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不用为它操神,其实以臣之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我朝商货将它们换回来,一个交换的过程,各种商税,以及市舶司的抽解,实际就等于朝廷收回了五分之一的收益,但朝廷所付出的,仅是一些胥吏的盘查与官员的操劳。其二,朝廷可以放宽一下百姓的迁徙。彼岸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人口,相信他们得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捐出一批黄金。只要这两条措施落实下去,臣相信,大半黄金最终被陛下纳入国库。”
而且时间也要不了多久。
这次经王巨提议,各州县官员将会彻查境内所有百姓户数,顶多一个月,全国究竟多少百姓,多少赤贫的百姓,朝廷就会得知了。
相信这次盘果后的总户数,会让所有官员惊讶万分。
当真人口这么快的增涨,大家心中没有压力?况且王巨再三说了它的危害。
另外各州县盘查的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各地的物价指数与各个商货的产量。
王巨与李承之两人合伙罗列了两百多种关系到民生的物价,然后让各州县官员派胥吏核实这些物价在这几年的波动情况。
有了这些数据,便能彻底整顿各州县的科配、和籴,也利于各转运司合理调节,如果朝廷真的同意重置南方十二路发运司,那么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好不过了。
同时也利于整治公使钱。
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如苏东坡从黄州赴汝州就任。
两条路线,一条是直接从陆地去汝州,然后与汝州官员交接,汝州知州了。还有一条,就是他选择的路线,从长江到达大运河,再从汴水返回京城,再去汝州。
官员往来,朝廷是拨了公使钱的,但从陆地去汝州能有多远,并且苏东坡那时是戴罪之身,能拨出多少公使钱。
然而因为苏东坡可能想安逸,也可能是苏东坡想重新回京城混一个脸熟,但因为不知道物价指数,于是选择了水路,这条路就要雇船,雇船不说,路上得要吃,得要喝。再加上他本身手中没有任何积蓄,于是半路上钱就用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天寒地冻,全家又寒又饿,儿子病逝,他只好让船停下,上书朝廷求救。
实际本来大苏还有一个机会,泗州太守刘士彦十分抑慕大苏才情,听闻大苏到来,好酒好菜地招待,并且带着大苏到处游玩。然后两人来到泗州城到都梁山之间淮河浮桥上,大苏意气风发地写下一首词: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刘太守看后吓了一大跳。
因为这个浮桥是不得随便过的,为了城防安全,若是老百姓夜间过桥则是要罚两年苦役。只是江淮承平时久,刘士彦也不想扰民,于是对百姓夜间过浮桥便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然而大苏这个词传出,那就是刘太守的失职。
刘士彦越想不越对,大苏才情是不用说了,看看这首词写得多好啊。然而他这个比嘴巴真的坑朋友啊。于是招待了一番,立即将大苏打发走了。
若是没有这首词,以刘士彦对他的仰慕之情,略略援助一番,那来的几天后失子之悲情?
当然,作为豪放浪漫的大才子,不会在花销上太斤斤计较,也能理解。
但若是有了这份统计,那么大苏就能看到两条道路的花销,还会不会继续选择走水路?
所以有人嫌麻烦,王巨说了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第724章孤臣?
不过这一回大苏想来没有那个命运之痛。
王巨不但替他将欠账还清了,还给了许多钱帛交给了小苏。现在不会让小苏转给大苏,而是等他熬得差不多了,知道生活之艰难,才由小苏将钱帛交给大苏。
如果这样大苏仍不醒悟,手中有了钱,又象以前那样大吃大喝,狎妓作乐,王巨也没有办法了。
实际小苏接到王巨书信后也无语啊,摊到这样天真浪漫的大哥,可偏偏又是大哥,长兄如父,让他怎么办呢?
所以这份统计真的很重要。
然而王巨说的不是这个。
所谓的银行,不会有后世银行的种种功能。但如果它出现了,会起来无可拟代的奇效。
首先会满足货币的需要。
若是银行司有一千万两银子,一百万两黄金做为本金,它们的价值实际是五千多万贯。然后是交子,非是朝廷的那种交子,而是彼岸的那种新交,用各种精美的丝帛做交子,再配合各种金银丝与印刷图案做防伪标识,面额也很小,实际这种交子的成本就能达到交子面额的一半。而且已经在发行了,相信不久后也会流传到中原来。
那么有了这些本金,以及有一定造价的交子,朝廷就可以发放近亿贯新交子。
宋朝钱荒问题就立即缓解。
但关健得要这个本金,这个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
王巨派了许多人手去倭国找银矿,现在只找到了三个小银矿,这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王巨让刘绍先去倭国与那些权贵商议,如果找到了银矿,他负责支持开矿的资金、技术与物资,包括火药,对方则负责工匠矿奴,所开出的银子必须交给宋朝,但不是交,而是换成等价的宋朝商品,也就是不会让对方的各个权贵产生任何损失。不过在用宋朝商货交换时,王巨就等于赚到了中间巨大的差价以及他最想要的银子。
并且以后倭国各个权贵为这些银矿打得头破血流,或者天翻地覆,皆与王巨手下的主事工匠们无关了。
这条提议也让各个权贵心动。
因此现在倭国许多权贵也出动了大量人手协助,寻找银矿的人手几乎最高时达到了近千人。就那么蛋大的地方,又是火山带,这么多人在找矿,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好消息传来。
同时王巨也派出少量船只前去大食交易,不仅为了赚钱,更主要的就是赚取那边的金银。
因此即便没有这个脉金矿,只要朝廷稍稍配合,相信五年时间左右,王巨便能替宋朝聚出一千万两银子与一百万两黄金。
其次是盈利。
宋朝钱荒很严重了,百姓拿出布帛交易,无人交易。然而官府拿出几十万贯铜币发放,立即就象泼出的水一样没了影。因此后来大苏在杭州说:浙中自来号称钱荒,今者尤甚,百姓持银绢丝绵入市,莫有顾者。质库人户往往昼闭。按苏轼的说法,当时浙江地区的市面上因缺少现钱而无法交易,当铺竟因没有现金,而导致大白天停止营业。
但宋朝真的缺少铜币?
要知道宋朝在史上最高时一次就铸币五百多万贯,虽然不是每年都在铸,但也是经常铸币,平均下来,两三年就要大规模铸造一次。况且还有五代十国甚至唐朝流传下来的旧币在流通。
经过王巨推动,在前年曾出现一次铸币八百余万贯的记录。
是有许多铜币流传到了外国,包括辽国西夏交趾倭国高丽南海诸国,也有少量铜币被不法商人冶炼成铜镜铜像铜盆等器皿,然而大多数铜币还留了下来。
为何出现钱荒?
主要是宋朝经济繁荣,铜币严重不足,越不足铜币越紧张,因此许多百姓将重宝(大钱)外的铜币收藏在家中,甚至用几十间大房子放钱,至于小户人家,则将钱埋藏在地下。
也就是这些铜币虽铸造了,可成了死钱,罕有流通作用。
如果银行出来,又没有胡来,保持着良好的信誉,让百姓产生放在银行里比放在家里保险的想法,同时又会向百姓支付一些利息,那么这些钱就进入银行司,再利用放贷手段,所有铜币也就重新流通起来。
那么这些存款与陆续增设的新交,一年就可能替朝廷带来一千多万贯以上的直接收益。
还不止。
现在宋朝的货币交易量最大的不是铜币,而是布帛!
然而许多交易本身就是布帛,用铜币交易的很少很少,至于金银本身就不足了,谁用来交易?所以往往只好以货易货。想一想大规模交易,以货易货,多麻烦哪?
于是才出现了交子盐钞茶引。
然而没有多少大臣真正懂经济,这三样虽然方便,可信誉一直不足,不仅兑换麻烦,往往朝廷无法支付时,粗暴地用新钞新引冲替旧钞旧引,还继续用纸换纸!
不过目前还不错,朝廷虽然发放了许多交子,数量却一直在控制着。然而往后去,整个纸币就开始泛滥成灾了。然后整个信誉崩溃……
因此王巨一直在强调金银为本金,交子的数量不能超过本金的两倍,那怕用了那种新交。
那么如果能成功,大规模交易就会变得极其方便,比如从杭州带一批竹纸去陕西,原来很麻烦,还要带大量货物回去,现在好了,带一张存折,钱就赚到手了,朝廷也得到了两地兑换的手续费。
并且贸易也会繁荣起来,那么朝廷又可以增加了商税收益。
最后便是对经济的直接刺激作用。
简单的两个例子,因为缺乏资金,高利贷又太黑心,许多商贾拼船去海外交易,就是这样,许多船只货物也不敢载满,然而低息的银行贷款出现,就不会产生这个情况。
再如,现在的宋朝房屋多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也就是茅屋,只有少数人家是青砖褐瓦房或者木楼房。
但砖瓦技术已经成熟,况且煤炭产量也在激增。
如果有银行,各地官府就可以向商人发放贷款,刺激各个砖窑产生。至少情况稍好一点的四等户能盖起砖瓦房的。不过这有点麻烦,因为朝廷是计等征税的,如何计等,耕地屋舍等财产,因此百姓不敢养牛,牛就是财富。那么房屋更是财富。不过想要刺激也不困难,只要发放一道诏令,普通砖瓦房不计入等户财产收入就可以了。只要给朝廷带来更多收入,相信这道诏令会容易通过的。
那么会拉动多少经济,朝廷又可以得到多少商税?
这两样若是能结合起来,何止是两千万贯收入!
直到这时,王巨才将他的想法一一说出来。
这才是不敛民而国用自宽的好措施。
“金银是关健哪。”
“陛下,金银是关健,然而完善的制度与人才也是关健。若不然,即便推出银行司,朝廷也未必有多少收益。”
即便是后世的银行,还产生大量贪腐挪用呢。
“还有,其实银行司的直接收入未必有太高,一般各个行业收益想超过两分以上,真的很少很少。当然,如果活不下去了,救急时,借少量贷也是一条出路。因此臣对青苗贷的看法是中立的,不好的一面是利息太高,半年二分,甚至一年四分,以敛财为主,强行摊派,好的一面,确实有时候一些百姓正是因为它,而救了急。最少比那些豪强们六分以上外加利滚利要好得多。”
“不过这种利息想发放给各个商贾作坊主,那是不可能了。这也是我在庆州成功,朝廷失败的原因,一个是一分利,一个是两分三分利,前者有人贷之,后者有谁贷之?不过以前的一些措施,多少打下了基础,邮驿司与飞钱司出现,让许多官吏熟悉钱帛的流通调转,臣在庆州的做法,也为以后官吏如何存贷做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然而一个是低息贷,一边又要给存款的百姓发放利息,即便象臣或青苗贷那样,用各个百姓家产做抵押,恐怕还会产生许多死账,因此最后的收益,不会有太多。可臣为何对它十分看重,直接的收益未必能占据一半以上,然而还有一个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