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战争一直远离于武昌,尽管这座城市,曾经几乎全为战火所焚毁,但是现在,战争一直远离他,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甚至于相比于过去,他们的生活更加安逸,更加富足,如果不是报纸上偶然的新闻,或许他们也会觉得战争,早已经结束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很清楚。战争从来未曾停止,在这个城市中,很多人甚至在不断的策动的战争,计划的将来的战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愿意享受着和平的生活,那怕这只是假相。
林府,在武昌城内,能称得上“林府”的并不多,虽说武昌亦有几处豪宅门前挂着“林府”的门牌,可人们顶多是说“某某巷林家”,而不会用“林府”来形容,在武昌城内,只有一个林府,那是位于督府后方巷子里的林家的府宅。
不过虽说是号称“府”,可这林府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豪华,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高等官员的标准住宅——武昌的很多官员他们的住宅都是由督府提供的,直到年初的时候,这些官员们才从督府的手中将住宅购买下来。
林治平也不例外,这座宅子并不大,也谈不上贵,不过1000多元罢了,顶多也就是相当于他一个月的俸禄——督府之中文官的俸禄与满清官员相等,只不过是将其养廉银变为俸禄,相比于满清官员,还享有年度奖金和福利津贴,而且退休后还有一笔丰厚的养老金。
正因如此,实际上府中的官员们收入大都极为丰厚,即便是未入流的官员,每个月也有二十余元薪俸,从而使得其生活无忧。所以在武昌城之中,官员从来都是日子最为安逸、收入颇高的群体,普通的官员如此,品级为从一品的林冶平,当然也是如此,甚至每年的年度奖金和福利津贴就足够他维持一年的开支——相当于其一年的薪俸。
也正因为相对丰厚的收入,对使得林治平现在正和其他人一样,正在考虑与城外修建一栋别墅,甚至武昌有家庐山公司,正在推销庐山的“避暑庄园”,着实吸引了一些官员,就像现在,刚刚以1500元买下一块地的林治平,正在看着几份图样,那是避暑庄园的图样。
是欧式的?还是中式的?
这是一个选择。
不过林志平的这种纠结,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很快就被访客给打断了。
“仲平好雅兴啊!”
跨进门,看到正在那里看着图样的林治平,张亮基立即笑说道。
“这是庐山的别墅?怎么选了楼型了吗?”
抬头看见张亮基,林治平先是诧异,而后立即训斥跟在张亮基身旁的弟弟。
“老三我说你也真是的,怎么张大人来了,你也不通知一声。太不应该了。”
“老三,这是我让他不要通知的!”
张亮基不客气的坐了下去,见其坐了下来,心知肯定有事相商的林治平便吩咐三弟上壶茶,然后对看着这位左参军说道。
“石卿先生,不知石卿先生此来是为何事。”
现在他反倒是好奇,张亮基的突然拜访,要知道,左右参军可是汉督的左膀右臂,同样也是他们这些人的上官。
“仲平啊!”
看着的林治平,张亮基连忙说道:
“算算日子,主公起事已经三年了吧。”
何止三年啊!
三年有半,还出一个来月!
你张石卿来这儿恐怕不是来算日子的吧。
心下这么想着,林治平却是含笑不语,全是一副聆听模样。
“整整三年零七个月,算算日子,下官追随主公也有三年零五个月了。”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在向张石卿表明一个观点——他是主公的“老臣”,至少比他张石卿要早出一阵子。
“都三年多了……”
张亮基只是略点下头,他知道林治平的意思,他林治平是“黄州老臣”。
“仲平,你可听说江南大营为发匪攻破了!”
“有所闻!”
这么大的新闻,别说是府中的高官,就是报纸上也有报道,甚至报纸上还分析江南大营为太平军攻克后,对府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江南大营被克,并不符合府里的意义。
“你知道江南大营为发匪攻克后,那么满清在南京一带既再无势力存在,而南京发匪亦解除外患!”
张亮基一边说一边看着林志平,以便查探其想法。
“确实,这太平军的外患一解,到时候只恐对咱们不利啊!毕竟过去有清军在那里挡着,现在,万一要是他们觉得咱们成为了他们的眼中刺,到时候把这长江一截……”
“我担心的不是长江,我想的是……南京,若是南京发生内乱,该怎么办?”
看似一句谈不出奇的话语从张亮基口中吐出时,他注意到林治平的脸色顿时显得凝重,双眉紧皱,现在不仅仅只是他自己这么以为,看来林治平也赞同这一看法。他接过梁启超的话头说道:
“哦,若真是如此的话,对于咱们来说,到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毕竟这太平军无论怎么说,都算不上朋友!”
何止是算不上朋友,根本就是敌人。这一点张亮基自然非常清楚,甚至可以说,于府中上下看来,太平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满清,是府里最大的敌人。
比如于张亮基眼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太平军。
颇感兴趣的地望着林治平,张亮基看着他在心下一笑,“算不上朋友”,这话里有话啊。
“的确,确实!”
张亮基立即出言赞同道。
“若是其陷入内乱,那么他们的力量势必会被消弱,仲平,对此你怎么看?”
“那是当然,自相残杀之烈,总甚于外敌!”
对于张亮基的这个问题,林治平点点头,而后笑道:
“所以无论如何,这对咱们来说都是件好事儿。他们自己人杀自己的杀的越厉害,对,咱们就越有利,将来打他们也就更容易。”
“将来……”
盯着林治平,张亮基说道。
“将来有多远?仲子,若是我说南京发匪内乱之时,就是我大军夺城之时,你以为如何?”
现在林治平终于知道了张亮基的来意,他是来寻求支持的。他的目的再简单不过,是想从自己这里获得支持。
支持对南京用兵!
“石卿先生的意思是,主公准备对南京用兵?”
林治平装作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
“主公想要用兵了?”
想要用兵的当然不是主公,而是他张亮基,谁让他张亮基是徐州人,他自然愿意看到主公夺取南京,夺取苏皖。
摇摇头,张亮基笑道。
“不是主公要用兵,而是我们做臣子的必须要看到此事关系到我中国亿万黎民之福祉,关系国家千秋之基业,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虽说主公暂时无意兴兵,可为中华亿万黎民之将来,咱们必须要劝主公,对南京用兵,与太平军决裂。”
一语道出自己的来意之后,张亮基继续说道。
“只有如此,他日待南京克复之时,我等才能劝主公登基,名正言顺挥师北伐,否则似现在一般,居于发匪之下,名不正言不顺,如何北伐?”
对于他的这番解释,林治平倒是不觉得意外,不仅在府中,在民间士绅的眼中,太平军是贼,是寇,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很多地方上的士绅,一直都关心——什么时候主公才与“发匪”决裂。
于是便轻声提醒着一句说道:
“石卿先生,我听说,最近北边似乎有所动静!”
他口中的北边儿指的是驻于南阳以及鄂北一带的部队。
“主公,该不会是想对河南用兵吧……”
“河南发匪新败,满清于河北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若是对河南用兵那无异于虎口夺食,且有助于发匪,我等做臣子的自然不能够让主公犯下这等错误。”
盯着林治平,张亮基却是用异常郑重地口气说道:
“所以咱们要在事成定局之前,改变主公的想法,劝其对南京兴兵,趁其内乱之机,夺取南京,掌握江南,以备将来北伐!”
随后,他又是神色肃然地说道。
“若是能抓住这一机会,至多后年,满清既可被推翻,届时必将重现大明日月天!。”
双眼微微一闭,张亮基长叹道。
“若是错过这个机会的话……恐怕……”
望一眼林治平,张亮基长叹口气,并没有继续说话。
“但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断然是办不到的,所以……”
盯着林治平,张亮基说道。
“我需要到时候老弟在一旁附和一二,不知老弟以为如何?”
而对张亮基直截了当的要求,思索片刻后,林治平只好点头同意道。
“瞧石卿先生说的,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小弟又岂甘人后,只是,这南京内乱到底能乱成什么样,现在可还没有底啊……”
————————————————————————————————————————————
第379章 天京乱(第一更)
将过七月,就在南京城内的气氛,越发紧张的时候。两个身穿素红袍,头戴狮头兜鍪,中间缀着“北殿承宣”红字职衔的差官从金龙门匆匆出来,跨上快马,从容来到仪凤门。这大摇大摆出了城门口,直向江边码头驰去。
现在北王正在赣皖之地督师,常有奏报书信递京,北殿人员出入城门,自然也无人怀疑,只不过这两个差官与往日不同,他们携带的是天王的密诏。
两人到了码头,便和过去一样取出北王紧急征船札谕,对此水师的营官哪里敢怠慢,立即拨出一艘十六桨双橹大船,急将这两位差官连人带马送往皖南东流县,一人舍舟登岸,另一人则从江北上岸,拍马驰往庐州前线翼王行营宣旨。
原来这两名差官并不是北王府的差官,他们都是天王府的御林侍卫,早在北王出京之前,陈承瑢就向他讨了两份“北殿承宣”帽衔,这会只是将它们缝在“殿前御林侍卫”上面,然后便轻易地混出了重重把守的城门。
勤王的密诏很快便送到北王的行营,而因为距离相对较远的关系,身处庐州前线的翼王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到密诏。,
七月二十八,一接到天王密诏,多年来一直深受杨秀清之气的韦昌辉,当即将前线的军政大权仍交给黄玉昆主持,然后便带领早已部署好的三千名心腹将士,和前来宣旨的御林侍卫,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启程,日行百余里,第二天便到了赣东北的饶州府城鄱阳县,这里原为清军所有,是北王来江西之初攻占的,后来杨辅清调来江西,就驻兵在饶州府城以东的乐平、浮梁一带,东王原意是差杨辅清密切监视北王,堵住他带兵进京的道路,而对于杨辅清来说,他则不过是出京避祸,对于天朝诸王内争,他从来都是持以袖手旁观的态度。
而在韦昌辉通过的时候,杨辅清正在饶州以南的广信府作战,也正因如此韦昌辉顺利地从饶州进入皖南,在东流县弃去马匹派人看管,乘了太平军水师战船,恰遇江面上括起劲疾的西南风,近百艘大小兵船昼夜不停的顺风顺水沿着长江行驶,于八月初三日午夜便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