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之窥-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时间不允许扶苏继续疑惑下去,他高举手中的匕首,狠狠地刺入了赵高的心窝。
    半坐在地上的赵高,在脸上挤出了一个不甘心的表情,随后直挺挺地向地面倒去。随后,一道蓝色的光芒,从赵高的双眼中冒了出来,如一条丝带般,在尸体上盘旋不去。空气也仿佛随着那道蓝光的出现,变的冰冷厚重起来。
    扶苏见状,急忙从怀中掏出了廻魂罍,放到了地面上,又要去怀中掏和氏璧与隋侯珠。可他的手上,沾满了自己和赵高的血液,早已滑腻不堪,和氏璧与隋侯珠在手中一滑再滑,怎么也掏不出来。
    见扶苏掏出了廻魂罍,空中那道蓝光,忽然颤了一颤,随后愈转愈低,艰难地缩回了赵高的尸体内。随着蓝光的缩回,赵高的尸体竟犹如诈尸了一般,用一种奇怪的姿态艰难地爬了起来,也不顾身下的断肢被揉成了什么模样,只一个劲地想要逃走。
    扶苏怎会让他得逞,忍痛从小腹中拔出短剑,侧身一挥,直将赵高的头颅砍了下来,咕噜噜滚入了后殿深处。
    这下赵高的尸体再也无法移动,那道蓝光失去了先前的劲道,如一团光雾般,从尸体中浮了出来。随后,光雾开始向廻魂罍聚来,在廻魂罍上方陡然绽放出数道光芒。
    廻魂罍也随着这光雾的骤亮而开始发出蓝色的荧光,仿佛呼应一般,将光雾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吸入了其中。
    最后一点光雾被廻魂罍吸尽的同时,整个廻魂罍开始剧烈地震动起来,其上镌刻的花纹中,犹如透出烛火的灯笼般,忽闪忽闪地,射出耀眼的强光,似乎那光雾随时都会挣脱出来。
    扶苏见状,急忙将和氏璧玉隋侯珠合二为一,随后用力插入廻魂罍顶部的一道凹槽。随着珠璧的插入,廻魂罍的震动渐渐停止了下来,其花纹间的光芒也暗了下去。扶苏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看着身旁一个个面目呆滞的人,随着赵高被正法,而逐渐恢复了原本应有的,人的气息。
    扶苏腰部以下的衣服鞋袜,均已经被献血染红,鞋底被半凝固的鲜血沾黏在地上。可即使是这样微不足道的阻力,也已经让早已头重脚轻的扶苏,失去了随后一丝保持平衡的能力。
    他的体力再也无法维系他的身躯,扶苏如一摊砧板上的肉,软绵绵地瘫了下来,躺在地上再也一动不动,似乎连呼吸的力气,都已经消散殆尽……
    【扶苏咸阳?秦王宫】汉王元年十月初七食时
    扶苏在一片喧闹嘈杂的声音中惊醒,他睁开眼睛,却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只能清晰的听到,附近许多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无一不在欢呼雀跃,口中还不断地呼喊着刘邦的名字。
    扶苏猜到,自己正是被刘邦救了下来,可他只稍微移动分豪,肚腹处的伤口便传来难忍的剧痛。痛楚顺着肌肉扩散到四肢百骸,让他整个人登时便冷汗涔涔,随后又昏死了过去。
    随后的日子,扶苏便只能记得有人扶他起身,更换绷带、擦涂伤药,每过一段时间,便被灌服些水米汤汁。待到他再次清醒过来,已经是十月初。
    扶苏这次看得清楚,自己此时又躺在了秦王宫中。仔细看来,这正是自己久违的寝宫,可雕梁画栋虽是旧物,但床铺四周却对了许多收拾整齐的随军细软与铺盖。
    扶苏忽然想到廻魂罍,伸手一摸,廻魂罍正好好地放在枕边。他努力坐了起来,叫住一个经过的小兵,一打听这才知晓:原来自己斩杀赵高倒下后,秦王宫中被赵高下药的大臣兵士,均纷纷恢复了神智。子婴儿时与扶苏玩得较好,依稀记得扶苏的样子,忙命令宫中御医止血救治,这才为扶苏续上了一口气。
    其后不久,子婴便对刘邦敞开了咸阳城门,放弃了抵抗,大秦宣告灭亡。
    听到这里,扶苏不由得垂下双目暗自伤感——赢氏一脉,传承千年。相传其先祖乃是自女修,吞玄鸟之卵所生,无论是否神化,赢氏子孙的命运从那时起,便颇为不凡。历夏商周三代,直至非子建国,几经波折,终得一统华夏。谁料,帝国方兴未艾,却戛然夭折,皇帝殒命,宗室凋敝,沦落到要乞降讨命的地步……
    扶苏正感慨,忽见两人,端着汤药推门进来,走在前面的正是骊瑶,走在后面的,则是刘邦。
    原来刘邦刚入得城内,便传书怀王。骊瑶听闻扶苏重伤,急忙带着军中最好的医师,从怀王处赶到了咸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二人对扶苏悉心照料,终于将他的伤势养好了大半。他低头看了看腰腹上刚换的绷带,雪白的绷带上已经看不见多少血迹,轻轻触碰,也不觉疼痛难耐。
    正当此时,扶苏忽听门外有传令兵士一路狂奔过去,口中还高叫着:“项羽……闻咸阳告破……连夜于新安城南坑杀二十万秦卒……已率部向咸阳大举攻来攻……”
    门外一阵骚动,传令兵声音虽不甚响亮,却似刻在扶苏心中,字字见血。听到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卒,扶苏心中一口恶气涌上来,从榻上一跃而起。这一下,让他的伤口又崩裂开来,疼得扶苏两眼发黑。
    刘邦急忙过来扶住他。扶苏问道:“怀王如今怎样?”
    刘邦摇了摇头,道:“怀王恐怕已经被项羽擒住,成了人质。”
    对话戛然而止,所有人均沉默了,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怎么办。过了许久,刘邦忽然道:“弟弟赶紧离开咸阳,去寻将那廻魂罍毁掉的方法,咸阳便交给哥哥了。项羽来时汹汹,怕是哥哥也无法固守太久,但我会尽可能多地拖延时日,让附近百姓有时间逃离这是非之地,不至惨遭屠戮。”
    扶苏点头称是,将廻魂罍放入了怀中,让骊瑶帮自己更衣,这便准备启程。道是时间紧迫,自己尽快上路,既省得在咸阳扼腕叹息,又可以让刘邦安心准备疏散。
    一个时辰后,临行送别,刘邦牵着马匹,送扶苏骊瑶出了咸阳城门。就在大家拱手告别之时,扶苏却忽然扑通一声,在刘邦面前跪了下来。
    刘邦不知扶苏意欲何为,有些手足无措,想要去拉,扶苏却不肯起来,道:“刘兄同在下,萍水相逢,却情如兄弟,入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扶苏有一事相求,还望刘兄能够答应。”
    刘邦拍着胸脯道:“有何要求,尽管说来便是。无论何事,哥哥定会替弟弟办到!”
    扶苏却摇了摇头道:“扶苏知道,如今的大秦便如一叶洪水之中的小舟,早已在滔天巨浪中遍体鳞伤,回天乏术。扶苏只希望,哥哥能肩负起终结这一乱世的责任,最终重新将天下一统,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让我大秦赢氏不要断了血脉!”
    刘邦一听,也忙跪到扶苏面前,想要拉他起来道:“哥哥定竭尽全力,弟弟放心便是!”
    “还有一事,哥哥得了天下之后,切勿将这些事记入史册。”扶苏却仍不起。
    “为何?”
    “此行途中凶险未知,尚不知能否顺利抵达。万一我寻扶桑木而不得,或找到了扶桑木,但却未尝领悟毁去廻魂罍的方法……扶苏不想让任何其他人知晓,还有如此一邪物,存在于世。”扶苏将心中担心说了出来。
    见刘邦点头答应,扶苏同骊瑶带上兵器,跨上骏马,便也不再耽搁,打马出城,踏上了寻找扶桑木的茫茫征途。
    
    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寻神木
    
    【骊瑶昆仑山麓?戈壁】汉王元年十月廿二隅中
    刚出咸阳,静下心来细想此事,二人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天地何其宽广,仅凭氐人国王的一句“神木之巅”,实在让二人无法决定,究竟该向何处寻找。
    由于始皇帝焚书坑儒,咸阳城内大量的商周时期及大秦的珍贵文献,均被付之一炬。即便扶苏幼时在父王的书房中,博览群书,如今能记得的也已经不甚了了。不过,大秦帝国的轰然坍塌,却让扶苏在此时忽然想起,在他读过的大秦国史中,曾记有一段描写惠文王九年,命名将司马错入川灭蜀的记载。
    这段文字之所以让扶苏记忆深刻,并不是因为它是国史,而恰恰因为其中曾提到四种十分独特的树,分别名曰寻木、建木、若木及扶桑。而扶桑同扶苏音节相仿,扶苏这才对其记忆尤为牢固。
    记载中称,这几种树分别位于世界的四方:其中寻木生于极北的古国拘缨;建木生于天地中心,青叶紫茎,百仞无枝;若木生于昆仑以西,大地西极,青叶赤华,是太阳下落的地方;而扶桑树,则生于旸谷,大地东极,乃是太阳升起之地。
    氐人国王让他们将廻魂罍带至神木之巅,才能毁去。可按照记载,极北苦寒之地寻找寻木必不可取;扶桑木生于汪洋大海之中,即便是秦国最大的战船,也无法到达如此之远的地方;而在昆仑以西的若木,虽然从陆路便能到达,但要翻越高耸入云的昆仑山,简直便如痴人说梦。
    如此看来,只有蜀人崇拜供奉的神树建木,才是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既然同为神树,或许若木之巅,也能找到毁掉廻魂罍的方法?
    扶苏将想法说与了骊瑶,骊瑶道:“楚地与蜀国相距不远,也曾听闻过一些蜀地的传说。相传蜀人先祖,乃是西羌人。他们从昆仑山下,沿河水经狄道一带山谷至岷江,随后又沿岷江一路向西向南,才得至蜀地。”
    扶苏听闻此言,忽然觉得终于寻对了方向,道:“若建木是蜀人供奉的神树,那么或许我们沿岷江向西北,河水上游荒芜之地寻寻,或许会有些收获。”于是二人当即决定,立刻出发,穿过南山,逆流而上,深入西羌腹地,寻找建木的蛛丝马迹。
    骊瑶与扶苏一路西行,可由于战火绵延,西进的道路早由于少了维护,早已被流民兵匪毁得面目全非。待走到距山口不远的地方,已经无路可走,在陡峭的山石上,骑马变得困难无比,二人只得改为步行。
    半个月后,骊瑶跟着扶苏由狄道艰难地穿过了昆仑山,进入了山脉北方的一大片盆地。刚过昆仑山,她便觉得气候陡变——山南的冬季虽潮湿,却有种温润之感,但这种感觉很快便被凛冽的寒风刮得一干二净。很快,干冷的风便让骊瑶脸上的皮肤出现了道道细小的裂口。
    盆地中极度缺水,南部是一片广袤的戈壁。时已入冬,盆地中偶有降雪,白茫茫的积雪中,却仍有一些黄褐色的戈壁碎石摊裸露在外,还有一片一片枯黄的低矮灌木。继续向西北前进,二人只觉得空气愈来愈稀薄,风愈刮愈冷,愈来愈干燥。
    很快,干燥的地面上逐渐连积雪也看不见了,只有被冻得硬邦邦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走了几天,路上虽能见到一些西羌人留下的零星痕迹,却没有见到过一个活人。骊瑶难以想象,在这样荒凉的地方,真不知道西羌人究竟是如何生存的。
    盆地南部有一些零星的细小溪流,从盆地附近的雪山上流下,向盆地中心汇聚。这些已经几乎快要干涸的溪流旁,偶尔有各种动物出没。二人身上的干粮有限,于是便决定沿着溪流走,见到动物便打来充饥。这样既能随时补充淡水,寻得人迹的可能性更大,干粮也可以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随着进入盆地中心,骊瑶却惊讶地发现,各条小溪逐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水量颇为充沛的河流。河流两旁的地面,也逐渐出现了苔藓、甚至有颜色尚青的草皮。地表也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