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认为,家族对安平赵家的冷处理有些过分。

整个赵家的家族大会都已经召开过,天下赵氏一家人,没有谁愿意去当宦官。

要不是走投无路,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子侄去势到宫中去服侍那些男男女女?

见蜀郡赵家的主事人没来,赵忠和赵延的心思就淡了很多,重新回到偏厅。

赵云甚是感慨,别看安平赵家不起眼,在很多时候对自己起的作用更大。

前世太祖的论持久战曾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自己刚到雒阳,更是要抱紧赵忠的大腿,不然一不小心被人阴死了都不晓得。

“云儿,既然你不日就要去鸿都门学就任,有些事情伯父不得不和你说。”赵忠叹了口气:“要是在宫里,大情小事伯父还能做主,在宫外影响就少了许多。”

“伯父放心!”赵云的脸上不喜不悲:“侄儿从小到大,经过不少事情,又有哪一件是顺风顺水的?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云儿,别的人倒也罢了!”赵忠直言相告:“那里的祭酒和教谕,他们在宫里的人和我并不是一路人。”

恩?还有这回事?赵云的眉毛凝成了川字。

第四十八章阎王不好见,小鬼更难缠

赵云眉头深锁,在他的印象中,认为赵忠就是宦官中的大拿,肯定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其实想起来也不难理解,作为皇帝,他经常接触的就是身边这一批宦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首先就要收复这些人。

上位者肯定不想看着下面一团和气,那他会坐卧不宁的。

或许刚开始大家在底层的时候还不觉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不管是自己还是下面跟着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诉求,矛盾渐渐就产生了。

“在大的方面,我们肯定是一致的。”赵忠解释道:“那位必然希望我们不和,闹得越厉害越好,到时候他出来收拾局面。”

“没事儿,”赵云展颜一笑:“伯父,侄儿原本想安安静静教学,不想掺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但咱赵家的人啥时候怕过事来?”

“说得好!”赵延这个城门校尉尽管是靠着大哥的帮衬才上去的,却也多了一股豪气:“到时候谁不服气告诉你四叔一声。”

“就是,子龙!”赵满如今多了英武之气:“我在北疆认识了不少袍泽,如今都在雒阳。不管是作为赵家还是北征军的身份,我们绝对不能丢脸。”

“你们就别添乱了,”赵忠笑骂道:“鸿都门学就是一个******的缩影。在朝堂之上,没谁遇到事情撸起袖子就上。”

“伯父,侄儿不敢自夸,”赵云眉毛一扬:“当初侄儿远离真定,就是想多结交朋友,学会自己独立处事的能力,所幸一路走来还算顺遂。”

赵忠眼里露出一丝赞赏,或许正是因为这孩子不断在超越自己,才会有越来越大的名气吧。而且名气并不等于实际能力,完成转化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然,赵云的话也不是吹牛,他是真那么想的。前世算得上一个宅男,见多才能视广,颍川书院不啻于今生一个崛起的舞台。

赵云要入职,肯定不会自己亲手去办理,那样也太丢份儿了。

在北征的过程中,赵满囤一起随军,并没有受到特殊照顾。

毕竟在赵云看来,自己今后会多多少少和军人接触,身边的人哪怕是一个负责起居的下人,也不免和别人打交道。

还别说,在军队里,尽管没有值得称道的战功拿得出手,他从一个小兵一步步晋升,最后到了屯长的位置。

这个年代军队的计数单位和后世大不一样,沿袭秦朝的编制。

参战时由朝廷任命的统帅进行实行战时编制,委派若干将军分领几个作战集群。

集群下将各地征发的士兵按其地域集中编制为某一战斗部队,号为部,由朝廷委派的校尉指挥。

像赵孟这种护鲜卑校尉,其职位和四方将军仅有一线之隔,一旦打赢了马上就是东南西北的封号,下面自然会有杂号将军和偏将军、裨将军。

部下分为若干个曲,一般也应是5进位制,约1000人,由军侯指挥。

曲以下按平时基本编制,整编为伍有伍长、什有什长、队为50人或100,有队率、屯有500人,有屯长。

另外每一级军官都可支配约占编制10%的另编人员为随从亲兵,担任警卫、通讯等特别战地勤务。

也就是说,在赵家他简直不起眼,但在外人看来,不大不小是个官。

当然,他本人是赵家的部曲,除非有一天脱离赵家自立,否则还是算赵家人。

不过,赵满囤从小就在赵家长大,对家族的忠诚毋庸置疑,仗一打完,他从军队里退出来,仍然在赵云身前身后服侍。

看到家门外不远处的鸿都门学,他不由撇撇嘴,与赵家的燕赵书院比起来,不管是占地规模还是学校的外观,看上去差了很多。

然则,赵满囤也没有办法,毕竟这里今后就是少爷要上班的地方,带着几个杂役就上门去,先为赵云安排好一切。

“喂喂喂,这里是鸿都门学,可以和太学比肩的地方,闲杂人等走开。”看门的一见赵满囤等人,就知道是军伍之人。

“这位兄弟···”赵满囤眉头一皱,还是心平气和地说。

可没等他话说出口,早就被对方打断:“谁跟你是兄弟呢?不是告诉过你吗?赶紧走,不然我就叫官了。”

“我们是博士赵子龙先生跟前的人,你是何态度?”一个仆役看不过去,低声呵斥道:“赶紧领我们去见祭酒、教谕。”

赵子龙?赵家麒麟儿?看门人有些怀疑地看了看几个人,试探着说:“明日休沐,子龙先生可有亲笔信拿来?”

昨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城外作诗,大涨了鸿都门学的声望,一个个学子脸上都有光彩,哪怕是门子也觉得俱有荣焉。

他灵机一动,就想要到赵云的亲笔书,谁不知道在今日的雒阳,要说有值钱的东西,赵家麒麟儿的手书无疑是其中之一,而且有价无市。

只要拿到手,他一个看门的前去禀报一下,自然就把东西攥在手里了。

“兄弟,我们只有少爷的名刺。”赵满囤看到对方的语气缓和,心里舒了口气。

赵家人不怕事,不管是在北疆还是雒阳都一样,只不过能不惹事就不惹事。

“是子龙先生手书的吗?”门子脸上不由亮光一闪。

“张五,你在做什么?”正在此时,一辆马车在学校门前停下,从上面下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见几个军汉气质的下人,心里有气。

“山先生,这些是子龙先生的家人,前来为他老人家办理一切事宜。”张五赶紧迎上去,又对赵满囤等人说道:“刚才你们不是找祭酒吗?山先生就是祭酒派来的。”

赵云赵子龙?乐山有些讶异,想不到昨晚闹得那么大,对方的人已然来到学校。

尽管他对赵云没什么偏见,却知道自家老爷不待见。

“明日休沐,我家侍中这么忙,哪有时间安排?”乐山没有多话,让张五打开门闸自顾进去。

“祭酒不住在书院吗?”赵满囤十分不解。

“是学校!”张五纠正道:“祭酒同时又是侍中大人,平时难得有时间来学校的。”

最后,他还是悄悄告诉众人,就是乐松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在学校露面,今天乐山前来也很凑巧,倒是教谕贾护有个院落,平常都有人在。

“赵云?我家大人没时间!”管家贾万头摇得像拨浪鼓:“你们改日再来吧!”

“这可是你说的!”赵满囤不由发怒:“我回去给我们家少爷讲,大不了回真定不在这里教书好了。”

说着,他带人扬长而去。

第四十九章杨赐来访

或许是故意为了在赵温面前显摆,赵云都觉得好笑,赵忠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斗气,专门把他和赵满留在府上。

赵忠一直都不遗余力地为赵云摇旗呐喊,这点小小的要求,自然要满足。反正刚刚来到雒阳,两眼一抹黑,躲在他这里也能免去一些纷扰。

京城可不像真定,神通广大的人比比皆是。尽管赵云自认为做事低调,还是被有心人查出了他的居所。

赵满囤前来汇报说,这两天不下而是波人前来找自家少爷。

当然,贾护本人或许会刁难,贾万一个管家而已,见到赵云的下人真要走,赶紧就把一切手续给办了,安排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

要说东汉尽管后世的人吐槽不已,汉灵帝自己办的鸿都门学,还是比较大方。

鸿都门周围本来就是寸土寸金,只要是里面的博士,每个人都会有院落。

据说要是本人在雒阳没有居所,也不喜欢在学校居住,还可以安排一套城中的院子。

当然,赵满囤本人是不会去打理的,他灵机一动,让赵得柱和他新婚媳妇王秋娘平日里就在那边呆着,或许偶尔赵云也会在里面歇息。

要说赵忠本人在雒阳都是跺跺脚都能引起风云的人物,他府上的人自然多了不少傲气。

人都是这样的,或许世人认为宦官去势,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这个宦官到了一定的地位,却也不得不卑躬屈膝前来交好。

但是,他们在赵云、赵满面前表现,还不如赵满囤等人,一个个战战兢兢,生怕引起两位少爷的不满。

在府上,不要说辞退,就是打死一个下人也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这人就是曹节?看到真人,赵云也不胜嘘唏。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本籍魏郡,家族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名有字。

毕竟在这个年代,各个家族都发现皇帝身边的人才是权力最大的,不少家族都会在家族中找一些后起之秀去势入宫。

汉顺帝初年,曹节以西园骑之职,升任小黄门。汉桓帝时,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

建宁元年,因迎奉汉灵帝之功,封为长安乡侯。同年与长乐五官史朱瑀等诛杀窦武、陈蕃等人,升任长乐卫尉,改封育阳侯。

建宁二年,曹节病重,汉灵帝任他为车骑将军。不久病愈,免去车骑将军之职,仍任中常侍,官位特进,不久调任大长秋。

光和二年,担任尚书令。此刻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风烛残年,只不过下巴上光光溜溜的。

“老夫厚颜,”他呵呵一笑:“家族后辈老是在我面前说,要是不拿到子龙的手书,今后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枫叶离离承露垂,蝉鸣高树换新腔。

诗怀不共林泉老,暗许轻风戏一庞。

醉笔常追云海去,颠倾浓墨涌三江。

侍龙心事终日忙,明月清凉溢我窗。

赵云毫不推辞,当即挥毫为其写下传说中董小宛的诗句,只不过在其中选了几句。

前面的他曹节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最后两句简直就说到了自己的心上。

尽管当初家族把自己送到宫里,还是留下了子嗣,心里难免有些怨恨。

高出不胜寒,到了他这样的位置,才体会到雒阳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在他的坚持之下,家族后辈要么外放,要么就在老家呆着,都不许进京。

伴君如伴虎,天天都在皇帝身边打转,揣摩他的心思。每当夜深人静,看着凄凄月色,不免满是感怀。

这边曹节刚刚走,下人忽报杨赐前来。

连赵忠都眼睛圆睁,安平赵家在他没有入宫以前,连寒门都算不上。

今天和袁家、杨家为首的士子集团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当下,他毫不迟疑,领着众人大开中门前去迎接。

杨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