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在线阅读
《神仙野闻录》作者:山村闲逸
第一卷 屐霜知寒冰
第一节 艰辛之行
话说巴蜀大地,自古以来被修道之人称呼为“邪魔之地”,在巴蜀的众多传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稀奇古怪而又十分神秘莫测的故事,有神机莫测的诸葛亮七星续命的传说,里面还有妖精骗人、魔鬼害命的神怪故事,当然也发生过悲婉哀伤的人妖爱情,如流传很广的白蛇精。
当然有人言之凿凿说三大道家发源地之一的青城派,蜀山派就是为了镇压巴蜀的邪魔。当然巴蜀大地是自然条件美好的地方,古人有语:“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就是说巴蜀大地的生活条件太好了,年轻的时候不要在四川,避免磨灭了斗志;老了的时候不要离开四川,因为这里是适合居住的地方。但巴与蜀本是两个独特风情的二个区域,各有各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仔细分别还是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我们不一一细数。
如果说你到了巴蜀,在你身上都不发生一二件奇怪的事情,那你就算白来了,就算发生了点什么事你也不要感太奇怪,这方水土就这么神奇。今天要讲的不是蜀中故事,而是发生在大巴山深处一个不甚知名的小地方的故事。大巴山脉东西绵延1000多里,其中又分出余脉、支脉和大大小小的散脉,以及深深浅浅的各类溪流河水分割出的肥肥瘦瘦的花甲地和插花地。
这天下午,天上不见一片云朵,太阳喷发着火焰,似想一举燃烧着照耀着一切物什,空气是也不见一丝风,爆躁和高温笼统着大地,知了都不知死哪去了,寂灭无声。当然还是有声音的,是一个脚步声音和粗重的喘息声音,一个十四五岁左右的小伙子瘦弱的身板上背着一个包裹,费力的走在上坡路,周围也没什么树林遮挡,光秃秃的,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怎么都觉得不可思议,就不能等等太阳下山或天阴了再走。
这个小伙子走完这节路转过下边一片柏树森林,挨靠着一棵树就停下来,放下背上的包,坐在树根下,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平静下来,顺便解下腰中的葫芦,拼命的摇了摇,举起来拿葫嘴对嘴,张了半天也没见掉下一滴水下来,不由恼恨和把这葫狠狠的砸向柏林深处,只听得咣啷几下就再无半点声音,心中不由一阵哀叹,这该死的天,怎么就这么热,怎么就不吹点风,怎么就不下点雨。
狠狠的跺了下脚,提了提地上的包挽在手中,又不得不继续前行,他知道,这了这柏树林,前出就能看得到自己家所在的山了。不由加快了步子,只想早点回去,看看半年多来父母和那个喜欢调皮捣蛋打架格裂的小弟弟过得怎么样,毕竟天干了这么久,家人过得怎么样还不可得知,估计日子不会好过,不然自己还在学校读书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包里带着一些糖,虽说没好甜,但那也叫糖,呵呵,是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一点伙食费扣出来的,这几个月来物价涨得太高了,没舍得多买,只买了一点点,反正够打发那个讨厌的家伙了,不然又非缠住自己不可。
这小伙叫李英。待这李英休息够了,恢复了些体力转出柏树林,来到他们称之为破石湾的地方。这破石湾如同其名,从高处往下看这段路面,这段路长约近三百丈,左边是杜家山,山到不高,但这节路从杜家山半腰处穿过向前延伸,路面较为平整。但右边就相当危险了,右侧是悬崖,下部掏空般形成了悬洞,悬洞下面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东一堆西一坨乱石堆。路在就悬洞上面,宽的有七八尺,窄的也就二三尺不等。
李英每走这段路都不由提心吊胆,紧靠着左面山墙,从不往右边走,也不向悬崖下面看。也许你会问这为什么,因李英小时路过这段路时,恰好遇到一群牛,其中一头又高又壮的公牛用又尖又长的牛角顶了前面挡它路的一头稍小的牛,那牛吃痛后大惊如同疯了一样乱路乱撞,结果一不小心脚下踩着一块圆滑的石头直直的掉到悬岸下。
据李英自己讲,当时自己都吓傻了,看到牛掉下去半天才听到那头牛的惨叫声。后家里来人和其它族人下去找这头牛时,才看到那牛早已摔成一堆肉泥,血流得到处都是。也是,那牛后来让全族的人吃了整整三天。自此李英每过这路时都十分小心,眼睛都不敢闭下,一闭就会想到那头牛。
李英把包又转到背上,并紧了紧,挨着石墙走到破石湾中间处,不由抬头向右侧望去。右侧也是一座山,或者说是一条山脉,比现在这杜家山要高出许多。那山名字叫李家山,是李英他们一大家族居住生活的小山村。这山脉很有特点,从此望去,那山自西向东外弧形盘卧在眼前,西起最高峰老鹰洞,向东逐步下缓向着中间有个豁口,小地名叫大垭口,跨过大垭口又向东逐步抬升延伸至最高峰月儿梁,长约四千多丈。
最怪的是那大垭口,李英私下问过也暗处想过,本来东西走向这条山脉原本应是相连的,在大垭口这处却突兀般如同让人给大力强行斩断并沉降下去后形成的一个大缺口,这也成了李家山出入山中的通道。而往年这里有一条小小的瀑布,雨量充足时还会发出轰轰声,并沿着垭口出来顺着青石板冲向脚下这条小溪,但这时这青石板不但没有水印,青石板上原本的青苔与污泥如同一条灰黑灰黑的大伤疤挂在前面,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道山里面也早就断了水吗?
好不容易走完这段在李英看来十分危险的山道,转入一个下坡道。这杜家山与李家山不相连,中间隔着一条小溪,要想进入李家山,就必须下坡穿过小溪然后再爬坡上山。再说早就想喝水了,不然真就头痛啊,现在自己太累了,必须找到水,不然能不能爬上山还两说。
第二节 近乡情怯
跨过溪沟时,李英不免大失所望,可谓气极败坏也不为过,原来这条溪水早已枯竭,连长年长在水边的水草都枯干了,东倒西歪的毫无生气如同被抛弃的死狗样,看着都有点心慌,这里本有一个水井,凡上山必须停足补水和休息的地方,这水井现在哪还有水啊,只有井底干得不能再干的沙石惹人眼恨。
上山路很陡峭,也很笔直,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也不知这条路费了李家族人好多人力好多财力,经过几代人才修成的这条不是路的路,不过走在上面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片山坡上长满了松树和一些低短的材木,但现在看来,整片树木如同火烧过一样,呈黄色,已是大面积枯死了,偶尔一两棵枝头上还看得到一点绿意,总算还有生命顽强的。
这路李英自己走了无数次,还没事时与同伴一起数过石梯,共1200阶。真要走起来也得花半个时辰才能爬上山顶大垭口中。本来天气就热,李英本想过溪沟时补点水也成幻想,竟然有点脱水似了,满头大汗不说,连背上的包袄如山般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一样,全身上下已让汗水浸湿,浑身痒痛不已,双脚如同灌了铅沉重不已早就虚软不堪,只是想到马上要到家了,心中有个信力撑着自己一步一步艰难的向上手脚并用缓慢爬行。
在李英歇了好几次后,七转八折后终于爬完这坡梯坎时,人已累得不行了,又只好把包取下来放在地上作为枕头,并平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吸着空气。这空气还好,比山下还是要清凉一点点,不似像火一样焚烧着自己的肺。夕阳已渐西落,余晖照在杜家山上,天空下灰蒙蒙的,再远处丘陵下点缀着田地、房屋,不过怎么看怎么都没有生气,如同让人抽了脊梁,软趴趴地似像被自己踩在脚下并狠狠的跺了几下。
好个李英,用起体中最后一点气力,勉强提起背包,像蚂蚁样的慢慢抬起那早已不是自己的脚,一步一倒进一步退三步。最后百把丈的页岩石路就是这上山的最后一个坎,爬上胜利了。
李英心想:父母给我自己取个单名一个英字,就是希望我好好读收,学本事,长见识,然后走出这片山村小林,以后就不再回这山了,就不会再吃这爬山之苦,行路之难和受之以累了。哎,要不是这天干地旱的,书院也不会放长假,自己也还在那书房里静静的读书,那日子多好嘛!爬啊爬啊,不经意间就上了顶了。
这山顶之上有风,风是热的,风也是躁的,但风还是风,还是给李英带来了丝丝爽意,不由又解开了一处衣角,让风吹吹体内的热气和汗水时不由心中一哭,这叫什么事啊?当李英站在这大垭口,眼睛不由憋出一股泪意,自己有大半年没回来了,回来这山上的一切好像都离自己好远了,一切都似乎变了,变得自己都认不出来了,似乎自己本不该出现这一样,也不知是自己变了还是天变了,反正就是变了。
迈过垭口,前面就是水潭。不,现在不能再叫潭了,应叫大坑,像漏斗状。大坑是刀劈斧剁从山脉中间陷下去的,两边断口十分光滑整齐,上面大下头小圆圆的。没有水的潭确实不叫潭,以前两条小河沟儿一东一西汇流于此坑,飞溅二丈跳落到大水潭,形成三亩大水面,再顺山口的瀑布流去。
以前这潭中有一硕大的石碾子,集全村人打捞上来后在西山侧打磨出一个匹配的石磨盘,乡亲们不时就在这来磨米麦,后还把西河沟的水引入建了一个小磨坊供乡亲们自行使用,所以这里又叫大石盘,天然也成了大家歇脚喝水,交流信息,说古道今的地方。
李英以前最喜欢在这带玩耍,因这里能听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传闻,当然还能游水,胆大的直接从水沟边沿往下跳入潭中摸鱼,潭水不深,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游动。现在,那东边河口断崖边处还竖着一个木架、滚筒和一大圈绳子,难道父母们在那里用桶取水不成?而坑边出水口那到处散乱堆满沙石,李英猜测是为取水挖出来的。
再看四周给人眼前豁亮的感觉,翻过大垭口再看,中间的小山村被四周山所围着,中间是一大片平坦和开阔的田地,里面沟渠纵横,阡陌相连。但可惜不闻鸡犬牛羊,也不见炊烟四起,四周房屋也让暮光笼罩,一片不详的光阴在其中升腾起伏。
李英家就在正前约800多丈远处,他也想早早回去看看家里发生了什么,怎么都觉得怪怪的。看了看并捏了捏手中的包正要走,那大坑里面忽传来一群小娃的闹骂声,正奇怪仔细听了听,好嘛,里面还有一个自己熟得不能再熟的娃娃音,那肯定是自己那头痛的弟弟正儿欺负人呢。
正准备叫唤一下正儿,七八个小孩哗哗地从坑里跑上来,身上都脏得很,衣服也破烂,好像几个月没换个衣服和洗过澡,全都一个模子,分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弟弟。
一群小破孩突然看着衣服光亮的李英,全都傻了吧叽的,好半天才醒过来:哎呀,这不是英哥吗?咦,英伯你怎么回来了,一时英哥英伯的混叫一团。李英正准备问正儿是哪个时一个大嗓子喊到:“李正,李正,你快上来,你哥哥回来了”。
忽啦一声,一个圆圆脑袋,满脸污秽的小皮猴脑袋冒了出来,一双脏西西的手抓在坑沿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灵动般四处乱瞄,胖胖墩墩的身上衣服上沾满了泥土,七八岁样子的熊孩子直接从坑里跳了出来,飞快的跑向李英。李英定睛一看,呵不正是自己的弟弟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