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俾斯麦来到思陀园,刚刚进门,就看到唐宁跟两个日本人围着桌子讨论什么方案,向他招手:“啊,奥托来了!快来一起看看,这里有几个震抗木屋的设计,一起来参详参详哪个好点,奥托最有眼光了!”
这时的俾斯麦仅仅比唐宁大十岁,可谓风华正茂。
这里有来自日本、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等国的木屋设计师的杰作,经过改进的电报机已经能够传真比较大的图形,安置在全球比较重要的大城市,所以全世界的设计师都能为木屋提高设计方案。
俾斯麦匆匆看了一眼图纸,精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的他毫无障碍地用英语说:“江户不是因为震后火灾才伤亡惨重的吗?为什么还使用木屋做方案?”
不愧是战略大师,那么漂亮的木屋设计方案不看,一眼就想到了关键处。
唐宁:“日本没有什么资源,就是森林多点,考虑到成本、建造速度等因素,最后还是觉得平民造木屋合算,火灾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避免:一、普及电力,不使用明火;二、用耐火隔离层来包裹厨房等重点防火区;三、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方便灭火;四、用道路和混凝土大型建筑作为火灾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做到这四点,火灾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木屋在抗震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在我们的测试中,木屋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还强,更不用说砖结构,因为木头有弹性,能够在地震波中坚持很久,即使坍塌,危害性也比沉重的砖块和混凝土小得多。利于救灾,利于重建。现在江户被一把火烧干净了,比较好清理,如果是砖石,那就难清理了。”
俾斯麦一边听一边点头,技术的东西他不太懂,唐宁说什么就信什么吧,估计没错,他把注意力又集中到设计方案的复杂度上,这些设计似乎都很漂亮,也就是相当有组装难度的样子,这对于灾民来说合适吗?
唐宁得意洋洋地说:“合适!复杂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会建一个大工厂来造房子,在长长的流水线上组装好了再运到房子的真实地点,每个工人只需要很少地学习就能掌握自己工作岗位上的组装技术,这样生产出来的木屋也很便宜,速度更是快得不行。当然了,对于身无一文的灾民还是要用最简单方案,最下面那个,瑞典设计师的倾斜屋顶结构,极简,很直观,主要是有点难看,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在江户看到的房子都还可以的,我猜江户人也不喜欢。”
最有意思的设计是日本设计师的榫卯结构木屋。榫卯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工技术,完全不需要钉子也能把木制零件连结起来,中国和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都有这样的工艺,其中没有铁资源的日本木匠更是特别喜欢并特别擅长制造榫卯家具和建筑。
榫卯工艺对凸出部分的榫头与凹进去部分的卯眼结合处的尺寸要求很高,可是对于机**工艺先进工厂来说就不是问题,瑞士精密仪器公司已经着手研制各式木匠机**,以便供应木屋制造厂。
唐宁对榫卯建筑的喜欢在于它是那么的纯粹和干净利落,来的时候是那么精妙巧思,拆走的时候是那么不带走一片云彩。选用自己进化出了防虫防腐能力的木材来建造更是连涂料都省掉。当然了,唐宁并不是一昧地追求纯天然,前面提过,天然木材的纤维只对竖直方向坚挺,把纹理垂直叠放的胶合板抗震强度无疑更出色,而且这样可利用大量的小直径的木材,把它们的树皮卷下来能合成大型板材。使用黏合剂甚至可以把加工剩下的渣渣都整合在一起,变成家具的填料,一点都不带浪费。这样的人造板材更轻更坚固,因此更便捷,做家俱的能耐优于死硬死重死贵的实木家俱。
另一个纯天然的大敌是白蚁,这可能是传统木建筑最大的危害,革命性的改进在于通过在木建筑四周土壤用可以杀死白蚁的化学物质处理,可以永远性地防止白蚁。
连白蚁都有解决方案,俾斯麦只有点头的份儿,没啥好建议了。接下来唐宁随口说到的售房策略更是让俾斯麦觉得,跟大公做对绝对没好果子吃。这个方案就是针对江户大地震中失去一切经济能力的赤贫居民发放消费信贷,使他们的家人能买得起廉价木屋,而受益者本人就得在风萧萧兮之中乘船前往阿拉斯加殖民、探矿、采矿!大公施善、行政、赚钱都不耽误,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正是在这会儿,俾斯麦暗暗下决心,这世界上,招谁也别招卢森堡大公大人,太可怕了。
美艳动人的大公夫人给客人们送来印度的阿萨姆红茶,缓解了俾斯麦心中的震惊。
唐宁问大家:“味道怎么样?”
这里的两位日本客人,一位是来伦敦向大公诉职的萨摩雇佣兵统帅西乡隆盛,一位是翻译中滨万次郎。他们喝习惯了远东风格的茶,哪料到阿萨姆红茶里居然还有糖,纷纷表示“不怎么样”。
唐宁也很不理解:“我准备在印度禁止种植鸦片了,所以要大规模寻找替代农业,还好红茶在印度生长得不错,欧洲人喜欢放糖,真是没品,我尝试了多次都不习惯,喝完了嘴里一股味儿,远远不如纯茶叶的清香淡雅……”
两国战后谈判,来使俾斯麦几乎找不到温莎大公一点点把战争放在心上的感觉,给这位内心铁血的战略家强烈的印象,好像大公一点都没变,仍然只是一个只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工业家。
俾斯麦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卢森堡是德意志邦国成员,普鲁士要统一德意志的话,这位威望如此强盛的大公的态度怎么样?会允许卢森堡并入德意志帝国吗?是否意味着普鲁士和卢森堡之间终有一战?以前以为卢森堡这个弹丸之地根本就不能影响德意志统一,现在看来,这是个大麻烦。
第105章 黑之契约者
俾斯麦试探唐宁的态度:“大公大人,您对遗传方面颇有研究,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网我觉得日尔曼血统的人特别严谨和善于思考,这是不是有什么遗传的基础?”
这是在为他的排除奥地利的北德意志统一寻找科学理论呢。
唐宁微笑:“同意日尔曼人相当优秀。我的慕尼黑汽车厂运行之良好,远超我的预想,德意志民族确实是伟大。要说遗传啊,那还真是有一定的遗传。不过,遗传的因素并不是主体。我可以举一个动物的例子,有一个观察猩猩的动物学家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种猩猩相当聪明,会用石头砸开坚果坚硬的壳。你猜我们人类的近亲这么聪明的动物学会这种技术需要多少时间?嘿嘿,需要十二年左右!
你可能以为猩猩比人类笨多了,根本无法跟人类比。这个观点是错的!大自然最公平,物理规律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得到了某种能力,总是要以付出另一种妥协为代价,越聪明的动物需要的幼年期越长。成年猩猩跟成年人类的聪明程度当然是没法比的,可是幼年猩猩比幼年人类更聪明!这个道理跟大多数的小牛犊、小羊羔生下来没几天就可以四处乱跑,有很强大的照顾自己的能力是一样的。聪明与愚笨的大脑构成的材料都是一样的,越是聪明的动物,越不能在大脑中预定遗传的知识,把所有的大脑资源用来学习和容纳学习的能力才是聪明的特点,这就需要的成长时间,遗传在智慧中扮演的角色远远没有后天学习重要。
血统重要还是文化重要?实际上在智慧上,文化本位比血统本位更重要,君权神授,血统本位实际上是落后的不正确的观点,整个人类的学习能力大致是相当的,给婴儿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他们就能获得优秀的才能。我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奥托可以到伦敦国际学员看看全世界各人种的学习成绩,都相当的优秀,这些都是人类的精英。”
俾斯麦还是没有放弃,说:“道理也许是对的,可是只有以我们日耳曼人血统为主体的国家才能培育出德意志文化,我比较倾向于把德意志文化邦国更紧密地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帝国,这样才能跟法国和英国竞争,不知道您怎么看?”
唐宁:“这个倒是,现在的德意志邦联太松散了。网”
俾斯麦大喜:“真高兴卢森堡大公能赞同这一点,只要我们德意志团结一心,绝对不比英国和法国差劲。只可惜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我们统一的一大障碍。”
唐宁微笑道:“普鲁士有的是机会,我唯一担心的是普鲁士的国王大权在握,就算有你这样出色的人才,也无法延续普鲁士的政策太久。王权可以压制傻乎乎的反对派的声音,但它的弊端也是严重的,一旦没有智慧的国王上台,一切都毁了,百年大计,君主还是少发挥作用的好。让一切声音都听到,让最小的利益都被考虑到,这才是长久之计。所有的政策都是利益的平衡,一小撮人口代表的是一项政策需要完善的细节。最出色的人才不是用暴力压制对方,而是耐心地讲道理,把和平劝说当成战争的艺术,暴力则作为不轻易使用的后盾。
你想统一德意志,我还想欧洲各国建立联邦呢,建立欧洲议会,永远通过商谈来解决争端。可惜,这都是梦想,一个宗教争端就差点毁了我小小的卢森堡。”
俾斯麦笑眯眯地道:“世界上只有温莎大公有这个威望敢彻底挑战基督教。不如我们达成君子协定,你助我统一德意志,而后再统一欧洲,哈哈,您的梦想比我伟大多了,欧洲的统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西乡隆盛听了翻译的嘀咕,兴奋地加入:“助我们日本来统一亚洲吧!”
唐宁和俾斯麦都鄙夷地看了西乡一眼,看来西乡以为有了FN…1855就可以横行天下了。大公大人要有意统一亚洲,那也是通过东印度公司,什么时候也轮不到日本,现在连炼钢还没学会的国家。
唐宁:“日本还是先把阿拉斯加的矿找妥吧,诶,大家来看看我设计的雪地摩托!”
这个事情西乡很关心,而俾斯麦似乎也得到了大公对于德意志统一的初步肯定,两人兴致盎然地观摩雪地摩托的小模型。
俾斯麦一眼看到履带,说:“咦?这个叫什么?似乎拥有很强的越野能力。”
唐宁吓一跳,不会俾斯麦会通过这个联想到造坦克吧?还好,内燃机还没发明,普鲁士人再聪明也不可能现在发明坦克。
释然的唐宁悠然讲解这种“灵感来源于美国人的拖拉机”的履带,有效解决雪里里车轮下陷以及打滑的问题。
从小喜爱骑马的大公夫人最喜欢各种交通工具,她对这种能在雪地里飞驰的载具相当感兴趣,真是个女车迷。
俾斯麦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说:“拿破仑大帝当年要是有这货,俄国人早被灭了,哈哈,与大公为敌真是可怕!”
唐宁:“您客气了,你们普鲁士陆军悄然装备了后装线膛枪,这才叫我大吃一惊,我还以为对付普鲁士军队就像镇压印度土兵叛乱一样轻松呢,还好奥托一直在普鲁士拖国王的后腿,使他不敢轻易进攻,救了我们一命,西乡,你知不知道你的小命很可能是俾斯麦先生救的?”
听了万次郎的翻译之后,西乡隆盛正经向俾斯麦鞠了个躬,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