。将来所有的一字并肩王,都统统留在京城!

  至于说方孝孺……算了,跟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一字并肩王一系既没有兵权又没有财权,造反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去抓贪官污吏的问题,也罢,干脆提前搞一次运动,把该抓的官员都抓了,该赦免的都赦免了,免得便宜了监察部。

  第一卷 第二十章 由悲到喜的王钝(上)

  王钝字士鲁,太康人。至正二十六年公元一三六六年)进士。知猗氏县。洪武中,徵授礼部主事。历迁福建参政,以廉慎闻。遣谕麓川蛮,却其赠,又恐不受为远人疑贰,用受;还至云南,输之官库。建文初,公元一三九九年)拜户部尚书。燕师入,越城走,为逻者所执。成祖诏复故官,寻敕以布政使致仕。既归,郁郁而死。

  当然,这只是另一个历史时空中王钝的生平。朱棣穿越的时间不长,其蝴蝶效应虽然还不能改变整个世界格局,但是对于王钝的命运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王钝奉旨离京巡视山西时还是盛夏,那时他只觉得苍溟溟的天穹下,沿途的村落全都萧索凄清若是一直保持这种戚戚惨惨切切的心态,两年后王钝自然会郁郁而死。可是抵达太原时,虽然已是立秋,但王钝的心中却已是一片火热。

  原先的历史上,王钝被巡逻士兵逮住时,永乐皇帝已经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大屠杀。王钝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违背暴君的意志,但同时他又心怀故君,那种文人儒士“未能殉节而死”的羞愧每天都折磨着他;另一方面,原本已经升为户部尚书的他如今却不为永乐皇帝重用,官职降低,权柄减少。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导致王钝没过两年便郁郁而终了。

  朱棣穿越之后没展开历史上的那场大屠杀。然而官职降低、权柄减少而造成的郁闷感,以及未能坚持站在故君一侧所产生的愧疚感同样使得王钝倍受煎熬。因此,离京时王钝的心情仍旧是一片灰暗。

  由于有着钦差的身份,朝廷载在邸报上的消息王钝总是很快就能看到。

  八月壬子,永乐皇帝祭烈士陵园,封神。

  在驿道上偶尔可以看到因军务过往的军士。王钝发现,在永乐皇帝亲祭烈士陵园并封神之后,越来越多的官兵脸上显现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东西。王钝说不出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但他知道,以前军户是不可能指望配享太庙或配享孔庙的,而功臣庙的门槛又太高。然而现在却有了烈士陵园,哪个军人不想享受千年之令名?如果军人皆以为国战死为荣,那么大明军队变为百胜雄师之日也就不远了。

  八月丁巳,朝廷颁布《爵位法》。

  贵族分为有禄贵族和有邑贵族两种。所谓有禄贵族,就是帝国本土常规的能够享受岁禄的贵族。而所谓的有邑贵族,则是羁縻地区的大小头目,例如土司、头人、伯克、游牧民族中大大小小的汗、部落首领,以及海外新开拓领土上的首领。有邑贵族的共同特点便是不享受岁禄,但拥有采邑,而且还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私兵。

  皇族男性爵位依次为:亲王岁禄10000贯、郡王2000贯、镇国将军1000贯、辅国将军800贯、奉国将军600贯、镇国中尉400贯、辅国中尉300贯、奉国中尉200贯。

  贵族爵位依次为:一等公爵岁禄700贯、二等公爵岁禄685石、三等公爵岁禄660贯、一等侯爵岁禄610贯、二等侯爵岁禄585贯、三等侯爵岁禄560贯、一等伯爵岁禄510贯、二等伯爵岁禄485贯、三等伯爵岁禄460贯、一等子爵岁禄410贯、二等子爵岁禄385贯、三等子爵岁禄360贯、一等男爵岁禄310贯、二等男爵岁禄285贯、三等男爵岁禄260贯、轻车都尉岁禄210贯、骑都尉岁禄110贯、云骑尉岁禄85贯、恩骑尉岁禄45贯。

  无论皇族爵位还是贵族爵位均减等继承。贵族爵位只有一子可以减等继承。而皇族爵位。除嫡长子可减一等继承外。余子还可减二等继承。

  所有地贵族都可以享有三项特权。

  一、有禄贵族终生由国库支付岁禄。有邑贵族可依法在采邑内对领民征收赋税。一部分依法向中央缴纳。余下部分由该贵族自行处理。

  二、皇族子弟免费就读宗学;有禄贵族中。伯爵以上贵族子弟免费就读国子监;有邑贵族中。伯爵以上贵族子弟免费就读蕃学。考试合格者免费迁往国子监就读。

  三、《大明律》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是笞、杖、徒、流、死。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除谋逆罪外。其余刑罚均可以爵抵罪。对皇族而言。笞、杖、徒、流、死分别对应减一等、减二等、减三等、减四等、减五等爵位。也就是说。拥有镇国将军以上宗室爵位者。可免一次死刑。对功勋贵族而言。笞、杖、徒、流、死分别对应减一等、减二等、减四等、减八等、减十六等爵位。这便意味着。拥有公爵爵位便可免死一次。当然。所谓地“免死一次”只是免一次死刑。也就是说。如果某人一次杀了甲乙两人。谋杀甲罪名成立。谋杀乙罪名也成立。那么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死。其次便是所谓地“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了。免了死罪后便减为流刑。以亲王和一等公爵为例。以相应地爵位抵了死罪之后。其爵位便相应减成了镇国中尉或是骑都尉。已经不足以抵流刑了。

  虽说心情不好,但拥有三十多年宦海经历的王钝只一眼就看出了《爵位法》的本质:改为减等继承,无非是为了减轻国库负担而已。减等继承也是很合理的,皇帝的次子可袭亲王爵位,亲王的次子可袭镇国将军爵位,镇国将军的次子可袭奉国将军爵位,奉国将军的次子可袭辅国中尉爵位。也就是说,皇帝五服之内的亲戚都有爵位可袭,怎么也说得过去了。以爵抵罪嘛,对于并不认同“人生而平等”的古人而言,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至于说有邑贵族的概念,在王钝看来就是笼络人心而已。因为,凡是能够拥有有邑贵族爵位者,都是朝廷无法直接管理的。既然无法直接管理,那么加封一个有邑贵族爵位头衔对朝廷又有什么损失呢?反正这种所谓的有邑贵族连俸禄都不必支付,为了得到朝廷的册封,有邑贵族反倒需要向朝廷缴纳税金。

  九月甲申,论靖难功,封丘福二等淇国公,朱能三等成国公,张武等侯者十三人,徐祥等伯者十一人,其余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共计三百余人。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封爵中获得最大彩头的却不是北军将领,而是以雇佣军身份参加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朵颜卫的首领被封为关外兀良哈郡王,泰宁卫的首领被封为关外泰宁郡王,福余卫的首领被封为关外惠宁郡王。令燕王藩邸旧臣们感到欣慰的是,朵颜三卫首领所获爵位虽高,却只是有邑贵族封号。而朵颜三卫其他的大小头目们虽说也获得了一些有禄贵族的头衔,但爵位最高者也只不过是子爵而已。

  又论诶附功,封驸马都尉王宁为侯,茹瑺、陈瑄及都督同知王佐皆为伯,其余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二十六人。最令王钝忌妒的是,解缙、杨士奇、杨荣这些六品小官只是因为迎降的功,也混到了云骑尉、恩骑尉之类的低等爵位。

  最令王钝震惊的是,那些被流放海外的左逆文臣居然也获得了有邑恩骑尉之爵!

  虽然有邑恩骑尉之爵只是最低一级的贵族爵位,但这些被皇上视为叛逆的家伙居然能够获得贵族爵位,天理何在?!

  靖难有功,诶附有功,左逆文臣们明明有罪无功,却也获得了爵位,只有那些既未抢先投降又未激烈抵制燕王的官员没有得到丝毫好处。想到自己也属于这类倒霉蛋,王钝一时又气又悔,立时血气上涌,几乎晕倒。

  王钝因病在驿站停了几天。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然而接到另一则邸报以及一道圣旨之后,王钝的病情却立即好转了。

  第一卷 第二十章 由悲到喜的王钝(下)

  之前皇上立太子的那段时间,就在邸报上面说过:皇上起兵本意只是为了清君侧,可惜来到南京后建文皇帝却为奸人所害,结果玉石俱焚。皇上考虑到国无长君于国不利,因此只得勉为其难登上大宝。建文皇帝本身并无大过却不幸陨命,皇上对建文皇帝的遗孤朱文圭甚为怜惜,因此将朱文圭封为一字并肩王。

  而这天接到的邸报则详细说明了一字并肩王的权力和义务。一字并肩王享受双亲王俸禄,受二跪六叩之礼,仪仗与太子相同,而且此爵世袭罔替。

  若只是这些虚礼,王钝倒也不至于那么激动即便一字并肩王的岁禄高达两万贯,可是这与他王钝有什么关系?一字并肩王又不会分一文钱给他。

  关键之处在于,邸报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皇上已经下令扩建燕王府以便作为一字并肩王的王府,而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将之定为陪都。此外,皇上还在陪都设置了与六部平级的监察部,监察部由一字并肩王直接领导。从职责上看,监察部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六部。

  监察部能够监察各级官员倒也罢了,其他的,僻如兵、礼、工、户各部职能王钝也不看在眼里,令他最为兴奋的却是:凡是被监察部察明罪行的六品以下的官员,其职位均由监察部吏局推举人选担任!而且,如果监察部推举的知县占据了大明帝国本土1171个县当中的586个,皇上就会将皇位禅让给一字并肩王不仅永乐皇帝本人,他子孙后代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定!

  作为已经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大臣,王钝对禅让一事看得比较透彻。

  虽说在特定的条件下,监察部可以推荐官员接任,但接任官员仍然属于朝廷官员,地方赋税仍旧向中央缴纳。也就是说,财权仍然完全被中央牢牢把持着。

  双亲王俸禄每年有两万贯。民间形容一个人富有总是用万贯家财来描述,可见两万贯确实不少。然而之前王钝是户部尚书,清楚地知道两万贯对于朝廷的一个部门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监察部下属机构有六个局,仅仅只是刑局想要招募足够多的探子,那两万贯也远远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