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此人以前也立下大功,宋朝辰州蛮叛乱不休,此人一去辰州,便立即平叛,将蛮首彭仕羲逼降。”

宋朝荆湖南路那边也是宋朝头痛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梅山蛮,成了国中国,宋朝近一百年,都拿这个梅山蛮没有任何办法。请注意,这里没有任何民族问题,相反的,宋朝一直是用买安的办法解决这些边民。但那一带的种种做法,简直让人无法想像,强掳汉人做奴隶,那是真正的奴隶,而非是部曲,剖开孕妇的肚子,挖人心肝当食物,又时不时进入汉人区域烧杀抢掠……等等。这个梁乙埋也听闻了一些。

“而且他又以一个武将身份,担任过数月秦州知州。”宋吉说道。

不过这时都哆腊讹已经产生了一些怀疑,当真这一切乃是窦舜卿所为?

但他想不明白的是,若不是窦舜卿所为,以李复圭的才能做想出这些安排吗?

总之,到了这一步,都哆腊讹心中已经产生了不安。

不但他,就连梁乙埋派出去的斥候,一路上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虽然如都哆腊讹所说,这些损失能够承受,但此时十几万夏军士气却是降到了冰点……

…………

“小的参见韩公、郭公,”赵大井施了一个大大的拜伏礼说道。

“勿用多礼。”韩绛道。

当然,赵大井还有些拘束,虽然他随王巨身后呆了多年,但本来只不过是王家寨一个普通的少年罢了,韩郭二人地位又那么高,怎能一点都不紧张?

“你家大郎胃口好大啊。”韩绛又说。

“韩公,小的这次前来,一是看看能否到大顺城看看实际情况,回去禀报,二来就是将两封信送给韩公与郭公。”

这也是没有办法。

别人不知,但王巨察觉到韩绛与郭逵因为种谔,产生了一些不和,以至郭逵在一些场合公开发表意见,反对开边罗兀城。但开边罗兀城却是韩绛所支持的。

所以同样的一封信,必须要写两份,否则郭逵会生气的。

信上没有再说罗兀城了。

实际西夏将兵力抽调到了庆州,对于其他两路都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细浮图寨孤悬于大里河的顶点上,罗兀城离绥德军城更远。因此想乘机拨掉这两个据点,事情又回到了原来种谔的局面。必须建设数个大堡,形成一条坚固的链式防御阵线,否则能夺下却不能守住。

且不说朝廷不可能同意了,就是同意了,那也需要大量的民力与物力支持,可后方的民力与物力一起被王巨抽调到了庆州。

所以绥州那边王巨未说,也不用说。

但还有其他的机会。

不过为了让两人同意,王巨在信上说了一些大约的计划。

没办法,蔡挺那边王巨倒不用担心,主要就是延州这边。

“你家大郎为什么不在庆州,而是回到了宁州。”

这个王巨估计到了韩绛会发问,也提前做了嘱咐,赵大井顺溜地答道:“启禀韩公,我家大郎这么做,有三个原因。首先我家大郎在西夏那边略有些虚名,一旦西夏人得知我家大郎接手环庆路民政军务,可能会严加防备。那不利于打败敌人。其次后方还有三万多保捷军,能否真正大败敌寇,这三万多保捷军将会成为一支关健的力量,因此大郎回到宁州,还会做进一步的安排。最后就是物资与撤离的百姓,物资多于宁州集中,百姓也多在宁州这里,分散到各地安排。特别是百姓,可能会有接近二十万百姓在大撤离,并且这些百姓又是蕃汉杂居,种族复杂。一不小心,便会出大乱子。所以我家大郎不大放心。还有我家大郎资历浅,年龄小,恐后方官员未必听从其命令,因此还要返回宁州,亲自过问一下。”

这样讲就能讲得通了。

王巨真正的身份并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不管是不是真小心,至少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

韩绛点点头,又问:“为什么他指定了高永能,而非是种谔?”

这个王巨也交待过,赵大井答道:“无论折将军,还是高将军与种将军,都是绝世勇将。不过我家大郎也说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从朝廷诏书放弃罗兀城之后,绥德军军民又回到了大里河以南的窘迫局面。所以必须要种将军坐镇,折将军同样也不能调动,有他在,便能沟通府州折家军。”

这更是一条理由。

实际王巨根本就不想用种谔。

虽然种谔确实很能打,但他是典型的“中国人”,真正的独狼。

有想法是好事,就怕没有想法。武将沦为文臣的傀儡,能打好仗吗?但更怕就是想法太多,太独。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心态,但放在这场浩大的战役中,必须要每一个将领都要听从调动,包括王巨章楶在内,都要成这个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也就是到少要求每一个将领得要有团队精神。

种谔有团队精神么?

他一个人主持一支军队,那就是一条超级猛龙,但若是做了别人的部下,成为团队一部分,那就会成为一个无比坑爹的零部件。

“那么你说说大顺城那边的情况?”

赵大井一五一十地将大顺城两天的战斗情况说了一遍。

但他的运气很好,再迟一天,梁乙埋扫清了南山小道上的积雪,他就没有办法顺利进入大顺城了。

“哦,”韩绛与郭逵听完后,眼中都闪着光,一种贪婪的光。

第480劝说

三十万敌人,韩郭听到这个数字后,都吓了一大跳。

但现在看起来,这个三十万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一旦产生这个想法,便会又生起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三十万战功哪。

王巨说战功未必是好事,可那得看放在什么人身上。郭逵让韩琦破格提为西府副相,许多人都不服气,因此郭逵很需要战功来证明自己。至于韩绛更不用说了,且不听天下重门,一韩二吕。韩就是韩绛家的韩!

这种眼光都让赵大井害怕了。

但过了许久,韩绛眼中终于黯然。

虽然这个战功是好,王巨也将计划讲了一大半,却没有讲清楚,自己拿着这封信,就能打败西夏人么?再说朝廷会不会同意自己替换王巨?除非自己用陕西宣抚使的身份强行参与进去,可这小子却不是一个省事的主,一旦引发不好的局面,自己就悲催了。

因此最后说道:“你回去对你家大郎禀报,某到时候会支持。”

“那就谢过韩公郭公了,”赵大井开心地说。

实际他还缺少了阅历与经验,韩绛承诺了什么?

其实什么承诺也没有说!

支持,什么叫支持哉?

不过也不能怪韩绛,至少韩绛对王巨没有恶意,主要还是那个三十万,刚才一度让韩绛产生了贪婪之心,不过冷静下来,韩绛又在想,当真三十万那么好对付吗?因此韩绛不可能给出准备答复的。

但王巨也没有完全交底,比如董毡。

可对于另外一个人则几乎都交了底。

黄骅比赵大井待遇要好得多了,赵大井是站在哪里,毕恭毕敬地回话。黄骅却是坐下来喝着茶,一边回答蔡挺的问题。

这也说明了王巨身份的尴尬,别以为他是陕西安抚使,郭逵未必将他当作一回事,韩绛更不会将王巨当作一回事,蔡挺同样无所谓。

那么只有看各自的交情了。

蔡挺看完信,说:“董毡?”

“蔡公,你认为董毡会不会……?”

“莫急,”蔡挺喊来一个幕僚问:“前几天西夏从河南抽走了多少兵力?”

“似乎有好几万,不过他们从大漠边缘插到雄州,抵达灵州,又从灵武大道进入车厢峡。所以斥候也无法打听到准确的数字。”

灵武大道便是指灵州到环州的大道,全长五百里,西夏境内有三百余里。

大漠便是后来的腾格里大沙漠,但现在的腾格里大漠虽然开始恶化,不过仍存在着许多绿洲,还生活着许多百姓,这些百姓一度让西夏很头痛。

不过这些绿洲的存在,却保障了唐朝到西域的北道仍在延续,也就是从贺兰到居延海,再从居延海到肃州的这条道路。虽然沿途城镇很少,人烟不少,但胜在道路平坦。同时又能从居延海到达北阻卜各部,所以在西夏,也时有商队从此道进入西域或阻卜。

在腾格里大漠的南侧,同样有着许多小绿洲,所以也是一条重要的道路,西夏灭甘州,李元昊走的便是这条道。不但道路平坦,而且很近,几乎是顺着直线,一直到达灵州的。不过它几乎全在敌后,蔡挺手上也得到准确的情报。

不过也没有关系,黄骅在边上说道:“具庆州前线斥候打探的情报,可能会有近七万夏军,陆续抵达车厢峡。”

“七万哪,”蔡挺笑了。

那这个机会,董毡再抓不住,他也不佩成为唃厮啰的接班人了。

当然,这也不是梁氏是傻子,这是孤注一投,虽然那边会有损失,然而这边只要拿下庆州,所得会远远大于所失。

但这一切是寄托在夏军这次能大胜,最少得拿下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寨等重要砦堡,否则梁氏就等着灭火吧。

“但你家大郎指名周知军与赵巡检,镇戎军怎么办?”

周永清是镇戎军的知军,赵普是镇戎军的巡检,两人在去年那一战中皆表现出色。两人一抽,镇戎军立即缺少了一半主心骨。

“明公之意,最好是蔡公亲自坐镇镇戎军。”

“呵呵,他连老夫都利用了。”

“非是,那个仁多零丁有点难缠。并且他还没有发兵我境,便将注意打到了慕容头上。”

“慕容……”

“他是佼仿明公当年拉拢野利族之举,不过我朝对慕容已经很优待了,除了以理动之,不能再给予什么恩惠,否则以后越来越尾大不掉。”

慕容族乃是西北大族,若论排名,府州折家当为第一,丰州王家当为第二,不过现在丰家王家不行了,然后是麟州杨家第三,不过杨家几乎完全汉化,接下来便到了环州慕容,余下才是绥州高家等大部族。

不过又有人说慕容族不是党项人,而是吐谷浑后裔。

这个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现在势力真的很大,不仅在环州,庆州、镇戎军、原州都分散着许多慕容族人。环州据传有两万帐土人,其中慕容族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现在他们的实际势力,已经隐隐与府家折家相齐并论了。只不过这个大族一直很有想法,不能为宋朝所用。总之,穆挂英这个娘家在宋朝,大多数时间里扮演的角色很不大光彩。

然而宋朝软弱,边境将士又不大争气,朝廷只好多次拉拢,这才使得慕容族首领慕恩慕环等人向宋朝表示有限度的效忠。

不过这两人已经死了,后人这几年有点儿想入非非。蔡挺曾在庆州呆过一段时间,他当然知道这个来历,因此谨慎地说了一句:“要小心哪。”

不要说这大战之即,就是平时,包括蔡挺在庆州,挟借大顺城之战大捷后,慕容族依然嚣张无比,蔡挺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因此蔡挺又说道:“可准确?”

“双方已暗中联系,但有没有搭成协议,不大清楚,就是搭成协议,有多少慕容参与也不大清楚。”

这个要区别对待的。

但事实比黄骅所说的还要严重,就象这次集结强人与壮马参战,环州在慕容带领下,很不理想。

因此王巨与章楶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姓与国家的关系。

首先说,国家是由国内所有百姓组成的一个组织,而不是皇帝的家。当然,后面一句王巨不敢说了。应当来说,北宋前面几个皇帝做得也不算太坏,至少在古代,只能如此了。

其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