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明在战争之初就说好的战功,转瞬之间变成乌有,任谁都不会甘心。
关键是他们不敢逃脱兵役,否则就会连累自己的家族、亲人。
军营之中,还有不少像当初童渊之类的人物出现,偶尔也会传个一招半式。
可以说,被檀石槐高价拉拢过去的人,偶尔有一些被中原驱逐出去的武者,绝大多数就是这种在部队里混不下去的士卒。
他们受到上官的欺凌,打战有这些人,论功行赏除了极个别的根本连汤都喝不到。
然而,双方之间又保持一种比较奇妙的平衡,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到时候想走,上面的人还巴不得这些刺头离开,反正要打战有的是炮灰,不差这几个。
当然,这些人到了檀石槐身边,作为能够带领部族从鲜卑山走出来,此人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要不是檀石槐想积攒更多的力量,再合力攻入汉境,说不定早就像后世金国、蒙古与大清一样,碾压了中原。
毕竟在他看来,汉人中的武者确实太厉害,要是没有绝对的力量,还是不要轻易越过长城,打草谷之类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发现赵狐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赵云还在族学,就一个小孩子。
有一天发现他和教习争辩,居然要遭到毒打,让小赵云看不下去。
毕竟是两千年后的灵魂,他并不认为一个人和老师们争辩有啥不好。
赵家要发展壮大,必然就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襟,内部的人全部靠武力压制肯定是不行的,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从某个角度说,赵狐是推动赵家部曲学习导引术的先驱。
当年的部曲们都没有资格修习的,他十分不满意当时的力量,认为肉体已经达到了顶峰,要再继续训练下去,说不定就伤了筋骨。
自从他修习有成,就立即认主,成了赵云手里为数不多的忠心人。
关键当年的赵云还很弱小,也不知道该把他放到哪里的好,想来想去,觉得鲜卑在一个时期内是大汉的心腹之患。
于是,他就改名换姓,经过层层选拔,来到了檀石槐的身边。
游牧民族一旦到了一个瓶颈后,就再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如鲜卑人,说外强中干也不为过。
赵狐和其他武者一起来到檀石槐身边,尽管感受到此人的人格魅力,却也约法三章,不会屠杀汉人,只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童渊和赵无极仅仅两人就闯进弹汗山王宫,让一众武者心折不已,却也无能为力。
毕竟武者最重然诺,既然答应了檀石槐要保护他,就会全力以赴。
双方说不上谁对谁错,无奈之下,童渊和赵无极只有大开杀戒。
一流巅峰的武者,那是一些武者境界或者三流高手能够抵挡的?要是在开阔地带,真还有可能逆袭,而在王宫里,只能是稍微延缓下檀石槐的性命而已。
童渊自然是认识当年徒弟身边的部曲,一愣之下,赵狐传音说了自己的打算,加上檀石槐确实已经命不久了。
再说,要是檀石槐一死,对大汉的害处和益处还是两说,就像南匈奴一样,不也成为五胡乱华的急先锋么?
最主要的是,童渊心忧老友的伤势,生怕再耽搁下去,赵无极说不定连弹汗山都走不出去一命呜呼。
赵狐从王帐里面出来,假意招呼侍卫去围杀里面的三人,实则去汇集自己收复的力量。
赵家的精骑确实不错,这批能在鲜卑人里活下来的而又听他使唤的人,才是他最看重的,他始终还不知道自己的主公已然成为一个传说级的人物。
要是把这批人马带回去,必然能为赵云日后带来更多的辉煌。
第五十七章第三类人的悲惨处境
胡人每次南下打草谷,除了女人、粮食之外,所有的东西都要毁掉。
日复一日,他们搂掠的女人越来越多,找女人自然就是为了生育,胡人部落里的女人,貌似一点地位都没有仅仅剩下生育功能。
汉人讲究血脉、嫡系,胡人里也是一样。被俘虏的女子没有任何地位,她们生下来的孩子,即便在一些贵族的家里,仅仅比奴隶好了那么一点点。
可惜,也就一点点而已,除非此人有出众的地方。
草原上,从来就是一个信奉力量的地方,只要你的力量足够强,如檀石槐这般,从一个小部族里走出来的人物,最后成为鲜卑之主。
然则,几千年就只出了这么一个檀石槐,绝大多数的胡人与汉人生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生下来基因里面,竟然是母亲这边受到的影响更大。
一个个看上去一点都不像胡人的胡人,自然不会受到生身之父待见,在部族里面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随着鲜卑的崛起,搂掠的汉人女子越来越多,这批人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
在一个贵族的家里,就算没有地位,还能衣食无忧。要是一个普通的鲜卑士卒侵犯的汉族女子,后代简直比鲜卑本族的奴隶都不如。
当然,还是有不少遗传了父亲的血脉,在家族里面的地位也不高。
这种人,在胡人里面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第三类人,有些干脆就取名第三开头。
正如檀石槐身边的武者一样,这些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太多了,数不胜数。
机缘巧合之下,赵狐在来鲜卑的路途中,居然救了三十多个会说汉话被部族遗弃的族人,他们恰好就是第三类人。
原本想着部族不要,自己的母亲们又是汉人,那就去投奔大汉。
谁知别看那些郡兵平时对鲜卑人的部队不行,对付这些前来投诚的,全部被当做奸细抓起来,据说杀掉了不少去冒功。
这三十几个人是费劲千辛万苦,又从汉人这边逃了回去。
按说汉人对待他们如此,应该对汉人也仇视吧?赵狐见到的时候,发现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他们是无视,就像没看到汉人一样。
赵狐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人,他好奇心很强,在鲜卑人的地盘上见到这批人肯定要探寻个究竟。
那些人不搭理汉人,却也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双方隔了几日,草原上出来一群狼,差点就把他们全部都给包了饺子。
好在万分危急之时,赵狐杀出,当先就把头狼给杀掉,其他的狼四散而逃。
不管他们对汉人的心情多复杂,面对救命恩人,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直接把他们的处境说个一清二楚。
正愁对胡人情况两眼一抹黑的赵狐大喜,从中挑选了三个人传授导引术。
赵家的导引术分为好几类,其中最基础的几乎人人都会,传的就是这一种。
一般武艺比较出众的部曲,才有资格修炼高深的导引术。
但是,普通的导引术又有一个好处,可以随时专修其他导引术而不用担心受到任何内伤。
既然他们在鲜卑时就以第三命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在每一家直接称呼第三。
因此,赵狐干脆就以第三为姓,取名为第三也真第三也成第三也信。
尽管从小他们在部族中地位不高,可牛羊肉肯定就比中原的普通老百姓都要吃得多得多,也就是说,根基比一般的汉人要牢固不少。
后来,经过他们三个人的考量,又陆陆续续发展了好些个,可每人的成就都没有他们三个人高,目前还有些连武者都不是。
到了弹汗山,赵狐才发现,这里才是第三类人最多的地方,从面相上都能看出来,一些看上去面目清秀线条柔和的,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们。
要说胡人内部已经够乱的了,他们却比胡人更加乱。
究竟有多少第三类人,从来都没有一个官方的数字,反正在弹汗山,至少有五万人都是。
一般他们在部落里长到十岁左右,只要没有多大习武的潜力,大都会被部族遗弃。
君不见草原上,到处都是他们的遗骨,好多不是被冻死饿死,就是死在狼群嘴里。
能够存活下来的,无一不是身强力壮、性格坚毅之辈。
他们在弹汗山做着最脏最累的活,甚至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今天有人需要一些苦力,你就去做几天。明天人家不需要了,就把你赶到大街上。
当乞丐?别逗了,弹汗山尽管是王庭所在地,随时都有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过的人,不乏对第三类人仇视的鲜卑人,他们的马蹄踏过,能活下去才是怪事。
第三兄弟的出现,无疑是这些人的福音。
赵家的商业构想全部来自赵云,作为他的心腹,赵狐可是商业智慧不。当自己扎根后,马上就给自己手下的三十多个人成立商铺。
尽管他是汉人,又是檀石槐身边一个不起眼的武者。
宰相门前七品官,那么要是鲜卑王身边的人呢?除非你在弹汗山的地位相当高,否则,还真没多少人敢打第三兄弟们的商铺主意。
一来二去,第三家族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三十多个人,就像吹气球一样,迅速发展成为几千人,如今居然有四万多人的规模。
要是赵云在这里,甭提多高兴了,这么多的劳力,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些年来,第三家族在弹汗山的地位日渐上升,武者都涌现出了好几百个。
有些人又被赵狐派到军队里,打几仗因为武艺高强马上融入所在部队的高层。
要不然,三部大人与草原之主会晤,如何会有鸣镝?无他,赵狐需要一个混乱的弹汗山,他想回到中原。
胡人之间惹毛了,你就是鲜卑王又能如何?干就是了。
可以说,赵狐一手挑起了鲜卑的混乱,只是没想到竟然有人在他眼皮底下把檀石槐给杀掉,不过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
他目前发愁的是,人有了,如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
第五十八章不识相的和连
“你是胡照?”看到赵狐,都应大吃一惊。
他当然清楚,眼前的人就是鲜卑之王,不,应该叫前鲜卑之王身边最神秘的人。
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般,有一天,檀石槐把两人叫到一起,他语气很肯定,胡照的话就代表他的意见,在非常情况下,不予上报。
不要说草原上的战场,最后,三部的士卒简直都杀红了眼睛,连王城都开始冲击。
好在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根本就不擅长攻坚,却还是给弹汗山留下了太多的伤痕。
如今的王城,整座城里的人因乱被杀的人多达十几万,可能除了那些第三类人按兵不动以外,几乎所有的贵族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失。
至于城外的尸体,都垒得差不多与弹汗山齐平,加上春天到了,尸体没有人及时进行清理焚烧,接着又是瘟疫盛行,再次死掉一批。
好在鲜卑人长期吃肉,体格比汉人健壮多了,要不然说不定弹汗山会成为一座空城。
当时城外的战斗有多么惨烈,连跟着檀石槐南征北战杀人不计其数的都应,想起来都不寒而栗,作为王身边的人,不是应该早就死了吗?
“准确地说,我叫赵狐!”他长期不笑,裂开嘴吓了对方一跳:“是真定赵家的人,但同时又是真心保护王的人。”
“真定赵家?”都应的嘴巴惊讶得合不拢。
当他还是一个普通士卒的时候,和檀石槐一道就遇见了年轻时候的赵孟,深为对方的武艺折服,檀石槐甚至还有招揽的心思。
再次听到真定赵家的消息则是去年冬天,沉寂已久的他们横空出世,在东部大人的地盘上横冲直撞,要不然如今的图斥赫也不至于这么凄惨。
檀石槐曾经说过,只要赵家不影响自己的统治,根本就不要去管他们。
好在赵孟也很知机,得到好处就全身而退,根本就没有和鲜卑人死拼到底的