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如果医学学好了,成为医官,将会直接摆脱农奴的地位,起码成为平民,甚至会成为低级贵族。
而且,马林打算开办的学校,是不打算招收15岁以上(不包括15岁)的孩子的。因为,培养15岁以上的孩子,不太划算。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和想法了。培养他们,不如培养那些更小的、可塑性更好的孩子。毕竟,马林也才20出头,完全有时间等这批孩子成长起来。至于那些15岁以上的少年,马林原本打算等学校走上正轨了,培养出来的老师,再给那些用得到的成年人进行扫盲。比如,给那些当了低级军官的年轻人扫扫盲,教他们认个字什么的。
正好,这次要给两名蒙古医生寻找弟子,马林就在原先被排除出教育范围的少年中,进行了一次海选,专门挑选那种刚刚超过15岁,却比较聪明的少年,让他们来和莫日根和巴特尔学习很有东方特色的草原医学。
而鉴于他们没什么文化底子,马林甚至愿意专门先找人教他们识字。莫日根和巴特尔,有时间就会教他们医学常识。他们俩来到马林这里也有两年了,也是能用德语正常交流了。若是有些医学名词解释不清楚,也可以找马林来充当翻译。毕竟,莫日根和巴特尔精通汉语大同方言,也能用汉语准确地把医学知识表达出来。甚至,他们很多医学知识,就是学自汉人的医书。而马林恰恰就是华夏灵魂,和两人交流,很容易就能理解二人的意思,然后准确地翻译出来其中意思。
因为莫日根不在,所以,马林就把那30名少年交给了巴特尔。为此,巴特尔自然满腹牢骚。因为,他太忙了……
不过,对于带徒弟,他倒是没什么不满。毕竟,徒弟上手了,他们也能轻松些。而且,马林也很上道,在请他们教徒弟的同时,每天也多给了2先令的教课费。若是一年教360天,都能多赚144个金币了。对于一名大夫而言,绝对是高薪了。更何况,这是额外的收入,都不算在之前的工资之内。
要知道,莫日根和巴特尔都是有子女的人,也眼看着要成年了。能够多拿点薪水,他们也是乐意的。至于敝帚自珍,要是在家乡蒙古,他们倒可能会这样做。但他们现在背井离乡,完全靠着马林生活。要是因为藏私而得罪了马林,那反而得不偿失了。
而且,马林还给二人许下重诺——若是把这30个少年教的和他们一样厉害,两人都可以受封一个世袭的爵士爵位,世代富贵……
这可时比什么金钱奖励要吸引人太多了,能让子孙后代世代富贵,哪个男人不乐意呢?于是,两人自然很卖力了。
甚至,为了夹带一些现代“私货”,马林还打算时不时地来给这30个少年讲讲课。主要是,教他们一些卫生和消毒方面的常识。马林虽然不精通医术,但前世看过的健康节目和健康类的文章实在太多了。随便拿点出来交给这些少年,也能让他们受益无穷,成为这年代医学上的大拿了……
当然,培养这些少年,马林却不打算公开。因为,这个年代,教会对医学也管的比较多。很多教会牧师,其实也充当着二把刀的医生,经常给客户放血……
毕竟,行医救世,一向是教会展示仁慈的手段之一。若是公开办医科学校,有和教会抢业务的嫌疑。
马林让莫日根和巴特尔教孩子们蒙古医学,自然有悖于西方的传统,也不符合天主教的利益。因此,这些孩子,都是以学徒的名义到莫日根和巴特尔身边学习的。甚至,他们学习的地点,就在奥里希王宫内部的宫廷医馆内。这样,也方便马林有空的时候给他们讲讲课。
正好,马林要扩建王宫。于是,马林干脆打算在王宫一角,专门建一个院子,作为莫日根和巴特尔教育弟子的地方,就建在王宫前院宫廷医馆的边上。
然后,马林想了想,又挑选了30名聪慧少年,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一起接受两名蒙古医生的教育。毕竟,不是每个人去学了就一定能成功的。马林的要求就是,至少要在这60人里,培养出医术不错的20人出来。至于另外40人,则是可以淘汰掉。但即使是被淘汰掉的人,用来作为全面的医生可能难以胜任,但用来作为只处理外伤的军医(早期的军医,只需要处理战场上的外伤,可没后世的军医那么全面和厉害,很多人也是二把刀水平,毕竟,名医肯定是给达官贵人看病的,是不可能随军的),还是勉强可以胜任的。
要知道,蒙古医学里正骨和跌打损伤这两块很厉害,最是适合军旅。更何况,莫日根和巴特尔兽医方面也很拿手,尤其是治疗马匹的疾病。再不济,拿去当个兽医,管理军中马匹,也是很不错的……
总之,对于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者兽医,马林都是万分的欢迎的。多一个医生,东弗里斯兰人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多一个军医,士兵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而多一名兽医,战马的生命就多了份保障……
不过,学医是很困难的。后世的医科大学,学制普遍比普通专业要长,很多都是五年制。甚至,还有七年制的医学专业。所以,马林给了10年的时间,等这批少年成长。10年时间,也足够这批少年成长为一名还不错的年轻医生了……
第三百零七章 出发
达芬奇终于把六分仪做出来了,其效率,比上次做发条打火枪实在快乐许多。这也难怪,上次达芬奇有些敷衍,这次为了小情人,狠下了功夫。
所以,短时间内,达芬奇就研制成功了马林所说的六分仪。不但如此,达芬奇还编写了一套运算表和查阅表。测量纬度的时候,只需要测量出太阳和海平面的夹角,就可以按照查阅表,直接得到纬度数据。当然,如果角度不是整数,则可以按照公式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查阅表,是和季节有关的,关系到太阳高度。这样的东西,自然是马林和达芬奇一起完成的。因为,达芬奇对于太阳高度的概念还很模糊,没有学过中学地理的马林肯定。因此,查阅表中的日历对照表,多半出自马林之手。
这样一来,只要船长数学好点,完全可以根据对照表来容易地计算出纬度。至于经度,则稍微麻烦点。虽然达芬奇和意大利钟表匠们研发除了集中精度不错的发条钟,但精确度还是有点问题。因此,马林要求他们反复测试,测试发条钟的误差。每天中午时分,都对照一次时间,以记录误差。然后,等到航海时,就可以根据平均误差,来判断准确的时间了。
之所以每天记载误差,其实是为了选出误差最稳定的航海钟。误差稳定,表明这个钟的准确率最高。只要在每天中午时分,加上或减去固定的误差,就可以轻松实现校时。而如果误差不稳定,今天误差10分钟,明天又误差20分钟了,这样的种,是不能拿来计算时间的。
等到了大海上,船长每天可以安排人调整一次误差,保持时间的准确度。然后,根据时间差,就能容易算出经度。
至于怎么算经度?这个就比较容易了。只要航海钟时间准确,在航行中,遇到中午时分,太阳处于正中位置的时候,根据多个航海钟的平均误差得出的准确时间,就可以轻易判断出当前位置和奥里希时间的标准时差。
地球周长是40000公里,而分为24个时区。也就是说,每个时区长1666。667公里。当前位置和奥里希差几个小时,就是差几个1666。667公里。马林没有告诉亚美利哥地球周长,但告诉了他差一个小时就是横向距离差别1666。67公里。然后,只要按照这个原则计算就行了。至于更多的,他也没告诉亚美利哥。毕竟,又没打算让他环球航行,知道那么多干嘛?
挑选好误差最稳定的10个发条航海钟后,马林把亚美利哥叫过来,并让达芬奇教他六分仪的用法和纬度的算法。而马林,则告诉了他横向距离的算法。
事实上,因为麦哲伦还没有环球航行,大家对纬度这个概念还不太清晰。但亚美利哥是个优秀的船长,也是个半吊子天文学家。所以,教他倒也不难。
反正,马林只要求他使用六分仪,把航线上的各个节点的纬度和横向距离给算出来就行了。然后,记载在航海日志上面。
到时候,根据横向距离,马林就可以轻易算出经度是多少。有了经度和纬度的数据,加上六分仪的使用。下一任船长,只要懂得经度和横向距离的计算,就能轻易矫正航线,抵达目的地。
当马林和达芬奇教会了亚美利哥使用六分仪和如何计算横向距离(经度)后,没过几天,特霍伦彻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两艘250级武装商船也准备就绪了。这两艘船,按照惯例,分别被命名为2503和2504……
之所以造这么快,实在是因为之前有了充足的经验。加上马林在材料供应上很给力,不存在中途等材料的情况。加上工匠们也都是熟手了,做起来自然容易。
只不过,制造250级武装商船的时候,马林其实留了手,没把高温蒸汽加工船肋骨的技术交给特霍伦彻造船厂。所以,特霍伦彻造船厂制造船肋骨时,还是使用老办法,把很宽的木料,锯出弧形,很是浪费木料。在这一点上,特霍伦彻造船厂制造船肋骨的成本还是很高的。
不过,马林也想到了个好办法,就是让埃姆登造船厂把加工好的船肋骨送去特霍伦彻。这样,就不用让特霍伦彻造船厂浪费那么多的木料了。只要他们把船肋骨的规格和尺码告诉埃姆登造船厂,埃姆登造船厂的工匠,就可以使用蒸汽盒子,把相应的船肋骨格局要求加工好,然后装船运往特霍伦彻。
一般商船上用到的船肋骨并不多,一艘龙骨长24米的船,才要33对船肋骨。250级武装商船,因为龙骨长度才20米,只要27对船肋骨就行了。而使用了高温蒸汽盒子加工后,船肋骨的成本低了很多,也不复杂,更不浪费木料。只要加工后的船肋骨再次风干好,就可以拿回去钉在龙骨上,骨架弄好后,就可以在外面蒙上厚木板了。然后,就是刷油刷漆什么的了……
事实上,2503和2504两艘船的材料,是一早就准备好的。所以,这次造船,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准备时间。因此,特霍伦彻造船厂才能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把两艘船都能造好并下水。因为,船只中最难加工的船肋骨,其实上次在制造2501和2502时,就一起加工好了。所以,这次造船,很是快捷。
而马林让埃姆登造船厂制造的500吨级的战舰,就没那么快了。其中,用高温蒸汽盒子弯曲船肋骨固然省钱,但却耗时间。不是说加工时间,而是加工好后的风干时间……
造船的木材,是不能潮湿的。因此,造船的木材,都是风干了一两年的木材。耳马林让工匠们使用高温蒸汽熏了船肋骨几个小时,之前风干的努力全白费了。所以,船肋骨加工成型后,还要再重新风干几个月。
也就是说,想要等到把这匹船肋骨钉到龙骨上,光是等待就要几个月。难怪古代造船动不动就一年的……
马林想了想,这样太耗时了。于是,他干脆再度订购了大批木材,并让埃姆登造船厂的工匠们多加工了一批备用的船肋骨。这样,等到下次造船时,就不用重新熏蒸和加工船肋骨了。毕竟,新加工的船肋骨,又要风干几个月,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