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原油为例,油价上涨、造成国内中小炼油厂产销价格倒挂、多炼多亏,进而造成国内油荒、造成涨价压力和用车族的反对,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挑动来反对政府。
油价上涨,又会带动液化气天然气上涨,影响居民生活,进一步带动煤价上涨,逼迫电力提价。而国际油价上涨又会进一步在西方引发乙醇燃油投资热,消耗大量玉米等农产品、拉抬农产品价格,倒逼中国的饲料价格、农产品价格、粮食副食品价格、影响居民生活。
仅仅油价上涨,影响就涉及到开车族、燃气液化气用户、煤炭用户、电力用户、食品副食品,对于生活的影响几乎是全面的。
至于各种外来势力、国内蠢蠢欲动的各类反对势力,则借机通过各种舆论工具以极左和极右两派的舆论火力,向政府发难,倒逼政府,实现他们***或**的目的。
至于铁矿石的价格,那影响就更大了。
由于在铁矿石采购上面临对方的垄断,被迫照单接受对方的提价,完全没有话语权,造成国内钢铁成本一升再升,直接抬高了使用钢铁的建筑业、汽车业、电器行业等等行业的成本,降低其赢利能力,并成为房地产商拉抬房价的借口之一。
至于铜价的上涨,影响也是非常强烈的。
“面对西方国家对于资源的垄断权和垄断性话语权,中国必须建设中华经济圈、周边国家对华资源供应圈,以摆脱对于西方资源的依赖、摆脱资源被西方操控的被动局面,争夺中国在全球资源市场的话语权。”范无病挥手对众人说道,“我在澳洲和蒙古开矿,在印尼开矿,也不过就是提前走了一步,给国内的企业做出一个示范而已。日本人是怎么做的,我们看的很清楚,人家的国内资源虽然匮乏,但是也不至于一点儿都没有,可人家那是绝对不开采,就是到世界各地矿区去投资,用别人的资源打造自己的强势。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国务院的一群领导们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儿,毕竟范无病所说的这些事情,在现实当中确实存在,而且影响确实非常大,走海外投资的发展道路,应该也是合理的。
范无病所说的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在中国海权、海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大力拓展周边国家的、可以得到中国空军、陆军保护和威慑的、远离美国控制权的陆上资源,主要目标就是中国稀缺的铁矿、铜矿、铝土矿等资源、以及国内开发过度的煤炭等等资源。
这样一来,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引导性文件和政策,鼓励国内企业投资海外矿产。
“其实这既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也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富裕。”范无病免不了还要说点儿冠冕堂皇的话,来给自己增加一点儿可信度和说服力,使得自己投资海外资源市场的行为看得更加正义一些,“我们周边是有很多穷国的,比方说蒙古,他们的GDP还不到两百美元,而且粮食匮乏,蔬菜匮乏,人民生活异常艰苦。我们去投资他们的矿产,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摆脱这种穷苦的生活,对于睦邻合作很有好处啊。”
一位国务院的领导就问道,“那么,范总有什么号的建议呢?”
范无病也毫不客气地回答道,“建议倒是很简单,我的意见就是,对于铁矿、铜矿、铝土矿、油气、铀矿、煤炭、森林等资源,我们的国企或者民企,可以出钱购买他们的矿权、占有全部或者大部或者部分股权,同时出设备、出资金、出部分人员参与开发,运回国内。这些资金、设备、人才,我们都有。现在国内没有必要留那么多外汇储备,美元是会贬值的,只有资源才是保值的,所以必须赶紧用在这些既急迫、又影响长远稳定的项目上。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协调,加快对于周边国家的资源投资步伐。”
“范总的眼光,相当犀利。”一位经济学家听了之后就感慨道,“这么做,不仅仅可以达到富邻目标、睦邻政策,而且,又可以带动周边国家上述矿区的运输设施的建设,从而形成围绕中国的经济圈、运输网、从而彻底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运输网为纽带、以资源要素为基本要素,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华经济圈,成为抗衡美国或者西方的王牌之一。”
范无病点头笑道,“确实如此,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个市场,美国人就会占领,日本人就会占领,那么不但我们得不到充足的发展资源,还会被美日同盟所包围,在周边国家给我们制造麻烦。国家政策的制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充分考虑,过去我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所以吃了很多亏,比如说在朝鲜、越南、蒙古等等,现在办事儿,都要遵循经济规律,既然要投资就要有回报,这样才能够形成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贸易关系,从而拉动双方关系。那句话不是说,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关系嘛。”
众人听了之后都纷纷鼓掌,认为范无病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也让人感到很有启发。
不过也有人对于范无病的想法感到有些心惊,想到范无病的全球资源市场布局规模如此之大,将来怕是国际资源市场之上,范氏投资集团都有了相当的发言权了。
范无病跟他们随便聊了一会儿,就有人过来小声跟他说,有蒙古那边儿的紧急消息,说是范氏投资集团在蒙古的大规模开发行动,引起了日本财团的注意,最近好像不大安稳的样子。
“狗日的小日本,又来给老子添乱!”范无病有些恼火儿地骂道。
第七百一十四章 形势的把握很重要
京城里面类似这样的酒会。一天之内怎么也要办个几场,只是能够请来多少有力人士,那就要看各人的面子有多大了,就像是国务院各部委的这些领导们,不是说任何时间都有空闲过来凑热闹捧场的。
政商两界的人士凑到了一块儿,所谈论的无非就是权钱二字,好在大家的身份地位都差不多,层次也够高,凑在一起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得劲的。
范无病拿到了手下们最新提供的数据报表,是关于日本对蒙古经济援助的具体数字。
据日本人自称,日本从一九九一年起,已经连续八年成为蒙古最大的外援国。凭借着庞大的政府开发援助,日本顺利地推动着日蒙关系的发展,蒙古国民对日本的亲近感也与日俱增。
日本驻蒙古大使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蒙古人对日本有亲近感。这些现象表明,历史上曾经同蒙古交战过的日本,如今正成为蒙古最友好的国家之一。
而根据范无病得到的另外一份资料则表明,日本和美国对蒙古的援助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看起来倒是不少,实际到位的却非常可怜。美国在与蒙古签定军事协定后同意向蒙古提供贷款和无偿援助多少个亿,几年来实际到位的资金只有区区六百万美元,还被指定用于推进蒙古的**化进程,后续资金到现在为止仍然得不到国会批准。
从一九九四年起日本许诺向蒙古提供的资金总额超过六亿美元的贷款和无偿援助,到去年为止实际到位资金仅为一千万美元多一点,与美国提供的资金一样,这些钱的使用必须在捐助国的严密控制之下,大多数用于所谓的政党开支。
实际上,从一九九二年起,对蒙古提供援助最多的却是中国和德国,中国占了实际到位的资金一半以上,德国提供的资金主要用于对环境保护方面,中国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粮食、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开支,其中一部分援助不是以货币形式,而是以劳务或者援建的形式出现的。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所提供的这些援建项目,大多数是六十年代中国对蒙援助的一部分,自从一九六七年中蒙关系破裂,中国方面停止援助后,三十多年过去了,蒙古方面竟然从未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些项目。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提供援助较多的中国人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非常不好的,究其原因,日本成功地改变其在蒙古形象的主要做法是,除了经济援助以外,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因为他们很清楚,只有文化渗透才能在蒙古民众心中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政府正在逐渐将援助重点从经济方面逐渐转向文化思想交流领域,由日本政府拨款援建的蒙日文化中心在蒙古国立大学开始建设,该中心将定期免费为年轻人举办知识讲座、播放日本电影、开办日语学习班活动。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的教育投资工作也开始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向牧区转移,特别是贫困省县,这个项目包括改扩建基层中小学校舍、幼儿园和整修医疗诊所,向残疾人提供资助,向学校赠送电脑、彩电,为基层提供发电机、变压器,更新输水管道、污水净化系统等。
除政府援助以外,日本非政府组织也在蒙古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援助活动,三井集团就在乌兰巴托市、戈壁阿尔泰盛木仁市建立了无线电短波中心,向南戈壁盛中戈壁省的乡村学校提供了价值数万美元的教学设备等。
除此之外,每年到蒙古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日本人最多,平均万人以上。而且,自一九九一年蒙日政府签订日本派遣志愿团到蒙古工作协定以来,已有几千名日本青年志愿者赴蒙古城乡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向蒙古传授日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便扩大自身影响。
时至今日,日本对蒙古多年的经济援助和文化渗透已经逐渐见了成效。在蒙古,上从国家领导下至普通民众都对日本心存感激。作为回报,蒙古政府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居然答应在乌兰巴托市南部近郊修建在蒙日军战俘纪念碑。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蒙古各主流媒体经常把日本列为对蒙古最友好的国家之一,而偏偏就不提中国,更有甚者,在一次蒙古国家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当主持人问到哪些国家是邻国时,天真的儿童居然说,美国、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等,在主持人的再三提醒下再次回答时却说,还有“呼扎”( 这是历史上蒙古人对中国的蔑称,类似日本人称呼中国为“**”,中国人对蒙古人称呼为“鞑子”的道理一样。)
同日本相比较,中国不能不承认对蒙古工作上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缺乏大国应具备的软实力影响、意识形态感召力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即吸引和说服别人的能力,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蒙古还没有设立文化中心这样的机构。
中国虽然已成为蒙古最大的投资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对蒙古的政治影响也逐年加大,但这并没有完全消除一些蒙古人对中国的戒备心理,他们总担心中国早晚要吞并蒙古,并认为中国在蒙古投资是对其资源的掠夺。
相当多的蒙古老百姓对中国依然怀有复杂的心态,他们对快速发展的南邻既羡慕又恐惧,既交往又防范,担心经济上过分依赖中国而被控制。在蒙古中下层,老百姓虽然普遍离不开中国物美价廉的中低档生活用品。但很多人却反对中国人在蒙古长期开采大矿,甚至在蒙的中资企业经常遭到不明不白的袭击和骚扰。
总体而言,就是因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些问题,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