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因为马林给出的一年时间实在太短,所以,马林挑选了200个16到20岁的青少年。但是,并不是这200人最后都能成为军官的。期间,马林会严格执行淘汰制度,直到一年后,选择出最优秀的40人,去担任那1万大军的基层军官。而其余160人,则淘汰掉,但可以充任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小队长……
这一支新军,和这一群青少年军官,实际上都是马林给岳父罗韦雷大主教准备的。在未来,他们将会带着1万雇佣军,护送罗韦雷大主教返回罗马,并在未来帮助教廷攻打佛罗伦萨。虽然说,他们未必会达到马林心目中的要求。但是,这1万人,是送去意大利打仗的。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普遍比德意志军队要弱。所以,即使他们战术素养不够,但在陷阱指挥方法和枪炮的优势之下,欺负下意大利佬,还是足够用的……
第三百四十八章 募兵
在定下了扩军一万的计划后,马林除了在国内挑选了200青少年作为预备军官培养外,还派出了施瓦茨,和50名经验丰富的小队长和10名预备役部队的连队长(都是流浪骑士),专门负责新军的训练工作。
不过,施瓦茨等人并不是直接赶往条顿国的,而是先向南,去德意志南部地区募兵……
因为要募集1万大军,在只有30万人口的条顿国是很难办到的。而且,条顿国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汉萨商业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想招募到1万名敢把性命当赌注的雇佣兵,是很困难的。
当然,条顿国也有它的优势,就是——那里的流浪骑士很多。因为条顿骑士团是基督教世界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所以,每年慕名前来投靠的德意志年轻流浪骑士很多,平均每年多达几百人。
所以,条顿国从来不缺骑士。光是有身份和“条顿骑士”封号的条顿骑士,就多达800多人。而没有“条顿骑士”封号的骑士,得有好几千。而在导致条顿国衰落的那场“格伦瓦德之战”(又叫坦能堡之战)中,条顿国的2。7万大军中,光是板甲骑士,就有一万几千人。当然,他们的敌人波兰和立陶宛联军的人马更多。
格伦瓦德之战失败后,条顿国开始走下坡路,无法再保持超过一万人的板甲重骑兵的规模。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能保持五千板甲重骑的规模的。其中,光是有封号的条顿骑士就有800多人。
因为国力衰退,条顿国无法雇佣足够多的流浪骑士。所以,现在条顿国,只能从每年过来的几百流浪骑士里,挑选特别出色的,补充到条顿国军队中去。大部分流浪骑士,其实是找不到机会的。
很多年轻的流浪骑士怀着梦想来到条顿国,但蹉跎几年后,不少人会失望地发现,自己无法加入条顿骑士团。于是,很多岁数大了的流浪骑士,会放弃梦想,返回德意志地区找一个贵族效力。甚至,有的流浪骑士直接就近去投靠波兰或立陶宛。也有一部分会去条顿国名义上的附属国——立沃尼亚骑士团国,寻找机会。
因此,马林这次募兵,只打算在德意志地区招募9000步兵和炮兵。然后,留下1000个位置,用来在条顿国就地招募骑兵。
要知道,现在在条顿国等不到机会的流浪骑士又几千人。之前,菲利普大团长因为和在马林的食盐贸易中占有股份,所以出钱招募走了1000人。但菲利普大团长估计,还有两三千流浪骑士没有等到机会。马林在条顿国,选出1000流浪骑士,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流浪骑士,虽然可能不聪明,骑士武艺也比不过那些被条顿国挑走的。但是,他们毕竟出身于骑士家族,马战能力至少比那些没有练过的平民强太多了。要知道,这些流浪骑士,至少训练了十年以上,马上武艺肯定差不了。将这些被淘汰的流浪骑士组织起来,淘汰掉人品不好的渣渣,完全可以组建一支精锐骑兵。
而且,马林都打算好了,不打算组建纯粹的板甲骑士,而是决定把他们改造成类似波兰翼骑兵那种半身甲的重骑兵。
这种骑兵,骑兵只穿半身甲,战马不披甲。其冲击力,比轻骑兵要强,比重骑兵弱。但是,他们的速度和持久力,比板甲骑士要更好。可以说,翼骑兵是板甲骑士和轻骑兵的折中品种。拿战时候,他们的名称叫做枪骑兵……
马林打算选组建1000人规模的枪骑兵,试验威力。而且,马林还给这些枪骑兵选好了战术——“墙式冲锋”。
这种战术,对付散兵线的骑兵,威力奇大。因为,密集的骑兵阵型,可以让更多的长矛捅在敌人身上。敌人就算武艺再好,面对戳过来的多支长矛,就算不被戳死,也要被捅下马,然后被地方战马轮番践踏……
如果对面是轻骑兵,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戳死,死了还要落地被战马践踏尸体……
当然,这种战术,也就适合打欧洲骑兵和阿拉伯骑兵。因为,不管是欧洲骑兵也好,还是阿拉伯骑兵,他们都习惯用近战解决问题。
但“墙式冲锋”拿到东亚和中亚去,绝对会被蒙古人和鞑靼人的弓骑兵虐得喊妈妈。因为,“墙式冲锋”整体速度不快。要是轻装上阵的弓骑兵一边逃跑一边回头射箭的话,绝对能虐死这些发动“墙式冲锋”的重骑兵。毕竟,他们的战马和下身没有护甲,抵挡不了弓箭……
不过,马林也从未想过在亚洲使用枪骑兵和墙式冲锋。毕竟,马林现在的对手,基本都是欧洲人。欧洲骑兵习惯近战,要么使用骑枪,要么使用马刀,就是不习惯使用弓箭或火枪。目前欧洲唯一一支使用火枪的骑兵部队,还是马林的“黑衫骑士”……
至于那9000步兵,施瓦茨将会带着他的手下们,在德意志南部穷国招募。不过,当施瓦茨带着手下赶赴符腾堡和阿尔萨斯两地的时候,发现这里符合招募条件的青年人已经不多了……
这也难怪,马林之前在这两个地方,已经招募走了一万大军,让这两个地区,已经缺乏可以招募的敢搏命的贫穷青年了。
无奈之下,施瓦茨派人快马加鞭送急信给马林,说明了情况……
马林想了想,也觉得两地的兵源确实不足了。于是,他回信给施瓦茨,让他移师前往符腾堡周边的巴登和黑森两个诸侯国去招募新兵。
巴登地区和黑森地区,都是山峦重重的地区,山民很多,经济也都不好。所以,在这两国招募贫穷的山民,还是很容易的。更何况,马林知道,后世黑森可是大名鼎鼎的佣兵之国。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英国因为陆军不行,雇佣了大量黑森雇佣兵为其镇压北美民兵。要不是法军的强行干涉和华盛顿使用土地勾引贫穷的黑森雇佣兵(华盛顿许诺,每个开小差的黑森雇佣兵将会得到50英亩的土地),英国人完全可以凭借黑森雇佣兵镇压掉北美的独立运动。
就这样,在马林的指示下,施瓦茨把募兵机构转移到了黑森和巴登地区,开始招募当地贫穷好斗的山民,充作新的雇佣军的战士。
正好,马林派去吕贝克等地购买商船的手下们也回来了,并带回了10艘200吨级的柯克帆船。只等那9000步兵从陆路分批抵达东弗里斯兰后,直接装船运往条顿国,并在那里进行严格的训练……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个人崇拜
把1万大军放到条顿国那边,说实话,马林是很不放心的。当然,在施瓦茨等人留在条顿国那边的时期,军队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施瓦茨毕竟是马林麾下头号大将,在条顿国最多呆半年。半年后,施瓦茨等人就要回国。这时候,新的军团就会换人指挥。但是,马林可不敢保证,新的指挥官和基层军官会不会对自己死心塌地……
于是,马林再度想起了当年攻破埃姆登城时发生的事情……
因为泰勒助理主教的忽悠,埃姆登市民狂热崇拜之前的东弗里斯兰伯爵埃德萨德一世,并和自己的军队玩命,这给马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过,后来,马林在让泰勒助理主教帮他培养一批年轻的教士后,就没去管他们了。毕竟,马林自己成了一国之君,成天忙死了,哪里有功夫管那些琐碎之事?
现在,差不多两年时间过去了,泰勒助理主教那边应该出成果了吧……
于是,马林派人去传唤泰勒助理主教……
泰勒助理主教一年多没有见到马林了,此刻见到马林,跟见到亲人似的,满脸激动和狂热……
“耶和华在上,我终于见到您了,无所不能的伯爵大人!”然后,满脸激动的泰勒助理主教,如同见到了权棒子的杜胖子一样,激动得要下跪……
但马林知道,泰勒就是个小人,他脸上的激动,多半是装出来的。当然,也有真实成分。毕竟,自己能够给他富贵。
“行了,起来吧,好好说话!”马林没好气地说道。
泰勒果然收敛了很多,恭恭敬敬地向马林汇报工作……
这两年,泰勒带了50名年轻的传教士,教他们如何帮马林忽悠百姓。这50名年轻的传教士,大部分都是东弗里斯兰各修道院的,也有少部分是从别的地方挖过来的。这些人统一的特征就是年轻,年轻,意味着拥有未来。当然,也表示他们没有现在……
教会也是一个论资排辈很严重的地方,罗马枢机主教们,除了少部分后台极硬的,大部分都是走路都不稳的大爷。
所以说,这50名出身平民家庭的年轻教士,想混出头,得熬几十年的资历。即便熬了几十年,也未必出头,还要看机遇。
因此,当马林要招揽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靠。毕竟,机遇太少,能抓住一次,也就脱胎换骨了……
这两年,这50名年轻的教士,跟随泰勒助理主教,学习忽悠平民的技术。虽然说,只学了两年,肯定不能和天生狡猾的泰勒相比。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大约40人),已经可以勉强出师,去忽悠普通人了……
毕竟,这些修士,虽然出身于普通人家庭,可进了修道院后,倒是一直有学习文化知识。所以,他们的文化底子普遍较好。泰勒教起来,也没有教文盲那样费力,两年时间,50人里就有40人勉强合格了。
实际上,在中世纪,欧洲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不是贵族,而是教士阶层。贵族群体里,也许会有很多不学无术的子弟,但教士里面,必定人人都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毕竟,要忽悠人,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行。而很多贵族,因为偏重于武艺学习,未必肯坐下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这个时代的教士,才是欧洲文化程度最高的群体。甚至,这个时代欧洲的大学,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都是教士。比如,大名鼎鼎的哥白尼,就是教士出身。原本,马林打算招揽他的,没想到,这货在意大利混不下去后,直接跑回波兰了。毕竟,哥白尼的舅舅,可是波兰本地的一名大主教。哥白尼作为宗教界的一名“二代”,在波兰根本不愁生计。只是在意大利期间,因为不在自己的主场,生活才有些困难。回到波兰,哥白尼还是个公子哥呢……
正是因为教士群体文化程度高,很多教士还被贵族招揽,进入朝廷,担任重要公职。比如17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黎塞留,就是一名红衣主教。路易十三任命黎塞留为法国首相,而黎塞留也不负路易十三的期望,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搞残了神圣罗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