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最近。有一个少年,正在挑衅着我们以往的认知。他在以一副妖孽天才之势迅速崛起,音乐,书籍,影视,全方位发展。”
“他创作的词曲风格多样,即便只是在音乐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专业词曲人的水准,并不比那些堪称大师的人差。”
“可这样一个少年,在没有学过表演的情况下,还进入了知名导演许乾新剧《上京爱情故事》剧组。”
“至于这少年能进入剧组,是在演技方面的确出众。还是因为许乾导演看中了叶晨的人气,对于这些,咱们暂且不论。”
“咱们要说的,是叶晨写的那本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这本书要说起来,虽然不具备大师级水准,比如,若是将这书与传统文学大师谢瑜来对比,谢瑜那本《史林拾遗》,在深刻性和批判性上,是可以完全盖过叶晨那本《1988》的。”
“可太深刻的东西,一般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在民风越来越浮躁的今天,或许如叶晨那本《1988》,会更为迅速的占据市场。”
“虽然在经历时间的大浪淘沙后,《1988》会被时间淹没,而《史林拾遗》则是会愈久弥新。”
“可作为现阶段被大众所喜爱的作品,而且还是有些思想性的作品,我们所要谈的是,这作品,真的是叶晨所创作的吗?”
“如此老辣而犀利的文笔,这会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写出的吗?若是说这是那少年叶晨写出的,这要拿什么来证明呢?”
“所以,笔者在这里存此疑问,笔者认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种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些事情背后的真相,那些故意被别人遮掩住的真相。”
“其实这种质疑精神,在《史林拾遗》中是有多处体现的,也正是谢瑜这种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写出这种具有深度的文字。”
“怀着这种存疑精神仔细想想,大家就会发现,人们的智慧都是近似的,怎么叶晨就是一个可以这样妖孽的天才?这一切讲不通。”
“可我们若是在这一切之前加上一个条件,这书不是叶晨写的,而是有人代笔,这是不是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这篇报道写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说出叶晨就是代笔,可明眼人一看,这不就是在说叶晨代笔吗。
这其实就像是一颗怀疑的种子,一旦将这颗种子种在人们的心里,它就会生根发芽,逐渐长大,如此一来,叶晨就很难洗白了。
毕竟叶晨写《1988》,这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怎么证明就是他写的。
加上之前许多媒体都有爆出,叶晨的年少轻狂,如此一来,许多人因为这篇文章而开始怀疑叶晨,这也就在所难免了。
谢瑜更为高明之处还是在这篇报道中多次提及了他自己的作品。
所以,借助着人们对叶晨的超高关注度,这篇报道在网络和现实中处处纷飞,而他谢瑜的作品,也搭载着这辆顺风车一路飙升。
沈心妮就是在这种报道纷飞的情况下看到这篇报道的。
即便是这妮子都觉得叶晨全方面发展,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虽然她相信叶晨,可她还是觉得,要想其他人相信叶晨,这没那么容易。
所以,这事儿得跟叶晨说一下。
第一百九十四章新作品
“叶晨,我给你发过去一处网上链接,要不,你自己随便搜搜吧,反正你现在也算是个网红男孩,关于你的娱乐新闻到处都是。”
“在一些网站上,你都上头条了。”
沈心妮在说这话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在用愉快的语气,毕竟这事儿可不是件让叶晨愉快的事儿。
沈心妮已经看过,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都是站在不看好叶晨那一方的。
即便是下面的评论,许多都是人云亦云,对叶晨进行了各种非议。
叶晨在网页上搜索着,其实,他也是没想到陈军鹏与谢瑜会来这一招。
可是在网上看了几篇报道之后,叶晨可以肯定,这事儿的确是与陈军鹏与谢瑜有关。
这尼玛也太明显了,处处提到《史林拾遗》,这不就是捆绑营销吗。
只要想好了这篇文章所发出来,受益者是谁,这背后是谁在推动这件事,就可想而知了。
《史林拾遗》是厚德出版社出版的,是谢瑜所写,厚德出版社与谢瑜将是受益人,所以他们就是这件事情的幕后。
不过要说起来,这计谋还是蛮高明的,这算不上阴谋,这可谓是阳谋。
毕竟对于叶晨这样妖孽的表现,大众的心中是存疑的,陈军鹏与谢瑜的做法,说起来只是顺水推舟,将人们心中这团疑惑之火点燃。
加上那《史林拾遗》对《1988》的捆绑营销,谢瑜与陈军鹏成为最后赢家的可能性很大。
“喂,你在看吗?”
叶晨正看着其中的报道。电话那头的沈心妮再次说道。
“嗯,在看呢。你相信这篇报道吗?”
沈心妮也没犹豫:
“这件事情,我自然是相信你的。毕竟我已经将你当做小怪兽来看待了,可同时我也认为,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你,你可以看评论。”
叶晨朝着评论区瞥了几眼,的确,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他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妖孽的人,我比叶晨的年纪还要大,不要说是音乐、书籍、影视多方位发展了。即便是其中一条,对于我们普通人都很难成功。”
“所以,我相信代笔,这无疑是一场炒作,叶晨的背后,应该有着一个利益集团,这其实与那些网红的炒作很像。”
“背后的利益集团想要将叶晨打造成一代巨星,之后就可以靠着叶晨盈利。”
这是一位名为“不相信奇迹”的网友的留言。
“首先,那些音乐和《1988》是好的。我必须承认,可这些作品真的是叶晨创作的吗?我看了看笔者提到的《史林拾遗》,这本书的存疑精神令我有很大的体悟。”
“我们已经开始怀疑,《1988》是不是叶晨创作的。那我们是不是也有理由怀疑,这些歌曲就一定是叶晨创作的吗?”
当然,对叶晨持这种怀疑态度的还有许多许多。叶晨自然也不可能一条一条的都看下去。
不过,除了这些反对的评论外。还是有人支持叶晨的。
“你们这些人也太狭隘了,难道自己不是天才。就不能承认别人是天才吗?还让别人证明,这和证明你妈是你妈有什么区别?”
“小叶子,我支持你,坚持自己的创作就好,创作出的东西被大家喜爱,这比什么都强,不要理会那些天然黑。”
“无人妒忌是庸才,可无奈,这个世界上的庸才太多,以至于不能见到别人的好,叶晨小帅哥,或许只有永不枯竭的创作力才能证明你自己。”
随意看了几条,叶晨对电话那头的沈心妮说道:
“妮后,其实你相信我就好了,至于大众,我就算站出来说也没什么用的,这只会让更多的人拿这件事儿来做文章。”
“若是想要来一个漂亮的反击呢,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
叶晨这话让沈心妮来了兴趣。
她原本还认为叶晨会被这种代笔风波打击到呢,毕竟媒体可几乎是一边倒啊,即便是大众的评论,都是不利于叶晨的。
其实沈心妮也想过,若是想要证明,这的确是很难的,特别是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连音乐都说不是叶晨创作的。
当然,在音乐这一点上,沈心妮倒是认为叶晨还是比较好证明的。
开玩笑,叶晨词曲创作的能力,沈心妮可是完全清楚,这难道还要证明?即便是需要证明,沈心妮也相信,就算是让叶晨当场创作一首词曲,叶晨也是完全有能力的。
可对于写书,这事儿沈心妮也不了解,叶晨难道还能当场创作出一本书籍来不成?
这难度,可比词曲创作要难啊。
可叶晨这家伙,怎么听起来语气还是那么的风轻云淡,说什么现在还不是时机,难道这家伙连时机都想好了吗?
这是得有多大的自信啊。
“你真的想好怎么应对了吗?要不,说来听听。”
沈心妮还是不太确信,同时,她也化身为好奇宝宝。
叶晨淡淡一笑:
“音乐方面,我想你是不会担心什么的吧,过几天,我还能给咱们酒吧提供一首歌曲。”
沈心妮听到这里心里还是一喜的。
对于新歌,她当然感兴趣了,可想着叶晨目前还在拍戏,还要处理这代笔的事情,哪里有功夫帮酒吧再创作一首歌啊。
“还是先忙这代笔的事情吧,酒吧歌曲其实我来创作也可以的。”
“歌曲方面我也不担心你,可小说方面,要说起来,之前你可是一直没跟我提过啊。”
“难道,你还能在短期内再创作出一部堪比《1988》的小说不成?”
这就是沈心妮担忧的一点,这也是陈军鹏他们认为可以拿捏叶晨的一点。
毕竟不管是谁,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想写出一本好书就能接着写出吧。
他叶晨,难道就可以?
若是叶晨不能在短期再创作出一部堪比《1988》的作品,那他怎么去回应代笔风波。
可这对于叶晨,完全不是问题啊。
叶晨昨天看了看,自己脑海中那能量柱,已经满格了。
所以,新的作品,叶晨一定会有。
第一百九十五章文学巨着
随着新歌《再见青春》的热度不减,叶晨脑海中的能量柱在昨天就满格了。
而令叶晨有些意想不到的是,今日各大媒体对叶晨分明是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
可就在今天,随着代笔风波的出现,另外那个尚未满格的能量柱增长的更为迅速了。
“这难道是只要提升知名度,即便是恶名,都会成为这能量柱增长的养分吗?”
叶晨对此也不太清楚,可叶晨清楚一点,既然有一条能量柱满格了,那么他就可以再次兑换文学作品了。
对于选什么作品,叶晨其实还是有些纠结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代笔,叶晨觉得,这作品在质量上一定是要达到《1988》那种程度的。
要说起来,文无第一,究竟哪本书就一定比《1988》好,这还真不好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
最近《诛仙》在起创书城上也是销售的火热,叶晨即便是不再写一本书,直接抛出《诛仙》,将代笔风波给镇住,这其实也是好的。
可叶晨想要写新的作品,不仅是为了这代笔风波,还为了经营自己“正太萝莉”的围脖。
只有围脖上不断有新的作品更新,这围脖的热度才会保持,时间久了,才会形成读者粘度。
对于作品的类型,叶晨想了想,还是选择有深度一些的。
“写那篇报道的所谓笔者不是处处标榜《史林拾遗》的文学深刻性吗,那我就陪他玩玩儿。”
“得想一部作品,既有文学性又有可读性。”
这般想着。叶晨将自己的心念集中到了脑海中那虚拟地球上。
那虚拟地球上,依旧只有大…陆部分有坐标。其他部分,都还是虚无的。
毕竟大…陆的市场足够大。叶晨也不忙着拓展港岛、宝岛和海外。
他的心念在那虚拟地球上扫过,几十天过去,坐标的确是又多了许多,叶晨知道那是同步更新的那个世界上的作品。
要说到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叶晨倒是知道不少,《活着》,《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甚至是国外一些名著《巴黎圣母院》。《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然,对于国外名著,叶晨还是暂时不考虑的,等进军海外市场时候再用也不迟。
国内作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