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老头儿们就买了许多稀罕东西。最后统计了一下。大概的需要用包机运回去了。但是计算一下这些东西的价值。回国之后大概可以翻上几倍吧?
也有一些俄罗斯研究所的人。偷偷的跟老头儿接触。大概是想要出售一些研究成果。但多数都是民用方面的。毕竟军事方面的技术成果太过引人注目了。官方盯的也紧。而且研究所的人也不相信老头儿们能够付出太高的价格。反倒是民用项目比较好交易。
就这样。虽然没有大搞间谍活动。范无病等人也是满载而归。他一高兴。直接就订了一架包机。先把东西运回去了。
休整了两天之后。众人坐上了前往乌克兰基辅的飞机。转道南下。
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国。在欧洲的土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却不到五千万。包含了一百多个民族。
由于苏共在成立几十年来。犯有严重错误。民主与法治建设薄弱。人民自由受到压制。民族矛盾隐忧严重。
尤其是一九八六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炉心融毁辐射外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但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本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意识受到广泛批评。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一九九一年。乌克兰政府发表的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同年十二月。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定。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的独立最终完成。
只是乌克兰国内的经济情况跟俄罗斯如出一辙。政府方面也很不稳定。国内人民的生活非常窘迫。但是有一个不同的情况就是。欧美对于乌克兰的扶持力度要大一些。这大概是想要将乌克兰拉到西方阵营当中去。成为插在俄罗斯心口上的一把利刃。
美国人的意思。大概是想要把乌克兰拉入北约成员国中去的。但是俄罗斯肯定是不会坐视这种对自己极为不利的事情发生的。而乌克兰出于自己的考虑。也不可能做出这种极度危险的决定。因此欧美的外援。也就不是来的那么利索了。
因此当范无病等人下了飞机来到市区的时候。就发现大街上面正在搞游行。一群退休工人正举着标语牌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当然了。其中也有一些人是穿着苏联的老式军装的退伍军人。还有一些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红军。胸口挂满了各种勋章。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些人的命还真不好啊!”范无病身边儿的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叹了口气道。
“那有什么办法呢?反正当初要闹独立也是自己选的。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是自己选的。现在发现不对了。后悔了。时间也晚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付出代价的。”范无病喝了一口装在不锈钢酒瓶中的烧酒。很自然的说道。
“老百姓知道什么。还不是被政客们牵着鼻子走?”工作人员不以为然的说道。
范无病点了点头。心道这话倒是靠谱儿。
“你们使馆人员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保障?”范无病随口问道。
“还对凑吧。反正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太好。我们在这边儿算是可以了。只不过乌克兰的物价也太高。尤其是蔬菜之类的消耗品。”工作人员回答道。
“其实。你们倒是可以从国内搞点儿日用品过来。然后直接换成消耗品的。这样很划算。”范无病建议道。
“这个。好像不太合适吧?我们毕竟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人有点儿不确定的说道。
“随机应变嘛。肚子可是自己的。”范无病说道。
苏联当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乌克兰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一个能源和矿产基的。自然是军工企业相当发达的的区。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原有的生产联系和工业生产体制失效。造成乌克兰经济陷入混乱。而政治过渡阶段也加重了乌克兰国内的经济危机。
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保障以及产品市场。多数乌克兰军工企业效益很差。加之国防工业科技人员的流失。乌克兰军事工业面临重重困难。而在武器装备的更新上。乌克兰目前的经费仅能维持现有旧装备。连日常训练都很难满足。严重的资金紧缺问题成为乌克兰国防工业振兴的最大障碍。
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部队、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其中包括七十万名现役军人。六千多辆坦克。七千多辆装甲车。一千五百架飞机。三百五十艘军舰。一千两百枚洲际导弹核弹头。两千五百枚战术核武器。庞大的军事实力让俄罗斯和美国人都感到不容小觑。
为此。饱尝过战争之苦的乌克兰政府。在一开始便确立了无核化与裁军作为今后工作的主基调。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
同时乌克兰境内的军工企业也加快了军转民的步伐。将国防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中军工部门的生产潜力转用于民用产品以及技术改造。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老工人们都面临失业和生活危机。因此大街上游行的队伍当中。这些人可以占到一多半。
范无病等人的车队在大街上多次被迫停下来。等候长长的游行队伍经过。甚至有人敲开了他们的车窗。伸出手来讨要现金和食物。
“快速私有化带来的恶果………”范无病忍不住说了一句。
其实。苏联解体后给乌克兰遗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总值高达千亿美元。从九一年开始。乌克兰对外武器出口就很火爆。像是中东战场和非洲战场上使用的很多武器。都是从乌克兰流失过去的。据说还有几颗核弹头下落不明。
按道理说。随便卖一点儿武器。乌克兰都不会太穷的。尤其它还是资源大国。煤铁天然气石油的储量都很丰富。不至于挨饿。
但是主要因为这些资源基本上都被寡头们给垄断了。通过几番周折。便将它们变成了私有财产。而武器的出口。又大部分都是通过黑市倒卖为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虽然一度非常活跃。但是收益肯定不会收归国有。因此国内老百姓的日子依然是一团儿糟。
乌克兰方面也对于这个来自中国的老头儿旅行团非常热心。但是他们显然没有俄罗斯方面那么认真。最近国内的党派之争越来越厉害了。大家都顾不上这种应酬的事情。因此也就是外交部的官员们过来应付一下。倒是商务部的负责人听说了旅行团在俄罗斯时的大手笔。对此非常热心。很想要做成几笔生意。也好给自己部里面搞点儿福利。毕竟中国的许多商品。在乌克兰是非常受欢迎的。
因此当范无病等人住下来之后。首先上门的就是商务部的人。大概是跟俄罗斯方面有情报交换。他们的人一过来。就找上了范无病。
“范先生你好。我是乌克兰商务部的部长助理卡什科夫。”来者是一位个子高大的乌克兰人。但是说的话却是中文。
“卡什科夫助理的中文。说的很溜儿啊!”范无病笑眯眯的称赞道。
“我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卡什科夫回答道。“卡什科夫助理登门造访。应该是有事情要说吧?”范无病开门见山的问道。
卡什科夫立刻回答道。“我喜欢直爽的中国人。我是来谈一笔生意的。”
范无病听了顿时愣了一下。他带着这么多人来乌克兰。就是要挖墙脚的。可是谁知道乌克兰商务部的人居然也跑来要跟他做生意。这个事情。该怎么说呢?
“我就是生意人啊。只是不知道卡什科夫助理要跟我谈什么样的生意?矿产资源和石油什么的。虽然我比较感兴趣。但是运输起来是个问题啊!至于核弹头什么的。你卖给我也没有什么用处啊?”范无病打着哈哈说道。
“我知道范先生是有办法的人。飞机发动机您感兴趣吗?”卡什科夫神神秘秘的压低了声音问范无病道。
飞机发动机?!范无病顿时呆住了。他心里面在想。我是过来偷人偷设备的。也就是想着搞点儿精密加工技术什么的。谁知道乌克兰人居然这么热情。一上来就是飞机发动机啊。而且还是政府职员在跟自己谈生意!
天啊!怪不的乌克兰的核弹头都能搞丢了。一点儿也不奇怪啊!
第二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军火贩子
不过范无病的脑子里面就开始急速的转了起来。从后来的经验可以看出来。乌克兰虽然搞了军火生意。但是一直都是向中东和非洲市场。并没有什么像样儿的东西流出来或者到了中国。像是飞机发动机这么敏感的军事物资。怎么可能轻轻松松的就卖给中国人?
毕竟多年来的敌视状态。不可能不在人们的心里面造成影响的。即使是迫不的已要卖东西。也是要卖给自己看的顺眼的买家的。
于是范无病就很严肃的堆卡什科夫说道。“卡什科夫助理。我想你是搞错了。我是正经商人。不是军火贩子!送客!”
然后范无病一挥手。就让人把卡什科夫给撵出去了。
不过人一被撵走之后。使馆的一个武官就跑过来了。跟范无病急道。“范总。你的回答是不是太武断了?!乌克兰的飞机发动机和舰船发动机制造技术。是相当过硬的。我们国内需要这个东西啊!你这么一口拒绝掉他们的提议。可是错到家了!”
范无病看了那个武官一眼。然后问道。“国内缺这个吗?”
“缺。”武官点头回答道。
“乌克兰人知道我们国内缺这个吗?”范无病又问道。
“当然是知道的。”武官接着点头回答道。
范无病说道。“这不就结了嘛。既然他们早就知道我们缺这个东西。却又一直不肯卖给我们。显然是有顾忌的。你以为他们会把这种东西卖给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中国商人?这不是胡扯嘛!”
范无病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卡什科夫要不是个骗子。要不就是乌克兰政府派过来给自己栽赃的。假如是前者还好点儿。最多不上他的当就行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问题就大了。
假设自己真的同意跟卡什科夫进行接触的话。相信乌克兰政府方面立刻就会拿到自己在乌克兰境内从事非法活动的证据。这些人可就都要被驱逐出境了。连日来的准备。岂不是要统统泡汤了吗?
范无病可不想因小失大。为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坏了自己的大事。
果然。卡什科夫回到了部里面。立刻见到了几名情报人员。然后对他们说道。“真是晦气啊。我才一说出要卖发动机的事情。就被他们给撵出来来了。”
“不可能啊!”一个情报人员摇头质疑道。“中国人对于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技术一向是非常感兴趣的。怎么可能拒之门外?至少也不会把话说死吧?”
卡什科夫摇头说道。“事实就是那样。他们根本就不听我的话。我看的出来。那个十来岁的年轻人。确实是他们的头领。”虽然事先已经了解到这些老头儿们都是来自于中国的一家私营企业。而这些人之前又有过军工企业的多年从业经历。但是要让卡什科夫他们真的相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