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高一-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我还是陪爷爷下会象棋吧。”张谭放下了钓鱼的心思,准备留在老家,多陪陪爷爷。
  张贺农的晚年生活,除了奶奶已不在身边,一切都安好。
  去年身体还很健朗,每天都会散步去镇上的老干部活动室,与几个熟悉的老头一起喝茶下棋斗嘴。今年身体渐渐差了,张谭家里没少花钱给张贺农各种体检、保健,只是起色不大,气色越来越暗淡。
  张谭之所以暑假回合淝,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多陪陪爷爷。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他差不多心里明白,爷爷的大限快到了,上辈子爷爷就是在08年末去的。张谭有些伤感,但并不伤悲,人生七十古来稀,爷爷快奔八十的人了,儿女健康,子孙满堂,走时也不会有多少遗憾。
  搁农村的说法,这是喜丧,福寿俱全,走时安详。
  “扬扬,看爷爷这幅字写得如何。”在家的时候,除了看报纸,张贺农最喜欢的是写毛笔字,显得有文化。
  张贺农一直想要把老张家打造成书香世家,目前唯一的骄傲,就是出了张谭这么一个大文豪。
  张谭看着报纸上的楷书大字“大风起兮云飞扬”,筋肉饱满,显然爷爷的功力越来越深厚了:“好字。颜筋柳骨莫过如此。”
  “哎,颜筋柳骨就太夸赞了。不过是有些形似。”张贺农口中谦虚,实则得意。“你可知道我写的这副字,有什么典故?”
  张谭笑说:“刘邦平了鲸布,回去的时候路过老家沛县,跟一些老乡喝酒,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还有一个典故。”张贺农卖了个关子,“你可知道?”
  张谭知道,但却摇头:“不知道。”
  张贺农就眯着眼睛。看着张谭说:“当初你妈妈怀孕的时候,在镇卫生院接生的你,那时候你才这点点大,皱成一团,我觉得你会有出息。你爸就让我给取名字,我一时间没想好,回去的时候,路上忽然刮了一阵大风,当时我就想到了刘邦的《大风歌》。”
  张谭接话:“后来爷爷你就给我起了名字叫张扬。大伯他们都觉得名字太‘张扬’,后来才改成了张谭,小名叫扬扬。”
  “对,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看来。我还是很有先见之明,从小看老,知道你会有出息。”张贺农往摇椅上躺下。端着搪瓷茶杯,悠哉悠哉的说。“淮河两岸,人杰地灵。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刘邦、项羽、曹操、朱元璋、******,都是吃淮河水长大,你也是呀,现在你也是名人了。”
  “爷爷,严格说起来,我们吃的水是长江流域的水吧,岗集这边不是滁河干渠么,滁河干渠通四里河,四里河通南淝河,南淝河再转滁河,滁河灌入长江。”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滁河干渠沟通的是东淝河和南淝河两条河,东淝河通淮河,南淝河通长江,我们家这里恰恰就是江淮分水岭,吃两边水,这个便宜占大了。”张贺农说着,就想起了过去。
  历史上,黄河是一条很凶残的河流,几次夺道别的河流,往北夺过大清河,往南更夺了好几次淮河,大量淤泥河沙,把淮河入海口都给堵了,导致了淮河竟然没了入海口,某种意义上成为长江的支流了。
  “走千走万不及淮河两岸”的淮河就这样给弄成了害河,整个淮河流域,平时缺水干旱,雨多就洪水泛滥。
  导致了皖北大量百姓逃荒,很多都去了丄海等地,混不下去,只能做点糙活,成为了丄海人嫌弃的对象。
  建国初,国家为了治理淮河,这才花大力气修建了淠史杭灌区。
  张贺农当初就参与了滁河干渠的修建,张谭的父母也参与过,上河堤挖土、抬土挣工分。听爷爷讲起那个岁月的往事,真的很有意思。
  当下爷孙两个,天南海北神侃一通。
  一直侃到吃饭。
  ……
  在农村也没能呆上几天,张谭毕竟还有工作要忙,《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每周都会送来大量的素材,交给张谭来剪辑,并安排一些后期的画面处理。
  就这样在合淝呆了大半个月,张谭和苏莎又转去金花市,陪苏莎的父母住了一个多星期。
  随后把两家的父母,张谭的爷爷、姥姥姥爷、苏莎的爷爷奶奶,都接去了北亰,无他,看奥运会。
  张谭在北亰有好几套别墅,足够两家人居住。
  奥运会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整开幕,张、苏两家人,都坐在了鸟巢体育场,看着精彩的开幕式。
  开幕式由第五代名导张超跨界执导,执导的节目,不比上辈子张艺谋执导的差,中国总是不缺能人。
  在开幕式最后,由中国的著名音乐人、歌手王熙龙,和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一起合唱了北亰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不错。
  就是张谭创作的《我和你》,两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重叠,奥组委依然采用了《我和你》作为主题曲。
  “张谭,真的是你写的歌,成为了主题曲哎!”苏莎十分激动。
  张谭抓了抓脖子,其实心里后悔莫及:“我不该创作这首歌,哎,估计这首歌会成为本届奥运会的短板。”
  这纯属得了便宜还卖乖。
  能被奥组委肯定,《我和你》自然有别的歌曲比不上的优点,对和平的诉求,很好的传达了目前中国需要对外发出的声音。
  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会,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
  疯狂的八月,一切目光都在奥运会赛场上。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代表队以51枚金牌总数,超过36块金牌的美国代表队,成为本届奥运会的最大赢家。这也是中国代表队,第一次登顶奥运会金牌榜,唯一差点,是奖牌总数还是没能超过美国。
  随后北亰奥组委公布了奥运会的财务,支出193。43亿元,收入205亿元,收支结余超过10亿。
  赚钱或许并不算多,但是以一届奥运会,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北亰,集中到了中国,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一次中国。这是极好的,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凝聚力。
  北亰奥运会在8月24日就结束了,但它发挥的影响,将会在很长时间,让中国得以受益。
  这一个月时间,张谭也不全是整天看奥运,他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舌尖上的中国》,经过大半年的拍摄,总共十二集内容,绝大部分镜头拍摄完毕。张谭已经开始剪辑素材,预计将在十月份能够完成《舌尖上的中国》全部素材剪辑和后期制作。(未完待续。)


第319章 自断前程

  九月底,央视旧大楼的录音间里,张谭已经连续一个星期往来于此了,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邀请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李立宏,李立宏毕业于北广播音系,声音浑厚深沉、音色稳健,有智者的韵味。主业是教授导演、表演的副教授,副业却是业内知名配音演员。
  张谭在给纪录片寻找配音的时候,听到李立宏的声音后,立马拍板就是他了。
  其实张谭自己的声音也很不错,干净清朗,只不过没那么浑厚,无法描绘出想要的感觉。
  接到邀约,与中国最牛逼的作家、导演合作,李立宏二话不说,当即推辞掉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与张谭一起埋头录音间,一遍一遍念稿子,录制音频,寻找与纪录片最契合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九月的时候,央视也开始了对《舌尖上的中国》做宣传。
  在中央一套、二套、七套、十套等频道,都有播放纪录片的习惯,在纪录片播放的结尾,纷纷打出了预告。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选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食物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每一道食物,都是对文明、文化的承载。10月8日至20日,本栏目每晚22:40,将播出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谭张导演带你领略中国人吃的文化。”
  伴随着预告,播出的纪录片的片头,各种食材缓缓闪过。
  有丰收的麦穗。有柔和的面团,有金黄的馍馍。有香嫩的豆腐,藕片、年糕、竹笋……所有的素材。伴随着如同山水画一般渐进渐出的方式,最终汇聚成一片由山水组成的五花肉,一双筷子将五花肉夹住。
  闪现出“舌尖上的中国”六个汉字,和英文字母。
  这段片头,画面极其精美。
  高清数字格式的画面,经过大成本的后期处理,不仅完美的还原出了食物本身的美感,而且通过饱满富有光泽的色泽,更进一步凸显了食物的魅力。那股诱惑力。仿佛要突破电视机荧幕阻拦,扑面而来。
  美丽、真实!
  山水画的剪辑手法,更让纪录片的风采,别具一格。
  这仅仅是一个片头而已,真正体现出《舌尖》高人一等质量的,还是纪录片的正文。
  “谭导,这些画面真不错,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太逼真了一点。”央视七套纪录片部门主管韩志东。看着录音室电脑上播放的画面,由衷的赞叹。
  张谭拿着记录解说词的台本,点点头:“毕竟是花了大价钱制作出来的,一分钱一分货。拍美食题材,色香味中的‘香’和‘味’都没办法呈现,只能加大‘色’的效果。挖掘美食本身的内涵。”
  “你们拍的这些画面,我看一次感觉饿一次。我个人觉得你这个纪录片,拍摄的质量相当高。就是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我们国产的纪录片,说实话,受众群体太小了,想要引起关注,太难。”
  韩志东说的是大实话。
  不过张谭信心十足:“到时候看吧,我的作品,韩主任应该放心。就算不放心,现在预告也打出去,赶鸭子也得上架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能检验结果,到时候韩主任就明白,我拍的片子妙在何处。”
  “哈哈,那就预祝我们成功。”
  张谭的信心,带动了韩志东的信心,当初他选择和张谭合作拍摄纪录片,说起来很莽撞,甚至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纪录片部门在央视并不受重视,虽然说不缺资金,但一直低水准的制作,让上面看不到能出业绩的可能。
  没有业绩,韩志东如何升职。
  他可不甘心在这个岗位,碌碌无为的混吃等死,还想着搏一把。而纪录片部门能搏一把的机会,不外乎两个,一个就是拍摄优秀纪录片,再一个就是筹备纪录片频道。
  纪录片频道还很遥远,只能把目光放在优秀纪录片上。
  想玩转纪录片,这难度可不一般,恰好这时候,张谭丢来了橄榄枝,韩志东当场拍板,开搞。
  没想到的是,张谭搞得比较大,耗费整整一千五百多万资金。
  这和平常央视制作的几十万、几百万成本纪录片,比起来风险大多了,好在张谭一拍就是十二集。有创意、有内容、有名导作保,韩志东向上面也好交代一些,只是压力会比往常大些。
  这不,下午他就被训斥了。
  “志东,不是我说你,现在是竞争的关键时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宁愿不做也好过乱做。”央视的一位副台长赵建军,在办公室里见了来汇报工作的韩志东,不客气的批评。
  韩志东算是这位副台长的嫡系人马,虽然未曾受到多大的重视。
  “台长,我如果不做,今年七套的总监位置,我争不过老钱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